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战争Ⅵ——亲信与棋子

面子战争Ⅵ——亲信与棋子 杨广来到了江都,这附近是谁的地盘呢?从朝廷上讲,当然是王世充的地盘;从叛军的角度讲,是李子通、左才相和杜伏威的地盘——是时李子通据海陵,左才相掠淮北,杜伏威屯六合,众各数万
实话说,江淮一带的叛军实力并不算太强,人数不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内部也不团结。这里我们要谈下杜伏威其人
在隋末的起义军大头目中,李密是世袭豪族,翟让是个官儿,窦建德是个小土豪,出身最卑微的,是杜伏威。《新唐书》是这么说杜伏威的:少豪荡,不治生赀。这话的意思,是说杜伏威是个不治生产的小痞子。我必须表示反对,《新唐书》的立场倾向性太强,与其说杜伏威不治生产,还不如说杜伏威根本没有生产可治,一个贫农,你让他上哪发财去
杜伏威有个死党,叫做辅公祏。这位老兄知道杜伏威穷,所以就多次把姑姑家的羊偷出来,送给杜伏威,而杜伏威人穷志短,就算知道是偷盗之物,为了活命,也只能受之不恭。这些羊,就成为了杜伏威和辅公祏最终造反的导火索,因为偷盗,他们被官府捉拿,于是相与亡命,时年杜伏威才十六岁
杜伏威其人,跟窦建德一样,义勇双全,甚至还犹有过之——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共推为主。(杜伏威性情狡猾,算计颇多,每次出去劫掠,大家伙用他的计策,没有不见效的。他在义军中的角色也很关键,每次外出,他是先锋,为之探明敌情,每次回去,他又是后军,起到掩护作用,因而,杜伏威的手下,没有不敬他爱他的,大家伙都服他,推他当老大。
杜伏威最初带着他的一帮弟兄,跟随的是长白山(还是山东那个长白山)的左才相,但是左才相似乎并不看重他,杜伏威不得志,于是遁去,准备在淮南自立门户。当然,杜伏威虽然自立门户,但毕竟人少,所以,要站稳脚跟,必须先图发展。杜伏威的发展方式与众不同,像窦建德这样,是打出一张义旗,然后四方豪杰仰其威名,纷纷来投,而杜伏威则要辣手得多,他的办法,是搞兼并
杜伏威的第一个目标——下邳的苗海潮。当时杜伏威派辅公祏过去,威胁苗海潮,说:“天下共苦隋,豪桀相与兴义,然力弱势分不相统,若合以为强,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吾且从,不然,一战以决。”辅公祏这话很有霸气,选择面很窄,反正就一条,咱得合兵,至于谁当老大,可以谈,你觉得你行,那你当老大,但是,你要不同意合兵,对不起,咱战场上见分晓。这位苗海潮哪见过这么横的?当时就怕了他了——得,合兵,你们当老大
第二个目标——海陵的赵破阵。这次倒不是杜伏威主动去找赵破阵,而是赵破阵主动去找的杜伏威,赵破阵的意思,你那边人少,我这边人多,你过来,我给你一把二当家的交椅。杜伏威不带怕的,带了十个弟兄,拿着酒肉,就去了,当然,单刀赴会的同时,也让辅公祏严军以待
赵破阵一看杜伏威这小子带了十个人就来,哪知道他来干啥的?当然是以为来拜老大的呗——好小子,算你识相。然后赵破阵就迎其入内,摆下酒宴,召集各部大佬助兴示威,然后就开喝。喝着喝着,趁着酒劲,杜伏威突然起身拔剑,一剑就把赵破阵给砍了,赵破阵那帮弟兄当时都傻眼了,哪想到杜伏威带十个人就敢来闹事?于是就怔在那了。杜伏威于是借势出击,连杀数十人,一帮人一看这阵势,还有谁敢造次?不久后辅公祏也带着兵马来了,这帮人也就彻底降服了
吞并赵破阵的队伍后,杜伏威声势大涨,有了数万人马
大业十一年十月,声名日渐显赫的杜伏威迎来了江淮一带的起义军又一大佬——李子通。李子通干什么来呢?是投奔杜伏威的。其实吧,李子通跟杜伏威某种程度是同病相怜,一开始,他们都是准备去跟左才相,杜伏威不受待见,只能出来自立门户,而李子通呢,是因为他性格宽仁太得人心,遭到了左才相的嫉妒,无奈之下只能南渡淮河,来投奔杜伏威
杜伏威手下有几万人,而李子通呢,则带过来一万余人,说实话,杜伏威这个老大,也比李子通这个小弟强不了多少。老大对小弟没有绝对压制,麻烦就来了。李子通这哥们也不是善男信女,刚投奔左才相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一不知名小卒,但是,当他离开左才相的时候,手里却有了一万多人。这说明啥?这说明李子通可不是个当小弟的材料,他有一颗当大哥的心
当李子通意识到杜伏威其实也不过尔耳时,他就有了抢班夺权的野心,于是,某日趁着杜伏威不防,李子通突然发动兵变,准备一战而擒之,要取而代之了。杜伏威哪知道自己领回来的居然是头恶狼?根本想都没想到自己会被李子通给算计啊,当时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李子通部下的追杀下,身受重伤。得亏他有个养子,名叫王雄诞,义薄云天,一看义父被暗算,就背着他躲到了芦苇丛中,这才侥幸躲过一劫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边杜伏威刚被江湖中人算计,那边隋军也不甘寂寞,来的是谁呢?大将来整。来整是谁来呢?来护儿的儿子。来整这名儿也是奇,他这是来整倒霉催的杜伏威了
杜伏威刚刚身受重伤,伤势没好利索呢,碰到隋军进攻,自己也无法亲自指挥,这下又输了个稀里哗啦,得亏是自己有个部将叫西门君仪的,他老婆王氏有力气,背着杜伏威就逃,王雄诞则带着部队殿后掩护,如此这般,这才逃得一命
那边李子通什么情况呢?李子通这叫损人不利己啊,他以为干掉杜伏威之后,地盘就他的了,淮南就他说了算了,结果,内讧刚结束,隋军的进攻就来了,这下输了个稀里哗啦,带着残军败将,逃到了海陵
不管李子通什么情况,反正杜伏威是惨了,先被“自己人”暗算,又被官军攻击,两次都是自己手下背着出去才捡条命,这悲催,也甭提了。大败后的杜伏威,曾经有半年的时间,都在四处打游击,然后靠着往日攒下的威名,吸收流民,积蓄力量,半年之后,他终于恢复了些元气,部众数万,又攻占了六合
因此,其实杨广刚到江都的时候儿,起义军这边的情况是不妙的,元气大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杜伏威跟李子通二人已经是不共戴天,而左才相呢,则跟个独行侠似的,本人又没什么大出息,就只会抢抢杀杀,成不了气候。所以,杨广来江都虽然是自杀,但如果自己能好好干,让老百姓满意,还能混个缓刑,至少这边的起义军,是能够搞的定的
结果杨广是怎么干的呢?据《资治通鉴》说
杨广这一来江都啊,附近的官员当然得来求见了,好歹拍拍马屁,也好在仕途上有所助益啊。杨广也不含糊,标准很明确——送的礼够不够分量;送礼送到了位了,不用多说,升你的官儿,礼送的不到位,那就对不住了,一边歇着去
有两个代表人物,因为送礼送的好,而发达了。一个是王世充,他献了一面铜镜屏风,结果升官了;另一个是赵元楷,献的是珍馐美味,而且是杨广没吃过的珍馐美味,也升官了
大家伙一看,我靠,原来升官这容易,还说啥?于是各县纷纷盘剥百姓,就指着能榨出点油水来,献给杨广,好升官发财呢
老百姓就苦了,一方面,被土匪给抢着,另一方面,也被地方政府给榨着,眼见就没法活了;加上本就闹饥荒,老百姓于是就只能吃树叶吃树皮了,要么就吃观音土,到后面,连这都吃不上了,那怎么办呢?人吃人。苦到这份上,其实国库里有粮食,前面我们也说过,隋朝是有义仓制度的,就是防备这种时候的,但是,因为杨广同志是这样的老大,底下办事儿的也不敢造次,只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眼巴巴瞅着老百姓饿死,也不肯开仓赈济
老百姓苦到这份上,王世充同志还有闲情逸致帮杨广选美呢,而杨广同志一看王世充那么是想,于是更加对他宠幸有加了…
大家想必已经无语凝噎了吧。杨广压根就不想要混个死缓,他是想死刑立即执行,他是想趁着自己还没死的时候,该玩的玩,该吃的吃,该享受享受,别以后见了阎王有什么遗憾,他这哪是在祸害老百姓?他这是祸害他自己
王世充同志,在其中推波助澜,他跟虞世基不一样,虞世基是想保命,所以皇帝想怎么办,他不敢说个“不”字,但是王世充,则是在把水搅浑,越浑越好,想要当个枭雄,就得弄个乱世出来
原本呢,杜伏威在接连遭遇挫败后,正是在造反生涯的最低点,而这次杨广巡幸江都,按说皇帝亲自坐镇,杜伏威就更得倒霉了,没成想啊,杨广这是大恩人,他非但没让杜伏威倒霉,他还给杜伏威送温暖来了。杨广这么可劲折腾,让老百姓活不下去,让老百姓吃树皮吃观音土,让老百姓最后人吃人,得利的是谁?还不得是杜伏威吗?老百姓实在被逼得没法,也只能心一横脚一跺,造反去了。杜伏威就凭空又多了许许多多的兵源,真是想不发达都不成
杨广准备出巡江都但还没到的时候,派大将陈棱去讨伐叛军,情况是:帝遣光禄大夫陈稜将宿卫精兵八千讨之,往往克捷。当时杜伏威、李子通几个,因为刚刚元气大伤,还并不是陈棱的对手
眼下杨广一来,事情一百八十度冰天雪地大转弯,本来是被陈棱打得团团转,勉强混个相持的杜伏威,如今却要主动对陈棱动手了
陈棱很悲剧,看到杜伏威这么气势汹汹,还主动挑战,知道是有备而来,不敢战。陈棱不敢战,怎么办?杜伏威使了一计——激将法。杜伏威就送了件女人的衣服给陈棱,还给他起了个绰号——“陈姥”,意思就是,你要不敢打,你就是个娘们。陈棱看着这火大,气不过呀,咱输人不能输阵啊,仗可输面子不能丢啊,于是急火攻心之下,也不再高垒深壁了——打!谁怕谁
杜伏威一看陈棱迎战了,那就打呗,于是出军奋击。当时陈棱有个神箭手,一箭射中了杜伏威的头额——我估计是射头盔上了,要不然就活不成了;结果杜伏威血性翻腾,大呼:“不杀汝,矢不拔!”然后杜伏威就呼啸而出,直冲敌营,陈棱部众一看,当时就傻眼了,哪还敢跟他打?吓都被吓得差不多了。于是杜伏威就把那个射中他的人给逮了,命令他把箭拔下来,然后就把此人给砍了,于是拎着他的头,弛入陈棱阵中挑衅,又连杀数十人,陈棱部众一败而不可收拾,可怜的陈棱同志,最后就剩一个人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紧接着:杜伏威乘胜攻破高邮,引兵入据历阳,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而后派遣诸将攻打周边各县,战无不克,江淮间的小土匪,都纷纷投奔
当然,搭上杜伏威也确实有能耐,他跟李密一样,组织了一支精锐部队,李密那儿叫“内军”,杜伏威这儿,叫“上募”。“上募”这些兵,平时待遇非常好,有啥好处,紧着他们来,但是,每当出战,“上募”也得第一个上,打完之后还得检查身体,只要看见背部有伤的,一律杀之——为啥?说明你逃跑了呗
除此而外,杜伏威对手下也非常好,只要抢到点啥,就全都给手下;手下要有战死的,还把他们的妻、妾拿去殉葬
如此一来,杜伏威手下为他卖命,为他肝脑涂地,就不用说了,以此,杜伏威每次打仗,几乎都不吃亏
杜伏威发达了,他以这种奇妙的方式发达了,当然,他自己确实有本事,他明白如何统御部众,他知道怎么让人帮他卖命,他确实是隋末难得的豪杰之士,但是,这些是重点吗?不,这些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在杨广来到江都之前,杜伏威还打不过陈棱;但是,当杨广来到江都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杜伏威就已经威风八面,所向无敌了
要我说的话,杜伏威得感谢杨广八辈祖宗啊
舵手杨广,船夫宇文述、虞世基、王世充,驾着大隋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他们正驶向的地方是——地狱!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