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迎仙宫政变

7、迎仙宫政变 韦皇后身为内朝后妃势力的掌门人,自从李显即位后,就从后宫内院走向了朝堂前台,几年来由于精明强干,所以更得李显的信任和宠爱。自古以来后妃之路大多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甘愿做皇帝背后的女人处理好后宫内务,留下贤明的美誉或者终生默默无闻;第二种就是像妲己、褒姒等妖艳美人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最后一种就是像吕后、武瞾那样,具有超强的能力,在历史风云际会之时,独揽大权开创女人当政的时代
但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像吕后、武瞾等强势女人毕竟是凤毛麟角,所以大部分只有前两种选择。现在韦皇后由于在当下的朝廷中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所以她也面临着未来该选择那种道路的问题,从韦皇后的性格和能力以及几年来“经营”内朝后妃势力的过程来看,显然她是想走一条吕后、武瞾之路,而韦皇后也明白这是一条及其坎坷和凶险的道路,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以很长时间以来,韦皇后始终小心翼翼,每一步走的都是谨小慎微,陷害李旦、太平公主和打击魏元忠,她都让宗楚客出头,而她自己要做的就是让李显时刻感觉顺心、舒心、开心
当然她也明白如果仅仅做到这些,那最多只能做成长孙皇后那样的人物,这是与自己内心的愿望相去甚远的,武瞾曾经放射出的光芒,让她羡慕不已,而且几年来垂帘听政的经历,让她逐渐发现自己的才能丝毫不逊于武瞾,而她又通过不断体会,发现目前朝廷的局势,很像当年高宗皇帝在位的时候
性格柔弱的李显,强势的自己…
所以在韦皇后的心中,野心渐渐开始产生了,那就是继武瞾之后,做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女皇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费尽心机的做着努力,而韦皇后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不像宗楚客那样表现的过于外露,她的策略是将自己隐藏在幕后,用她那所拥有的权力和特殊的身份,推动能够为自己所用的力量,来实现心中的愿望
为此,她采用了分几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营造氛围
景龙元年(707年),韦皇后率领文武百官向李显奉上“应天神龙皇帝”的尊号,表面看起来这是韦皇后为了称颂自己的丈夫,而特意精心准备的称号,而事实上在不久之后,宗楚客就率领文武百官向韦皇后献上了“顺天翊圣皇后,相信大家都会明白这一切其实都是韦皇后的操控,皇帝陛下是“应天”,这是无可争议的,而皇后是皇帝陛下选定的,所以皇后必须是“顺天”,如果皇后不是“顺天”,那李显肯定是不答应的
显然,韦皇后摸透了李显的心思,再加上死党宗楚客的“捧臭脚”,所以这个称号为自己争来的很自然,此招名为“欲取先予”
转年二月,韦皇后继续出招,她暗中派人向李显报告说自己柜子里的裙子上有五色祥云冉冉升起,李显听说后,让画工将这一幕记录下来,显然画工能够画下来这一幕,也是在韦皇后的授意下凭空想象出来,因为所谓的出现“五色祥云”纯粹是扯淡
韦皇后的这个做法显然是武瞾当年抬高身价儿做法的“山寨版”,之所以她会想出这个方法,如果说先前为自己争名号,是看透李显的心思而为之的话,那“五色祥云”之事则是韦皇后充分掌握包括李显在内所有的人心思而充分设计的
因为古代人很相信谶语、符箓、祥瑞之类的东西,例如谁谁谁生下来的时候,周围散发香气或光芒万丈之类的,一旦沾上这些东西,说明这个人肯定不一般,而韦皇后在自己刚刚得到“顺天”的名号后,柜子的衣服里就有五色祥云,显然这是韦皇后在向所有人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顺天“是必须的,五色祥云就是证明
此招与前一招乃是遥相呼应的关系
事实证明,韦皇后在实现野心的过程中,稳妥的迈出了第一步,当然这也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要做的是要迅速迈出第二步
第二步:制造舆论
在“五色祥云”之事刚刚结束之后,韦皇后便又暗中让时任知太史事(皇家天文台台长)的迦叶志忠向李显上疏,大意就是:大唐自开国以来,无论是高祖、太宗还是高宗、武后等先王在未受命时,民间全都流传着他们即将兴起的歌谣,而现在民间也流传着关于韦皇后的歌谣《桑条歌》,这说明天下的蚕桑大业应该由皇后来主持
而且迦叶志忠在上疏的同时,将《桑条歌》共十二篇一并呈给了李显,并请求编入皇家乐章之中,待皇后祭祀蚕神时演奏
对于这个建议,李显同意了。事实上表面看起来这并不算什么大事儿,但如果你仔细悦读迦叶志忠的奏疏,你就会发现,曾经那些民间流传的歌谣全是针对皇帝而言的,现在韦皇后居然也跻身这个行列,那是不是也意味着韦皇后未来会成为皇帝呢
可惜的是,通过李显的反应来看,他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如果说这件事儿李显存在明显失误的话,那么一年后,批准韦皇后担任皇家祭天仪式中的助祭一职,则是李显明显在纵容韦皇后的所作所为
景龙三年(709年)八月,李显准备到长安南郊进行祭天,韦皇后在得知消息后,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她暗中指使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祝钦明和国子司业郭山恽上疏李显,让他们建议这次祭天活动应该让韦皇后担任亚献
韦皇后之所以看重亚献,是因为在古代祭天仪式中皇帝是初献,皇太子是亚献,皇太孙是终献,这个顺序代表了子承父业的关系,韦皇后现在去争取亚献的位置,其实她是有意想通过祭天仪式,向所有人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李显死后,皇位是自己的
如此看来,韦皇后确实很会钻空子,因为李重俊死后,李显还没有立太子。韦皇后明白只有在这种背景下,自己的争取才有可能成功,不过她也没想到祝钦明和郭山恽的奏疏刚刚递上去,李显还没有反应之时,时任太常博士的唐绍就站出来明确表示反对
唐绍的理由很简单,按照惯例,自古以来别说皇后担任亚献,根本连祭天仪式都不应该参加。皇后能够参加的是祭祀先祖的仪式,而且仅仅是担任助祭一职
而另一位国子司业储无量态度更加坚决,他认为皇后不仅不应该参加祭天仪式甚至连祭祖仪式都不应该参加,因为祭祖仪式是祭祀男性祖先,皇后不便参与
最终李显决定,采用祝钦明和郭山恽的建议
从结果上来看,韦皇后的目的达到了,但从过程来看,第二步她走的并不稳妥,虽然唐绍和储无量都是从礼法角度来反对韦皇后的,但谁又能知道他们甚至是更多的朝臣,是否已经看出了韦皇后的心思呢
坦白的讲,经过这场关于皇后是否应该参加祭天仪式的争辩后,韦皇后忽然发现她自身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来自于她的身份和地位,如果说先前的一切风平浪静是因为她没有触碰原则,那么现在她尝试着突破这个局限,就立即遇到了阻碍,所以她渐渐悟出了一点,那就是如果仅仅依靠常规手段,是不能保证实现自己那不可告人的目的的
所以在迈出稳妥的第一步,惊险的第二步之后,韦皇后决定第三步必须要走的有力度。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