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渊还真烦人

公孙渊还真烦人 费祎现在的职务是大将军,是名义上军方的最高领导人,也是这次援军的总指挥。此前,在蜀魏两国的关系上,都是蜀国主动去制造一些流血事件,引起边界冲突,魏国还真没有多少次挑衅的行为。可这次魏国主动出击了,而且一来就是十万部队,蜀国朝野都情绪不安起来
光禄大夫来敏也很想知道费祎到底有没有信心,就在费祎出发前,来到费祎的府中,说是送别,顺便下下棋。费祎什么话也不说,直接摆下棋谱。两人才下了几手,前线的公文就已经一纸接着一纸地送了过来,作战部队负责人也进来报告:战士们都已经穿好军装,出发的命令也已经下达
可费祎却一点儿也不紧张,继续跟来敏下棋,好像这些事都跟他没有关系一样,把来敏佩服得不得了,对他说:“我这是故意来考验你一下。现在看来,你是完全可以把敌人打败的。
而曹爽那边这时已经感到有点儿不爽了
他带着大军虽然顺利开进蜀国境内,可到兴势时,就被刘敏的部队死死挡住,再想前进一步都难。他的那些愤青平时在吹牛时,脑袋很灵光,口水很丰富,滔滔不绝起来好像老子天下第一。可在战场上碰到一点儿难题,他们的神经系统就全面短路,一点儿思路也展不开,只是眼睁睁地在兴势那里,脑子里一穷二白
接下来,其他战争并发症也跟着发作
关中以及羌、氐一带的运粮路也跟不上来,后勤保障发生了故障,先是牛马没有吃、没有喝,纷纷倒在地上变成动物尸体。当地的老百姓被他们一抢之后,都饿得天天大声在路上哭叫,弄得场面十分难看
这时,费祎的部队以及涪县的大军已经陆续开到,马上就要投入战斗
曹爽的参军杨伟一看,知道形势不好,就跑到曹爽那里,把当前的形势对他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宜急还,不然,将败
只要是个头脑正常的人听了杨伟的分析,都会觉得杨伟的话是很正确的,大军必须立即大喊“风紧,扯呼!”连夜调头跑路
可那几个愤青却不同意。现在就说失败了?仗都还没有打一场呢,碰到点儿阻力就不想干了?你翻开历史看看,哪一场战斗不碰到点儿挫折
邓飏和李胜这两个主战派在那里跟杨伟争得差点儿打起来。虽然杨伟的意见很正确,可那两个家伙是清谈高手。清谈高手最拿手的本事就是能把无理的事说得最有道理,你只要跟他们发生口头争论,你即使握有真理,也辩不过他们
杨伟看到辩不过他们,就气愤起来,指着两个人大叫:“飏、胜将败国家事,可斩也!”邓飏和李胜是国家的败家子儿,应该立即把他们的脑袋砍了
如果杨伟这时说砍掉司马懿的脑袋,曹爽肯定什么意见也没有,但说要砍掉这两个人的脑袋,曹爽立即把面孔板了起来,不把杨伟的话当话了
这时,司马懿仍然很有责任感,给夏侯玄写了一封信,对夏侯玄进行了一番严厉的批评,说以前武皇帝两次进入汉中,遭到了两次完败,这你是知道的。兴势的地势不是一般的险要,而蜀兵已经抢在我们的前面占领了。如果敌人继续坚守不出战,然后截断我们的退路,除了全军玩完之外,没有别的结果了。这个责任你能负吗?他的原话是:“《春秋》责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君所知也。今兴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邀绝,覆军必矣,将何以任其责!
夏侯玄吹牛,那是越吹越有水平,越吹越有灵感,可在战场上却一点儿也没有创意,这时看到前线乱七八糟,本来心里已经十分郁闷了,再读司马懿的信,就有点儿怕起来,觉得这个责任还真的担当不起。于是,赶紧去找曹爽,说,这个仗看来还真的不能打。还是撤吧
曹爽可以不把杨伟的话当话,但他绝对把夏侯玄的意见当意见,听夏侯玄都说不能打了,那就真的不能打了
于是,撤
当他下这个命令的时候,是正始五年的五月
这时,他们已经在兴势被阻了几个月
蜀军的速度再怎么慢,也已经全面到达
费祎看到曹爽的大军居然还在那里不进不退,立即下命进军三岭截断他们的后路,然后把他们往死里打
曹爽这才知道,撤的时间不对也是难受的。但到了这个时候,人家是不管你难不难受了。于是,只有拼死突围
结果,他倒突出重围,狂奔跑路,可他带来的十万魏国子弟兵却被蜀军全部消灭了。关中这些年来的储备也被他发动的这场战争消耗完毕
总结一下这场战争,曹爽集团是最大的失败者。至于赢家,除了蜀国之外,还有一个牛人。这个人就是司马懿。本来,曹爽他们发动这场战争,并不是想让蜀国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只想猛揍蜀国一把,取得一场胜利来压一压司马懿的势头,提高一下自己的人气,把自己的形象打造起来。哪知,却搞了个全军覆没,不但没有提高人气,反而把那几张愤青的面子全部丢光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一直反对他们出征,最后事实证明,不听司马懿的话是错误的,他们的水平跟司马懿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于是,他们用他们的失败成功地为司马懿增加了人气,让司马懿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
这场战争,蜀国一举歼灭魏国几万大军,是蜀国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辉煌战果。不过,这场战争跟蒋琬无关
这时,蒋琬仍然在涪县的大本营里
他现在的病更加厉害了,连批阅文件的力气都没有了。于是,他把最后的权力也交给费祎。不过,刘禅还是让他任益州刺史,任命董允为尚书令,成为费祎的第一副手
费祎就这样成为蜀国的实际最高领导人。费祎的水平比蒋琬要高得多,而且精力很充沛。那时,国际国内形势都十分复杂多变,因此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尤其是在尚书台工作,每天的文件来来往往,让你看得眼睛都花。可费祎却一点儿也不眼花,拿过文件来只瞄一眼,就看得一清二楚,拿起笔一签,轻松得要命
到董允当尚书令时,也想学一学费祎,可不到十天的时间,桌面上需要处理的事就成堆了。他这才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费祎那样办公的,长叹:“人才力相远若此,非吾之所及也!”能力还真的有差距。我看来是永远也赶不上费祎了
正始六年(245年)十一月,那个长期生病的蜀国大司马蒋琬终于与世长辞了
于是,蜀国就进入费祎时代
蒋琬虽然很得诸葛亮的看好,但一来他除了身体状况跟诸葛亮一样很差外,其他水平跟诸葛亮也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因此在他当政的这些年中,基本没有什么作为。当然,他的内政能力还是很牛的。总的说来,蒋琬是个治国型的人才,如果当个守成的宰相,那是很优秀的。但诸葛亮却无成让他去守。于是,他也就只能很平庸地活着,然后平庸地死去。以致我们的罗贯中老先生在《三国演义》里,干脆把他忽略掉
蒋琬虽然是蜀国的执政大臣,算起来是蜀国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可由于他身体太差,老早就把大权交给费祎,因此他的逝世,算不上蜀国的巨大损失
另一个人的死掉,才是蜀国的巨大损失
这个紧跟蒋琬死去的人就是那个刚当上尚书令的董允
董允虽然工作效率比费祎差了一个档次,但并不等于他没有能力。董允也是诸葛亮很看好的一个人,诸葛亮在《出师表》里重点提出的人才没有几个,但有一个就是董允
他是董和的儿子。董和先是刘璋的马仔,后来又变成刘备的高管,一直很得刘备的重用。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把董允跟费祎并及郭攸之并列。其实,董允还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跟费祎一起,成为蜀中的名士。他的老爸很想知道这两个年轻人到底谁比谁更有前途,就搞了个考核。当时,另一个国家级大名士许靖的儿子突然死了,董允和费祎都去参加葬礼。于是,董和就利用这个机会考核了他们一下
这两个年轻人都是新嫩名士,也是官二代。官二代一般都讲排场,就是上趟厕所都想开个豪华座驾过去,何况去参加这么一个隆重的仪式?当然得有车相随
但董和只给他们一辆一点儿也不豪华的车开过去
董允来到车子旁边,就觉得老爸太不够意思了,坐这样的车过去,实在太没面子,所以脸色有点儿不好看。费祎却什么都不说,满脸笑容地坐了上去。董和知道后,立即认为,费祎的人品要比他的儿子高一个档次
等到刘备入蜀,董和成功变成刘备的高管后,董允很快也被刘备看好,让他当了太子舍人,天天陪刘禅读书。刘禅当皇帝后,他也被提拔为黄门侍郎
后来,诸葛亮怕刘禅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太差,怕自己到汉中办公之后,刘禅会胡搞乱来,就安排董允主持皇宫里的事务——其实就是监督后主刘禅。不久,由于诸葛亮任命费祎当他的参军跟他去北伐,就再提拔董允接替费祎的职务,成为侍中,同时兼虎贲中郎将,负责领导中央警卫团。这样一来,宫中的大权就被诸葛亮牢牢控制了
当时还有一个侍中就是郭攸之。郭攸之的人品不错,但性格不行,是个和谐式的人物,碰到什么事都是那个温和的态度,虽然让人觉得很亲切,但一点儿事也管不了。因此,宫中的事就全由董允一手负责了
刘禅虽然看上去是一个很缺乏浪漫情调的人,但他并不是真的那么弱智。他也跟很多皇帝一样,喜欢宫里有很多美女。因此,老是想着派手下人去帮他发现美女,扩大后宫美女的编制。可董允却不答应,天天挤时间来做他的思想工作,按照惯例说,天子后宫的美女编制只有十二个人。现在人员早已超编,不宜再增加了。如果再增加下去,你马上就会成为一个荒淫无道的国家元首。一个国家元首被戴上“荒淫无道”这顶帽子,跟亡国之君就已经很靠近了
刘禅没有办法,只得叫停这些选美活动。而且这个老实皇帝还真的很老实,看到董允这么敢于教训他,居然对董允有点儿怕起来。当然,如果董允只是能阻止刘禅无节制地扩大后宫美女编制,那也算不了什么
刘禅是否真的是汉朝刘家的血统,现在谁也说不清,但他却把大汉后期那几个皇帝的风格全面地继承了下来。汉朝后面的那几个皇帝,都宠信太监,都把太监当成自己最亲密的战友,总以为让那些太监办事最放心,哪知,最后全坏在这帮人的手里。虽然诸葛亮也多次提醒过刘禅,一定要吸取这个血的教训,要亲贤臣,远小人。可刘禅很快就发现,亲贤臣,远小人,说起来很好听,可执行起来,一点儿都不爽。贤臣们天天睁着那双庄严肃穆的眼睛,老盯着你,就是穿个时尚点儿的流行服装,他们也过来对你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你想扩大美女编制,那个董允就立马板起面孔上纲上线起来,还是跟小人在一起好玩儿,他们从来不对你耳提面命,从来都对你俯首帖耳
当然,在诸葛亮的控制之下,朝中的大臣不可能出现什么小人。于是,只有宫中的太监才有产生小人的土壤。刘禅这辈子没发现过什么大人才,但却发现了一个小人
这个小人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黄皓
黄皓是个太监。由于太监都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草根。那时阉割之后直接进宫,你以前的事,谁也没有工夫去追问,所以,黄皓也跟很多太监一样,属于来历不明一族
黄皓也是个聪明人士,知道只要把皇帝巴结好了,把皇帝的马屁拍好了,他这一生就会是幸福的一生。于是,他就决定把自己这一生变成拍马的一生,努力去发现刘禅的各种爱好,在别人不敢去满足刘禅的情况下,他偷偷摸摸地去满足,在吃喝玩乐上与刘禅保持高度一致。刘禅当然很喜欢他
可董允却一点儿也不喜欢他。他一看到黄皓就把那张脸板得很可怕。黄皓一看到他的脸,就赶紧把自己的性格全面收缩。因此,在董允还活着时,黄皓也只敢于在生活上为刘禅提供点儿见不得人的方便,至于其他事情那是一点儿都插不上手的
有几次刘禅说黄公公侍候我这么多年了,工作兢兢业业、业务炉火纯青,也该提拔一下了,可董允硬是不答应。因此,在董允还活着时,黄皓的职务只是黄门丞,属于太监里的基层领导
董允一死,黄皓的胆子就立马膨胀起来。于是,蜀国开始向东汉末年的轨道上迈进
虽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可有时某个牛人还是很关键的。
第五章 陆逊之死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