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战

之战 再回头说,楚庄王灭陈后回到楚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行庆祝大会,庆祝取得收编陈国的伟大胜利。大会开始的时候,马仔们都陆续到场。可还有个最该来的人没有来
这个人就是申叔,刚从齐国访问回来
楚庄王很郁闷,你是楚国的外交家,肩负着树立国家形象的重任,可这个场合居然缺席
他把申叔叫来,问你是不是有病了
申叔说:“我现在身体健康得很,昨天还去进行田野调查了呢。
楚庄王更气爆了:“我靠,还去做什么田野调查?收编陈国是我们国家的一件政治、生活大事。你居然不参加。难道咱楚国失败了你才来?
申叔说:“我在做田野调查时,碰到一件事,让我处理,我就处理了。当时,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那头牛太不文明,有路不走,硬是踩了人家的庄稼。那人告到我这里,我大笔一挥,让田主把那头不文明的牛牵回家去。大王说,我处理得很果断吧?
楚庄王说:“果断是果断了。可正确个屁。踩了你一下田,你就收缴人家的牛,实在是太霸道了。
申叔说:“我这是向老大学习啊。陈国犯了一点错误,老大就过去宣布人家破产,然后重组到自己的名下。这个跟田主要牛有什么区别?而且,大王的理想并不是只要一个陈国,而是要当霸主。如果见个国家有过失,就灭掉人家。以后人家还跟大王吗?大王还能高举霸权主义的旗帜干下去吗?
楚庄王一听,我靠,脑子一发热,蛮干主义又膨胀起来,差点坏了大事。下令恢复陈国,让陈国老大赶紧回国组织新政府,制定新宪法。新宪法的第一条就规定:永远团结在楚国的周围
陈国的恢复,使楚国的形象大为改观,大家觉得楚的文化程度开始上升了
当然,楚庄王知道,光这一件事还没有让形象彻底光辉起来,还得继续努力,抓住机遇,狠狠地打造这个形象
机会很快就来了
是郑国这个麻烦国家提供的
郑是诸侯中最深刻体会到一个小国的郁闷的国家。此前他曾经说好与楚国签订一个友好条约。可没几天,晋国一威胁,他们马上就变卦,立刻变成晋国的亲密战友,宣布跟在晋国的屁股后,与楚国为敌到底
楚庄王正愁没事搞,听说郑国向国际社会这么一宣布,这不是找打是什么?如果这也不能打,什么才能打
孙叔敖说:“老大,郑国是很好收拾的,但他们刚与晋国签订条约,晋国肯定会来救他们。咱们这次出兵,并不是跟郑国作战,而是跟晋国较量。要是打败了晋国,霸主就是楚国的了。
公元前597年,也就是楚庄王十七年,楚庄王带着大军向郑国的国都荥阳进军
这一次郑国很顽强,跟楚国大军死磕了十七天。郑襄公这次顽强抵抗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事先请来某大师,算了个卦,讲和对郑国不吉;二是他以为晋国会来救他的。很快,郑都周边城池全部被楚军占领
十七天了,晋兵的影子都没见一个,而东北角的城墙已经给人家打塌了一大段,只要楚军有兴趣,完全可以大叫“活捉郑襄公”杀进城来,一个都跑不掉
城里的人都放声大哭起来
这次楚庄王牢牢地记住,无论如何也要表演一下“仁义”之师。虽然这十几天来,杀得遍地都是郑国人,郑国也已经被打残,但表演一下还是有必要的。他大声宣布:“咱楚国的部队是仁义之师,现在郑国城里的老百姓都哭成这个样子了,咱收兵。
于是,楚军从马上就要攻下的荥阳撤了下来
如果是别国的老大,这时肯定派人出来面见楚庄王,向楚庄王表示衷心的感谢。哪知这个郑襄公的智商有些欠发达,一点没有理解楚庄王的意图。天下哪有只听到几声大哭就撤军的道理?肯定是晋国老大哥的部队来了。呵呵,都说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以前不坚持,难怪老是给人家打垮。现在坚持一回,马上就胜利了。就下令把城墙修好,胜利就在眼前了
楚庄王把部队撤回之后,派人去看看郑国的动静,等他们出来投降。哪知,侦察的结果是:郑国又把城墙修复好了,城门紧闭,城里都是打倒楚帝国主义的口号
楚庄王一听,我靠,不把这个猪头狠狠地修理一下,那颗脑袋还真的正常不起来。下令再包围
郑襄公仍然在那里高喊坚持,而且坚持了三个月
可晋国比他们还能坚持。坚持不来
最后,郑国的城墙坚持不住了
楚兵终于攻进城里,打开城门,把楚国的大军放进来
郑襄公的头脑这才清醒下来,脱掉衣服、打乱头发,裸奔出来。你千万不要以为,郑襄公打了败仗,想改行当行为艺术家,而是出来投降。当时投降的最高规格就是这个样子,叫“肉袒”,事先把衣服脱了,让人家打屁股
这时,几个得力的马仔都劝楚庄王顺便把郑国收了,免得以后老是给咱制造麻烦
可楚庄王却不。他知道,这又是他作秀的大好机会。因为郑国也没有多大,什么时候想收还不容易?如果现在就把郑国搞定,名声会大大的坏。坏了名声,不但霸主做不成,而且中原的诸侯会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楚国,那麻烦就大了
他下令部队全部撤出荥阳,到三十里外驻下
郑襄公这时老实得像老黄牛,知道楚庄王已经决定放过他了,如果再不好好做人,那是真的该死了,马上带着郑国的高层来到楚国的指挥部,强烈要求楚庄王,让他们永远当楚国的小老弟
楚庄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立刻跟郑襄公签了条约,然后宣布撤军
可到了这时,晋国的部队来了
晋国这时已经到了牛人青黄不接的时候,该来的时候没有来,等郑国彻底玩完了,都跟楚国签订了友好条约、让楚庄王把政治好处都拿光了才牛哄哄地开到
这次晋军的首发阵容是:荀林父率领中军,先縠为辅佐;士会率领上军,郤作辅佐;赵朔率领下军,栾书作为辅佐。赵括、赵婴齐担任中军大夫,巩朔、韩穿担任上军大夫,荀首、赵同担任下军大夫。韩厥担任司马
晋国全部的精英一起亮相
不过,你一看到这个精英团队,就知道这个团队已经不是精英了。何况还让那个荀林父当带头大哥。这哥们儿在赵盾时代,就很少有出镜的机会,而且人又老实。老实人可以当人家的同事,但最不应该的就是出来指挥战斗
可他来了,而且是第一把手
士会也来了,这哥们儿有能力,但只是第三把手
荀林父的头脑还是清醒的,而且也不是个好战分子。他听从士会的建议,这个仗不能打,因为理由已经没有了
可先縠却不答应。这哥们儿现在还在做恢复晋国霸业的幻想,把荀林父狠狠地批驳了一通之后,就什么都不管,带着他的部队渡过黄河。赵括和赵同也坚决支持老先的观点,哪能看到敌人强大一点就怕成这个样子,咱这次来是打仗的,不是旅游的,也带着部队跟着渡河
韩厥知道后,马上去向荀林父报告
这哥们儿刚开始虽然不是个主战派,但他是赵盾一手提拔上来的,是赵家的铁杆兄弟,这时看到赵家的两个同志冲了上去,知道如果光靠他们那点力量,去跟楚军较量,成为烈士的可能性实在太大了
老韩的头脑比先縠他们厉害多了,对荀林父说:“他们要是跟楚军干上,肯定失败。你老人家是总指挥,他们要是玩完了。你也得负领导责任啊。
韩厥是司马。司马是军中主管司法的最高领导人。他对这些条款比谁都清楚
荀林父是老实人。老实人最怕犯法
他问韩同志:“现在该怎么办?
韩厥说:“不如大军一起杀上去。胜利了,是你老人家的功劳。玩完了,是大家的责任。这个责任大蛋糕是六个人来分的。否则,就只是你一个人的责任了。
荀林父这时的脑子已经全部晕菜,听韩厥这么一说,觉得太有道理了,马上命令全体将士:渡河
先縠一见,心情大爽。我就知道这个老家伙不行,当什么老总?现在不是全让老子调动了
他们哪里知道,楚庄王老早就准备跟他们大打一仗。这次出兵,虽然是直接狠揍郑国,其实是在准备跟晋国PK
楚庄王看到晋国大军凶猛地开了过来,就想也开过去,显示一下他的威武之师
可是他的令尹孙叔敖却不赞成,认为玩点阴的更有效果
理由:他们三个月才过来救郑国,显然不想打仗,完全是敷衍了事
因此,咱就搞个阴谋:先派人过去跟他们取得联系,然后说,现在我们楚国热爱和平,咱不打了吧。如果他们愿意,对咱们双方都有好处。如果他们不同意,那发生战争的责任都在他们那里。而且他们看到咱主动讲和,就会以为咱怕了他们。他们就会犯那个骄兵的错误。这样,打起来,咱的成本就降低了
楚庄王一拍大腿:“好主意!
荀林父接待了楚国的使者,马上答应。他觉得这回他得了面子,大军一开过去,敌人马上讲和,也算是胜利了
可先縠这次做定了捣蛋鬼,他坚决不同意讲和。在使者出来的时候,他指着使者的鼻子说:“是他那个老家伙跟你谈的,我不同意,回去叫你的老大做好准备。老子马上就杀过去,把你们打得不剩渣!
使者一见这个样子,知道再说下去,他的安全系数就会降低,因此,只得一边在心里大叫倒霉——谁当使者当到这个样子?跟头号人物讲得好好的,反被对方的手下骂成这个样子。可现在是在人家的军营里,自己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啊。只要硬着头皮过了这一关就好
他的愿望很好,但人家的愿望却一点不好
才抹干先縠的口水,又碰上赵家兄弟
这两个家伙的文明程度跟先縠是同一个级别的,都属捣蛋系列。他们在营门那里又对使者大爆了一通粗口
使者回去向楚庄王进行了口头汇报
大家一听,都很气愤,说就打一场,怕他们个鸟
楚庄王说:“那是他们手下干的,不是他们老大的意思。
荀林父这时也想把和谈更加深入,决定也派个使者前去跟楚庄王见面
这哥们儿的想法不错,可错就错在跟他来的除了士会和栾书之外,其他人都可以评上当年捣蛋榜上的风云人物
现在他手下的捣蛋系列人物已经亮相的就有:副统帅先縠,以及牛气哄哄的赵家兄弟,这两个哥们儿都是赵盾的弟弟,早就牛得没有谱。外加那个韩厥的配合,早就把老荀玩得都神经衰弱起来。而且还有个重量级的捣蛋鬼没有出场
这时候,他出场了
他叫魏锜
这哥们儿也是个有来头的人物。他的老爸就是魏犨,当年曾经跟着晋文公在外面闯过世界。这哥们儿曾经想当晋国的公族,可报告送上去后,哪知职改办的人找了个外语不过关之类的理由,不同意。他就生气了,就希望晋国被楚国“大败之”,让你看看,不给老子当公族的后果。他的老爸是个大老粗,动不动就放开音量大喊大叫,他却什么也不说。这时,听说要派个使者去楚国,他就主动请求:“让我去完成这个任务吧。
荀林父当然不知道魏锜要捣蛋,看到他主动请求,当然就同意了
魏锜对楚庄王说:“你听着,我现在是代表晋国向你宣布:准备打仗!
回去之后,魏锜对荀林父说:“不管我怎么磨嘴皮,怎么说你老人家热爱和平,可人家就不听,先打后再说。
在荀林父还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事时,赵家的另一个捣蛋鬼赵旃出场
这哥们儿是赵穿的儿子,很得老爸捣蛋的遗传,连话也不讲一声,带着部队就已经出发,正牛气哄哄地向楚军挑战
楚庄王这时也生气了,而且只看到赵旃一部在那里,马上就下令开打
你想想,赵旃那个样子能打得过楚军吗
不过一会儿,赵旃就被打得叫苦连天
荀林父这时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出击
双方大战
晋军的高层本来还在为是战是和讨论不休,内部矛盾越闹规模越大,一点打仗的准备也没有,这时突然冲上战场,个个都变成了菜鸟
荀林父知道再打下去,可就那个全军覆没了。急忙下令撤
这哥们儿也实在太菜,在关键时刻下令撤军,本来就是个危险动作,如果组织不好,仍然全军覆没。他这时只是很简单地想,撤得越快损失就越少。便下令,谁先上船谁就是立功
以前的命令是谁冲在前谁立功
现在是后退立功。这个功比那个功容易立得多了,个个抢着上船。先上船的人都聪明,向前冲时,他们都在后面卖力地大喊大叫,后退时,他们都抢在第一排。这时他们上了船就知道,要是人多了,船会沉的。因此都挥着大刀,向后面的人大砍,不管砍在哪个部位,只要砍中了就是成功。最后,船里滚动的人头和人手比船上的人还多
你想想,仗打到这个地步,还算什么仗
楚军继续追击。只有士会的上军事先有准备,没有受到损失
楚庄王这时比谁都文明,看到晋国的战车陷在泥潭里跑不动,居然还像个技术人员一样,过去教他们如何把车子拉出来。那几个人把车子拉出来后,却还要脸得很,对楚庄王说:“呵呵,我们没有失败的经验,这个技术比不上你们啊。
这次晋军最惊险的是那个赵旃。这哥们儿虽然捣蛋,一阵胡搞最后把晋国大军都胡搞完了,可人品还不算巨坏。看到他的两个叔叔很狼狈,就把马让给他们逃跑。正好楚兵追来,他就混进小树林里,看到逢大夫以及两个儿子正驾着车狂奔
逢大夫的那两个儿子都是菜鸟,硬是叫老爸停下车,说赵叔叔在喊
逢大夫大怒,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赵叔叔。你们想舍己为人,老子同意。把两个儿子都赶下车,然后让赵叔叔上来。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全死,但赵旃活了下来
楚国这次大败晋军,打扫战场时,全是晋兵的尸体
楚庄王一直杀到邲城,这才收住。史上称这次大战为“邲之战”。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城濮之战。当然,晋文公在城濮之战,把楚兵打得不剩渣,确立了他的霸主地位;这次楚庄王在邲之战把晋军打得满世界跑,将牛气哄哄了几十年的霸主赶下了神坛,也确立了他的霸主地位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