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队的艺术Ⅱ——不能答错的选择题
北周大将韦孝宽是北周(西魏)由弱而强,北齐(东魏)由强而弱的见证者。将近30年前,韦孝宽在玉璧抵抗了来自东方的最后一波狂攻,终于逼得高欢无计可施,而后油尽灯枯、抑郁而终;30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中年汉子,如今也近古稀,然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又略施小计,搬除了灭亡北齐道路上的最后一道障碍——北齐的顶梁柱斛律家族;现在,希望就在前方
为此,难掩激动的韦孝宽,上了一封很长的奏疏,详细探讨了灭亡北齐的战略方针,他提出了三个方案:一曰急攻;二曰缓攻;三曰不攻
所谓急攻,就是跟陈朝(如今陈朝已经取代了南梁,以后我们会说到)合作,趁此良机,发动大军,一举灭亡北齐;所谓缓攻,也是要陈朝合作,分散北齐兵力,而后寻找机会,一击毙命;所谓不攻,就是跟北齐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彻底麻痹对手,使早已腐烂不堪的北齐政权自己灭亡自己
韦孝宽的三策归结起来就是一点——北齐朝政腐坏至斯,不亡何待
奏疏呈上后,宇文邕找来了伊娄谦,问道,我打算出动大军,要先对付哪个国家呢?伊娄谦脱口而出——北齐。宇文邕为此纵声大笑
在经过了一番缜密细致(宇文邕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的准备后,公元575年七月二十五日,宇文邕正式发兵攻打北齐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战,也是杨坚第一次带兵出征,他跟广宁公薛迥率水军三万,自渭水进入黄河
接下来的问题是——攻击目标
宇文邕的意见是,直接攻击河阳,也就是说,以夺取洛阳为战略重心。然而,宇文弼、赵煚和鲍弘都不同意以洛阳为战略重心,他们要求沿汾河北上,以晋阳为攻击重心。三人提到了共同的一点——洛阳方面的北齐防御势必坚固,不好打
这个说法自然是对的。自东西魏分裂,东西之争开启以来,洛阳就成为了东西之争的核心地带。在宇文泰和高欢的双雄时代,双方就已经在洛阳附近展开了两次大战,一次是河桥之战,另一次是邙山之役,但是无一例外,西魏都没有占到便宜,甚至邙山之役的失利还险些给了高欢进入关中、一举灭亡西魏的机会。在宇文护时代,宇文护也曾跟突厥联合,对洛阳发动过一次总攻,但是结果跟宇文泰时代并无二致——失败而回
由于洛阳总是遭遇西方的攻击,北齐在此的防御力量,自是毋庸多言
不过,真正有建设性的观点,还是赵煚提出来的,他认为洛阳是四战之地,一片平原,易攻难守,即便攻取,也很难防守,所以不具战略意义
洛阳之所以不能打,在我看来,北齐防御力量很强还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应该是赵煚所说的——易攻难守的地理条件
我们不妨看看六镇兵变之后,洛阳曾经几度易手
在胡太后诛杀亲子后,公元528年,尔朱荣率军攻入了洛阳
公元529年,陈庆之护送元颢,以七千南梁军,使洛阳再度易手
就在同一年,尔朱荣率军南下,再度夺回了洛阳
次年九月底,元子攸在洛阳诛杀了尔朱荣,当即,尔朱世隆派尔朱拂律率匈奴军一千包围洛阳,索要尔朱荣尸体,元子攸组织了一万军队,都未能破敌
这年十二月初,尔朱兆率军秘密渡河,再度攻取了洛阳,生擒了元子攸
公元531年,斛斯椿秘密逃回洛阳,诛戮尔朱家族,尔朱家族宣告覆灭
公元534年,元修跟高欢斗争失利,被迫从洛阳出逃,东西魏分裂,洛阳从此落入东魏(高欢)之手
沙苑之役后,公元537年,独孤信率两万军队轻取洛阳
公元538年,东魏派侯景、高敖曹前来夺回洛阳,河桥之战打响,西魏在腹背受敌(后方有人造反)的情况下宣告失利,东魏重夺洛阳
公元542年,围绕着洛阳,东西魏的邙山之役爆发,宇文泰失利,高欢无力穷追,洛阳依然握在东魏手中
在安宁了多年后,公元564年,宇文护在突厥的压力下,再度对洛阳发起攻击,虽然一度攻取了洛阳,但最终还是被北齐夺回…
从公元528年到公元564年,三十六年的时间里,围绕着洛阳,展开了11次之多的争夺,先后易手多达11次,平均每三年多易手一次,如此吓人的易手率,自然充分佐证了赵煚所说的洛阳“易攻难守”的特质
依我而言,北魏之所以最终沦亡,有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孝文帝将国都搬到了易攻难守的洛阳。以后我们还会知道,隋炀帝时期,杨素的儿子杨玄感,隋末枭雄李密(八柱国之一李弼的曾孙),都是跳进了洛阳这个美丽而致命的陷阱,致使功败垂成,未能一举而定天下
既是如此,宇文邕作何选择呢?很不幸,他没能听取三位大臣的正确意见,还是孤注一掷,准备攻击洛阳。从这一刻起,这次东征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该年八月底,北周军队连克河阴、武济、洛口,焚烧黄河大桥,切断南北交通,随即大军围攻河阳城,未几攻克南城,包围中潬城(河阳有南中北三城,中潬城为中城)。而后,北周军队就遇到了麻烦,在此,北周军队连战二十余天,未能攻克。宇文邕见此,率军攻击金镛城,东魏守将独孤永业顽强抵抗,宇文邕进攻再次受挫。不久后,北齐大军南下增援,宇文邕又已患病,无奈之下,只能放弃此次东征,水军纵火焚烧船舰,退回关中
这是一次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尝试,但是,这次失败至少教给了宇文邕一个道理——不要轻易去碰洛阳。
最强卧底Ⅰ——卧自己的底
公元576年九月,宇文邕意图卷土重来,再次讨论东征事宜
会上,宇文邕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北齐腐败已极,战则必胜,前次失败,一是自己患病,二是战略目标错误,所以,这次要集中兵力攻打晋州
在宇文邕慷慨激昂的讲完之后,底下却一片愁云惨淡。两年时间连续发动两次总攻,确实不是闹着玩的,搞不死对手,就有可能把自己折腾完蛋;更何况,上一年的出征徒劳无功,说明北齐虽然腐坏,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没想象中那么容易对付。因此,宇文邕迎来的,是一片反对之声
然而,宇文邕决心已定,放下狠话,不听此令者,军法论处,决议遂定
十月四日,宇文邕正式发动了东征。同样的,杨坚同志此次也参加了会战,跟宇文盛和宇文亮一起,作为右翼军的统帅,随军出征
就在北周军队大军压境之时,北齐方面什么情况呢?晋州方面,原本守将本是名将张延隽,可惜,在此之前,由于北齐官场的逆淘汰制,张延隽终于被弄臣家奴们挤走,而如今的晋州,终于成了一滩烂泥
很快宇文邕就进驻了晋州,并派军驻守各处要道,于是又派王谊率军攻打平阳(此是晋州首府,今山西省临汾市)。为了速战速决,宇文邕每天都亲临战场督战,北周方面也是开足马力狂攻,北齐军队渐显不支,侯子钦和崔景嵩相继投降,十一月二十七日凌晨,北周将领段文振手持铁槊,率数十人登城,跟崔景嵩里应外合,瞬间在尉相贵的住所生擒了此公,于是平阳已克
在晋州的战事如火如荼之际,高纬同志在干啥呢?答案是,在十一月十一日,高纬正和他的爱妃冯小怜,于祁连池围猎呢,可是逍遥自在的很呢。那边晋州的求援情报一封接一封的送到祁连池,一天之内,快马相继,结果碰到了什么情况呢?高纬的宠臣高阿那肱同志表示:“你们瞎嚷嚷什么东西?没看见皇帝正快活呢吗?打扰了皇帝雅兴,你担待还是我担待?边境部队小小接触,这不是正常的吗?有啥好这样着急忙慌跟死了娘一样的?
结果,终于,某天晚上,平阳陷落的奏报送到了祁连,高阿那肱同志,这才把情报送给了高纬。此时高纬正要离开,却只见冯小怜意犹未尽,连声嚷嚷,不尽兴啊不尽兴,咱再打一围吧。高纬当即表示,有何不可?OK啊…
如此这般,当高纬终于率军南下时,平阳已经落到了北周之手
当然咯,高纬这么不着急,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的军队刚刚迫近平阳,宇文邕同志,却起了撤军的念头,目的是避敌锋芒。当然有反对的,宇文忻和王弘都表示反对,认为都已经到了这了,就不应该再撤了。结果宇文邕的态度是,两位爱卿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咱还是撤吧…
于是,北周留下了梁士彦,交给他一万精锐,让他驻守平阳,余者撤退
倒霉催的梁士彦就这样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北齐军队开始攻城,日夜不停,狂攻不止,梁士彦率军奋力抵抗,但仍然很难顶住北齐军狂风骤雨般的反扑,瞬时之间,平阳的防御工事便已荡然无存,城楼墙垛几乎全被铲平,残存下来的城墙,只有六七尺多高(古时三尺为一米,城墙只有两米多,可见形势有多紧迫)。于是,经常性的,北周和北齐军队需要通过短兵器肉搏来争夺阵地,而双方的骑兵也时常来回拉锯,北周军队苦苦等待援兵,却连影子都看不着,军心开始动摇
此时,梁士彦终于展现了他的风骨,宇文邕终于展现了他用人的长才,在此极端不利之境,梁士彦镇定自若,毫无惧色,大呼:“今日就算我们死期已定,我也一定死在你们之前!
在这样的时刻,一句话的力量,往往就足以扭转战局。此前,将士们的恐惧、动摇、不安,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长官都不惧死,士卒何以图存?于是,北周军队重新鼓舞起了士气,对北齐军队发起了强悍的反冲锋,战场搏杀之际,呼号震天,以一当百,见者胆寒,于是,稍稍压住了北齐的攻势
梁士彦见此,赶紧动员城内的其余力量——他的老婆、小老婆、军属家眷、城中居民以及所有的妇女,都被征集,前去整修城墙。在一番艰苦卓绝没日没夜的努力下,三天之后,一道崭新的城墙伫立在了平阳城外
此时,宇文邕也派宇文宪率军六万,驻军涑水,声援平阳
当然,这个所谓“声援”,目前是远水不解近渴的,梁士彦依然面临绝境
北齐军队稍稍受挫后,不久,重新集结力量,再度发起猛攻,这次,他们是用挖地道的方式。攻势果然奏效,地道一挖,地基顿时动摇,刚修好的城墙,眼见已经开始崩塌,很快就出现了十多处的塌方,于是,北齐军队就要入城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梁士彦终于要完蛋吗?No,因为北周还有秘密武器,谁呢?高纬本人……高纬同志一看形势大好,顿时兴奋起来,下令暂停进攻,然后派人去请随他同来的爱妃冯小怜,让她亲临现场,观看这“比3 影像更有真实感、比好莱坞大片更具震撼力”的现场攻城表演
于是,一伙人急匆匆的跑去召唤冯小怜,冯小怜一听也很高兴啊,有大片看嘛,但是又表示——等会,补个妆先
也是,在这历史性场面,要是油头粉面的,岂不是跌了份又丢了人
感谢高纬先生,更感谢冯小怜女士,因为你们的国际主义精神,眼看就要完蛋的梁士彦又活了过来,趁着高纬派人去请冯小怜,而冯小怜又优雅自在的对镜补妆之时,梁士彦的第二道城墙顺利完工——这次是用木材搭建的。于是,当冯小怜真的亲临现场时,她发现,黄花菜彻底凉了…
冯小怜好不容易补了个妆,就碰到了这么扫兴的事,自然是大大的不爽,于是,她又提出了要求,说据民间传说,平阳城西山石上,有神仙的足迹,好不容易来趟平阳,陛下带我逛逛去呗
高纬一听,爱妃有这要求,当然是要答应的了。只是呢,到那里必得经过一座桥梁,很不巧,那座桥梁正在北周军队的射程范围内,要是真贸贸然从那过,惊吓(还别说弄伤)了爱妃,如何使得?怎么办?当然不能不办。于是,高纬命令抽调攻城用的木材,在射程远处搭建一座桥梁,以供爱妃观景之用
新桥建成后,高纬终于跟他的爱妃过去了,想必也是见着了传说中的神仙足迹,心满意足之下,就要回营之时,突然发现,新修的桥梁塌了……也是,这么急匆匆修好的桥梁,没有3A级质量保证的嘛。搞出了这么个豆腐渣工程,修桥的吓了个半死,赶紧加班加点抢修桥梁,好保证皇上和娘娘回营,紧赶慢赶,当高纬和冯小怜回到御营时,已是深夜了…
高纬和冯小怜有此闲情逸致,这攻城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十一月十八日,宇文邕率军退回了长安。但就在退回长安的第二天,宇文邕却又下达了诏书,说因为北齐军队正围攻晋州,我们得杀回去帮忙…
宇文邕倒是也真能折腾,好在,他的折腾跟高纬的折腾不是一回事,他毕竟是为了国事而折腾,而高纬嘛,呵呵…
十一月二十二日,喘息未定,宇文邕又率军从长安出发了。五天后,宇文邕渡过黄河,跟前方大军回合。十二月三日,宇文邕抵达高显,当即命令宇文宪率军前去增援平阳。十二月四日,北周主力抵达平阳
十二月六日,北周各路人马在平阳城外集结完成,总计八万人,逐渐向前进逼,营地堡垒前后相继,东西长达二十多里
本来将平阳团团围住的北齐,如今却被撤回去又杀回来的北周军队来了个反包围,北齐方面也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于是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在平阳城南挖了一条深沟,东起乔山,西至汾水,意图阻挡北周军的挺进
效果如何呢?效果不错。宇文邕在进攻前,四处慰问了一下出征将领,据说,每到一处,都能叫出主帅的名字,把各级军官弄得心里热乎乎的,当即便要为他拼死效力。在出征前,有人要宇文邕换马,宇文邕表示,我一个人骑了千里马,要到哪去呢?(言下之意是,我要跟前线将士同生死,共患难,誓不独存)如此这般,北周军的士气终于达到了新的高点,于是便要发动进攻
然后呢?然后宇文邕就跑到了那条深沟之前,发现,这条沟不仅够深,而且够长,不管他想什么办法,都过不去。有人问,填平如何?好主意,但是无法实行,北齐将领也不傻,早有军队在沟北等待,你敢填,他们就敢射
宇文邕有点发懵,这玩意,可如何是好呢
其实,宇文邕的担心是多余的,事情总是可以解决的嘛,自己解决不了,高纬也可以帮你解决嘛。高纬同志,才是北周取胜的最大筹码嘛
且说高纬听说宇文邕大军杀到,便问高阿那肱:“你说咱是决战好,还是不决战好呢?
高阿那肱回答:“以我愚见,我们的军队虽然数量多,但有战斗力的不过十万,其中,有伤的,害病的,负责砍柴做饭的,又占到十万人中的三分之一。从前神武皇帝(高欢)攻打玉璧时,敌人援军到达,我们即行撤退,今天我们的军队难道比神武皇帝还强吗?所以,不要出战,退守高粱桥。
高阿那肱是个怂货,但是,也得承认,在这样的时刻,还是怂点好
有怂的,就有猛的。旁边武卫将军安吐根就很猛:“就这一小撮蟊贼,等我把他们刺死,然后挺进汾水!
当然了,这种带着“无脑”的猛,也没啥意义
一个说要撤,一个说要打,怎么办?高纬有点晕,一时半会打不定主意
此时,旁边有群老太监发话了:“他们主帅是天子,我们主帅也是天子,他们能够远来,我们怎么能够躲在壕沟里,跟个孬种一样?
这话很提气
高纬终于发话了:“这话有道理!
高纬不想做孬种,这很好,但是,他是怎样不想做孬种的呢?他立即下令,让北齐军队把好容易挖出来的壕沟全部填平,然后率军南下,跟宇文邕硬碰硬
所以我们说了嘛,宇文邕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嘛,自己解决不了,高纬也会解决的嘛。须知,此次北周东征的最大筹码,不是北周将士多勇武嘛,而是北齐政权烂到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嘛
什么是卧底的最高境界?就是卧自己的底
宇文邕乐了,真的乐了,看到壕沟填平,他的愁眉为之一展,大喜过望,于是便令北周军队出击,去迎击不自量力的高纬了
高纬同志,此时正在山丘上,居高临下,跟着爱妃冯小怜一块观战——瞅瞅这兴致。结果两国刚刚交战,北齐右翼军稍有后撤(战场上的来回拉锯,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事无知只懂得补个妆看个景的冯小怜当时就慌了,声音提高八度,尖叫道:“败了!”此时旁边的骆提婆不明究竟,也慌了手脚,赶紧对着高纬嚷嚷:“皇上快走!皇上快走!
事实证明,让胆小鬼打仗要命,但让胆小鬼观战更要命。北齐军队这下算是毁在冯小怜和骆提婆手上了。高纬一听爱妃和爱卿都这么讲,顿时也就心慌意乱,不管三七二十一,骑着马开溜了,一路溜到了高粱桥
后边远远的传来了奚长的声音:“一会前进,一会后退,这都是战场上的常事。现在大军依然完整,胜负未分,陛下如今离开大军,想要跑哪去呢?陛下的马蹄只要一动,人心就会立刻慌乱,再难振作,务请陛下赶快回马,安定人心!
武卫将军张常山看到高纬突然就骑马狂奔,赶紧一路狂追,终于追到,于是劝道:“军队已经集结,没有受到损害,围城部队仍在原地驻扎,没有受到影响,陛下请回!如果陛下不信,可以请宦官前去核实!
大将们都这么说,高纬也有些心动,正要采纳建议,此时骆提婆拉了一下高纬的手肘,警告道:“这话很难相信啊!
高纬此时恍然大悟,对啊,这要是军队真败了,到时候想逃都没地儿逃去,他这千金之躯,岂能冒如此风险?赶紧的,安全第一啊!于是高纬不再理会将军们的劝说,带着冯小怜,自顾自的向北遁逃
联想到高纬前一秒钟还有不当孬种的觉悟,下一秒却又想着安全第一,后世的读者们,大家是不是已经无语凝噎了呢
其实,最无语凝噎的不是后世的读者,而是北齐那些战场的将士啊,眼看高纬自顾自就溜了,他们还有什么情绪打下去呢?于是北齐大军瞬间崩溃,北周军一路掩杀,斩杀一万,北齐军一路丢盔卸甲,数百里之内,北齐军的军事物资堆积如山。只有一个人的军队完好无损——高延宗
高纬一路奔命,奔到了洪洞(就是京剧名段《苏三起解》中“苏三离了洪洞县”的洪洞),好容易坐下来缓口气,而冯小怜女士也能对着镜子补个妆,摆几个pose,忽然之间,后面人声嘈杂,有人高喊:“周军来啦!”这还了得?高纬此时喘息未定,冯小怜也是补妆未完,但顾不得这许多了,赶紧继续溜
这溜来溜去的,其实打乱了高纬的既定部署。高纬一开始的计划,如果搞定了平阳城呢,就要对外宣称,这是冯小怜的功劳,然后就要以此为由,把她立为皇后,为此,高纬还早做准备,派太监们去晋阳订做了皇后专用仪仗——万事俱备,就只欠东风了。当然,这个东风被高纬和冯小怜活生生吹成了西风,如今这计划也差不多破产了——之所以说是差不多,是因为高纬主意已定,哪怕拿不下平阳城,也是一定要册封冯小怜为后的了
于是,溜到一半,一看四下无人,没有追兵,高纬拉住了缰绳,下了马,然后让太监把皇后专用服装取出,令冯小怜穿上,然后呢?废话,继续溜啊
哦,这感天动地的爱情啊
十二月七日,也就是北周大军在平阳城外集结后的第二天,宇文邕进了平阳城,看到了为帝国肝脑涂地的梁士彦,梁士彦激动的拉住了宇文邕的胡须,泪流满面,一边抽泣一边说:“我差点见不着陛下了!”宇文邕见此,也不禁流下热泪
哦,这感天动地的君臣之情啊!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