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业巅峰

霸业巅峰 齐国霸主的另一个高峰就是直接干涉了周王的确立
管仲提出的霸主口号就是“尊王攘夷”,这话说白了,就是打着大周的旗号,借着打击外族侵略的机会,把其他诸侯全部绑架,然后到处干涉别国内政,说是执行周朝的使命,其实是充当国际警察,谁不听自己的话,就修理谁
除了楚国和秦国的内政,齐国没有插上一腿之外,其他国家到处都有齐国那只看不见的手。这时,他们觉得干涉诸侯的内政好像也不刺激了,就把手伸向周朝的内政
能把周朝的接班人定一次下来,这个霸主就真的牛了
管仲的做事风格是,不管做什么事,都得有个理由,没有理由就要创造一个理由出来。不过,这时周王朝确实给管仲提供了一个大大的借口
齐国自从当上诸侯的霸主后,不管是文明还是粗暴地干涉了人家的内政之后,总是很有礼貌地派人跑到洛邑那里,向周王进行汇报,说是完成了周朝交给的任务——其实,连周王也不知道这个任务是什么任务——表示自己做的完全是合理合法的
这次跟楚国的交锋,更是为大周讨说法,因此就更需要向周朝汇报情况了。这次齐国派去向周王汇报的人是隰朋
这个隰朋也是个老鸟,在首都没几天,就发现周惠王的家里出了麻烦。本来,周惠王听说齐国为他们家讨到这个说法,心里高兴得要命,叫后勤部门集体动员,要隆重招待这个霸主的特使
隰朋听说周惠王现在对太子的态度有点变化,就要求见一见太子
周惠王有点不高兴,但他不是猪头,知道自己虽然是大王,是全国老大,但霸主的分量却比自己重了,因此也不敢得罪这个特使
周王的太子叫姬郑,是原王后的儿子。后来,王后死去,周惠王又任命了新的第一夫人,新第一夫人叫惠后,人很漂亮可爱,周惠王很喜欢,于是就想把原来的姬郑的太子位免去,让惠后的儿子姬带当太子。他把姬郑叫来的同时,也让姬带一起出镜
隰朋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这哥们儿估计跟姬郑个人交情很不错,回到齐国就对齐桓公说:“老大,看来太子有点不妙了。老大现在是诸侯的霸主,是大家心目中的大救星,为什么不想办法救一救太子?否则,周朝乱了套,霸主也有责任啊。
齐桓公有个屁办法?但他实在想插手一下周朝这个事务,让自己的霸主事业更上一层楼。他没有办法,但他知道管仲有办法。他把管仲叫来,说:“仲父啊,你得想个办法保住姬郑当上下任周王啊。要不周朝一乱,咱也好不到哪去。
管仲说:“这个好办得很。马上召开一个大会,列个出席大会的名单,叫姬郑代表周朝到会指导。只要姬郑出席了大会,让大家全面认可了他的接班人地位,周王以后还有什么话说?
于是,马上通知各诸侯,到卫国的首止开会
会议时间是在公元前655年5月
来的仍然不外乎那八国小诸侯。这八国的地皮不大,人口数量也有限,但不管怎么小,他们也是诸侯,而且占了诸侯的大多数,因此会议仍然是一个隆重而热烈的会议。这种会议,一般都是吃吃喝喝,顺便集体玩乐几天,然后拎着会议的纪念品笑呵呵地回去。以往齐国大会诸侯时,一般很少叫周朝派人参加,都是在开会时设个虚座,表示对周王的尊重,可这次,却让姬郑出席,而且是代表周王出席的
在大会上,齐桓公带着大家一齐向姬郑行礼,并号召大家像尊敬周王一样尊敬姬郑。他这么一号召,大家谁敢不响应?谁敢不坚决拥护
齐桓公为了让姬郑跟各路诸侯混熟,使人气猛涨几个百分点,因此就叫姬郑继续留在首止,与大家玩一玩,反正回去也是玩
周惠王这时很生气,觉得这个齐桓公实在太不像话了,管闲事居然管到自己头上来了,现在是管太子的事,估计没多久就会管到现任大王的头上来了。真是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的周惠王虽然很生气,但他不是猪头,也知道,不管自己如何生气,齐桓公的后果一点不严重,管仲是不会把他的情绪当一回事的。可他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最后,他经过很多天的脑力劳动,把事情从头到尾想了一遍,觉得自己没有实力,为什么不借用人家的实力
现在能有实力跟齐国比拼一下的只有楚这个流氓国家了。就叫楚国跟齐国打一场,不管谁死谁活,自己都是赚
这哥们儿的这个想法很不错,应该是周王朝N年以来,最有创意的想法了
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太高明了,不好好地实施一场,实在太对不起自己的智商了
他很得意地把自己的想法跟他的头号助手宰孔说了,认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太强了:齐国带着大军去打楚国,可连个箭都没有射出去就回来了,说明齐国其实也是个纸老虎,可以让楚国收拾一下这个霸道的帝国主义。而且是师出有名的——现在齐国扣留太子,就是个很好的借口
宰孔表示反对,但周惠王不听,他派人偷偷拿了一封鸡毛信跑到首止,交给郑文公,要郑文公迅速跟楚国取得联系,希望郑楚联合起来,把齐国搞定
这个郑文公也是个超级菜鸟,也不想想自己的江湖地位只能算个屁,以前夹在两强中间,给打得满世界乱跑,差点死掉的次数绝对不止一次,好容易两强达成和解,郑国才过了几天安稳平安的日子,从此以后就应该更加小心一点努力夹着尾巴做人,尽量不要加入是是非非中才对。可现在一见周王这封信,就把什么教训都扫出自己的记忆了,马上高兴起来,以为自己出头的日子到了。这哥们儿实在太激动,得信的当天就偷偷地开溜
齐桓公知道后,气得大骂,然后就要发兵过去,要武力解决这个郑文公
管仲说:“这估计不止是郑文公的问题了。我估计有幕后推手,而且这个幕后推手就是周王啊。所以还是听其言、观其行,不要着急动手。大会要继续开,让大家都签了盟约再说别的。
这次盟约的主题是大家从此以后都当太子的死党,谁背叛,雷就劈死谁。然后叫大家各出一部队兵车,护送太子回首都,表示从此以后大家都紧跟姬郑同志将革命进行到底。谁都看得出,这是在向周惠王示威
这时,那个郑文公还在执行着周惠王交给的任务,去把那个传统盟友申侯叫来,叫申侯出面带着礼物去楚国,请楚国过来收拾齐国
你想想,齐国能放过这个郑文公吗
于是,郑文公的好日子开始了
先是齐国猛打郑国,楚国过来救;然后郑文公表示不跟齐国为敌了,现在跟齐国为敌就是与人民为敌。可楚国又不放过郑国,派兵过来猛揍一顿,当然,齐国又来救。弄得郑国那片土地,成了齐楚打架的好战场,最后只苦了广大郑国人民。当然,郑文公也苦,可他的苦没人同情
郑文公这才知道,有些事是不能乱来的
郑文公被打了多次,也给打得聪明起来了,最后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那个老搭档申侯的头上,说都是申侯教唆他干的,那时自己头脑糊涂,一点不觉悟,上了他的当,现在经过霸主的猛烈教训,思想进步了,终于认清了申侯这个家伙的嘴脸,于是大声宣布跟申侯彻底划清界限。为了表示界限划得清,郑文公干脆砍了申侯的脑袋,说,以后谁再乱来教唆我,就是这个下场。这些戏做足之后,郑文公派他的儿子公子华带着郑国代表团去跟齐国签订盟约
郑文公虽然近来思想活跃,活跃得差点把郑国玩完,按他的说法是,他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为了郑国的长远利益,只是后来走错了一步才弄成这个样子,可错误谁没有?这说法好像也不错。其实这哥们儿的眼光是一点不远的,视力比老鼠强不了多少,比如到了现在还没定个接班人。他不定接班人,所有的儿子就都觉得自己有当接班人的资格
公子华觉得自己的资格最老,因为他是大儿子,按照论资排辈的原则,老爸一挂,就轮到他接过权力大棒了,可现在他的老爸很喜欢他的那个弟弟公子兰。他怕哪天老爸喜欢弟弟喜欢过了头,就突然宣布让弟弟当太子,那样一来,他这个大儿子只赚了年纪,没有别的好处了。因此,他曾经串通过郑国的三位老臣孔叔、叔詹、师叔,请他们帮忙。哪知,这三个人都是正直的老臣,听了他的话之后,反而大义凛然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听老爸的话,当老爸的好儿子,而不是有其他想法
公子华本来想叫他们帮自己的忙,哪知,话题才开了个头,自己马上就变成个犯错误的小学生一样,给三个老家伙一顿猛批,批完了之后,还说这是语重心长的教导,是为了挽救自己,希望自己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他决定好好地收拾这三个老家伙
当然,现在他老爸很看重这三个人,因此,他要是直接向这三个人下手,那是万万不能的,估计自己的手还没下,老爸的大刀就已经先砍下来了。他想了一个办法,要借齐桓公的手把这三个老家伙搞定。齐桓公要杀什么人,他老爸能管得着吗
他见了齐桓公之后,马上就对齐桓公说:“老大,你知道是谁叫我老爸跟你对着干的吗?
齐桓公说:“不是那个申侯吗?
公子华说:“我老爸能听申侯那个猪头的话吗?告诉你,是孔叔、叔詹、师叔三个家伙啊。这三个家伙天天在我老爸面前,做我老爸的思想工作,我老爸最后受不住了,这才决定背叛老大的。后来,也是他们又一起叫我老爸杀了申侯当替罪羊的。我老爸的那个耳朵硬度向来有点不够,总是听那三个家伙的话。如果还留那三个家伙在我老爸身边,说不定哪天郑国又会跳槽到楚国那一边去呢。
齐桓公的智商本来就不怎么高,一听这话,觉得很有道理
如果就只齐桓公一个人,公子华的这个阴谋实现得很容易
可还有管仲在那里。齐桓公虽然全盘相信了公子华的话,一点不怀疑地上了公子华的当,但他有个特点,不管做什么事,尤其是关于国内国际的大事,都要去问问管仲,最后拍板权全在管仲那里
这件事,他当然也要去问管仲
管仲是什么人?能上公子华的这个当吗?他一听老板的话,连脑子都不用运转一圈就知道这全是公子华的把戏:“老大,我对那三个人的情况了解得很,思想很纯洁,人品很不错,工作很认真,根本不会搞出这些事来。你要是相信了公子华的话,你就上了他的大当。
齐桓公一听,居然耍圈套让老子上你的大当,不把你搞死,你不知道这个天下是谁的天下。马上叫管仲负责处理这件事
管仲处理得很简捷,只是派人把这事告诉了公子华的老爸,说你儿子的人品出现了大问题,你不想乱下去,就得赶紧采取措施,你想让郑国从此进入大乱时代,就让他继续活下去
本来郑文公心里就对这个大儿子没有多少的好感了,这时接到管仲的这个警告,脸上马上就出现了杀人的神态,当场派人过去,砍了公子华的脑袋——那时,杀子杀父杀哥杀弟在官场中已经变得很正常了,是权力斗争中最经常性的活动——然后再派孔叔作为郑国的特使去跟齐国签盟约
没多久,也就是公元前652年,周惠王死去。这哥们儿原来想传位给另一个儿子,可因为太子姬郑在齐国强大的支持下,他的这个行动就一直只停留在想法里,一直到死,也实现不了。齐桓公怕姬郑顶不住,立马又召开了个诸侯大会,共同大声宣布拥护姬郑当周王,彻底堵死了惠后的野心之路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