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吴是政治需要

伐吴是政治需要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从老哥的身后冒了出来,成为司马氏的第三位权臣。从此,魏国又走进了司马昭的时代
那天是正元二年(255年)闰正月二十八日。天气跟往常一样冷,史书上没有记载发生什么流星坠落、地震等事件。但这一天,对司马昭而言,是一个面临重大考验的日子
司马师从司马懿手中接过权力时,要比司马昭接班时稳多了。那时司马懿已七十多岁,知道自己再怎么牛,也已经来日无多,没几天活头儿了,因此天天都在为儿子们的出路着想,为儿子们在他死后接管权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他一死,司马师便很顺利地继承了老爸的遗产
现在的形势可不是当年的形势了。虽然司马师为魏国当家做主已经有八个年头,但你也知道,这八个年头是极不平凡的八年。从魏国皇帝到大臣已经发生了几次“倒师”运动,最后这些运动虽然都被司马师一一粉碎,好不容易才保住了这个权力,现在正是进一步巩固权力的时候,可司马师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歇菜,然后匆匆忙忙地把大权交给司马昭。不但是司马昭,就连司马师也毫无思想准备
他们没有思想准备,但曹髦却很有思想准备
在司马师挂掉的那天,曹髦以为搞定司马氏的最佳时刻到来了——这也确实是他搞定司马氏的最佳时刻。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后面魏国皇帝真的没有一点儿机会了
曹髦是个皇帝,同时也是个愤青。而且由于国家的大权全被司马氏掌握,虽然他是皇帝,但基本不用日理万机,因此就成了专业的“吹牛大王”,曾经到太学里跟那些教授辩论,教授们都干不过他——当时他只有十六岁。我想,那些教授之所以干不过他,那是因为他是皇帝。曹髦的书读得不少,心里很佩服那个少康,常常把自己比作那个中兴夏朝的少康,梦想有一天把这个司马师搞下来,自己成为大魏国的中兴之主
曹髦虽然时时刻刻要当中兴之主,可也知道司马师现在已经强悍得不能碰了,因此,多年来,也只是把这个想法留在心里,在没有人的时候想一下。哪知,这个司马师因为眼病加上文鸳的一次乱搅,居然与世长辞了,曹髦信心就突然井喷起来。他也跟很多愤青一样,有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毛病,平时也没多少个讲得来的兄弟,因此到了这个非常时刻,也不跟人商量一下,就按自己的想法做下去
说起来,他还是有一点儿水平的
他一面以最高规格来举办司马师的丧事:亲自素服临吊,高度评价司马师:“公有济世宁国之勋,克定祸乱之功,重之以死王事,宜加殊礼。其令公卿议制。
接着下了个命令说,现在东南叛乱刚刚平定,属于非常时期,卫将军司马昭应该继承司马师的遗志,在许昌监督内外,大军由傅嘏率领回京。曹髦的主意不错,他想通过这个方式,让大军脱离司马昭的控制,完全架空司马昭,让司马昭成为光杆司令。这个想法绝对高明,而且可行性很强
司马昭的命运确实不错。按照常规,司马氏这个家由不得他来当——因为司马师是浮华会的主要成员,因此长期不得进入公务员的行列,所以,他工作比司马师还早,在官场的资历比他的老兄还大。但司马懿经过长期的考核,认为司马师更有水平,于是,本着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就把没有多少资历的司马师定为接班人。可司马师却没有后代,而且又属于“英年早逝”那类人,这权就不得不交给了这个老弟
可以这样说,司马懿选择了司马师,但历史选择了司马昭
即使曹髦已经很准确地掐住了历史的紧要关头,在最佳的时机瞄准了司马昭。然而,历史还是选择了司马昭
曹髦的设想确实很可行,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他错就错在把这个事交给傅嘏来办
傅嘏是什么人
司马氏的死党
不过,傅嘏虽然是司马昭的死党,却也跟司马昭一样,对曹髦没有什么警觉
是另一个帅哥看穿了曹髦的把戏,或者说是揭穿了曹髦的阴谋
这个帅哥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钟会
钟会是三国后期最聪明的帅哥之一。他看到曹髦对司马昭居心不良,就跟傅嘏商量,如何对付曹髦
两人商量后,决定马上向曹髦写一份报告,说司马昭必须回到京城。然后也不等曹髦批示,司马昭和傅嘏就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回到洛水南岸的军事基地。这一强硬的措施,使得司马昭安然度过了他的政治生涯,甚至是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刻
曹髦这时才发现这一招居然不灵,只得关起门来长叹一声:中兴之主不容易做啊。他这才知道,智商高是一件好事,但光有高智商,没有雄厚的实力,这个高智商也不能化为生产力,不能帮你做出什么成绩来,也是等于零。他现在有一个好脑袋,又是全国的一把手——可这一把手却只是名义上的,手中没有枪杆子,就什么也做不成
面对司马昭的大军,他没有办法,只得又走进现实,按司马昭意图,下了个诏书,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然后还给了他一个特权:剑履上殿。但司马昭却把这个特权划掉了——他老爸和老哥都曾“固辞”过一些特权,因此他也学学,反正向老爸老哥学习是不会错的。这种毫无意义的特权你也贪,就说明你没有大政治家的智慧
司马昭就这样把他哥哥留下的权力死死地抓到了手上,没有漏出一点一滴。他能在这样的时期拿住大权,跟他个人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敢有关,但更是他父兄两人多年经营的结果。特别是他的老爸,多年来,像革命的老黄牛一样,在帮魏国打东吴、打诸葛亮、灭公孙渊,为曹家立下丰功伟绩的同时,也为自己培养了很多死党,这些死党现在都已成为魏国的各级领导,只要司马氏一召唤,他们马上就出来呼应。否则,司马昭再怎么有水平,也是不能在这个非常时期接好班的
到了第二年,曹髦改元——他现在除了这个权力之外,大概也没别的权力了,这次改元为甘露。魏国的日历就跟着变成甘露元年。当然,曹髦还可以很自由地跟那些学者进行一些辩论的。而他也有几个铁杆聊友: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这些聊友一般都跟他很聊得来,但你一看这份聊友的名单,就知道这几个家伙大多是司马氏集团的骨干分子。比如那个司马望,本身就是司马氏集团里的人,至于钟会就曾为司马昭出主意对付过曹髦。而曹髦居然把这几个人当朋友,他对他们友好到什么地步?称裴秀为儒林仗人,王沈是文籍先生。曹髦不但是聊天吹牛的顶尖高手,脾气也急得跟梁山好汉的秦明差不多。因为司马望的办公地点在宫外,他怕司马望来得不够及时,就特地给他配备了一辆追锋车,以及五个警卫人员,只要论坛一开,司马望接到通知后,立即狂奔而来,谁也挡不住。你想想,每天跟这些人吃吃喝喝,骂骂咧咧当愤青,最后不失败那天下就没有失败这个现象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