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洗牌
汉朝侯爵分4等:县侯、乡侯、亭侯和关内侯。其中,县侯获得一个到几个县封地,以及数千至数万户属民,拥有一万户以上属民的最高等县侯叫做“万户侯”,如梁冀;乡侯获得数百至数千户属民,如胡广;亭侯获得数百户属民,如袁汤和曹腾;关内侯没有真正的封地,只是定期从政府领取一些俸禄。这些侯爵都是世袭的,只要汉朝不灭亡,他们的家族成员没有犯法,其子孙就可以永远当贵族,享受从封地里征收的赋税,以及属民们的无偿义务劳动成果。另外,侯爵作为高等贵族,有权力称孤道寡。由此可见梁冀等人的地步之高,可以用到了“极端”来形容。外戚和宦官势力完全把掌了整个朝政
也就是说,不管是老虎,还是群狼都因拥护刘志即位封侯,这与刘邦当初定下的“非刘姓不得为王”封爵的宗旨是相悖的。为此,刚上、忠直的太尉杜乔劝阻说:“自古以来,圣明的君王都以任贤和‘赏功罚罪’作为头等大事。哪怕是亡国之君的朝代,怎能没有忠贞干练的栋梁之臣、和赏功罚罪的典章制度呢?问题在于忧患国家命运、有贤德的人此时君王不能用他们的谋略;皇帝的诏书不能施行教化民众;民众听到见义勇为的故事不能相信;陛下听到谗言不能洞察奸邪。如今陛下从诸侯王(籓臣)当了皇帝,应该说是天人归心,可是陛下却不急于对忠臣、贤士进行表彰,而是先封自己身边的左右幸臣。梁氏一门和宦官对于那些忠贞贤臣来说,应该属于卑微孽障之辈,可是他们无功而佩带上了官印、绶带,得到了只有功臣才应得到的封地。这种荒谬的滥赏罚,怎么可以用言语形容!对有功的人不加赏赐,就会使行善的人感到失望;对邪恶的人不加惩罚,就会使作恶的人更加放肆作恶。面对这样黑暗的统治,即使将利斧放在人们面前,人们也不会畏惧;将官爵悬在人们面前,人们也不会动心。如果采取这种赏罚分明的办法,岂只是伤害政权,更会使朝政混乱,甚至丧身亡国,这难道说可以不引起陛下的慎重吗!
杜乔淋漓尽致地说了直话,可是奏章呈上后,汉桓帝并没有看到,原因是以梁冀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胡广为首的宦官集团同样玩起了“权术”,同样四个字:眦睚必报
首先出场是的宦官集团。俗话说官场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东南战场上立下大功的滕抚将军就因为不愿意“同流合污”——用糖衣炮弹讨好宦官。结果宦官集团的“大哥大”,也就是新上任的太尉胡广本着枪打出头鸟的原则,给滕抚罗织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滕抚吃不了兜着走,不仅丢掉了官帽,结束了原本前程无量的仕途生涯,还在抑郁中结束了宝贵而短暂的一生
接着出场的是外戚集团。外戚集团的大哥大梁冀在定皇事件中对李固和杜乔深恶痛绝,一心要除之而后快。此时,在朝中一切稳定下来后,自然要对李杜二人下手了。但此时的李固已然被免官,闲赋在家,暂时可以视而不管。而杜乔却还在朝中。就当众人以梁冀会直接举起手中的屠龙刀对准杜乔下黑手时,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在梁冀的“建议”下,汉桓帝迁升大司农杜乔为太尉
大家看到这里就会有疑惑了,汉桓帝上任之后不是马上把胡广封为太尉了么,怎么马上又给了胡广了呢
原因很简单,杜乔是“顶替”胡广成为太尉的。原因是梁冀采取的计谋有关:一石二鸟
梁冀的“一石”是太尉这个人人垂涎欲滴的职务。二鸟便是宦官集团的大哥大胡广和顽固不化的杜乔
梁冀为什么要对“识时务”的胡广动手呢?原因是胡广等宦官上任后,对他的外戚势利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胡广在打压滕抚时,所用手段和伎俩让梁冀心有余悸。本着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则,梁冀自然不会容忍胡广胡作非为下去,要想方设法除去这颗眼中钉肉中刺
鉴于胡广属于“南剃头”的类型,梁冀也是另辟蹊径,采取了独特的“攻击”方法。别人打压人靠计,而他却靠天
这个时候的老天“威风八面”,又是洪灾,又是地震,弄得天下人心惶惶。梁冀借机对汉桓帝道:“如今天下多灾多难,这是老天在震怒。按照先朝的规矩,一旦发生地震,三公就要辞职。如此方能平息天怒啊。
“还有这样的说法啊。”汉桓帝正暗自吃惊时,真是无巧不成本,正在这时,洛阳居然发生了地震,虽然震幅在4级以下,但汉桓帝这回没有再迟疑,直接罢免了胡广太尉的乌纱帽
胡广“以身殉天”后,面对空出来的太尉一职,汉桓帝征询梁冀的意见时,梁冀想也没有想就推荐了一个人的名字:杜乔
“杜乔不是个顽固不化之人么,怎么大将军还推荐他啊。”汉桓帝问
“杜乔虽然很有个性,但他却是个人才,是人才就要重用。”梁冀答
于是乎,杜乔很快变成了太尉
如果你认为梁冀这是良心发现,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是老谋深算的梁冀采取的策略,先给你升官,再枪打出头鸟
果然,出任太尉后,杜乔一点也不知“悔改”,他依然我行我素,公然和梁冀作对,很快又做了两件“自掘坟墓”的事
话说汉桓帝在当皇帝的半年后,终于为自己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婚礼,迎娶梁冀的妹妹梁女莹
汉书《杂事秘辛》对选立女莹进宫的过程描写得很全面:梁太后怕“夜长梦多”,派人“提醒”汉桓帝该是迎娶她妹妹女莹的时候了。而汉桓帝却显得很警慎,在迎娶女莹之前,派保林(女宫官)吴姁与中常侍单超前往梁府去“投石问路”——目的是为了一睹女莹庐山真面目。结果吴姁和单超二人到了梁府后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然后吴姁随女莹来到闺房,开始“验貌正声”。这个时候早上的太阳刚刚升起,正好透过窗帘映照在女莹的脸上,但见她面若朝霞,目波澄鲜,眉妩连卷,朱口皓齿,修耳悬鼻,真是“羞花闭月,貌若天仙”。对此,吴姁发出“此人只应天上有”的惊叹来。最后,吴姁并开始检查她的音质,结果以攀谈的方式引得女莹轻启玉齿,但听其声若微风振箫,幽鸣可听,如白灵鸟般极为悦耳。对此,吴姁只得发出“只声只更胜广陵散”的感叹来。把梁莹女士,从头到脚,从外到内,检查了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三围巧到好处,身长七尺一寸,肩宽一尺六寸,臀部一尺三寸,臂长二尺七寸,指长四寸,青葱尖尖,如同初削的竹笋。腿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踝骨妍美,脚底平滑,脚趾修长,而且收敛。穿上丝袜绣花鞋,教她走路,轻盈端庄,听不见声音。直叹:此时无声胜有声
负责“婚前检查”的吴姁回宫后,连夜向汉桓帝打了报告:说梁女莹天生丽质,毫无瑕疵,美不胜收。汉桓帝一听大喜之下,马上派人给梁府送去黄金两万斤及雁璧、乘马、束帛等作为聘礼,立即迎娶女莹
梁太后大喜,自然答应不迭。而梁冀为了显示其妹的“尊贵”,和梁太后唱“白脸”相反,他又开始唱“黑脸”——派人给汉桓帝捎了这样一句话,六个字:多乎哉,不多也。以此来暗示汉桓帝要多送一些聘礼给他这个兄长(梁父已死,他这个长兄为父嘛)
结果汉桓帝也不是傻子,很快“会意”,不敢怠慢的马上想搞财政拔款增加聘礼时,结果却遭到了当头一棒——太尉杜乔的坚决反对,理由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皇上的聘礼已经够天下百姓吃上一年了,再增加聘礼,天下百姓还怎么活啊。为此,汉桓帝只好“妥协”地选择了“从简”,取消送第两次聘礼的打算。结果觉得很没面子的梁冀很光火,对杜乔再度横眉冷对
正在这时,梁冀的小女儿突然患病死了,结果朝中的三公九卿都来参加葬礼,唯独只有杜乔一人没有来,结果梁冀由很光火转为很愤恨
这两件“双管齐下”的事发生后,梁冀已对杜乔恨之入骨了。正在这时,梁冀苦等的机会终于来了——洛阳在九月又发生地震。因为有了胡广这个前车之鉴,梁冀便以此为由,逼汉桓帝把杜乔“革职查问”
就这样,梁冀以“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终于把顽固二组中的杜乔赶下了台。把李固和杜乔赶下台这还只是第一步,梁冀还不放心,认为只要他们两人活着,就是威胁。于是,接着梁冀开始等待机会对两人进行最后一击
正在这时,发生的一件事,让梁冀找到了“亮剑”的机会和借口
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十一月,刘文与刘鲔联合谋立清河王刘蒜为帝。结果因为保密工作做的不到位,刘文和刘鲔双双被擒而处死。汉桓帝借此机会,将“本是同根生”的宗亲刘蒜贬为侯爵,流放到偏远之地桂阳。而刘蒜在被贬途中知道到了桂阳与其受凌辱和困苦,不如痛快地一了百了,一进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对于这件事,梁冀也没有当旁观者,而是马上做了两件事
一是改名。将“清河”改名为“甘陵”,以表示对“清河”的厌恶
二是迁怒。这件谋反大案并没有因为刘蒜之死而宣告结束。相反,采取诬陷的方式,称刘鲔等人谋反案的幕后指使是李固和杜乔
然后,梁冀便“理所当然”地将李固和杜乔打入死牢,并且派自己的心腹之人大儒马融去审讯此事
李固的下狱,引起了社会上的极大震动。王调和赵承等数十人带着铁铐木枷去宫廷上诉辩诬,准备与李固一同下监,与此同时,洛阳还出现了大规模游行示威。梁太后知道后,害怕事情闹大了,影响声誉。于是,命梁冀将李固放了。梁冀没办法,只得遵照执行了。李杜二人出狱时,洛阳市民欣喜若狂,都高呼万岁,场面相当的壮观。梁冀见状后大为惊惶,看样子这李、杜的社会影响力青出蓝而胜于蓝,比皇帝还皇帝啊,长此下去,终究是心腹大患啊
于是伪照证据,向梁太后打小报告,再一次指出李固与刘文、刘鲔合谋确有其事。梁太后无奈之下只好再将刚刚释放回家的李固和杜乔打入死牢。为了防止再出现“民愤逼宫”的情况,梁冀随及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把李固和杜乔送上了断头台。李固的两个儿子李基和李兹也没能幸免于难——死在狱中,4人一同暴尸于洛阳城北
五十四岁的李固死时是不心甘的,是不情愿的,是有遗憾的,有他临终前写给胡广、赵戒的绝命书为证。李固在绝命书中心思想只有十二个字: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十二个字的意思是:说作人(做事)太过刚直,最后只能路死道边。如果做人(做事)懂得迂回(方法)的话,最终却能封侯封相(泛指好的结果)
解析如下
1、我李固既然受了朝廷的厚恩,就应竭尽全力,不顾冒生命的危险,立志扶持将要倾倒的王室,使它中兴起来
2、料想不到一旦遭到梁氏外戚的迷谬,你们这些人就屈从了,把个人的安危放在前头,颠倒了吉凶和成败,从此汉家的衰落也就无法挽回了。你们身居要职,享受奉厚的俸禄,眼见王室即将倾倒而不扶,难道还有比这再大的事吗
3、我相信公正的史学家,决不会出于畏惧之心,而放弃过它。我李固虽然死了,但是死得其义,没有什么好懊丧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洛阳城内此后流行这样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死得其义,虽死犹生。李固被梁冀所害,是死得其义,故他以此为荣。李固死得壮烈,他没有悲伤
值得一提的是,随后,丧心病狂的梁冀把李固、杜乔的尸体扔在洛阳城北十字路口示众,并且下令说:“有敢前来哭泣吊丧者,将会加以治罪。
尽管梁冀如此疯狂,但是李固的学生郭亮,此时还不到二十岁,左手拿着奏章和斧子,右手抱着铁砧来到宫门前上书,乞求为李固收尸。梁冀肯定不准许了。但郭亮又和南阳人董班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他们一起去吊丧哭泣,守着尸体不走。夏门亭亭长喝斥道:“你们是何等迂腐的书生!公然冒犯皇帝的圣旨,想试试王法的厉害吗!”郭亮听了毫不畏惧地说:“我为死者的大义所感动,岂能知道顾及自己的性命?你为什么要以死来威胁我们呢?
梁太后听到汇报后,良心的发现,只好将郭亮、董班二人全都赦免。杜乔从前的下属杨匡(河南省开封人),听到老领导为正义而被梁冀害死的消息,也一路悲号哭泣。他星夜赶到洛阳,穿上原来他当杜乔下属时的官服,头戴束发的赤巾,假称是夏门亭的负责人,在杜乔的尸体旁护丧,时达十二天之久。首都洛阳廉政局的一位检查官(都官从事)将他逮捕奏报朝廷,梁太后也将他赦免。于是,杨匡来到宫门上书,向朝廷请求将李固、杜乔的尸体运回故乡安葬,梁太后也批准了。杨匡将杜乔安葬完毕,又为他服丧,后来他与郭亮、董班都隐居,终身没有出来当官
另外,李固所著章表奏议、教令对策及记铭等共十一篇,弟子赵承等悲叹不已,就共同论列李固一生言论行事,成为《德行》一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