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琮和吕岱分别牛了一把

全琮和吕岱分别牛了一把 太和六年(232年)的年底,陆逊觉得自己是东吴的首席军方领导人,如果老是坐在武昌那里,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于是,也打算搞点事来。他带着部队高调向庐江进军
魏国高层一听,照例开了个会议,讨论如何应对这个事件。以前孙权经常出来骚扰,都没有成功。但孙权的水平哪是陆逊的水平?陆逊可是多次把魏国的边防军打垮过,而且还把刘备那个家伙打得渣都不剩。陆逊以往很少出来,现在他一出来,肯定是不可小看。于是,大家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必须派部队赶快去救庐江
只有满宠认为,孙权不可怕,陆逊同样不可怕。庐江虽然不大,但那里的将士很有战斗力,守住一段时间没问题。而且陆逊是下船上岸狂奔两百多里杀过来的,没有后续部队跟进,能有什么威胁?他们不来,他都还想办法引诱他们过来再暴打一顿呢。现在他们居然自己跑上来,只怕他们跑得太快了,他赶不上去歼灭他们
他带着部队赶到杨宜口,准备迎击一下陆逊
陆逊本来只是想两国很久没有冲突了,估计魏国边防军的警惕性有点放松,这才带部队出来。现在看到满宠的部队杀了过来,立即就来个大撤退,逃跑的速度比来的时候还要快得多
太和六年转眼就要结束。有些人觉得新年到了,没有一点吉祥的事出现,这年真的过得没有节日气氛。于是,就神神秘秘地到处发放小道消息:“正月,甲申,青龙见摩陂井中。”意思是说:正月的二十三日,有一条青龙在摩陂的井里出现。不信你可以去问那里的人,目击者个个都还活着
曹叡绝对是个唯心主义者,一听说居然有青龙出现,当场就笑歪了脸。他马上决定到那个井口视察一下,说是去看看青龙——那些小民都有福气看到,他这个天天穿着龙袍、坐着龙椅、睡着龙床的人哪能没有这个福气
根据史料的记载,曹叡这次是去看龙了。但他是否真的目击了那条青龙,史书却没有讲清楚
他却说他真的看到了,身边的人看到了吗?没有看到?那是青龙不给他们看到。他们跟龙一点没有关系,他哪能让他们看到
他回去之后,为了纪念一下这个青龙,就把年号改为青龙元年
虽然这个观青龙的说法有点不靠谱,但他改了这个年号后,还真的给魏国暂时带来了一点好运气
前面已说过,孙权在正面战场上,老是玩不出什么名堂来,就走曲线搞事的政策,派使者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去跟公孙渊取得联络,要跟辽东各族人民结成抗魏灭曹统一阵线,共同向魏国开火。这个战略构想好像很给力很强大,但操作起来,难度实在太大
开始时,公孙渊也觉得很好很厉害,认为只要跟东吴一挂上钩,就什么都不怕了,于是,在接待东吴使之后,就派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两人当正副团长,带着个代表团,拿着他的信来到东吴,向孙权称臣
孙权以前多次向曹操称臣,称臣称得都麻木了,自己当了皇帝之后,这时看到也有人向他称臣,心里爽极了,读着公孙渊的称臣表,“大悦”。可光在那里“大悦”几分钟,仍然不过瘾,就宣布大赦——自己受益了,也让那些犯罪分子分享一下这个外交成果
当然,孙权更不能亏待公孙渊。人家大老远派人过来称臣,要是不表示一下,他这个皇帝也太不像话了。于是,在青龙元年的三月,孙权经过精心的准备,决定派出以太常张弥为团长,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为副团长的代表团,带着一万部队以及无数的金银财宝,外加九锡之物,渡海过去,送给公孙渊,封公孙渊为燕王
可朝臣们却没有一个支持他的这个决策。从丞相顾雍以下,都举着反对之手,理由是:“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护送舒、综而已。”意思是说:公孙渊是个诚信度很低的人,我们不能太过轻信他。现在只可以派兵护送他们的两个使者安全到辽东就够了
孙权说,他不听他们的这些意见
张昭大声说:“公孙渊是什么人?他是背叛了魏国,怕魏国把他打扁了才大老远来跟我们合作的,而不是他的本意。如果他哪天突然改变主意,又去向魏国自首,我们的使者就不能回来了。这不是闹外交笑话是什么?
孙权一听,大声驳斥张昭的话。可张昭一点也不认输,却更大力地向孙权猛砸砖头。最后,孙权愤怒起来,那只手狠狠地按着剑柄,指着张昭说:“现在你拉风得很。东吴的人进来的时候是拜我,可出去的时候是拜你。我对你的敬重也到了极点。可你却一点也不给我面子,多次在重大场合跟我顶撞,好像不把我顶撞到死,你就不能生活了一样。告诉你,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现在都常常怕我忍受不了,要做出极端的事来。
这话已经带着严重的威胁性质。要是别的人肯定就紧闭嘴巴、汗流浃背地站在那里
但张昭就是张昭,而不是别人。他要是在这个时候紧闭嘴巴,他还是张昭吗?他一点不管孙权的那个口气,那双眼睛死盯着孙权,大声说:“我当然知道我的意见在你那里没有什么分量,但我仍然尽忠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因为,当年太后差不多死掉的时候,把我叫到她的床前,交代我要好好照顾你。所以,我才这么天天顶撞你。”张昭虽然嘴巴很硬,可说到这里时,感情突然脆弱起来,话还没有说完,泪水就已经飙了出来
孙权看到张昭老泪纵横,流满了那张老脸,感情也跟着脆弱起来,把手中的剑咣啷一声丢到了地板上,跑到张昭的面前,跟张昭面对面地哭起来
可他哭过之后,仍然没有听张昭的建议,照样派张弥和许晏出发
张昭一看,原来他的泪水是白流的、孙权的泪水也是白流的,心里就愤怒起来,马上写了一份报告,说自己身体的某个零件坏了,不能再上朝了。以后有什么事,都跟他无关
孙权当然知道,这个病不是真的病。而是在跟自己对抗,于是也愤怒起来,张昭不来上朝就以为自己怕他了?自己还不想让他来呢。于是,叫一帮人挑土过去,把张昭的门堵住
他以为他这么做,张昭就软了下来
可张昭照样强硬得很。他看到孙权堵了大门,便也全家动员,拿起工具,用泥巴从里面堵起来,堵的力度比孙权更大,搞得孙权先认输
孙权不光在堵门事件上认输,而且在外交事件上也丢了脸
公孙渊虽然满脸红光地拍着胸脯表示做孙权跟班一百年不动摇,可事情过后,又觉得自己离魏国这么近,人家一想打,马上就可以大刀砍过来。东吴离自己那么遥远,能过来救他吗?只怕东吴的部队才上船,魏国大兵就已经砍下他的脑袋了。这样的同盟还有什么作用?于是,立马转变立场,决定又站到魏国那一边。当然,如果只是在嘴上表示一下,那也没有什么。可他觉得曹叡是不会只相信他的口头话的,得有点立功的表现才行。现在他要立这个功很容易
因为,东吴的两个使者都还在他的掌握之中。于是,他砍下这两个家伙的脑袋,送到魏国的首都,而且把孙权送去的金银财宝,全部归到他的小金库里,那一万名士兵也全部被他改编了
曹叡感到很高兴,改了这个青龙年号,还真的很有效果。马上下文,任命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比孙权封他为燕王低了一个档次。但他觉得自己安全了
可孙权就不爽了,他听说公孙渊转变立场甘心为魏国反动派卖命后,就气爆了,在那里破口大骂:“我已经五十二岁,什么没有经历过?现在居然给个鼠辈玩来玩去,不气死才怪。不亲手把那个公孙渊的狗头砍下来丢到海里,报了这个大仇,我就也没有脸当这个皇帝了。”孙权一气之下,就想带着部队从海上出发,去搞定反复无常的公孙渊
陆逊知道孙权这么一暴怒,就容易干蠢事,忙给他上书,做他的思想工作,说,以他的英明,曾败曹操于乌林、烧刘备于夷陵、擒关羽于麦城——这三个家伙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当世顶尖高手啊。他都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过。所以,现在他要做的是用武力扫平全国,完成统一大业。现在不要因为这种小事而天天生气,然后还要去干那些蠢事。即使成功了,也没有多大的价值。要是不成功,就是给敌人制造机会,到头来,再怎么后悔也只是后悔,而没有别的了
薛综也跟着上书,做孙权的思想工作。可孙权一点儿不听
陆瑁又上书劝阻。可孙权仍然不理。陆瑁也是个顽固派,看到孙权还在生气,又上了一书,摆了一大堆道理
估计孙权这时的气也生得差不多了,知道真的要跨海去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看到这么多牛人都反对,都说打过去一定会失败,可能真的会失败,于是就表示不再为这个事情闹情绪了,大家放心吧
孙权这时又想起张昭来,觉得张昭还是很可爱的,自己不听他的话,最后果然做出了错事和蠢事,于是就派人过去对张昭进行慰问,对他的坚持原则表示感谢。可张昭的年纪虽然很大了,胡子头发也全白了,人却还是顽固得跟以前没有差别,居然一点不接受孙权的道歉,仍然说自己病了,什么事都不知道了,什么事都不想理了
孙权一听,知道自己必须把身段放得更低一点才是,光叫几个身边的工作人员代表他去向张昭道歉,张昭是不会领情的,还得自己亲自去才行。于是,就亲自跑了过去,在张昭家的门口前面,大声叫着自己给张昭道歉来了
张昭的年纪虽然很大了,但听力仍然不错,大老远就听到孙权的呼唤。如果是别的人,到了这个时候,估计就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开门,向皇帝表示衷心感谢。可张昭听到孙权的声音之后,就在里面大声说:“我现在病重得很,什么人都不想见。
孙权一听到张昭的声音,心想:你不出来,我有办法叫你出来。他想到了《三国演义》里三顾茅庐时,张飞的那个办法——用火攻。于是,他下令,在张昭的门前纵火,即使大火不能把他烧出来,烟也会把他熏得一边咳嗽一边出来
可张昭倔强得很,虽然在里面不断地大声咳嗽,但仍然坚持不出来
孙权想不到这个老人家还真不怕死,知道这把火再烧下去,会出人命的,就叫人赶快把火灭掉
他也没有办法了,他总不能用完火攻,又用水攻。于是,就只好站在门前,什么也不做
他这么做下来,一点没有感动张昭,但却感动了张昭的儿子们。张昭的儿子们看到皇帝在门前老老实实地站着,像个忠实的门卫,觉得真的对不起皇帝了。于是,他们过去把老爸扶起,然后来到门口,打开大门
孙权立即把张昭扶上自己的专车,一起来到宫里,一路不断地面对老人家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张昭觉得自己再这么强硬下去,还真不够意思了,于是答应孙权,以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继续上朝,继续发扬不怕死的精神顶撞他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