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东吴生相遇-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原诗题下注:“及第后出关作。”诗人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流落江南起,直到昭宗乾宁元年(894)擢第,历十二年,战乱频仍,颠沛流离,所以这首诗劈头便感慨万端地说:“十年身事...
-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杜甫男儿生兏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乾元二年(759),杜甫四十八岁。七月,他自华州弃官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十月,转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在那里住了约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
-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
-
东都望幸-章碣
东都望幸●章碣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诗贵真,也贵新:真则可信,新则可爱。俗话说:“宁吃鲜桃一颗,不吃烂桃一筐”,对于诗,又何尝不是如此?晚唐诗人章碣这首七绝,是颗鲜桃。它同诗人其他多数诗篇一样,写得颇为新、巧。诗的头两句写:居住“东都”(洛阳)的宫女们懒得梳妆打扮,佩带珠翠,登...
-
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適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是高適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
三日寻李九庄-常建
三日寻李九庄●常建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诗的题材很平常,内容也极单纯: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某(“九”是友人的排行)。头一句写这次行程的出发点──杨林东渡头的景物。顾名思义,可以想见这个小小的渡口生长着一片绿柳。出发时潇潇春雨已经停歇,柳林经过春雨的洗涤...
-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
-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从思想上说,这类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在多有,并没有什么分外高奇的地方,但细读起来...
-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但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如何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
-
不见-杜甫
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诗用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对挚友的深情。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象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
-
从军行-李白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有了这一句作垫...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座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
-
九日-杜甫
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
-
啰唝曲六首(其一、其三、其四)●刘采春
啰唝曲六首(其一、其三、其四)●刘采春其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其三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其四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
-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
-
华清宫三首(其一、其二)●崔橹
华清宫三首(其一、其二)●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两诗都极写天宝之乱以后华清宫的荒凉景色,而其作意则在于缅怀唐帝国先朝的隆盛,感叹现在的衰败,有很浓重的感伤情绪。前一首起句写骊山磴道。用石头修得非常工致整齐的回环...
-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永贞元年(805),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
-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这首诗在写景上很成功,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中写景的种种妙用。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
-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韩偓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又鸟)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后梁开平四年(910)。诗题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诗中所描写的“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景象,就是作者从沙县到龙溪县的沿途所见。杜甫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即选择作邻居。宪宗元和十年(815)春,诗人和宗简都在朝廷...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宣城城东有宛溪流过,城东北有秀丽的敬亭山,风景优美。南朝诗人谢朓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杜...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即因战乱而离家四...
-
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刘禹锡
堤上行三首(其一、其二)●刘禹锡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822)到长庆四年。第一首活象一幅江边码头的写生画: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可以...
-
◎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诗的开头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
-
◎严武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严武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其遣沙场匹马还。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天,他率兵西征,击败吐蕃七万多人,失地收复,安定了蜀地。《军城早秋》,一方面使我们看到诗人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
-
退居漫题七首(其一、其三)●司空图
退居漫题七首(其一、其三)●司空图其一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其三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这两首五绝是司空图《退居漫题七首》中的第一、三两首。诗题既名曰“退居”,当然是指归隐后的作品。司空图曾亲身经历黄巢农民起义的动乱,目睹农民军占领长安,深感唐王朝国势衰危,于是跑到家乡...
-
从军行七首(其一)●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①金闺万里愁。《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
-
第十九 《汴京防务图册》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第十九 《汴京防务图册》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蔡伸《苍梧谣》胖金兵笑嘻嘻地走过来,每笑一下,脸上的黑毛就抖一抖。罗裳看到他这副样子,既担心又忍不住想笑。胖金兵越走越近,云山只得把手里的图册打开,心里做好了最坏的准备;阿辽则悄悄拔出了腰间的匕首——当年耶律大石送给他的,藏在袖子里,做好了与胖金兵一拼...
-
第二回绸布庄群龙无首-八老爷毛遂自荐
第二回绸布庄群龙无首:八老爷毛遂自荐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明代刘基《感怀(其二十)》上回说到夏籥和星郎突然得知两位父亲遭遇海难,一时万念俱灰。星郎的阿娘住在乡下,得到噩耗之后,连忙赶来府城,和夏籥的阿娘住在一起,哭在一...
-
第十六回兼掌柜八叔自奋勇-买生丝星郎愁归途
第十六回兼掌柜八叔自奋勇:买生丝星郎愁归途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自从星郎带着柳哥儿去湖州府,夏籥也马不停蹄带着杨哥儿钻研起了四种丝绸颜色。白天,他们俩四处寻访有经验的染工,得空去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