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景帝上任 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一章 汉景帝上任 一朝天子一朝臣 “孔融让梨”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大致内容就是:孔融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每人挑一个梨,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却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面对孔融“异常”的举动,父亲问:“你为什么选最小的?”孔融答:“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据史书记载,“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汉末,而这个故事的原型是“两小孩不让梨”,故事发生在汉初
“不让梨”的两小孩的名字分别是刘荣和刘馀(程妃的大儿子)。刘荣也许是受到第一轮PK惨败的刺激,急切找一个对手来获得“平衡”,刘馀光荣地成了他蹂躏的对象
故事从一种叫“西域梨”的水果说起
话说这年西域进贡时,给汉景帝弄了些西域梨。西域梨虽然个小色黄而且还奇形怪状,但口感却极佳,而且据说其营养价值极高,吃了它不但能起到增白养颜之功效,而且还有延年益寿之疗效。都说物以稀为贵,因为数量有限,汉景帝分给每个贵妃只有十个梨。按理说十个这样的梨也不算少了,但栗妃却有话要说了,她说:少乎哉,太少也!有其母必有其子,她的大儿子也就是太子刘荣因为母亲的感叹,他也有话要说了,他说:窃梨不算偷
原来这西域梨很符合栗妃的胃口,再加上她急于“美上加美”,因此这十个分来的西域梨被她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她的三个宝贝儿子不说连口福没有,就连一饱眼福都成了奢望。事后栗妃也很过意不去,她的三个儿子虽然还小,但好歹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特别是大儿子那将来是注定要当皇帝啊!因此,她给三个儿子许下诺言:改天再向汉景帝“借”几个梨来让他们尝尝鲜
然而,栗妃不会料到,没吃到梨的刘荣却一天都不能等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西域梨既然这么好吃,我一刻也等不及了,于是程妃(汉景帝后宫第三宠妃)的儿子刘馀成了倒霉鬼
话说程妃虽然也急需“美容”来增强自身的实力,但她却没有栗妃做得那么绝,独吞了十个西域梨,而是分给她的几个儿子吃。刘馀拿着西域梨,如获至宝,在手中捏了又捏,闻了又闻,就是舍不得吃,于是拿着梨边蹦边跳,小小的身影跨着欢快的步伐在皇宫后花园里穿梭着,突然,他停下脚步来,眼睛盯着花圃上一只绝美的蝴蝶上,呆了半晌,他下定决心做一件事,那就是去捉住这只蝴蝶
他放下手中的西域梨,蹑手蹑脚地朝花圃走去,渐渐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眼看那只金黄色的美丽蝴蝶就在他小小的头顶上了,他屏住呼吸,身子猛然一跳,小手直奔那只蝴蝶,然而,他毕竟人小,高度有限,他一跳,那蝴蝶受了惊吓,早已张开天使的翅膀朝蔚蓝色的天空飞去了
刘馀垂头丧气地跌坐在地上,只能目送那只蝴蝶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正在这时,他突然听到一阵沙沙的声响,妈呀,这花丛里莫不有毒蛇吧!刘馀一下跳将起来,却听见花丛外面同样传来“妈呀”之声
“谁?”刘馀钻出花丛,寻声望去,但见一小孩同样怔怔地看着自己,手里兀自拿着半个梨,这梨又小又弱又黄,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太子殿下,原来是你啊,你怎么……我的梨……”刘馀发现自己放在地上的梨不见了,马上意识到了什么
“啊!”来人正是太子刘荣,他先前看见刘馀拿着一个西域梨满世界地奔跑,好奇心让他一路尾随着他,后来见他去捉蝴蝶,他见了那金灿灿的“稀梨”,便忍不住上前捡起来。捡起来倒也罢了,如果他能充分发挥“百米冲刺”的长跑精神,及时离开,那么这偷梨行动便会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后面什么事都不会发生了
但小刘荣的控制力毕竟有限,他被梨的清香所迷倒,忍不住咬了一口,四个字:入口生津。于是又忍不住咬了一口,接着也就不客气了,站在那里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一吃不打紧,“沙沙沙”声响惊觉了刘馀
此时刘馀见皇兄偷吃了自己的“稀梨”,自然不愿意了,他怒目圆睁,质问道:“你怎么偷吃我的梨?
“那个,我是在路上捡到的梨,怎么说偷呢?”刘荣此时脸上红得赛苹果
“明明是我放在那里的,你明明是偷的……
“那个……那个……窃梨不算偷……
“明明是偷嘛,不要脸……

结果可想而知,随着双方火气的升级,当“怒骂”不能解决问题时,就只能依靠“武力”了。开打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刘荣和刘馀没有分出胜负,做大人的自然不会不管,于是这次“争梨”事件最后演变成栗妃和程妃这两朵金花之间的PK了
栗妃一来仗着汉景帝的宠爱,二来有太子他娘这个颇具实力的称号,眼看儿子受了伤,便来了个大闹程妃的增成宫。而程妃这朵“牵牛花”虽然风头比不上王娡和栗妃,但好歹名列汉景帝后宫“名花谱”第三的位置,明明她的儿子偷吃了自己儿子的梨,现在反而来“兴师问罪”,未免也太小看程某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她的“牛”劲一上来,接着就上演一出女人对女人的好戏了。两人先是互相对骂,对骂平分秋色后,接着对打,女人打架一般不用拳头,而是用“鹰爪手”,结果你抓烂了我吹弹可破的脸皮,我扯掉了你乌黑亮丽的秀发,而且两人身上穿着的价值不菲的衣服也如秋风扫落叶般片片凋落
看来果然是一场棋逢对手的大比拼啊,两个女人半斤对八两,PK的结果和她们的儿子一样:两败俱伤
两人没有分出胜负,“袖手旁观”的王娡不干了,她及时向汉景帝做了汇报
汉景帝一听怒发冲冠。都是有头有脸的后宫名花,这般闹下去成何体统?于是他当即表示要治两位贵妃的罪
按理说,这正是王娡想要的结果。但王娡并没有趁势火上浇油,她反而当起了“和事佬”,对汉景帝进行了耐心的劝导。她的话归纳起来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冲动是魔鬼。儿子是母亲心头的一块肉,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子?看着儿子伤成那样了,栗妃一时难免冲动,大闹增成宫,从而造成了这起打架斗殴事件,这也情有可原
第二个要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她说谁人不犯错,关键是知错能改就行了
王娡就是王娡,这招果然厉害,她首先把责任都归于栗妃一人身上,然后再“假惺惺”地来“求情”。汉景帝听了她的话,最终决定不再追究这起后宫极为严重的打架斗殴事件。但通过这件事,后果却是显然易见的,汉景帝对“闹事者”栗妃“恶之”,对通情达理、心地善良的王娡更加“宠之”
这次“争梨事件”到此结束,栗妃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汉景帝对王娡和栗妃在人品上的认识发生了质的改变,后来的事实证明,栗妃为此留下了一道致命伤。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