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峻也作秀了一回

孙峻也作秀了一回 公元262年,也就是魏景元三年。这时三国在位的历史牛人中,最郁闷的人非姜维莫属
姜维绝对是个有理想、有奋斗决心的人,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内心世界那个“光复汉室”的远大理想仍然发光发热。可这就是个专门跟有志人士作对的世界。认真算起来,他的水平还是很高的,如果给他足够的条件,他要建功立业也没有多大困难。可命运却偏偏把他放在蜀国这个阵营里
他虽然全面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但诸葛亮的继任者们都现实得很,知道以蜀国的力量去跟魏国抗衡,那是老鼠跟猫玩儿。以前费祎当权时,别的事都很马大哈,但对姜维的关注却认真得很,时时密切关注着他的行动,不管他提出什么样的北伐方案,费祎基本都是笑着否决。当然,费祎是个老好人,他的否决不那么野蛮,而是来个软着陆,每次只给姜维不到一万的兵力,让姜维去实践他的北伐理论。你想想,姜维要是能成功,那才是怪事
后来,费祎挂掉,按说姜维应该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大砍大杀、快意恩仇了。他也确实带着部队冲上去,而且前后冲杀了十次之多,算起来,是诸葛亮北伐次数的两倍。可最后胜也罢、败也罢,对魏国基本没有造成什么巨大影响,倒是让蜀国先撑不住了
蜀国上下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多:姜维再这么折腾下去,咱蜀国还够他折腾多少次
这时,姜维最需要刘禅的支持,而且刘禅虽然不相信姜维能把强悍的魏国打倒,但他知道姜维对蜀是忠心耿耿的,可他硬是不那么积极地支持姜维,而是把精力都放在黄皓的身上,觉得黄皓不管做什么事都“大得朕意”
黄皓也跟他的那些前辈一样,当他开始把目标锁定太监这个位置时,只想混进宫中,混个铁饭碗,让自己在死后不会以饿死鬼的形象进入阴曹地府。进宫之后,也只是下定决心老老实实地干一行爱一行,做好本职工作
哪知,后来他碰到了个贵人
这个贵人在《三国演义》里一点儿也不出名。他叫陈祗
陈祗的来历有些不明,史书上只说他“少孤”,也就是从小就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但这哥们儿很聪明,而且长得很帅——矜厉有威容。当然如果只长得帅,长得引人眼球,就想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混到蜀国的高层也是很难的。关键他还“多技艺,挟数术”,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才。因此,他很快就被当权派大佬费祎发现。费祎也是个很爱才的人,发现了这个人才后,也不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上考察一下,直接就来了个破格提拔,让他从中层干部直接成为高级领导人。当时董允刚死,费祎就让陈祗接替了董允的职务
董允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监督刘禅,让刘禅老老实实地“亲贤臣、远小人”,这弄得刘禅的人品优秀了很多年,也让刘禅郁闷了很多年
可以说,董允这个侍中的位子对于蜀国而言,是非常非常的重要。费祎是个马大哈,估计没有看出这个位子的重要性,只是认为,选个有水平的人才,跟在刘禅的屁股后边,让他做皇上的好参谋,提高一下皇帝的智力,那才是用对了人
哪知,这个陈祗的智商很高,比董允还高。可他的人品却太差,那双眼睛看了英明领袖几眼,立马就把英明领袖彻底看穿,知道他们的伟大领袖是个贪玩的角色。于是,那颗聪明的脑袋就得出这个结论:只要能让皇上玩得好,玩得爽,他的前途就大大的光明
不久,他又觉得只是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满足不了刘禅那些贪玩好耍的要求,于是,他又发现了另一个人才——黄皓。他很快就向刘禅推荐了黄皓
于是,黄皓就成了刘禅的亲密战友
刘禅在这两个人的配合下,玩得超级爽,觉得陈祗真好,于是,又提拔他为尚书令。尚书令是什么职务?在没有丞相的时代,这个尚书令就做着丞相的工作,算是当时最高的政务官员。当然,还不算是首席大臣。因为当时是打仗年代,是先军政治。因此首席大臣往往是大将军。那时的大将军是姜维。而陈祗在军中的职务是镇军将军,地位比大将军低了一个档次
但姜维基本都是带着部队常年在外,时刻准备打仗,内务事几乎从不关心。而这个陈祗又把刘禅的爱好性格摸得比谁都透,于是,刘禅更觉得陈祗比谁都可爱,就把大权往他那里一放,陈祗的权力就比姜维的还要大得多
陈祗为后来的很多小人做足了榜样,可他的运气却不怎么好,当了几天的权,人生之路就走到了尽头
陈祗一死,刘禅很悲痛,在那里放声大哭,满脸都是泪,比当时孔明逝世还要沉痛,而且还下了个诏书把陈祗大大地拔高了一把,以此说明,陈祗的逝世是蜀国人民的巨大损失:“祗统职一纪,柔嘉惟则,干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命不融远,朕用悼焉。夫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谥,谥曰忠侯。”蜀国对于赠谥的规定是很严格的。在刘备活着时,只有法正获得过谥号。即使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等牛人,也是后来追谥的。而且都是在蜀景耀三年和四年才获得的(景耀三年即260年),而陈祗刚死,就得了个很好的谥号
现在刘禅给陈祗的谥号是什么呢
一个字“忠”
这个字不用解释了吧?可以说,陈祗的谥号比诸葛亮的还要好。诸葛亮的谥号是“忠武”,比陈祗的多了一个字。你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武”是个纯粹的褒义词。谥法上对武的解释是,刚强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强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那个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倒是很正面的,但后面那一句“夸志多穷”就有点儿难听了。所以,算起来,刘禅对诸葛亮是有褒有贬,虽然褒的成分很多,贬的比例很少,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评价也很客观公正。可对照一下陈祗的谥号,那是只褒不贬。诸葛亮若地下有知,肯定继续吐血数升
刘禅虽然很悲痛,但黄皓很高兴。陈祗一死,黄皓立即全面浮出水面。这个水面不是一般的水平,而是政治的水面。刘禅在陈祗死后,身边的玩伴就只有黄皓一个人了,更加觉得人才难得,又把大权全面交给黄皓,黄皓说的话,就是他的话
黄皓比陈祗更加缺德,野心更大。陈祗除了当刘禅吃喝嫖赌的导师之外,别的坏事做得不是很多,跟姜维的关系也没有闹僵。可黄皓就不同了。他从一个苦大仇深的小太监突然成长为权倾一时的中常侍、奉车都尉,靠刘禅的力挺,成为蜀中权力最大的人,心里很爽。可他仍然不满足这个现状,仍然觉得姜维是大将军,给他的“鸭梨”太大了,还是要想办法把这个外来户挤出门外,这样他的生活才幸福美满
姜维是什么人?他虽然很少在首都生活,把大量的精力全都投入军事当中,基本不玩政治。他不玩政治,但并不是说他没有一点儿政治敏感性。他很快就知道,黄皓看他不顺眼,黄皓每天所做的一切动作都在祸国殃民。黄皓嚣张到什么地步,而刘禅又笨到什么地步?刘禅有个弟弟叫刘永,当时是甘陵王,向来看黄皓不顺眼,一看到黄皓就咬牙切齿。黄皓更看他不顺眼,就对刘禅说,刘永不是好同志,陛下不要见这种人。要是让他再看到陛下,陛下肯定会玩得不爽。于是,刘禅下个文,把刘永派到外地去,不让他再朝见
于是,姜维坐不住了
姜维确实不是玩政治的料,他也不跟别人商量一下,直接就带着一股正气,跑到宫中,对已玩得很爽很舒服的、正在课间休息的刘禅说,请把黄皓这个小人杀了:“皓奸巧专瓷,将败国家,请杀之!
刘禅一听,一点儿也不生气,懒洋洋地说:“黄皓是什么人?不过是一个太监。以前董允也经常骂他,我对董允的意见大得很。现在你也不要生他的气。一个太监值得大将军这么生气吗?”他的原话是: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姜维一听,立即没有话说了,只得无语地告辞。他知道,现在黄皓的权力已经很大,黄皓已经不是一个太监在战斗,而是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黄皓专权集团,要搞定这个集团是很困难的。因为也不止是这个集团在战斗,还有刘禅在当他们的坚强后盾
姜维越想越可怕,很后悔自己的这个行动
这时,形势对姜维更加不利的是,不但黄皓看姜维不顺眼,就是其他两个实力派人物也觉得不宜让姜维再折腾下去了
这两个人是:诸葛瞻、董厥,他们也认为可以把姜维召回来,当益州刺史,以夺其兵权。黄皓甚至已经培养了姜维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就是右将军阎宇
姜维当然不愿放弃兵权,就想了个办法,要求带兵外出
刘禅虽然很菜,但也知道姜维是无可替代的,于是就充当和事佬,叫黄皓过去向姜维道歉,说姜老大,您战功赫赫,咱家只是一个侍候皇帝的服务生,做了得罪您老的事,请您多多包涵
到了这时,姜维能不包涵吗?他也顺着黄皓给的台阶,请黄皓帮他到后主面前转达他的请示:让他带兵到沓中去屯田
刘禅当然答应:你最好离开首都远一点儿
这就是有名的避祸屯田的故事
蜀国玩到现在,基本已经玩儿得没有什么作为了
当然,姜维还是很想有所作为的
景元三年的八月,他又做好动员,准备再出大军,与魏国大打一场
廖化坚决反对
但姜维不听,带着大军进入洮阳,又碰上老对手邓艾。结果又被老邓大破一场。姜维败了这一次,就更加害怕起来,只在沓中好好屯田,不敢再回成都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