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跟外戚的斗争

外戚跟外戚的斗争 这时,只有孙坚还在坚持倒董政策不动摇,继续去找董卓的部队打仗。袁术就利用他去当炮灰,打完了这边又打那边,天天都在战场上打滚
本来,孙坚的职务是豫州刺史。他现在到前线去打仗了,豫州刺史就空着。袁绍知道后,立马派自己的手下周昂去当豫州的一把手,用武力夺取了孙坚的阳城
孙坚知道后,当场就跳了起来,大骂之后就带兵返回,找周昂算账。周昂当然不是对手,被打得跑回老家
袁术知道后,也不高兴了。孙坚这时还算是他的人,袁绍居然一点儿不给他面子,竟然派周昂在孙坚的背后踢他一脚。于是,他请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过来跟孙坚一起夹击周昂
本来,周昂已经被孙坚打得差不多了,按说现在彻底消灭周昂已经没什么阻力了。哪知,公孙越就是倒霉,一仗还没有打完,一支流矢就把他射死
公孙瓒可不是袁绍和袁术,不把兄弟当兄弟,他很疼他的弟弟,听说弟弟死后,马上大叫:“余弟死,祸起于绍。”把责任都推到袁绍那里,并“出军屯磐河”,罗列了袁绍一大堆罪状,把袁绍定位成一个人人可诛之的祸国殃民的反动派。然后向袁绍的部队发动进攻
袁绍这时刚刚拿下冀州,脚跟还没有完全站稳,再加上杀了些不该杀的人,所以人心还没有归附。那些人看到公孙瓒打了过来,便都纷纷出来响应,个个都高喊打倒袁绍的口号
袁绍也慌了起来,连夜想了个瓦解敌人的办法:亲自把长期带在身上的渤海太守的印绶移交给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范,然后派他去当渤海太守。他以为这样一来,公孙瓒就不再跟他为难,就可以结成同盟了
哪知,公孙范一点儿不为所动,当上渤海太守之后,立即调转枪口,带着部队去支持他的哥哥
袁绍这才知道,自己的这个办法实在是天下最臭的办法。可这时才知道有什么用
公孙瓒的力量大了起来之后,也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直接就下文任命自己领土上的各级官员。他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又任命田楷为青州刺史
他叫他的同学刘备跟田楷一起去青州
于是,三国的另一个特大牛人刘备出场
虽然后来刘备很牛,但这时他一点儿不牛。他现在不牛的原因很简单——起点太低,资金太短缺
据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子孙——当然是不是真的如此,谁也不知道,他想说他是谁的子孙,你也没有办法反驳他。不过,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是连他自己也承认的事实
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他的老爸就死掉了,他就跟他的老妈一起,靠“贩履织席为业”。这样的生活当然一点儿不幸福
不过,他的生活不幸福,但理想远大得很。据说他家东南面有一棵大桑树,足足有五丈高,远远望去,那棵树“童童如小车盖”。大家一看,都觉得奇怪,有人甚至说,这家以后一定会出贵人。刘备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其他小孩儿在那里玩耍。每次玩耍,他都在树下坐得稳稳的,说以后长大了就坐这样的车——能坐这个模样的车的人,只有皇帝。他的叔叔知道后,马上把他找来,说他如果再说这些话,他们家所有的人都会没命的
刘备在大桑树下玩儿到十五岁才去读书。那时他的家里穷,他跟他的另一个族兄弟刘德然一起去读书。刘德然的老爸常常给他点儿钱。弄得德然的老妈很不爽。但德然老爸却认为,刘备以后肯定会有出息,一定为刘家争光
刘备跟很多小学生一样,虽然理想很远大,但却不愿做一个好学生。他那时一点儿不好好学习,而是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不过,他的老师卢植却是当时有名的大儒,他和公孙瓒是同年级的同学。他虽然不努力学习,不愿当一个好学生,但对公孙瓒却能“以兄事之”
不但刘备房子前那棵树长得奇怪,他自己也长得有点儿另类:“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目能自顾其耳。”那双手一垂下,居然能超过膝盖——估计身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触及;而且耳朵也是超大,眼睛向两边一斜,就能看到那个肥大的耳垂。他的性格绝对不是罗贯中笔下那样,动不动就让泪水浪奔浪流起来,而是“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只要他认为你是英雄豪杰,他就跟你交朋友,大家也愿意跟在他的屁股后面。连中山首富张世平、苏双都从他的相貌中看好他,给了他很多钱
那时正好黄巾起事,朝廷鼓励民间武装起来与张角他们做斗争。刘备就利用这笔钱组织了一支队伍——《三国演义》里说是张飞花了他祖祖辈辈杀猪的积蓄来招兵,恐怕也是为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而虚构出来的
另外,关于关羽和张飞,他们之前就已经跟刘备认识。在刘备组织民团的时候,他们就成为刘备的得力助手,帮他打打杀杀。根据陈寿提供的资料,他们也没有真的跟刘备在张飞的桃园里举行仪式,结拜成异姓兄弟。陈寿只是说,他们很尊敬刘备,帮助刘备带兵。刘备对他们很够意思。够意思到什么地步?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估计罗贯中就是受这句话的启发,把情节夸张了一下,演义成“桃源三结义”的经典故事。不过,关张两人也够意思,“稠人广坐,侍立终日”——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刘备在凳子上坐多久,他们始终站在他的后面,一动不动。这个比起兄弟来,还要兄弟
刘备知道凭自己这个民团力量是做不出什么大事业来的——如果就带着这支业余队去打仗,恐怕不用几分钟就会被人家搞定,因此,就带着他们投到校尉邹靖那里,先当邹靖的部下。打了几仗,还真的取得了一点儿成绩,被任命为安喜尉——是最低级别的武官,算是混进公务员的队伍了——《三国演义》说他是在挑草鞋进城时,看到那张征兵布告后,马上落下那两行招牌泪水,然后张飞突然一声吼,把他吼得差点儿丢下担子逃跑。后来发现张飞原来也是个有志青年,两人就去喝酒,然后关羽又出现,共同打造了那个“桃园结义”的经典情节
在刘备当这个安喜尉没几天就发生了鞭打督邮的事件。这个事件通过罗贯中的渲染,弄得很著名。其实,事实完全不是罗贯中笔下的那个样子。除了督邮被打的事是一样之外,其他情节完全是另一码事,而执行鞭打任务的更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事实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个倒霉的督邮例行公事到各县检查工作,看看这些地方官都干了些什么。刘备这时很想巴结一下这个上级派来的督查领导小组的组长,想让他回去多给自己讲好话,就去拜访他。哪知,这个督邮很牛,说自己正午休,什么人也不见
刘备看到这个情形,以为督邮肯定对他没有好感,估计回去之后就要在领导面前说他坏话,心里就气愤起来。他回去把几个手下叫来,然后带着他们冲进督邮的驻地,大叫:“我接到太守的命令,就地逮捕督邮。
这时,那个督邮正在睡得很舒服,刘备冲上前去,“就床缚之”,然后把他押送到边界,把自己的那颗公章挂到督邮的脖子上,再把他捆在树上,取来鞭子狠狠地抽了他两百多下。刘备这时越打越气,最后大叫要先杀了他
督邮吓得拼命求饶。刘备后来觉得杀了这样的人也没有什么意思,就放了他。这个督邮一路检查工作下来,风光得很,比刘备大得多的官员也天天拍他的马屁,各地特产拿了一堆又一堆。哪知到这个地方,检查工作还没有展开,就被刘备打成这样,不但身体差点儿稀巴烂,而且连脑袋也差点儿被砍下来,实在是倒霉到了极点
他倒霉,刘备也倒霉。因为他刚当了几天的公务员也就没有了
不过,另一个机会又来了。何进为了对付宦官,又出台了一个政策,让大家去各地招兵,声讨宦官。毌丘毅到丹阳募兵,刘备见他的人员不多,就说:“我陪你下去。”就成了毌丘毅的跟班。两人在下邳被土匪袭击了一下,他拼命战斗,又立了一次功劳,被任命为下密丞。没几天,发现这个下密丞也没什么前途,就又辞官不干。不久,又被任命为高唐尉,再提拔为高唐令,算是当上了县太爷。可这个县太爷的公章还没拿几天,就被当地的土匪狠狠地打击了一番,连立足的地方也没有,带着剩下的几个死党跑去投靠老同学公孙瓒
公孙瓒对老同学还是很热情的,让他当了个别部司马。这时,刘备又认识了一个猛人。这个猛人就是后来有名的赵云
当时赵云也带着一支部队过来投靠公孙瓒。刘备那一双眼睛是最能发现人才的,一看到赵云,就知道他是个人才,马上就想办法拉拢起来。他现在既没钱,也没有批发官帽的权力,拉拢人才唯一的本钱就是感情。他又把那个“恩若兄弟”的一招用到赵云的身上。赵云立即感动得一塌糊涂,把刘备当成自己唯一的老板
在刘备当田楷的副手去青州时,赵云也被刘备带了过去,理由是帮他带那几个骑兵。公孙瓒那双眼睛看美女看金钱很有水平,但面对人才时,根本没有看出赵云不但长得帅,而且本事也不一般,看到刘备跟他要赵云,想也不想就签了个同意——反正手下这种级别的武官多得很,老同学就是多要几个也不在乎
刘备到青州后,工作很努力,没过多久,就当了平原令,再过几天又当上了平原相,终于成为一个中级领导干部,开始有了一点儿政治资本。刘备在平原相任上,还发生了一件事。平原有个叫刘平的普通公民,硬是看刘备不顺眼,觉得他的耳朵太难看了,那双手也太长了。于是,派了人过去,要把刘备消灭掉
那个人可能长得很有人才相,刘备一看就喜欢上了,天天请他喝酒,把那一套“恩若兄弟”的功夫又运用了一次。那个人觉得刘备真是个好人,好人就不应该被杀死,于是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这次的任务全盘告诉了刘备,然后就离开了。刘备不但捡了一条命回来,还造就了一段佳话
刘备这时也初步有了一块地,算是有了一个生存权
当时,袁绍、曹操也不是最牛的人,他们手里的资本都还单薄得很,脚跟也刚刚立得住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