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寄元代李齐贤《蝶恋花·汉武帝茂陵》

——调寄元代李齐贤《蝶恋花·汉武帝茂陵》 前面已经说了,汉武帝死后,年幼的汉昭帝即位,匈奴也换了新的单于,由于两个对手都是“新鲜派”选手,都没有直接开打,而是选择了拖延时间的“和亲”。结果这样的和亲谈来谈去没有谈出什么名堂(汉朝唯一的收获就是迫使匈奴放了苏武等人),西域却开始兴风作浪了
第一个发出挑战的是乌桓国。但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民族英雄范明友一出马,就吓得成了缩头乌龟。相对于乌桓的“软弱”,同样姓“乌”的另一个西域国乌孙就显得“强悍”多了。在汉朝两位“民族英雄”示威后,他仍然不为所动,对外严重申明自己是“独立国”。不但不买汉朝的账,而且对匈奴更加不客气,直接就对着干起来了
小小的乌孙国之所以敢与强大的匈奴动武,那是有历史原因的
匈奴崛起之前,左右都有强邻,秦朝时期的格局是“东胡强而月氏盛”。东胡分布于西拉木伦河流域与老哈河流域;月氏则分布在河西走廊,以及宁夏、甘肃一带,西至阿尔泰山,东至河套。匈奴冒顿单于杀父夺位之前曾在月氏为人质,可见那时匈奴的“渺小”
如果说匈奴是处于两大强国中的“夹缝”,那么乌孙则是“夹缝中的夹缝”——匈奴西边的小国。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时的乌孙在别国眼里根本不值一提,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月氏对乌孙施行了“掠吞政策”,结果小小的乌孙根本没有抵抗之力,很快就失守了,连乌孙昆莫王难兜靡都成了刀下之鬼
亡国后的乌孙部众纷纷逃亡,迁徙到今哈密、巴里坤、吉木萨尔、乌鲁木齐、玛纳斯一带游牧,成了真正“移动的民族”。而王子猎骄靡由傅父布就翎抱着投奔匈奴。据说傅父布就翎带着他逃亡途中,为了觅食,将他藏在草丛中,回来后发现狼在给他喂奶,还有乌鸦衔着肉在身旁盘旋,因有“神灵”相助才得以苟活。到达匈奴后,冒顿单于很喜欢这个“大难不死”的猎骄靡,认为他是个“神”,就将他抚养成人
后来,逐渐强大的冒顿单于东败东胡,西逐月氏,南灭楼烦、白羊,北服丁零、坚昆等部,西南与羌人相接,东南与汉朝对垒。从那时起,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邻的二十六国皆为匈奴属国,当真是:冒顿一出,谁与争锋
然而,好景不长,冒顿正想进一步“雄心壮志”时,生命却走到了尽头。老上单于继位后,这时的猎骄靡已长成伟岸英俊的大人了。俗说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老上单于见他已成年了,该是猎骄靡回报养育之恩的时候了,便令猎骄靡率兵征战,结果猎骄靡没有令他失望,立下赫赫战功。老上单于为了奖励他,将当年一起逃到匈奴的乌孙民众交还给他,让他自成一军镇守匈奴西部重地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猎骄靡随着势力壮大,当军臣单于上任时,他开始了替父报仇的举动,结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猎骄靡轻而易举就大败大月氏。大月氏王后和王子被逼率众逃往西南的阿姆河流域,他们穿过锡尔河,进入康居人的领地,不久又夺取了原属于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的部分领土,在阿姆河上游一带重建了大月氏国。猎骄靡则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盆地重建了乌孙国,立都于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别迭里山隘西北的伊什提克)
猎骄靡重新建国后,翅膀长硬了,飞出去的鸟是不愿受任何约束的。于是,猎骄靡不肯再去匈奴王廷朝会。军臣单于大怒,发兵攻打乌孙,结果屡战屡败,再经过屡败屡战后,匈奴放弃了“武力”,选择了约束、牵制的办法。后来军臣单于想到乌孙毕竟帮助他们打败了月氏,并且两国有着传统的通婚关系,于是不再把乌孙当“仇敌”,而是当“盟友”,两国到了和平共处的时期
如果说匈奴对乌孙或多或少有点儿“害怕”,进行着面和心不和的“伪装表演”,那么他们对汉朝就明显“不客气”多了。在匈奴人看来,汉朝初期的皇帝从高祖刘邦白登山一围后,产生了“恐匈症”,只会采取和亲进贡的消极政策,这个优良传统的症状一直延续到惠帝、文帝、景帝。只有到汉武帝时期,这个“不平等”的条约才终止
汉武帝和匈奴的关系彻底搞破后,匈奴以其骑兵的优势,忽聚忽散,出没无常,经常对汉朝的边境进行“打草谷”。结果汉朝顾此失彼,焦头烂额。使得汉朝防不胜防、驱之更难,和亲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年轻气盛的汉武帝不顾一切困难,毅然决然地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在这场斗勇的较量中,汉武帝还和匈奴进行了“斗智”,他想找一个同盟者形成合围之势,来共同对付匈奴
当时汉朝从匈奴投降过来的人中了解到以前匈奴和月氏之间的“恩恩怨怨”,于是,汉武帝就派出张骞来了一次“西游记”,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取道陇西开始了他的“西游记”。尽管最终张骞出使大月氏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却给汉武帝提供了西域的情况,为中西交流奠定了基础
联合月氏不成,汉武帝又想联合乌孙,于是重新起用因军职罪而免为庶人的张骞出使乌孙,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西游。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乌孙,猎骄靡收了汉朝的厚礼,却不想和匈奴为敌,因此当张骞提出出嫁公主给他,以求乌孙与汉朝联手对付匈奴,猎骄靡也没敢答应,自称“无福消受”。张骞在乌孙泡了四年蘑菇没有收获,便悻悻回国了
后来猎骄靡从随同张骞到长安的使者汇报中了解到汉朝的强大,这才再派使者入汉下聘,求娶公主,愿与汉朝结为亲盟。结果貌美如花的细君公主出嫁,使得乌孙与汉朝结盟成功
匈奴听说乌孙与汉朝交往,既恼怒,又无可奈何(匈奴此时在汉朝不断的反击下遭受重创,一个汉朝都已吃不消了,哪里还敢再兴战事),于是也来了个邯郸学步,送公主嫁给乌孙王进行和亲。面对送上门来的匈奴美女,乌孙王猎骄靡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把匈奴送上门的公主立为左夫人,而把细君公主立为右夫人。当真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左右逢源
“持两端”乌孙开始“坐山观虎斗”,也正是因这样,汉朝两次出动大军讨伐大宛时期,乌孙也没有积极配合,而是静观其变。随后细君公主病逝乌孙,乌孙王军须靡向汉朝请求续娶汉家公主,汉武帝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于是一个叫解忧公主的奇女子浮出水面,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她的出嫁不仅使汉朝的和亲联盟得已继续下去,而且逐步显现出匈奴丧失对西域三十六国宗主地位的新开端。那么,这个解忧公主又是何许人呢?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