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佛佞道

崇佛佞道 南诏在今天云南省,原分为蒙舍、施浪、浪穹、越析、蒙嶲、邆赕六诏,六诏均为乌蛮部落,当地将“王”称为诏,六诏其实就是六个部落。蒙舍诏处于其他五诏之南,后来吞并五诏,因此独称南诏
唐朝初年,南诏和大唐的关系十分亲密,每个国王即位都接受大唐皇帝的册封。可是到了天宝末年,由于朝廷的腐败和边将的贪婪,激起了南诏的反抗,进而引发朝廷对南诏的战争。由于南诏实力弱小,所以只得联合吐蕃共同对抗大唐,最终形成了大唐西南边疆的严重局势。但吐蕃仰仗自身实力强大,对南诏的征敛十分苛刻,渐渐地引起了南诏人的强烈不满与反抗,可是与当年对抗大唐一样,南诏的实力也不足以和吐蕃对抗,所以只得再次寻求和大唐讲和,以求得大唐对自己的庇护
贞元十年(794年),唐德宗李适派御史中丞袁滋,持节册加封当时在位的南诏部落首领异牟寻为南诏王。从此,南诏与大唐重新言归于好,互相派遣使者往来不绝
南诏王异牟寻病故后,传位于劝龙晟,可是劝龙晟即位后不久便在一次军事政变中被部落酋长嵯颠所杀。嵯颠拥立劝龙晟的弟弟劝利为王。劝利非常感激嵯颠,所以赐其蒙姓,号为大容(南诏称兄为容),等于是认嵯颠做了大哥。劝利去世后又传位给丰佑,丰佑是个怀有大志的人,经常梦想南诏能够拥有大唐那样广袤的土地,而嵯颠也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所以两个人密谋准备发动对大唐的进攻
在经过很多年的筹划和积蓄力量后,大和三年(829年)十一月,嵯颠带领数万人马闪电突袭唐境的西川地区
当时剑南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得到南诏入寇的消息后,顿时慌了手脚,杜元颖曾在穆宗李恒在位时做过几年宰相,本身并没有什么才能,却自认为文采出众、风度翩翩,不仅不懂军事,而且经常贪污受贿。因为他的原因,西川边境将士的衣服和粮食经常出现短缺,由于无法充分供应,士兵们经常进入南诏地界进行劫掠,这就为南诏入侵大唐找到了口实
当时,西川各地州县已经洞悉南诏有可能会大举入侵,所以多次向杜元颖反映南诏军队的动向,希望杜元颖能够提高警惕,早做准备。可是过惯了太平生活的杜元颖根本不理会各地州县反映的情况,在他看来,南诏是需要大唐保护的,怎么可能会入侵呢
当嵯颠带领人马接连攻下巂、戎二州的时候,杜元颖才如梦方醒,急忙组织人马进行反击。十一月二十八日,杜元颖和南诏军队在邛州以南展开遭遇战,结果杜元颖因为仓促应战,被南诏军队大败,邛州被南诏迅速占领,杜元颖只得被迫再一次向朝廷求援
李昂接到求救的告急文书后,对杜元颖仓促应战进而导致惨败,心中十分不爽。于是,下令让剑南东川节度使郭钊暂时兼管西川事宜,命令剑南东川、兴元、荆南三道节度使立即派兵,火速前往西川救援,不久又征调岳鄂、襄邓、陈许三道人马前往救援
在李昂布置增援事宜的同时,嵯颠从邛州继续向东进兵,很快便径直到达成都城下,并于十二月四日攻陷成都外城。杜元颖率领将士退守内城,见形势危急,曾三番五次想弃城而逃,如果不是众将拼死阻拦,恐怕杜元颖早已经脚底抹油一溜了之
杜元颖的所作所为很快便被郭钊报告到了李昂那里。十二月六日,李昂下令正式免去杜元颖的剑南西川节度使职务,贬为邵州刺史。十二月十三日,任命右领军大将军董重质为神策军及西川行营节度使,并继续征调太原、凤翔两道兵马增援西川。此时,南诏军队已经到达东川的治所梓州外城,因为当时增援的诸道人马尚未到达,而节度使郭钊又兵少将寡无力抵抗,所以只得采取拖延战术,试图拖住嵯颠。于是,他写信给嵯颠说:南诏历来与大唐友好,不知道这次为什么会突然入侵,如果是因为杜元颖的原因,现在皇帝陛下已经撤销了杜元颖的职务,希望南诏能够从大局出发,立即退兵,不要背弃和大唐友好的盟约
当时嵯颠已经得知大唐诸道人马已急速前来增援,而自己已经孤军深入唐境几百里,如果继续作战,恐怕于己不利,在已经劫掠了诸多财物的境况下,嵯颠决定接受郭钊的建议,重新和郭钊订立盟约,率兵退回成都
南诏军队驻留成都西城十天,便开始陆续撤出唐境,刚到达成都的时候,南诏士兵对当地百姓还算是比较和善,因此街市店铺照常开业,秩序还算稳定。可是在军队陆续撤出时,南诏士兵开始大肆劫掠当地百姓,以及各行各业的工匠和手艺人,然后继续退出成都。当时西川百姓大为惊恐,很多人因为不堪受辱而选择投江自杀,尸体塞满江面,翻滚而下。嵯颠见状,亲自领兵断后以阻止俘虏的逃亡,就这样走走停停将近三天的时间,南诏军队一路不停地劫掠,终于撤出了唐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南诏当时劫掠走了大量的唐朝手工工匠,自此之后南诏的工艺水平开始不断进步,不久之后甚至可以和巴蜀地区的工艺水平相提并论
嵯颠虽然撤兵回国,但这次突袭大唐成功,完全是因为杜元颖疏于防备,而且自己在唐军援兵未至的情况下,主动采取变通之策撤兵回国,才没有使战事进一步扩大。嵯颠清楚地知道,如果大唐拼尽全力和南诏扳手腕,南诏绝不是大唐的对手
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嵯颠在撤退的时候担心援救西川的唐军会穷追不舍,所以特意向皇帝李昂上表一封,将南诏这次入侵唐境的罪责一股脑地推到了杜元颖头上,宣称自己是迫不得已的一种反抗。他在表文中特别强调,因为杜元颖的贪污腐败,致使西川将士对他也是恨之入骨,自己这次进兵成都,西川将士争相当向导,请求我们诛杀杜元颖,现在我建议,为了大唐和南诏共同的利益,陛下应该杀掉杜元颖
就在嵯颠的表文刚刚摆在李昂的书案上时,西川节度使监军张士谦来到京城,也向李昂汇报了自己在西川的所见所闻,并诉说了杜元颖所做的一切。这让李昂十分气愤,再加上嵯颠的表文,于是李昂决定,再贬杜元颖为循州司马。自此之后,曾经在穆宗李恒时代红极一时的杜元颖再也没有被重新起用,大和六年(832年),郁闷的杜元颖死在贬所,临终前上表请求朝廷赐官以瞑目,李昂念及旧情,赠与其湖州刺史的头衔
南诏撤兵回国,李昂同时下诏让援救西川的诸道人马撤回本镇。大和三年(829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新任西川节度使郭钊抵达成都,嵯颠派使者也同时到达成都,双方再次签订友好条约,规定两国今后互不侵犯。此后不久,李昂派宦官携带朝廷信物出使南诏,大唐与南诏重新恢复了友好关系
南诏之乱随着其主动撤兵而宣告结束,李昂即位后的第二个考验也算是及格通过。从某种角度而言,李昂在帝国国力并不殷实的现状下,至少没将战事扩大,而且在南诏撤退之后,他有感于西川的凋敝,特意派一名经验丰富的节度使前往西川主持其恢复性的建设工作
这个节度使的名字叫李德裕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