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成了输家

都成了输家 司马师死硬撑着不发一言,好像睡得很死。这家伙随机应变的本事不大,但硬撑的功夫却很了得——如果其他将军,此时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组织力量对夜袭队进行反击。可他却什么也不做,面对敌人在军营中往来冲杀,只是全力以赴地应付着他的疼痛
文鸳这么一冲杀,已经为反政府武装杀出了一个机会,或者说杀出了一条血路。如果,他的老爸能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们就有大功告成的可能。然而,历史再次证明,文钦只有造反的胆量,却没有造反的智慧,更没有破釜沉舟的胆略。本来是讲好,两支部队一前一后,夹击司马师的,可他的猛男儿子在司马师主力部队的大营里砍杀了一夜,却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一直到天亮,文鸳还不见老爸过来接应,又看到政府军的部队实在太多,知道他再怎么厉害也杀不完,只得带着猛男手下杀了出去
这时,司马师却很清醒,看到文鸳退去,便命令诸将赶快追击。诸将却不敢,这些人被文鸳大闹了整整一夜,头脑全懵了,认为现在敌人势头正猛,哪能追击
文钦知道机会已经没有了,再硬着头皮打下去,头皮再硬也受不了了,因此马上向东退走。司马师的部队追了过来,居然被文鸳一个人几次反冲锋,而不敢逼近
司马师看到文鸳虽然强悍,其武力指数没有人可以比得上,但自己取胜已经形成大气候,他再怎么折腾,也只是向全世界展现一下个人英雄主义,展现之后,就会跟着他的老爸一起去承受失败的苦果
司马师忍着眼痛,展望着胜利的未来时,一个意外的事件又差点儿将他的事业葬送
跟其他很多意外事件一样,制造意外的人不是什么牛人,而是一些在历史上毫无分量的小人物。现在这个差点儿把意外成功制造的人叫尹大目,现任职务是殿中人
这哥们儿原先是曹家的奴仆,一直当皇帝的跟班,不知什么原因,司马师这次出征居然叫他一起来。这家伙别的能耐没看到历史上有什么记载,但对曹家却很忠心,也算是个厚道的人。这家伙名叫大目,眼光确实厉害,硬是看得出司马师的眼睛已经落了出来,身体状况已到关键时刻,如果文钦能抓住这个时机,把司马师扁死在这个地方,取得最后胜利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家伙的脑袋不错,马上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便对司马师说:“老大啊,文钦本来是你的马仔啊,现在受那个毌丘俭的利诱才跟你作对。他又是皇帝的老乡,跟我也是哥们儿。是不是给我一个立功的机会,让我去说服他投降,再次成为老大的马仔?
司马师这时的眼睛大概疼得太厉害了,实在不想在前线多待一下了,便同意了尹大目的建议
尹大目骑上快马,很快追上文钦。这家伙虽然有这个想法,但又不敢实话实说,硬是含蓄地对文钦说:“你为什么就不能忍几天?
本来文钦就是个笨蛋,你就是说出实情,他也未必相信,再加上正在狂奔逃命,哪还有心思去分析研究他的这个话?听他说完,就大骂他一通。骂完之后,还拿弓箭来要射死他
大目这才知道,自己能看出司马师活不了几天,却看不出文钦是个笨蛋,知道再啰唆也没有什么用了,便哭着说:“大势已去,你多保重。
毌丘俭看到文钦全面崩盘,知道自己也支撑不了局面,怕多待在项县一刻就多一分危险,马上就作了跑路的决定,而且在决定一形成后,就立刻执行——如果前些天跟王基争夺南顿时有这个效率,可能还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家伙原本是造反的发起人,是反政府武装的核心,本来人家就看他的表现了。现在看到核心都做出逃的动作,其他人还不跟着崩溃才怪。毌丘俭才跑了不多久,转身一看,一个跟班也没有了。人啊,做什么事都不要失败,一失败就是今天这个结局,连逃难的路上也找不到一个伴儿。这家伙不光造反的计划做得不好,连逃跑线路的选择也存在严重错误——居然向北逃窜!他本来是在魏国的南面叛乱,现在要横跨全国去逃命,这不是等于在司马氏的掌中做马拉松?果然没几天后,他狼狈不堪地来到慎县时,觉得身体已经困得要命,就钻进河边的水草里休息一下。谁知,水草根本不是藏身的好地方。他才一进去,就被一个叫张属的士兵发现。这个张属比他果断多了,一看到这家伙就认定是送功劳上门的,也不验明正身,抓到就砍,然后把毌丘俭脑袋送到京城,结果封了个侯
再说文钦回到项县时,一看,原来老根据地已经变成一座空城,毌丘俭不好好看家跑到哪儿去了
当然他也没有时间去追究毌丘俭了,便又打算到寿春去——谁知,诸葛诞却已占领了寿春,再过去那就是送死。文钦再怎么笨也不会做送死的事。他只得向南逃跑——这家伙别的做得不怎么样,但这次逃跑却逃得很正确,比毌丘俭成功得多。他跑了没多久,就碰上了孙峻那帮人,也不讨价还价一下,立马就投降了
司马师这次带着病痛出征,干得确实漂亮,忍着自己的病痛,就把手中握有六万大军的毌丘俭和文钦打得一死一逃,几乎不花什么力气,就取得了完胜,再一次大大地树起了司马氏的权威。在他当上实际最高领导人、并把曹芳拉下马时,肯定有很多人不服,而且内心对他也不怎么看好——他能爬到这个位子,牛得连皇帝的任命权都拿到手中,完全是他老爸为他做的铺垫,恐怕实际水平也没什么——否则毌丘俭和文钦哪敢向他叫板?现在看到他带着病就把那两个家伙收拾得一点渣儿都不剩,这才知道,这个司马师还真的有几下子,最好不要惹他
可司马师却叫苦不迭。他叫苦不为别的,而是为他的病。虽然那两个家伙被收拾了,他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他的病却也越来越严重。在他回到许昌的时候,他觉得他虽然可以斗得过天下所有的人,但却斗不过这个病了
他觉得他要死了
于是,他赶快叫人把他的老弟司马昭叫了过来。司马师在这个时候,也学他的老爸,要把这个大权留给自己人。本来他可以留给他的儿子,但这家伙,到了四十八岁,居然还没有子女——而这个任务他只能让他的老弟代劳,最后从老弟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过来叫他一声爸。所以,现在他只能在临死的时候把这个大权交给司马昭
在司马昭接过大权后不几天,魏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实际最高领导人司马师便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司马师的死,很多人都很高兴,但最高兴的是姜维
姜维听说司马师这个野心家已经完蛋,马上就开了个大会。大会的议题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再向魏国开展军事行动
张翼认为这个机会算不得什么机会。你想想,咱的国力不大,天天打仗,老百姓都累得半死了,实在不宜再玩下去了
可姜维能听吗?他宣布否决张翼的建议,然后跟车骑将军夏侯霸一起,带着几万人再次高喊着“打倒魏帝国主义”的口号,向狄道狂奔而去
这时,魏国的征西将军是陈泰。虽然现在因为司马师死掉,洛阳高层个个都在观望,准备站好队,以便在重新洗牌时捞到好处。可陈泰一点儿不在乎,还在那里忠于他的职守。他知道姜维又杀过来之后,就派雍州刺史王经带着部队到狄道那里把守,等陈泰的大军来到之后,再合兵前进,共同迎敌
陈泰的部队到达之后,便驻扎在那个曾经叫诸葛亮很头痛的地方陈仓
王经便带着各路部队跟姜维部队开打
结果,王经被姜维猛扁了一把,觉得真的很痛苦,认为还是不跟姜维硬碰硬为妙。于是,就带着部队渡过洮水,要避开姜维的风头
陈泰一看,王经居然放弃狄道,这个后果会很严重。于是,赶快带着部队填补上去,死死地守住狄道
这时,王经又被姜维赶上。双方又一场好打
这一次,王经败得更惨,最后只带了一万多人拼命跑回狄道,很多士兵都觉得前途比黑夜还黑暗,便纷纷丢掉兵器,拼命跑路。姜维一顿狂杀,歼敌一万多人
张翼对姜维说:“老大,有一种说法叫见好就收。咱们取得了这么个伟大胜利真的不容易,还是宣布结束吧。如果再打下去,恐怕胜利果实就要打折扣了。
姜维一听,就大怒起来,老子决定出兵时,你反对;现在老子胜利了,你又让老子叫停前进的胜利步伐,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北伐这么多年来,北伐得咱们的头发都白了,好不容易取得这么一个胜利,就更应该把战果扩大起来,让咱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才是王道。哪有胜利了就不打了,这是什么道理
于是,他大手一挥,大军向狄道进发,把狄道给我包围起来
这时,魏国高层也意识到问题很严重了,光靠陈泰在这里估计顶不住了,立即派邓艾出场,把他从长水校尉提拔为安西将军,带着部队与陈泰共同抵抗姜维。这个文件下达后,司马昭觉得仍然没有把握,又叫叔叔司马孚带着大军去支援
陈泰下令部队向垄西进军。他手下的马仔都认为,现在王经刚刚失败,敌人的士气正处于旺盛时期,咱们现在就这么点儿力气,哪能跟他们玩儿?不如守住险要,等他们累了再出击,那样也许可以捡到一点儿便宜
陈泰却不听,大声对大家说:“姜维带着部队前来搞侵略行径,向来担心后勤得不到保障,所以最需要的就是一到目的地就跟咱们大战。咱们只需要守住险要,他们无仗可打,就会什么收获也没有。可王经却硬跟他们拼,让他们捡到了便宜。现在王经已经败逃,形势本来对姜维已经十分有利,如果他现在脑子好用,乘着胜利带着部队向东进军,拿下栎阳,把咱们储备在那里的粮草全部拿下,然后再做好那些少数民族老大的思想工作,夺得关、垄之地,那是很容易的。这样一来,咱们垄西、南安、天水、略阳四城都会很危险。可姜维现在脑子突然发热,硬是去攻打狄道。狄道有那么好进攻吗?没用多久,蜀国侵略者的锐气就会被彻底消磨,再加上他部队的口粮马上就会成问题,这正是咱们的机会。咱们为什么不抓住呢?
大家一听,觉得陈泰分析的太有道理了,于是跟着陈泰狂奔过去
姜维正在没日没夜地猛攻狄道,他只想着再加一把劲儿就可以把狄道拿下了,做梦也想不到陈泰的部队会杀上来
本来,陈泰那支部队的战斗力也不怎么强悍,要是姜维硬拼下来,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哪知,姜维正在大喊大叫要向狄道守军作最后一战时,突然发现背后山头上火光冲天,杀声很隆重。他不用分析就知道是敌人的援军到了。他的这个分析绝对没有一点儿偏差。可偏差的是他没有分析到敌人到底来了多少人,敌人的战斗力到底有多高。只以为敌人的援军到了,这仗要是再坚持下去,就会陷于腹背受敌的局面,那时想逃还真不容易了。姜维就在这个时候信心直线下跌
陈泰的部队从山上冲下来,跟姜维干了一场,谁也没有占到便宜。可姜维却不敢再打,而是选择了退却
陈泰立马知道,姜维真的不好打。他又玩了个花招,大声宣布,现在要去截断姜维的退路了。蜀国广大侵略兵,你们就等着吧,我现在不跟你们在这里玩了,要去断你们的退路了。截断后路,永远是蜀兵北伐的软组织。因此,姜维一听到这个话,立马就老实了起来,带着部队连夜逃走
王经看到姜维逃跑的速度很快,这才松了一口气,出来之后对陈泰说:“老首长啊,城里的口粮无论怎么节约,也不够大家吃几天了。你们要是再晚一点儿,我们就会被姜维全部屠杀。
陈泰叫他们全部返回,然后派另一支部队驻守狄道,自己也慢慢地撤回去,然后向中央报告
于是,魏国西部的危机就这样解决了。
第十一章 唯德唯贤,能以服人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