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奔蜀

夏侯霸奔蜀 钟毓本来就是他的粉丝,现在为了政治的需要才接这个案子,算是公事公办,并没有为难夏侯玄
夏侯玄这时很有风度,一脸严肃地对钟毓说:“我有什么罪?居然让你这样级别的人亲自动手?既然这样,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然后就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说。这哥们儿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句话理解得比任何人都深刻
钟毓当然知道夏侯玄什么罪也没有,但他知道夏侯玄必须死。夏侯玄不死,司马师那一盘很大的棋就无法再走下去了。于是,他叫人把夏侯玄带走,不再审问也不再用刑,自己连夜加班加点一边流着泪水,一边帮夏侯玄完成这个作业
这是什么作业
是要命的作业
这个作业本来是向司马师交的,但他还是先把它交到夏侯玄的面前。夏侯玄当然知道,这个作业是要命的作业,但他也知道,即使没有这个作业,他也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了。于是,他冷冷地把这一纸状词看了一遍,然后轻轻点头,算是没有意见了
于是,押赴刑场
当夏侯玄在长安接到司马懿叫他返回洛阳的命令时,他显得很没有个性,一点儿血性都没有,好像是一个怕死的人。其实他一点儿不怕死。他被押赴刑场时,脸色一点儿变化都没有。好像他赴的不是东市而是去菜市一样
司马师杀了这一批人,知道再扩大化下去肯定会大失民心,于是,宣布大赦,所有的犯人都可以重见天日重新做人,以显示自己的博大胸怀。不过,那些小惯偷、流氓犯、抢劫犯可以重新做人,但那个张皇后是不能原谅的。因为张皇后的老爸张缉是那个反革命集团的带头大哥
曹芳没有办法,怀着一肚子的郁闷宣布免去张美女的皇后职务,然后任命另一个姓王的美女填补这个空位。曹芳当了十多年的皇帝,现在连婚姻大事都由不得自己做主了,别人让你离婚,你就得离,让你娶谁你就得娶谁,待遇完全跟东汉后期的刘协持平了——当年,曹芳的曾祖父曹操玩儿起这个来,比现在的司马师要熟练得多了。只是他在废掉那个伏皇后、让自己的女儿当国母时,绝对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司马师又克隆了他的这个程序,把他的曾孙照样玩儿了一把
这算不算报应
更要命的是,曹芳在司马师的逼迫之下,跟张皇后办理了离婚手续之后,还得下个诏书:“奸臣李丰等靖谮庸回,阴构凶慝。大将军纠虔天刑,致之诛辟。周勃之克吕氏,霍光之擒上官,曷以过之。其增邑九千户,并前四万。”把司马师大力地赞扬了一通,说他的功劳超过周勃和霍光,然后重重嘉奖
哪知,司马师却一点儿不领情。曹芳最后只得红着那张脸郁闷地面对司马师那张冰冷的脸,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他这时应该知道,司马师对他已经一点儿也不耐烦了
司马师掌权以来,一直在做拉拢人心的工作,先是软的,再是硬的,加起来就是软硬兼施。可两手抓两手都硬之后,他才发觉,人心这个东西还真不好笼络。以前他勇于承担错误,敢于在大家面前把伐吴伐蜀失败的事包在自己的身上,得了不少分,但仍然有人说他是在作秀,仍然冷着脸看他的表演。现在他大开杀戒,搞了几个国家一级公务员,包括皇帝的岳父大人,也包括自己的姐夫。他以为他搞这么一个举动,别人就怕了
哪知,由于打击面太广,搞得人家太怕了
那个狄道长李简觉得跟这样的人混下去没有意思了,于是就给姜维写了一封信,说司马师搞得太恶心了,我要弃暗投明。你带着大汉子弟兵杀上来吧,我全力配合
姜维的战略思想很明确。他知道,光凭蜀国的势力是干不过魏国的,要想把魏帝国搞定,就得做好统战工作,从敌人内部找到同盟军,然后猛打过去,才能取得胜利。虽然,他多次成功地把西部那些少数民族老大收买过来,但后来也被对方成功地破坏掉,但他的这个思路仍然很坚定。这次看到这个李简主动前来跟他联络,他立刻就兴奋起来,也不管这个李简是一个狄道长,即使成功地拿下狄道长,也没有多大意思,后面的路还长得很,离成功的目标就更远了
但他不管,他觉得只要有机会,哪怕是那么一丁点儿机会,他也要珍惜
于是,当年的六月(254年,也就是高贵乡公正元元年),他带着他的部队杀了上来
你想想,连李简那样的人都不服司马师,那个曹芳能服吗?他看到自己的聊友们不断地被司马师干掉,心里就更加气愤了。他做梦也想把司马氏兄弟杀掉。他长期恨自己没有实力,也没有机会。他天天咬着牙在心里发誓,只要一有机会,就把司马师搞定
曹芳虽然很气愤,但却抓不住机会
因为这时真的有一个历史性的机会从他的面前走过,可他却不敢抓住
姜维入侵的消息传来之后,魏国高层虽然正在进行内斗结束的善后工作,但还是知道无论如何得先把姜维摆平。司马师比谁都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派别人带兵过去,要是哪个哥们儿突然思想发生动荡,后果就很严重。于是,他就决定派他的弟弟司马昭带着大军过去对付姜维
司马昭本来是驻扎在许昌的。他接到命令后就带着大军杀了过来。当年的九月,司马昭带兵来到首都,按照程序,他得过来跟皇帝见面,顺便让皇帝检阅一下这支部队
连曹芳身边的那些工作人员都知道,这是曹芳的一次历史性的机会。他们在第一时间向曹芳建议,趁着司马昭进来见曹芳时,来个举杯为号,大家冲上前去把司马昭乱刀砍死,然后收编那支部队,再带着部队突然袭击司马师,不怕搞不定司马师。这些曹芳身边的工作人员还真有水平,也很有胆略,他们筹划得很到位,连诏书等文件都写好了,就等曹芳拍板,大家就集体冲上去,做一次改变历史的行动。如果是曹操,估计这时早就把司马昭拿下了,然后登高一呼,用自己的身份号召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打倒司马氏反动集团——可是,曹芳不是曹操,虽然他把司马氏兄弟恨得做梦都想硬生生地吃掉这两个家伙,而且他也知道,这两个家伙迟早要把自己搞下去,可当面临历史性的机会时,他却一点儿胆量也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盯着桌面上的诏书,两眼越来越发直。那几个亲信看到自己的老板居然菜到这个地步,还能有什么办法
在曹芳浑身发抖地错过这个历史性的机会时,司马师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史书没有表明,司马师得到这个消息时心情如何,但我想,他肯定怕得要命,要是曹芳真的果断一点儿,他们兄弟就活不过明天
司马氏兄弟可不是曹芳,处理起这种事来,毫不犹豫。司马昭马上带着大军开进首都,牢牢地把握住全部主动权。曹芳这时才知道,上天给你机会,你不抓住,敌人就会抓得紧紧的
司马师马上决定举行第二次军事政变。历史上发动政变的人很多,但发动两次政变的人却没有几个。司马师政变是有经验的
他老爸上次的政变,只是杀了曹爽,却没有动皇帝一根毫毛,而司马师这次做得更高更强——把皇帝拉下马。不过,把皇帝拉下马,你也得走个合法程序。这个程序就是借用皇帝的老妈郭太后。郭太后也是个倒霉的女人,本来嫁给皇帝当皇后,那是一件好事,可这个皇帝老公硬是个短命鬼,三十四岁就死了——就让她当了太后,使得她当太后的时间要比她当皇后的时间还长得多
九月十九日,司马师用郭太后的名义把百官集中开了个会,并传达郭太后的指示精神
大家一听,当然都跟司马师保持高度一致,集体给曹芳投了不称职的票。于是形成决议:把曹芳降职任用,回到他八岁时的那块封地,当他的齐王
司马师做事是很有讲究的,这个决议他不去传达,也不派其他人去向曹芳传达,而是派郭太后的叔叔郭芝带着这个决议进宫去找曹芳和郭太后
这时郭太后正在和曹芳聊天,并不知道“中央”已确定了这个决议
郭芝对曹芳说:“大将军已决定撤销你的职务,立彭城王曹据当皇帝。
曹芳一听,脸色大变,马上站起来离开现场。他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只得紧闭嘴巴,咽下那个复杂的心情
郭太后很不高兴
郭芝马上开导他这个侄女:“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将军意已成,又勒兵于外以备非常,但当顺旨,将复何言!
太后说:“我要见大将军,有话跟他说。
郭芝这时怕司马师怕得要命,听太后说要见司马师,便说:“你怎么可以随便去见大将军?赶快拿出皇帝的印才对。
郭太后到了这时才知道,原来她的官远远比不上司马师——就是皇帝都比不上,就听了叔叔的话,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取出玺绶,放在他的旁边
郭芝一见,马上跑过去报告司马师。司马师大喜。郭芝这时也松了一口气
司马师在这个事上,工作效率很高,马上就派人把齐王的证件统统做好,送给曹芳,让他去西宫跟他的老妈郭寡妇辞别。母子两个到了这个地步,除了抱头痛哭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曹芳哭够之后,就登上亲王专用车离去。曹芳做皇帝做得很失败,但估计做人还不错,因此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有几十个干部来给他送行的,其中居然有司马孚。司马孚是司马懿的老弟,是司马氏家族中的老一辈革命家。这家伙不但对司马氏有着血浓于水的兄弟感情,对曹氏居然也有着深厚的友谊。当司马氏家族发动对曹家政变的时候,他坚定地站在本家族的立场上,冲锋在前,享乐在后,为政变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而当他看到老领导被逼下课时——而且是被他们家族弄得下课的,居然也在那里为曹芳流了很多饱含深情的眼泪。其他官员看到有司马孚带头哭,知道这时哭几声肯定没有事,因此也跟着泪奔起来
司马师当然不再浪费心思去管这些人的心情。他现在得赶快确立一个新领导人,他本来是想立曹据的,可郭太后却不同意。到了这个时候,她却不同意司马师的意见。她现在当然不是为了曹家的权利而争,而是为她自己的权益跟司马师争的。估计本来司马师还没有篡位之心,立曹据就是为了立一个成熟的最高领导人,这对曹氏可能要好一点儿。偏生这个郭寡妇,一听到立曹据,马上就想到,以后把自己往哪儿摆?因为,曹据是曹操的儿子,是她老公曹叡的叔叔。叔叔当了皇帝,她这个侄媳妇哪儿还可以当全国最高级别的寡妇——皇太后
司马师一看,最高寡妇不干了,心里虽然很生气,但也没有办法——谁叫你老是利用她当招牌。司马师不得不跟这个太后商量。最后,太后决定让那个高贵乡公曹髦当皇帝,司马师表示同意
十月,十四岁的曹髦被迎接到首都,经过一系列的程序,终于当了大魏国的国家元首
接下来的故事,跟很多政变之后的故事差不多。先是来个大赦,然后改年号为正元元年,最后论功行赏,对悍然发动政变的司马师大力表彰一番,并下了一个诏书:“朕闻创业之君,必须股肱之臣;守文之主,亦赖匡佐之辅。是故文武以吕召彰受命之功,宣王倚山甫享中兴之业。大将军世载明德,应期作辅。遭天降险,帝室多难,齐王莅政,不迪率典。公履义执忠,以宁区夏,式是百辟,总齐庶事。内摧寇虐,外静奸宄,日昃忧勤,劬劳夙夜。德声光于上下,勋烈施于四方。深惟大议,首建明策,权定社稷,援立朕躬,宗庙获安,亿兆庆赖。伊挚之保乂殷邦,公旦之绥宁周室,蔑以尚焉。朕甚嘉之。夫德茂者位尊,庸大者禄厚,古今之通义也。其登位相国,增邑九千,并前四万户;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彰元勋。
司马师也学了一下他的老爸,来个“固辞”相国。这家伙还是很聪明的,反正现在自己在魏国这块土地上是说话最算数的人,什么官已经不重要了,如果贪这个“相国”,人家会说自己发动政变是为了自己的权力——虽然这话说得一点儿不错,但脸面上过不去,而且容易引起民愤,现在拒绝这个虚名,反而还博得一个好名声
也许司马师以为这样就可以堵住别人的嘴,让那些反对他的人感动,但反对他的仍然反对他
本来,司马昭是准备带兵去跟姜维玩儿的。哪知,最后却把这支武装力量变成政变的主要力量,为把曹芳拉下马立下了丰功伟绩。而姜维这次的表现也很菜,从狄道出来之后,连续拿下河间、临洮两城,开头很不错。他以为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战果将不断辉煌。哪知,碰上了那个徐质,双方干了一场,蜀国的荡寇将军张嶷在战场上被人家砍了脑袋。姜维的胆量马上就疲软下来,宣布这仗不打了,撤军了事
姜维是说退就退,可司马师的那些反对党却没有这么好说话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