2、娘家人的末日

2、娘家人的末日 李敬业起兵后,在十天之内便募集兵马将近十万人,如何领导这十万人,使其同仇敌忾,这是摆在李敬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古以来,造反这项事业除了手中有足够的兵力之外,思想动员工作也是必不可少。为此李敬业让记室骆宾王写了一篇讨伐武瞾的檄文
是为《讨武檄文》
千百年来,这篇《讨武檄文》由于声调铿锵,感情愤懑,已经成为了人们争相传诵的佳篇名作,而它的作者骆宾王,虽然此时官职一个小小记室,但其文采却以久负盛名
骆宾王,七岁那年泛舟于湖上,随口便吟出一首《咏鹅》,进入青年后成为了当时最为著名的诗人才子之一,和王勃、卢照邻、杨炯共称为“初唐四杰”
才华横溢、饱富才情的骆宾王久有建功立业的雄心,但命运注定他和李敬业一样是个失意的人。因他性情高傲,愤世嫉俗,所以直到30多岁还只是一个白丁。一直到麟德元年(664年),李治封禅泰山,骆宾王在人们的推举下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得到了李治的赞扬,所以被封为奉礼郎,虽然官职不高,但骆宾王终于如愿以偿的走上了仕途
按说经历了诸多挫折后,骆宾王应该看透了官场的凶险,从而收敛自己的性格,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骆宾王依然改不了他那高傲的性格,这样的人在官场想不遭贬黜真的很难,仪凤三年(678年)被提拔为御史没多久,就被人栽赃陷害而下狱。在狱中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狱中的骆宾王借助这样哀怨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当时有人将这首诗送到了武瞾那里,认为这是一首反诗,请求武瞾杀掉骆宾王,但是武瞾却觉得能写出如此出神入化的诗句一定不是凡人,当她得知是出自骆宾王的笔下时,下令让大理寺重新审查此案,结果证明骆宾王是被冤枉的,出狱后被授予临海丞之职
远离了中央权力机构,骆宾王心灰意冷,不久便辞去了临海丞的官职,从此浪迹天涯,直到他到达扬州,遇到了李敬业
这一次骆宾王代李敬业书写《讨武檄文》,可谓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字里行间都发泄着他积郁已久的愤懑之情。这篇檄文既是李敬业起兵的宣言,更是骆宾王内心悲愤的倾诉和对自己仕途受挫的强烈抗议
檄文很快传到了武瞾那里
对于李敬业起兵造反,武瞾的心中很不是滋味,当年自己荣登皇后之位时,是李勣主持的册封大典,按说李勣也算是武瞾的支持者,现在他的孙子成了谋反的逆贼,武瞾的心中颇有感慨
“真是世事难料啊!李勣乃开国名臣,备受太宗皇帝倚重,怎么会出了个这样的孙子!”武瞾一边说着,一边摇头苦笑
“念念他写的檄文吧!我听听他是怎样骂我的。”武瞾对内侍说道
“这是逆贼侮辱朝廷直言,还是不读为好吧。”内侍轻声的说着
“嗨!本后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几十年不断听到别人的骂声,其实被别人骂未必是件坏事,因为骂声可以使人坚强”,武瞾一边说着一边侧身躺在锦榻上,然后继续说道
“人只有坚强,才能懂得怎样去对付那些凶恶的敌人!念吧!”说完后,她闭上了眼睛
“是!”内侍轻声的应到,然后展开文卷,开始读了起来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冲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平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
读到这里时,内侍抬头看了一眼武瞾,偷偷的观察着这位强势太后的表情
“继续念!不要停!
“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坦白的讲,骆宾王写的这篇檄文言辞实在激烈,从武瞾出身寒微写起、什么嫉妒、媚主、败坏人伦、心如蛇蝎、残害骨肉、屠杀忠良、篡夺大权,阴图帝位等等;总之一句话,世界上所有的形容人恶毒的词语都一股脑拽给了武瞾,并且在文章的最后,还引用了西周因褒姒而亡的事例,来说明历史正在重演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内侍就这样一直念着,一直念到这最后一句话。念完后,内侍已经是汗流满面,生怕武瞾听到这样恶毒的话语,会将自己治罪
武瞾依然紧闭双眼,寝宫中寂静的仿佛能听见心跳声,片刻后武瞾缓缓的睁开了眼睛,轻声的问道
“这篇文章写的很有气势啊!看来叛军在李敬业的带领下,发誓要将本后搞垮喽!呵呵呵!”武瞾有些自嘲的说道
“不过我相信这篇檄文一定不是李敬业亲自写的,作者笔力深厚,抑扬顿挫很有规则,李敬业还不够这样的功力,本后这些年读过无数篇奏章,还这没看到过这样高水平的文章。”说完武瞾要了摇头,似乎有些遗憾
“你知道这篇檄文是谁写的吗?”武瞾问内侍
“听说是一个叫骆宾王的人写的。
“骆—宾—王!”武瞾口中喃喃自语,仿佛在回想着什么
“原来是他啊!”刹那间,武瞾忽然想起了那首《在狱咏蝉》
当武瞾重新回忆起往事时,在联系到眼下的这篇檄文,一个才华出众的志士又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她叹了口气说道
“如此有才能的人流落民间,不得重用,真是宰相之过啊!”言罢,武瞾垂首凝神沉思
“传我旨意,将这篇檄文传阅文武百官,以示楷模!
“太后,骆宾王现在是个大反贼,您为什么还替他惋惜呢?”内侍不解的问道
“哎……,世间难得一奇才,明君都是会惜才如金的。当年太宗皇帝就是这样,他用人不论门第、不私亲戚、不计仇怨;所以人才归顺如流水,才开创贞观一朝的盛世,太宗皇帝辛苦开创的一代政风,岂可随意丢掉?
武瞾言罢,命内侍将檄文收起,妥善保存
内侍退下后,武瞾火速的召宰相们进宫
当然,武瞾召宰相们进宫,并不是责怪他们为什么不将骆宾王这样的人才早些召进宫来做官,相反此时最重要的事情却是扬州军情紧急,需要迅速商讨对策
武瞾虽然爱惜人才,但她更痛恨敌人
人才为我所用,定视之为珍宝
反之,将毫不留情的摧毁
骆宾王,我爱你其文,但更恨你其人!如今你是我的敌人,在爱与憎之间,我将义无反顾的选择后者。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