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的绝命书

刘荣的绝命书 汉武帝自从产生了“思想革命”后,这个刚刚登基的少年皇帝不再孤独迷惘,相反,他为自己这么快就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感到高兴和庆幸。而他的老师兼丞相卫绾见汉武帝突然对儒术这么热衷起来,自然求之不得,于是他二话不说,先来个火上浇油再说
卫绾弄的这桶“油”也是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申公。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吧,楚王刘戊,天生淫暴,申公作为他父亲最为器重的老臣,尽职尽责地屡屡相劝,最终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效。于是申公选择了“飘然离去”,后成了“赤脚教授”,四海为家,到处传业授道,门下弟子数不胜数
申公的大名,弱冠的汉武帝也早已“如雷贯耳”,面对卫绾的推荐,他自然极为想见这个儒学泰斗
于是汉武帝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们两个成语
第一个成语是:驷马难追。汉武帝为了表示对这位儒学泰斗的重视,他使用了最高礼节——驷马安车。我们通常所见的马车都是用一匹马,但汉武帝这次却使用了四匹马。且不说这样阔气不少,单是四匹马拉一个安车的速度我们也可以想象有多快了,要不,我们怎么去理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呢
第二个成语是:糖衣炮弹。汉武帝为了防止马车颠簸,怕已是古稀之年的申公吃不消,还特命人用蒲草包裹好安车的轮子。还怕申公不肯出门,还特令使者带有玉璧和布帛等价值不菲的聘礼,如此厚重的“糖衣炮弹”砸向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可谓下足了老本
汉武帝用最高的礼仪把申公迎进宫后,然后毕恭毕敬地向他询问治国安邦之道
偏巧申公是一个实干家,他认为做人做事都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不能满嘴“之乎者也”地说个不停,总之套用一句歌词就是“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因此这位“实干家”面对汉武帝的殷殷期待的目光,惜字如金,只说了十二个字:治国之道,言不在多,多做则行
然而,汉武帝并不喜欢这样的“实干家”,他偏生喜欢“吹牛家”,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出必言,言必行”,这才是他认可的人才。他原本以为千里迢迢把久负盛名的申公请来,一定会再重演一次“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场面。却不料申公说完这十二个字后,嘴巴上就像贴了一贴膏药似的,任凭汉武帝怎么挤眉弄眼却再也没有下文了
两人相对无语,汉武帝终于彻底失望了,两人的座谈会就这样不欢而散。当然,失望归失望,但汉武帝费了这么大的本钱把申公请来,如果就这样让申公回去,不但对不住申公一大把年纪,更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啊(有眼无珠),好歹也得安排申公一个官职来当当吧,于是申公有一个新官职——太中大夫
就在汉武帝对“思想革命”蠢蠢欲动、四处招揽人才时,冷不防遭到窦太后的当头一棒
窦太后的“打狗棒”已多年没有使用了,此次却毫不留情地挥向了汉武帝的老师——此时大汉王朝的丞相卫绾身上。原因很简单,谁叫你卫绾公开推行“儒学”思想呢?这明显和她大汉历年遗留下来的“黄老之学”背道而驰,不拿你开涮,拿谁开涮
大家肯定会问“儒学”和“黄老之学”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来回答。怎么说呢?这就是一个守旧和创新的问题了。黄老思想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奉行的思想,从此汉朝的继承者都奉行这种思想,到了“文景之治”时,已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了。窦太后从汉文帝刘恒到汉武帝刘彻,已是历经三代的“三朝元老”级人物了。如今汉武帝却突然要夺去她们老一派的精神信仰,她作为黄老思想的代表人物,自然不答应了。于是她向汉武帝进行了一次“逼宫”,理由是卫绾年老力衰,不宜再在朝中为官,理应回家抱孙子颐养天年去了
汉武帝刚刚上任没多久,哪里经得起祖母的“软硬兼施”啊,最终只得向“黑暗势力”暂时妥协,妥协的结果自然是卫绾成了替罪羔羊
卫绾正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却冷不防被窦太后当头一棒,一记打狗棒打得晕头转向,只好丢了丞相的位置落荒而逃。结果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又捡了一个便宜,不费吹灰之力占了丞相之位
窦婴虽然是窦太后那边的人,但他骨子里却一直流着“叛逆”的血液,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他有点像当年项羽的叔叔项伯,关键时候总是胳膊肘往外拐。当然,他这个拐是站在国家利益和原则上来拐的。比如说当年汉景帝酒后失言,扬言百年之后,传位于自己的亲弟弟刘武。窦婴不惧窦太后的淫威,以“罚酒”的形式解了汉景帝的围
也正是这样,窦婴在官场始终起起落落,以至于在当年的太子争位时,连一向敢言敢谏、天不怕地不怕的窦婴也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再有造次,正印证了那句老话——“伴君如伴虎”,在朝中当官一点都马虎不得。后来“桀骜不驯”的丞相周亚夫被汉景帝“咔嚓”了,他更是感到了压力,他甚至做好了平平淡淡度过后半生的准备。然而,就在这时,“思想革命”的缔造者卫绾遭到窦太后当头一棒光荣地倒下了,时来运转的窦婴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实现了一步登天,坐上了丞相的宝座
窦太后以为自己的侄子窦婴坐上丞相宝座,为了弥补当年的过失,上任后一定会进一步“镇压”儒学,确定“黄老思想”在朝中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事实证明,窦太后这一次又错了,窦婴表面是“黄老之学”的支持者,但实际上他是一个有政治眼光又有开拓头脑的人,以他的判断,认为“黄老之学”终究会“过时”,终将要被历史的发展所“淘汰”,而儒学是他最看好的学派。说白了,他也是一个像卫绾这样“表里不一”的人
走了卫绾,汉武帝本来心里很凉,但有了窦婴的支持,汉武帝又信心大增,接下来他任命他的舅舅田蚡为太尉,著名儒者代表人物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这样,朝中最高领导层的几位重量级人物都变成了儒派的坚决支持和拥护人。随后窦婴、田蚡、赵绾、王臧四人组成了儒家思想革命的“四人帮”。“四人帮”的政治路线很明显,一是找机会检举和贬谪朝中非儒派重臣,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和条件也要严厉打击他们;二是不断宣传儒家思想,使之深入人心
当然,他们之所以敢这样做,原因就是有汉武帝做“后盾”。一时间“四人帮”风光无限,朝中大臣谈“帮”色变。黄老思想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似乎已到了穷途末路了。然而,“金色盾牌,热血铸就”,按照历史辩证法的规律,我们知道,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改革和创新都不是一帆风顺,都不会坐享其成的。窦太后不是吃素的,她定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四人帮”的“胡作非为”,她的“打狗棒”再次高高举起,“四人帮”所引领的这次思想革命即将面临更为猛烈的“暴风骤雨”。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