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丹的愤怒

太子丹的愤怒 这些年来,嬴政都在咸阳城里,除了大搞基础建设,就是天天抓人杀人,搞来搞去,觉得也很累了,就又怀念以前游玩的日子来。于是,又下令出去考察——当然是公款旅游
这次,他带的队伍更加庞大,左丞相李斯当然是陪同人——没有了这个文章大家兼书法大师,谁帮他刻碑?右丞相冯去疾当留守。儿子们基本都留在咸阳,但那个小儿子胡亥要求跟老爸出去玩玩
嬴政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残暴,向来缺乏爱心,但对这个小儿子却很喜爱,看到他愿意跟自己去玩,当场同意
胡亥没有想到,他的这次出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嬴政更没有想到,他同意这个小儿子跟他去的做法,对秦朝的打击会那么大
始皇三十七年的冬天,嬴政冒着寒冷的天气,带着庞大的随行队伍向东出行
当年的十一月,他们这支队伍来到云梦
舜帝的坟墓就在九嶷山上。嬴政这时年纪有点大了,不想再爬山了,就在那里遥祭舜帝。然后顺着长江而东,一直来到钱塘,再到会稽,给大禹摆了一桌丰富的供品,顺便立了石碑,就回去了
这一次,大概嬴政身体上的各种零件已经被磨损得很厉害了,因此,一路不怎么折腾了
做完了这些事,他就决定打道回府,回咸阳看看豪华坟墓建得如何了。当然,他是不会原路返回的,而是来到吴地之后,从江乘那里入海北上,又来到琅邪、之罘。半路上,他们碰到一条大鱼。嬴政下令用箭射死它
鱼很容易就被射死了,可鱼死之后,他的身体就有些虚弱了
当船队来到平原渡时,这位始皇帝就生起病来了
仍然是那个规律:史书上讲到哪位皇帝病了,这个皇帝肯定不是感冒之类的小病,而是百分之百的致命绝症
这哥们儿有个忌讳,就是一听到“死”字就生气,就想杀人灭口,因此大家看到他这个样子,谁也不敢讨论死亡的事
可是病不是因为你闭口不谈就轻起来的
嬴政身上的病越来越重
最后,连他也知道,他真的不行了。除非现在那些真人突然出现,把一大把不死药硬塞进他的嘴里,他也许能挺下去。但他现在也知道,真人是不会出现的,他的生命即将结束
于是,他把那个赵高叫来。赵高姓赵,好像是跟嬴政离得好远,其实他也是秦嬴本家的亲戚。这哥们儿的老爸原来跟嬴政很熟,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犯了个大罪,结果被处理了。而且处理得很严厉,赵高的老妈也被贬为奴,他们几兄弟也全部被贬为奴隶。可不知道他撞了什么狗屎运,嬴政听说他很聪明,就把他提拔到自己的身边来工作
他被任命为中车府令行符玺事,也就是嬴政身边的秘书,代管那个公章。据说这哥们儿的书法很牛,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那时的书法家跟现在的书法家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书法家大多不读书,虽然天天写字,天天写古诗,但他们只会抄别人的字,把人家扯了很多根胡子才写出来的诗歌全变成线条写在纸上。至于诗歌的内容,跟他们无关。你要是让当今的书法家写一篇文章出来,很多人会叫你先要了他的命。而古代的书法家,基本都是学问家、文学家。能混到书法家的地步,这哥们儿的学问是没的说的
嬴政很喜欢赵高的书法,而且又知道这哥们儿是个法律专家,就让他当了小儿子的导师,教胡亥如何断案
赵高在嬴政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几乎都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什么话也不说,你叫他盖公章,他就拿着那颗刻着“受命于天,其寿永昌”的大印来盖上。你叫他帮忙起草文件,他马上就按你的意思写好,用非常漂亮的篆字写出来,让你看了很舒服
嬴政去哪儿都带着他
嬴政觉得他很忠心。但嬴政忘记了一件事,这哥们儿是胡亥的老师。有很多忠心耿耿的人,到关键时刻就不忠心耿耿了
嬴政口授了一句话:与丧,会咸阳而葬。这几个字是写给扶苏的
这哥们儿连自己都知道已经死到临头了,仍然不肯说出那个“死”字,只是跳跃式地说,请参加追悼会。灵柩运到咸阳后埋掉
他看到赵高写完,就封好信,放在赵高那里
他大概以为自己不会马上死去。这封信是他的遗言,遗言是只有死后才发表出来的。他有十多个儿子,这个遗言里面只点扶苏的名,让他主持追悼会,就是向大家说清楚,扶苏是他的接班人
他一路向咸阳而去
然而,他最终没能回到咸阳。到了沙丘,他就挂掉了
嬴政一死,秦国在皇帝空缺之时,最有权力的就是丞相李斯了
李斯平时很聪明,这时仍然很聪明。他怕这个消息传出去,天下会大乱,谁也收拾不了。得等进入咸阳,确立了新皇帝,那时才宣布
于是,在李斯的决定下,来了个“秘之不发丧”,将嬴政的尸体放在温度低一点儿的车辆当中,由始皇原来的身边工作人员陪乘。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求当地官员提供食物,并向着大车汇报各地的情况。而车中则由那些身边工作人员接受地方官的奏章,并进行批复,搞得像真的一样
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和那几个身边工作人员知道
如果事情就这么继续发展下去,历史也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但在这个历史的重要关头,赵高打出了他的底牌
秦始皇指定扶苏做继承人。现在扶苏却在上郡那里做工头。而上郡那里帮扶苏掌管军事的是蒙恬
蒙恬是秦国军方最能讲上话的领导人——手下有三十多万的武装力量,连匈奴也不敢惹他。这对于大秦帝国而言,是好事情。而且这哥们儿也是个忠心耿耿的人。但他只忠于祖国、忠于领袖,却跟赵高不和
赵高是个超级小人。他曾经犯过法,嬴政就叫蒙毅去处理
蒙毅是蒙恬的弟弟
这哥们儿一查,回来向嬴政报告,赵高犯的是死罪
如果是别的人,嬴政肯定朱笔一挥,判其死罪
哪知,嬴政这些年来让赵高服侍得很舒服,如果现在让他给蒙毅砍了,实在太可惜了。就对蒙毅说:“放过他算了。
赵高什么事也没有,但他很恨蒙家兄弟。只是以前蒙氏兄弟很得始皇器重,你除了恨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现在老人家死了,要是再让蒙氏兄弟继续牛下去,他还是赵高吗?除掉蒙氏兄弟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能让扶苏当上皇帝
那让谁当
胡亥
胡亥是他的学生,跟他关系很铁,这些玩耍的技术基本都是他教的。胡亥当皇帝,不听他的话,还听谁的话
这些天来,嬴政的尸体不断地腐烂,赵高心里的算盘越打越响,没几天就一切算计停当:现在皇帝的遗嘱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吗?完全可以再造一份嬴政同志的遗言,然后加急送到扶苏的手上。内容很简单,也很恶毒:命令扶苏自杀,传位胡亥
他先给胡亥灌输这个阴谋。胡亥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听说这样一来,虽然害死了哥哥,但自己能当上皇帝,那好得很啊。很多人为了当国家领导人,杀得血流成河,家中兄弟姐妹也死了一大半。现在自己只牺牲了一个哥哥,算起来成本很低。于是,就笑着答应了
但如果只是他们同意这样做,这事是做不了的,还得李斯同意。丞相大人不配合,他们仍然寸步难行,这个阴谋只会成为他们永远难以实现的梦
但赵高相信李斯是会配合的
因为他知道李斯也不是什么好人,人品有时也很恶劣
赵高偷偷去找李斯谈话。这哥们儿做事很简洁,一点儿前期工作也不进行,直接就对李斯说:“始皇陛下给扶苏的诏书及符玺都放在胡亥那里。不过,现在始皇陛下已经管不着了。谁当太子,是丞相大人和我说了算。你说,该怎么定呢?
李斯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突然听到赵高说这样的话,便大声说:“你没有吃错药吧?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太子的事,不是我们可以拍板定调的。始皇说了就照他的话去执行啊。
赵高一听,一点儿不生气,等他激动地说完之后,才说:“丞相大人,你想一想,你的水平、你的谋略、你的功劳、你的人缘以及扶苏的信任,比得过蒙恬吗?
李斯想不到这哥们儿居然问他这个事情。李斯虽然上书请秦始皇把所有的说客都抹掉,其实他身上仍然保留着说客的痕迹,对权力的迷恋程度一点不比张仪他们差,一旦发现自己的权力有被损害的可能,立刻就进入高度敏感的状态。他听赵高这么一说,自己还真的不如蒙恬。如果扶苏当上了二世,自己就得立马降职,成为蒙恬的手下
他刚刚还大义凛然的气势立马松软下来,老老实实地对赵高说:“不及也。
赵高一听,心里就笑了,说:“如果扶苏当了二世,肯定会重用蒙恬为丞相。你老人家最后的结局,现在基本就可以预料到了。这个不用我多嘴了。我只想对丞相大人说,胡亥是个很厚道的人,是完全可以当继承人的。你好好考虑一下吧。
他对胡亥评价的原话是: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
如果李斯真的好好考虑一下,就会考虑出一个问题来:胡亥要是真的那么厚道,他会为了这个皇帝去害死他的哥哥吗?一个连哥哥都敢杀的人,能对你好到底吗
但在“利益”这两个字面前,李斯那颗聪明的脑袋也陷入“利令智昏”的怪圈当中,一心一意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哪个当皇帝对他有利他就同意谁当,管他的人品做什么?嬴政同志的人品如何?自己不是也跟着他混了这么多年,而且越混越幸福。他当场就对赵高说:“你说得很正确。
两人就在角落里把阴谋诡计设计好,然后当场宣布他们直接受到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然后搞了一份假冒伪劣的诏书,派人送给扶苏。他们在诏书里把扶苏狠狠地谴责了一番,说扶苏在北方这么多年,没有为国家开辟一寸土地,一点儿功劳也没有建立,白白消耗了很多国家的人力物力,还多次上书,诽谤老爸,说老爸残暴,不能让扶苏回咸阳当太子。将军蒙恬也不是好人,虽然明知扶苏做得不对,但从不对扶苏提出批评,不但没有把扶苏引上正道来,而且还参与扶苏的谋反计划。所以,你们两个人都该死。请你们在自杀之前,把兵权全面移交给副将王离
这个诏书很快就送到扶苏的手里
扶苏当然不知道老爸已经死翘翘了,他以为这是老爸真的要他的命来了。他相信他的老爸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因此,他在认真地读完这个诏书后,就决定执行自杀命令
他哭着进入内室,打算在这里结束自己的性命
但蒙恬反对,说:“现在陛下在外面视察,还没有立太子。他叫我带三十万部队在这里守边境,叫公子当我的监军,这个任务是光荣艰巨的。现在不能凭一个使者过来就自杀。我对这个诏书有点怀疑。请再复核一下,再死也来得及啊。
那个使者却不断地催着扶苏,“你赶快动手啊。
于是扶苏对蒙恬说:“现在老爸叫我死,我为什么还要去复核。”于是,他就自杀了
蒙恬是老鸟,觉得自己的判断应该没有错,不同意自杀。那个使者只得把他交给当地的官员看管,关押在阳周,再任命李斯的一个舍人担任护军,算是把这支军队控制了
胡亥得到使者的还报之后,心里超级爽,哥哥真好啊
于是,大秦帝国就进入了另一个时代。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