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猛男真的单挑了一回

两个猛男真的单挑了一回 袁绍现在虽然牛得有点儿不靠谱,认为打死曹操是一件一点儿不需要哆嗦的事,但他仍然知道,曹操不是公孙瓒,要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是要花一点儿精力的。于是,他也盘点了一下曹操的敌人,认为张绣肯定恨曹操恨得要死。而且现在张绣正处在曹操战略的后方,要是能把张绣拉进自己的阵营,帮自己从背后那里狠踢曹操几脚,作用也是很大的。本来,在这时请几个外援,实现从四面八方对敌人进行一次群殴,是绝对没有错的。但袁绍错就错在,没有找对人。当时曹操周边全是各种势力,有刘表、刘备、孙策等几大牛人,可他却偏偏选中那个张绣
张绣虽然是曹操的死敌,但他的势力才那么一丁点儿,而且现在完全靠着刘表而生活,再加上他又有过投降曹操的经历,这种基本难以自保的人,能帮袁绍什么忙
袁绍对这些没有进行过分析,但知道现在张绣虽然是老大,但他却靠听贾诩的话而生存——以前贾诩让他投靠刘表,他马上就跑到刘表那里。所以,认真算起来,贾诩才是这个力量里讲话最算话的人。因此,他派人去拉拢张绣的同时,还叫人过去跟贾诩搞好关系
在袁绍的代表向张绣提出跟袁绍一起夹攻曹操时,张绣还很兴奋,打算很豪爽地跟袁绍签了这份合同
可张绣的豪爽还没有出口,贾诩却已经先发言:“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意思是说:请你回去跟袁绍讲,他们兄弟都不能好好相处,还有容天下人的肚量么
张绣一听,脸色都变了,贾诩怎么讲出这样的话来
不过,他知道自己现在万万不能得罪贾诩,贾诩要是离开了他,他下一步就真不知道怎么走了。因此,他虽然又惊又怕,但还是偷偷地问贾诩:“现在我们这个处境,不依靠袁绍,还有谁可以依靠?
贾诩的回答很简洁:“不如从曹公。
贾诩此前虽然自觉前来当张绣的手下,但他肯定知道张绣是不会成什么气候的,以后张绣肯定得去投降人家才能生存下去的。因此,他一来就建议张绣去投靠刘表——那时他以为刘表也是个好汉。哪知,后来发现,刘表也是个一般的人物。所以,后来他又在心里物色另一个牛人。贾诩一看就知道,现在这个社会上,曹操迟早会成为最猛的牛人。只是没来由地前去投奔,手里的资本也太单薄了,人家会看轻你的,所以,还是在张绣这里先混一混,等混出一些成绩来,再去曹操那里。现在他的成绩已经有了——前次教张绣败中取胜的那一招,曹操肯定已经知道了。当然,投降人家,也不是说投就投,还是要选个最佳时机
这时,正是投靠曹操的最佳时机
这时曹操得全力对付袁绍,后方空虚得不能再空虚了。如果带着部队去向他举白旗,他能不高兴得要死
但张绣显然没有这样的认识,对贾诩说:“这个能行得通么?现在曹操的势力比袁绍弱得多。两家打起来,肯定是袁绍大胜,曹操大败。咱投靠总不能找个弱的投吧?而且以前咱们又跟曹操做过死对头。曹操能放过咱们么?
贾诩说:“你听我说说弃袁投曹的理由吧。第一个理由,曹操现在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咱们投靠他,算是向朝廷投降,名义上站得住脚。第二个理由是,现在袁绍很生猛,手下部队多得很,咱去投靠他,他能看重我们吗?曹操现兵力薄弱,突然得到我们这支生力军,一定会很高兴。第三个理由,曹操有称霸天下的大气,哪能把个人恩怨天天挂在心里?只要他觉得我们有用,他一定不会跟我们秋后算账。所以,请你不要再有其他想法了。投曹绝对正确。
张绣本来就是没有什么主见的人,听贾诩说曹操绝对正确,那就绝对正确了
当年十一月,张绣在贾诩的主导下,宣布向曹操投降,带着部队过去接受曹操的改编
曹操果然大喜,大摆酒席,拉着张绣的手入桌,然后在一起大吃大喝。他知道张绣还有个女儿,马上就请张绣把这个女儿嫁给他的儿子曹均,然后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至于贾诩,则被任命为执金吾,封都亭侯。曹操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张绣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向他投降。真是投降得太及时了。这时,他为了让张绣死心塌地地跟着他打天下,不再搞出什么麻烦事来,就跟张绣结成亲家。曹操的这一招确实厉害。这种事,看来也只有曹操做得出。如果是袁绍,要不然根本不接受你的投降,要不等你来了之后,先给你小鞋穿,然后再找个机会给你定个什么“坐无知”的罪名,然后砍头
曹操却不如此。虽然后来,张绣被曹丕怀疑,他的儿子张泉也被曹丕害死,但这已经与曹操无关了。从这个方面看,也说明曹丕比他的老爸差多了
到了这时,大家都知道,曹袁决战已经就要来了。尤其是那些牛人,本来还都风风火火地进行不规则的比赛,一会儿打着这个旗号,一会儿又投靠这个势力,这时都停了下来,像一群不明真相的小民一样围观两人的比赛,个个保持中立
当然,除了围观之外,还要作点儿评论和预测
凉州牧韦端派杨阜前往许都办事,回来之后,大家问他两家大战,谁会笑到最后
杨阜这家伙的眼光倒还不错,说:“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这话跟荀彧的话简直没有什么两样
袁绍本来以为做张绣的工作会百分之百的成功,哪想到,自己派出的代表还没有回来,张绣已经带着部队到曹操那里报到了。不过,他仍然不灰心。张绣就那点儿力量,他跟谁谁也不会因此而强大起来。真正重要的是刘表。要是能让刘表跟他们联合起来,那才能真正给曹操造成前后夹击之势。于是,又派代表去见刘表,做刘表的思想工作
刘表的态度很好,笑呵呵地接受了袁绍的请求。可合同签订了许久,他连个兵也没有派出,好像跟袁绍根本不认识一样
当然,他更不会帮助曹操
大家一看就知道,刘表采取的是最让人鄙视的骑墙政策
韩嵩和刘先认为他这样做很危险,就对他说:“现在全国最牛的两个老大正在打拼,而起决定作用的是主公。如果主公想获得最大的利益,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就是在这里等两人斗得累了,再突然发飙,那这个天下就是主公的了。如果主公没有这个远大理想,那就赶快擦亮眼睛,找一个觉得可靠的人来当依靠的对象,然后跟他联合起来,攻打另一个。哪能像现在这样,手里有十多万部队,在这里当围观群众?这样,他们两边不管谁赢谁输,都会把愤怒集中到主公的身上。到时咱这个骑墙政策就行不通了。曹操很会打仗,属于善于用兵的那类牛人,而且他手下的人才也多,所以,最终他一定会打败袁绍。他打败袁绍之后,势力一定会大涨。那时他定了北方,第二个动作肯定进军江汉,咱能顶得住么?所以,现在最可行的办法,就是立即向张绣学习,带着全荆州人民投靠曹操。曹操一定会感谢主公。
蒯越也劝刘表,要投就投曹操
刘表又无语了。他觉得现在投袁绍没有错,可投曹操也很对。到底投谁才更好一点儿呢?最后,郁闷的刘表派韩嵩去许都看看情况再说,他还交代韩嵩说:“现在谁也没办法知道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你还是到许都去看看形势再说。
韩嵩对刘表说:“现在你叫我做什么我都可以拼命去完成。但据我的观察,曹操以后一定会统一天下。如果主公真的再举起大汉的旗号,投靠到曹操的阵营,那就可以派我去许都。如果主公还在拿不定主意,还要叫我到许都,情况就不好说了。因为一到许都,万一皇帝授予我一个职位,我又没有办法推辞,那我就成皇帝的手下了而只是主公的旧部了。请你再考虑一下吧。
刘表一听,以为韩嵩怕去许都才想出这一大堆理由来的,就下令他一定得去
韩嵩没有办法,只得跑到许都,面见了献帝。献帝果然任命韩嵩为侍中、零陵太守。韩嵩回到荆州后,把献帝和曹操的人品都大力地赞扬了一番,说投靠曹操绝对没有错,还劝刘表为了表示诚意,最好把儿子送过去做人质
刘表别的话可以不当一回事,可让他把儿子送过去当人质的话最听不得,当场生气,认为韩嵩已经有二心,就打算处死韩嵩
他大声骂韩嵩:“你敢对我怀有二心。
大家一见这个场面,都认为这次韩嵩肯定丢了那颗脑袋,别的什么都可以说,为什么一定要劝人家送儿子去当人质。现在怎么救他?他们不敢直接向刘表求情,便叫韩嵩赶快认罪
可韩嵩却不认罪,他脸色一点儿没有变化,对刘表说:“算起来,是将军对不起我,而不是我对不起将军。”他把他出使许都前对曹操的那个长篇大论再重复一次,请大家评理
后来,连刘表的老婆蔡氏也觉得刘表过分了,对他说:“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韩嵩是这一带的大名士,人气现在高得很。这种人本来就不好惹。现在他的话又有道理。杀他也得要个罪名啊
但刘表仍然愤怒,就先放过韩嵩。韩嵩是大名士,他暂时动不了,就把那几个跟随韩嵩出访的跟班抓起来,对他们上大刑来个刑讯逼供,而且真的往死里打。可有几个被打死之后,仍然没有谁供出韩嵩有过里通外国的可耻行为。刘表这才知道,韩嵩真的没有什么错。可他仍然放不过韩嵩,仍然把他抓起来,关在班房里
刘表在当时是以礼貌出名的,可从他对待韩嵩的事上看,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家伙的那些笑容全是装出来忽悠人的。再看他在处理跟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关系上看,他更是一个菜鸟级的牛人
这时,孙策却一点儿不管这些事。反正曹操和袁绍离他还有一段距离,他们打得你死我活,还暂时和他没有关系。他把眼光盯在周边的土地,认为,只有让地皮不断扩大起来才是王道。现在这个世界是谁也靠不住,因此,谁也不要投靠,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