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交趾

复交趾 咸宁六年(279年)冬,司马炎发布了对吴作战的命令:“遣镇军将军琅邪王伷出涂中,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出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鲁国唐彬下巴、蜀,东西凡二十余万”,目标东吴国首都
三国时期的最后一战,终于哗啦啦地拉开了序幕
司马炎作了这个部署之后,又任命“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可贾充大概一来怕打仗,二来怕离开权力中心,三来他是历来的反战派,接到任命书后,居然还说现在还不是打东吴的时候。老大一定要打,我也不多说什么了,但现在我的年纪大了,还当什么元帅
司马炎一听,到了这时候还说这样的话?你不去老子就去
贾充这才知道,再推辞下去,问题就会严重起来,只得“节钺,将中军南屯襄阳,为诸军节度”
转眼又到了新年,也就是太康元年(280年)
这年正月,晋国正式向东吴开战。杜预率部向江陵进军,王浑向横江方向推进,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二月一日,在成都过完大年之后的王濬和唐彬的大型船队顺江而下
一支东吴水军的克星从长江上游破浪而来
东吴人对上游还是有一点儿准备的,“于江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东吴的高层以为,这些东西就可以挡住上游来的船了——当然,如果只是一些偷税漏税从事走私业务的船只,那是完全可以挡得住的,你不放,他们绝对过不去。可现在他们面对的是王濬。王濬为扁死他们,已做了七年的准备工作
王濬马上打造了几十个大筏,让军中的游泳健将驾驶着在前开路。那些铁锥就被挂在筏底,一直跟着漂流下去,最后沉到江底。至于那些江锁,王濬的办法也很有效:作大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这一次火攻虽不如赤壁大战那样气势磅礴,但场面也是很壮观的。这几个动作,都充分说明王濬的准备工作做得相当的好。难怪他敢于夸口说,要是他死了,这仗就不好打了——换了别人,也许碰到这些铁家伙,要不就以为大晋国的船世界最大,怕什么铁锁、铁锥?硬冲过去,王濬七年的造船之功可就全没了;要不一看,这么多的铁东西,木船哪能开过去?撤军,保存实力才是重要的
王濬的部队从上游借水势,狂奔而下,只五天时间,就先后斩掉吴都督留宪、夷道监陆晏,攻克曾被陆抗认为是东吴国第一战略要地的西陵以及荆门、夷道两城。至此,东吴西边大门已经彻底被打开
而此时,杜预派牙门周旨带了八百人的突击队半夜渡过长江,袭击乐乡。周旨到对岸后,就像现在筹备庆典活动一样,到处插旗,然后在巴山上人为纵火,制造紧张局势。吴国的都督孙歆一接到报告,就怕得要命——吴国居然叫这样的人当边防军的指挥官,其主要任务就是防止敌军渡江而来,可现在敌军夜渡长江,他除了害怕之外,没别的招数,更没有其他有效的行动,只有写信给另外一个同事江陵督伍延:“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把敌人来得这么容易说成是坐了飞艇来的,是防不胜防的——这封信除了把紧张情绪传染给伍延外,实在没有别的作用
周旨得手之后,便埋伏在城外
孙歆把他的愚蠢很好地再表现了一次。他居然也不侦察一下,那股“飞渡”而来的敌军到底到了什么地方,只是派部队去迎战王濬
你一想就知道,这家伙连周旨都对付不了,能是王濬的对手吗?才一接触,就全面败退下来。如果仅仅是败退,这家伙的愚蠢程度还不算到家。要命的是他在退军途中,王濬的部队也跟着混进城中,他居然一点儿也没有发觉,还以为自己虽然打了败仗,但部队并没有什么损失,现在还有这么多的部队进城,也算不得丢脸
在孙歆觉得这个失败中也还有闪光点的时候,周旨的小分队已经冲进他的司令部,将正想喝一杯水的他一把抓住,回到江北。这家伙到被抓的那一刻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抓
王濬的水军自出战以来,表现出强大的作战能力。在他大败孙歆之后,二月八日,又把东吴的水军都督陆景的脑袋砍了下来。东吴的看家部队就是水军,以前曹操就是败在水军上。现在水军都督都被人家砍了,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杜预向江陵发起总攻。那个刚收到孙歆信的伍延,比孙歆还要倒霉。孙歆败得有点儿窝囊,但他本人只是成了俘虏,人却还能窝囊地吃喝拉撒。伍延却被人家一刀砍掉。“于是沅、湘以南,接于交、广,州郡皆望风送印绶。预杖节称诏而缓抚之。凡所斩获吴都督、监军十四,牙门、郡守百二十余人。”胡奋又拿下了江安
吴国的大部分领土只几天的时间,都归于晋国的版图
司马炎下达了向东吴国首都进军的命令
王戎派遣参军刘乔领兵与王濬一起攻打武昌。吴江夏太守刘朗、督武昌诸军虞顶不住晋兵的猛烈进攻,投降了
杜预开了个军事会议。有人说:百年之寇,未可尽克,方春水生,难于久驻,宜俟来冬,更为大举
杜预一听,差点儿骂娘起来,朝中有一批不战派,现在部队里面居然也有明年再打的意见,当场大声说:“当年乐毅只借济西一战就可把强大的齐国全面痛扁一顿。现在咱们的力量雄厚得要命,打起吴国来,完全可以一点儿不停顿地打下去。还等什么来年?”下令大家目标建业
不过,在战争已向一边倒的时候,东吴国也取得了一次局部的胜利:俘虏了晋朝的八千人——要不这仗还真的没有看头了
话说孙皓接到王浑部已经隆重南下的报告后,急忙派东吴国的二把手“丞相张悌督丹杨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众三万渡江逆战”——这家伙到了这时,居然践行了一次“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理论,派主力渡过长江去,要拒敌于国门之外
张悌他们来到牛渚,沈莹认为不能过去了。要是再过去,咱们一玩儿完,就大势去矣
张悌却不同意停下来,说:“吴国准备灭亡,已经是尽人皆知,不是今天咱们才懂得的。我现在最怕的是蜀地的水兵杀到这里来,咱们的军心就全部下跌,士气再提起就困难了。不如趁着现在士气还有一点点儿,咱们过去与他们决战。要是打胜了,我们的士气就会倍增,全国人民的信心也可以提起来。要是打不赢,就只能当烈士了。
于是,渡江
王浑想不到东吴国到了这个时候,还能来这么一招儿,一时还不适应
张悌渡江之后,马上包围了王浑部下张乔的部队。这时,张乔手下只有八千人。这家伙的算术很过关,知道对方有三万人,是自己部队的三倍多,也就是说,人家三个人扁自己一个,还剩半个当观众,无论如何也没法打。因此,在张悌还没有进攻的时候,张乔就举了白旗,说,张老大,我服了你
那个诸葛靓一看就知道,张乔投降是假冒伪劣产品,是因为援军没有到达,才不得不玩儿的。留下这八千人,等于留下八千个定时炸弹,因此建议张悌把这八千人全都活埋了,让这些定时炸弹成为大地的肥料。可张悌却是个纯粹的人道主义者,坚决不听诸葛靓的建议,硬是让这八千人转换身份,跟随大军行动
东吴的这几个高层,显然都不是打仗的料。他们收编了张乔之后,又遭遇晋国的扬州刺史周浚。周浚无论是智力指数还是武力指数或者是人气指数,都算不了什么,要是碰上个稍微内行一点儿的,拿下他是没什么问题的。可双方摆开架势之后,“沈莹率丹杨锐卒、刀楯五千,三冲晋兵,不动”。敌人只是不动,沈莹就沉不住气了,马上退了下来,而且退的时候,又是无组织、无纪律、无秩序地退。这种“三无”退兵的结果就是混乱不堪。如果光沈莹的部队乱了阵脚,后果也许还不很严重。可这个混乱就像“熊猫烧香”病毒一样,迅速传播,只片刻工夫,全军都加入混乱的潮流。晋军的将军薛胜、蒋班都抓住这个机遇,向吴兵发起攻击。虽然,东吴的各级指挥官都向后退的士兵叫停,可现在能叫得停吗
更要命的是那个张乔带着他的八千士兵,从吴军的屁股后进行有效的捣乱,更加速了吴兵的溃败
诸葛靓一看这个局面,知道是“大势已去”的局面,带着自己的几百个手下,要闪人。这家伙还算有点儿哥们儿义气,在闪人的时候,还记得老领导张悌,叫大伙过去拉张悌一起逃命。可张悌却硬是觉得自己已经到了该死的历史时刻,不管诸葛靓如何拉扯,他就是屁股生钉一样坐在那里。诸葛靓没有办法,只得自己闪人。他才跑了一百多步,回过头一看,他的老领导,东吴国的最后一任丞相张悌已经被扑过来的晋兵砍死了
经此一战,吴国的家底也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而这时,晋军的将领表现就不同了。尤其是杜预,是个真正以国家为重的人。当初司马炎向他们发布了一道命令:王濬经过建平时,就受杜预的指挥,攻击建业时,就受王浑的指挥。你看这个命令,那个造了七年大船的水军总指挥现在成了被人指挥的专业户。司马炎的这个命令是很有问题的,远不如他老爸有水平——他老爸在灭蜀时,即使看出钟会脑后有反骨,还是让钟会负灭蜀全责,一点儿不保留地让他带二十万大军过去。因为钟会是个坚决的主战派
现在的主战派是王濬和杜预,而且王濬经过了七年的准备工作,内心的坚决程度是无与伦比的。这些主战派之所以主战,还不是为了建功立业,名留青史?所以,只要有功可建,他们就会抢——蜀国一灭,吴国是最后一个机会了,现在不抢,以后还有什么可抢?而现在攻击吴国的主要力量就是从上游狂冲下来的王濬水军。只有他才是最有能力抢这个功劳的,他要不抢,他还是王濬吗
杜预知道王濬这个心态,因此老早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老兄一路狂扁下来,已经把吴国扁成这个样子了。现在你就应当继续扁下去,按你的意思,打到建业去,把孙皓往死里扁
王濬一见,老杜够朋友,就把这封信转给司马炎。胆气更壮了
王浑就没有杜预这个水平了,他以为有了老大的红头文件,王濬来了之后,还不乖乖地来到他的指挥部报到,他叫王濬坐下,王濬绝对不敢站起来。到时这个功劳可是他的
王浑不但可以节制王濬,同样也可以节制把张悌扁死的周浚。周浚手下有个马仔何恽。这个何恽的官不大,但却是个有点子的人,他对他的领导周浚说,吴军在王濬的痛扁之下,已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现在咱们渡江过去,直攻建业,灭吴的功劳就全是老大你的了
周浚一听,就知道这是个好主意。可这家伙是个遵纪守法、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人,做什么事都得请示一下。他派何恽去向王浑请示一下。何恽一听,就知道这事黄了,但还是过去了
王浑果然还处于等王濬过来听从他指挥的高度快感中,似乎不指挥王濬一次,会造成他终生遗憾一样。何恽还是把王濬不会过来听从他指挥的理由耐心地说了一遍,主要理由是:王濬一路杀来,所建立的威名已经足以让他有可以不听从你指挥的资本。现在老大不抓住时机,打过长江去,以后还有个什么机会
王浑一听,你是什么人?在官场混,还嫩得很,知不知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难怪混了这么久才混出这个模样。先回去好好学习几年官场的潜规则,再来跟老子对话。现在你赶快回去跟你的领导讲,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等王濬的舰队开过来时,再会合一处,把规模做大、做强,听我的号令,一齐出发,对东吴鼠辈作最后一扁
在王浑做着把进攻舰队做强、做大,不断在脑子里彩排着发号施令的动作时,王濬舰队已经从长江上游狂奔而下,从武昌的身边飞掠而过,浩浩荡荡直抵建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