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虫高纬

糊涂虫高纬 和李继迁斗智斗勇了这么多年,不但没把李继迁镇压下去,人家还越打越强了,赵光义的郁闷之情可想而知。五路出兵无果后,宋太宗一次问曹彬:“还有没有人能担此重任了?
宋太宗问此话,估计也是不抱啥希望:自己手里就那可怜的几个大将,数都数得过来,哪还有能镇得住李继迁的人才
曹彬举贤倒也不避亲,直接就说:“我的小儿子曹玮可以担任。”宋太宗一听,当即召见了曹玮,然后命他兼任渭州知州
曹玮当时才十九岁,十九岁当知州,不亚于现在十九岁当市长,曹玮之才,可见一斑
当时渭州有人报告曹玮说有戍卒叛入夏国,曹玮当时正与客人下棋,听了报告后只说了一句话:“我派他去的。
这一句话虽然不长,分量却很重。夏人听说后,立即就把反叛过来的那人杀了,并把头颅扔在了边境上
老子英雄儿好汉,这话用在曹彬父子身上,倒还贴切
宋至道三年(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宋太宗赵光义崩,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赵光义之死,标志着北宋初期对外强势时代的结束,从此以后,北宋对外,基本上采取守势了
这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悲哀
十月,李继迁入侵灵州
之前灵州屯戍军校郑美违主将之令,心里十分害怕,担心上面怪罪下来,自己承担不起
害怕就害怕呗,人之常情,谁要不怕那才不正常呢。可这郑美,人太耿直,这一害怕,竟然叛投李继迁了
看来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就是不能成事呀
郑美叛变以后,必然要给李继迁提供灵州城的军事情报,还说灵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啃,其实是可以拿下的
李继迁一听大喜,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他授郑美为指挥使,令他为前导,率兵于十月急攻灵州
可能李继迁高兴得实在太早,他率部与灵州都部署杨琼战于合河镇以北,结果大败,损失人畜无数
按理说败就败了呗,战场上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打了败仗也没啥丢人的。可李继迁不甘心,又派五百骑到灵州城下抢东西,结果,又败,还被人家追着跑,一直跑了三十里,才算摆脱了宋军,捡回了一条命
李继迁仗打不赢,便又使出了自己百试不爽的撒手锏——投降(或者说归附)
其实这次李继迁选择的投降机会是比较好的,宋真宗新君即位,一改之前他老爹赵光义时代的对外政策,稳定第一,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于是宋真宗同意了李继迁的投降请求,授他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
李继迁对官职这些虚的东西一向不怎么在意,他在意的是利益,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一次,宋廷没有让他失望,他得到了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地方数千里(这只是书面上的说法,当时的绥州和宥州尚在宋朝手中,宋真宗虽然想议和,但是主动给地这么大方的事情他还是不会做的。六年后,李继迁攻下灵州,宋朝与其议和,才将绥州和宥州割给他,李继迁才算真正“光复”了定难军的全部土地),另外,宋真宗也放归了之前来进贡被扣押的张浦
李继迁是一个很有雄心的人(或者说很有野心),他不会因为宋朝同意了他的投降请求,给了他土地而感激宋朝。在他看来,自己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到而且费了很大力气才得到的,他不必感谢任何人,如果非要让他感谢谁,他也许会感谢自己,以及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部下
所以,投降了宋朝以后,他依然我行我素,四处烧杀抢掠,一点收敛的意思也没有
宋咸平二年(999年)六月,李继迁率领一万多骑兵掠夺河西,与宋朝虎翼指挥使李璠相遇
冤家路窄,李璠见了李继迁的部队,根本不在意自己兵力太少(在意也没用,跑又跑不掉),二话不说,冲入敌军就开始乱砍乱杀,其部下被主将的这种行为所感染,皆奋力死战
李璠实在不是一般的猛,他一马当先,冲入敌军,亲手杀了几十个人,身上中了好几枪,仍然力战不已
就在这个时候,李璠所乘之马中了箭。他自己可以受伤不下火线,可马不行呀,李璠就这么挂了
李璠算不上什么大人物,他只是千千万万宋朝基层军官中的一个普通人,但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却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使命,坚守了自己的职责
像李璠这样的人,以前我们遇到过,以后我们还会遇到,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我敬佩这样的人
八月,李继迁又侵犯麟州
麟州和府州是宋夏交界之处,这种地方一般都居住着大量的党项人和汉人,这也就要求宋朝政府要尽量做好民族工作,搞好民族关系
可惜北宋政府在这里的民族工作做得并不好。本来像麟州、府州这样的地方,朝廷就应该对党项蕃部多加安抚,给予某些政策上的照顾,可北宋朝廷那些人显然没有这样的觉悟,他们想不到(或者说不愿意)这样做
这种不作为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最重要的就是这里的党项蕃部对北宋政府很不满,大多叛投到李继迁那里去了
河西黄女族族长蒙异保和府州蕃部啜讹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他们引诱李继迁说:“麟州和府州是河东要地,易攻难守。如果我们以大量的军队攻打,这两州便唾手可得。这两个地方得到后,附近的很多城寨都可以乘势图谋了。
李继迁一向是有机会要打,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打的,听他俩都这么说了,就命蒙异保为前部,啜讹为副,他自己亲率大军前去攻打麟州
就在李继迁大军由万户谷进至松花寨的时候,府州洛苑使折惟昌与其族叔同巡检使折海超、弟弟供奉官折惟信正率兵援助麟州
李继迁这次可以算得上是倾巢出动了,这样的大军自然不是麟州守军和府州援军能够抵抗得了的。激战之后,折海超与折惟信皆战死,折惟昌手臂上也中了箭,摔下马来,幸好他及时得到了裨将的马,最后突围出去,捡了条命
李继迁虽然击败了府州来的援军,无奈麟州城坚墙厚,并不像蒙异保他们说的那么容易拿下。李继迁费了好大力气,就是攻不下,只好率大军撤围
九月,李继迁又派部下万私保移埋率兵进攻府州
老实说,李继迁的这次出兵实在是一着臭棋
首先,上个月他刚率部打过仗,这才过了没几天,他又贸然出兵,很明显,部队战斗力要打折扣
其次,上次李继迁亲自出马,几乎倾巢出动都没拿下麟州,这次他居然出动部分兵力进攻府州,而且,指挥这些部队的还是一个草包将领
最后,上次李继迁攻打麟州,击毙了府州援军折惟昌的族叔和弟弟,人家折惟昌同志这会儿正为失去亲人而伤心呢,不找你李继迁报仇你就该谢天谢地了,你还主动去惹人家,这不纯属找死嘛
有了这三条,可以说李继迁的人还没出发,这场战斗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万私保移埋后与府州守将折惟昌、钤辖宋思荣等战于埋井峰,这折惟昌当时估计是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化悲痛为力量,把个万私保移埋打得稀里哗啦,落荒而逃。
灵州!灵州

宋咸平三年(1000年)九月,庆州发兵押送军粮到灵州,新任灵州知州李守恩随同运粮队伍到灵州上任
李继迁又瞅上了这个机会,率兵在半路打埋伏
我相信这次战斗应该会很有故事的,无奈史料十分缺乏,已无从知道这次战斗的过程了,我只好直接说结果了:此一战,灵州知州李守恩和陕西转运使陈玮皆被夏兵所杀,李继迁又获得了大批军粮
据说当初送粮队伍还没出发,郑文宝就上书说此次运粮队伍必为李继迁所败,后来果然
原来,李守恩和陈玮等人其实是可以不死的
宋咸平四年(1001年)八月,李继迁率五万骑兵第三次进攻灵州,灵州城内守军不敢出战,连连上奏求援
消息传到京城,北宋朝廷内部却是意见不一,有人说灵州战略地位重要,不能放弃;有人说灵州乃是孤城,死守是守不住的,还要白白搭上灵州六七万军民的性命。最后真宗皇帝下决心死守,命王超为西面行营都部署,率兵六万,援助灵州
朝廷对于灵州是弃是守既然是如此犹豫不决,那么这支援军是什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王超率大军出发后,一路上磨磨蹭蹭,好像一点也不着急
李继迁攻灵州不下,转而连下宋定州、怀远县、保静县、永州,乘胜围攻清远军。李继迁自己进攻清远军南门,命他儿子阿移(就是李德明,阿移是他的小名)进攻北门,清远军知军刘隐和监押丁赞等人只好分兵防守
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李继迁的部队由于连打胜仗,士气颇高,清远军眼看就要守不住了
清远军早在刚被包围的时候就开始派人出去搬救兵,所有派出去的人都去了一个方向——庆州
事实上,当时也只有庆州才有出动援兵的能力。当时北宋都部署杨琼在庆州驻军,收到清远军的援助请求,杨琼本打算出动所有兵力前去解围,但手下有人说兵力全部出去的话,一旦战况仍然不利的话就没法继续增派援兵,建议只派部分兵力前去
说实话,我还真没看出来这两种救援方式有多大的区别
杨琼其实是个熊人,之前他击退李继迁第二次对灵州的进攻纯属侥幸。他本来就不打算亲自去援救清远军(怕死),现在这个建议应该说正好迎合了他的心理,于是他下令副都部署潘璘和都监刘文质率兵六千,前去援救清远军
估计是为了让潘璘和刘文质二人安心前去,二人临走时杨琼还对他们说:“你们先去吧,我率大军随后就到。
潘璘和刘文质两个人算是彻彻底底被忽悠了一把,因为杨琼压根儿就没去
这就太恶劣了,你说你不去就不去吧,干吗开这种空头支票
潘璘和刘文质二人率兵紧赶慢赶,还是没赶得上援救清远军,因为清远军内部出了叛徒:都监段义打开城门投降了李继迁,清远军就这么被消灭了
杨琼大老远听说清远军已经被消灭了,心里更害怕了,和李继迁的部队一仗也没打,连青冈城也不要了,直退到洪得寨
熊人杨琼,让我想起了猛人李璠
我记得赵本山的小品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这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李继迁攻陷清远军之后,乘胜又将灵州围住,看那架势,这次似乎无论如何也要拿下灵州
这次,李继迁仍然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想等灵州的防御潜力被消耗殆尽的时候再大举攻城,到时即可全胜。他派部分兵力围住灵州,用其余的兵力继续攻城略地
十二月,李继迁迫使宋河外寨寨主李琼等以城来降,至此,李继迁的这次大规模用兵已攻陷灵州外围的五座城寨(怀远县、保静县、永州、清远军、河外寨)。攻陷河外寨后李继迁便集齐全部兵马,于宋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大举进攻灵州城
现在,是时候决战了
李继迁很拼命,灵州城内的守军更拼命,但是很明显,战争主动权掌握在李继迁手中
灵州知州裴济都快急疯了,派了那么多人出去求援,可援军到现在还没来,这援军要是再不来,自己和手下这点士兵就要见阎王了。为了活命,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利索地把手割破,写了一封血书给宋真宗,说您要再不派兵来,这灵州就守不住了
收到奏书,宋真宗也没办法,因为援军早就出发了,现在正在路上呢,他只能在心里对裴济说:哥们,你再坚持一下,援兵马上就到
宋真宗派遣的由张煦率领的援兵走到镇戎军,灵州已经失陷了,裴济以身殉国
他最终还是没能看到援军的到来
我想,他死的时候,心里应该会有一丝绝望吧
李继迁攻下灵州后,改灵州为西平府,并于次年正式迁都于此
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没什么太大的意义,甚至都不值得一提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么恭喜你,你还没有掌握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事实上,迁都灵州对李继迁的割据势力来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最后,灵州城比夏州城要大得多,各种防御设施都很完善,各种物资供应也很方便,易守难攻(这一点可以参考李继迁拿下灵州城的经过),对李继迁割据势力的继续存在具有很大的作用
其次,灵州相对夏州来讲更加远离宋夏战争的前线,这也可以让李继迁割据势力获得更大的安全系数,不用整天担心被人家端了老窝
第三,灵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按李继迁的话说,叫“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迁都灵州,李继迁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