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之争

兄弟之争 这年七月——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终于决定向刘表展开军事行动
曹操虽然也是个热爱文学创作的人,没事时也常写点儿诗,发一下“人生几何”的感慨,但他对那些清谈人士却很愤怒,认为这些人除了吹牛、到处发表议论外,实在没有别的本事。在他出征刘表时,就把那个比刘表更名士的孔融抓起来砍了头
孔融自恃是孔子的后代,又自恃自己的学问很高、名气很大,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创造了那个著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多年都傲慢得要命,谁也不放在眼里,曹操也经常被他拿来恶搞几下。开始时,曹操觉得这家伙是孔夫子的后代,又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名士,人气太旺,虽然恨他恨得牙齿都差点儿咬断,但仍然选择放他一马
哪知,孔融后来的胆子越来越茁壮,嘴巴越来越管不住,议论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有煽动性,曹操终于忍不住了——再让他那张嘴不计后果地大发口水下去,他的统治地位就要动摇了
像孔融这样的人,名气很大,但得罪的人也不少,想要他性命的也大有人在
郗虑跟孔融向来就有矛盾,连做梦都想害孔融。只是看到曹操对孔融还不错,所以就一直没说什么。这时他从曹操的脸上看出曹操对孔融生气的程度跟他在一个水平线上了,立即按照曹操的意思,收集了一大堆孔融的罪行,然后交给丞相军谋祭酒路粹,让路粹出面上奏:“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前与白衣祢衡跌宕放言,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意思是说孔融还在北海当北海相时,就野心膨胀,图谋不轨。后来,跟孙权使者谈话时,又发表了大量与朝廷不一致的言论。然后又跟祢衡混在一起,互相吹捧。这些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应该从重从严处罚。这些罪状其实都不是什么罪状,但曹操说这就是罪状,而且是该死的罪状
于是,孔融以及他的老婆儿子都被统统抓了起来,一起押赴刑场,全部被砍死
砍死孔名士之后,曹操宣布:现在大家跟我一起,去拿下刘表的脑袋
刘表这时仍然像以往那样,什么准备也没有。他热情好客,荆州那里永远准备着好酒好菜,只要客人一来,他立即让其过着幸福生活,可从来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而且更要命的是,现在他的内部也出现了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个老问题,就是关于接班人的问题
刘表只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刘琦,一个叫刘琮。本来,按照历史惯例,他处理这件事根本没有什么难度。因为现在刘琮的年纪并不大,刘琦的人品也不算坏。可坏就坏在蔡氏身上。刘表的这两个儿子,都是刘表前妻所生,跟这个蔡氏没有一点儿关系。蔡氏是荆州豪门蔡氏家族的美女。蔡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三国演义》里的蔡氏兄弟。刘表大概因为蔡氏当时在荆州很有势力,就想跟他们亲上加亲,把蔡氏的侄女又讨过来,让她当了刘琮的老婆
于是,蔡氏就把刘琮当自己人,把刘琦当成一见面就分外眼红的敌人
再后来蔡氏的弟弟蔡瑁联合另一个刘表的亲信同时也是刘表的死党兼外甥张允,天天在刘表面前说刘琦的坏话,说刘琦不但水平太低,而且人品巨坏,要刘表当机立断
刘表当然不完全听从这两人的话
刘琦知道后,觉得自己越来越危险了。但自己又无能为力。后来,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其实也是个间接的办法。人家不是都说诸葛亮的智商很高吗?为什么不去向他请教一下
诸葛亮的智商果然很高,听了刘琦的话之后,就紧闭着那张嘴,什么话也不再说了
刘琦一看,就知道诸葛亮怕人家知道他的谈话内容。因为这样的谈话内容传出去,他们两个人甚至连刘备都要被刘表怪罪下来。那个形势就不堪设想了
刘琦这时就请诸葛亮到一处高楼喝酒,然后叫人家把楼梯拿走,再对诸葛亮说:“现在这个地方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你说出的话只进我的耳朵。你可以说了吧?
诸葛亮仍然很有智慧地说:“你一定记得那个重耳和申生的故事吧?”重耳和申生的故事,其实就是在说一个问题:谁留在首都谁就没命,谁逃出去谁的前途就光明
刘琦当场就深刻领会了诸葛亮的精神,天天想着如何离开这个鬼地方,到外地去当个地方官。恰好黄祖被孙权搞定,江夏那里正缺个太守,他就向老爸要求:“让我到江夏去锻炼锻炼吧。
刘表说:“那你就去吧。
刘琦去江夏没几天,刘表就生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刘琦听说之后,马上从江夏回来,想看看老爸
哪知,蔡瑁和张允就不同意他见刘表。他们知道,刘表对刘琦并没有什么意见,怕他们一见面,刘表突然感情冲动起来,在病床上任命刘琦当接班人——刘琦一当接班人,他们这些人就不好过了
于是,他们对刘琦说:“现在形势严峻,你不在江夏坚守阵地,却跑回来。要是主公见到你这样,肯定会很生气的。为了主公不生气,你还是别进去见他了吧。”他们硬是挡在那里,不让刘琦进门
刘琦没有办法,只得边哭边离开
刘表很快就死去了,蔡瑁他们立即让刘琮当上了荆州第一把手
刘琦当然很生气,把大印都狠狠地丢在地上,破口大骂了一场,准备带着部队去跟刘琮摊牌
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刘琦跟蔡氏他们的斗争是无论如何也会展开的。因为现在曹操的大军已经隆重开了过来,他只得跑到江南去了
刘琮虽然是荆州的老大,但实权却完全掌握在蔡瑁手里
蔡瑁对付刘琦很有一套,但对付曹操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
蔡瑁开了个大会,讨论了一下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打算
蒯越和傅巽都主张干脆举起白旗,向曹丞相投降才是最简洁、最划算的做法。他们的理由是:“现在曹丞相代表的是国家。咱们要是跟他对抗,那是以臣抗君,是在造反。而且现在刘琮刚当荆州第一把手,就带着部队去抵抗曹兵,取胜的把握实在不大。另外,我们虽然还有个刘备是同盟,可刘备现在自己都站不住脚,能干得过曹操吗?即使刘备可以干得过曹操,他取得胜利之后,还会当咱们的手下吗?
于是,大家决定采纳这两个投降派的意见,然后积极行动起来,做好投降的前期工作
当年九月,曹操来到新野
刘琮派人举着白旗跑过去,并代表他请求曹操尽快举行受降仪式,以便提前完成投降任务。曹操手下很多人都认为,战斗还没有进行,刘琮就投降,估计这家伙是在忽悠他们。只有娄圭认为,刘琮的投降可以接受
于是,曹操接受了刘琮的投降,然后继续进军,要把荆州所有的敌对势力全部扫平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