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
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却说刘备奔走途中,幸有张飞断后,始得脱难。及见赵云救回甘氏母子,又闻糜夫人伤亡,禁不住百感交萦,潸然泪下。到了张飞驰至,报称毁桥拒敌,备失声道:“桥梁不断,曹军尚恐有伏,未敢追来,今已拆去,彼料我胆怯,必然追我,不如速走罢!”遂带领残众,从小路斜投汉津。行抵淝口,后面果有追兵驰...
-
第五十八回 围广固慕容恪善谋 战东河诸葛攸败绩
第五十八回 围广固慕容恪善谋 战东河诸葛攸败绩却说苻生被徙入别室,醉尚未醒,当即有人传入,废生为越王,生亦不知为何人所授。及醒后已失权威,虽然懊恼异常,但已似鸟入笼中,无从跳跃,只好再向酒中寻乐,终日沈酣。那苻法苻坚,已废去暴主,无人反抗,遂议另立嗣君。法与坚互相推让,法谓:“坚系嫡嗣,且有贤名。”坚谓:“法年较长,应...
-
第二回 遇异僧幸示迷途 扫强敌连擒渠帅
第二回 遇异僧幸示迷途 扫强敌连擒渠帅却说寺中有一老僧,出见匡胤,匡胤知非常僧,向他拱手。老僧慌忙答礼,且道:“小徒无知,冒犯贵人,幸勿见怪!”匡胤道:“贵人两字,仆不敢当,现拟投效戎行,路经贵地,无处住宿,特借宝刹暂寓一宵,哪知令徒不肯相容,并且恶语伤人,以至争执,亦乞高僧原谅!”老僧道:“点检作天子,已有定数,何必...
-
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军失律 脱重围北走还都
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军失律 脱重围北走还都却说李景隆败回德州,明廷反加封太子太师,赏罚倒置,究是何因?看官不要性急,待小子补叙出来。原来景隆败报到京,由黄子澄暗中匿住,反奏称交战获胜,不过因天气寒冷,未便行兵,所以暂回德州,俟春再举。建文信为实事,遂封景隆为太子太师,景隆受诏后,自己都是不解,嗣接子澄密书,方知子澄代为...
-
第七十六回 选将才独任吴明彻 含妒意特进冯小怜
第七十六回 选将才独任吴明彻 含妒意特进冯小怜却说周主邕亲政以后,进太傅尉迟回为太师,柱国窦炽为太傅,大司空李穆为太保,齐公宪为大宰,卫公直为大司徒,赵公招宇文泰第七子。为大司空,柱国辛威为大司寇,绥德公陆通为大司马。此外如宇文神举、宇文孝伯及王轨等,亦皆进秩有差。又因庾季才一再谏护,特赐粟帛,升授大中大夫。当时老成宿...
-
第七回 弑故主冤魂索命 丧良将胡骑横行
第七回 弑故主冤魂索命 丧良将胡骑横行却说宋主刘裕开国定规,追尊父刘翘为孝穆皇帝,母赵氏为穆皇后,奉继母萧氏为皇太后,追封亡弟道规为临川王。道规无嗣,命道怜次子义庆过继,承袭封爵,晋封弟道怜为长沙王。故妃臧氏,即臧熹姊。已于晋安帝义熙四年,病殁东城,追册为后,予谥曰敬,立长子义符为皇太子,封次子义真为陵王,三子义隆为宜...
-
第三十四回 战阳城辽兵败溃 失建州闽主覆亡
第三十四回 战阳城辽兵败溃 失建州闽主覆亡却说义成节度使皇甫遇,与濮州刺史慕容彦超,往探敌踪,行至邺县漳水旁,正值辽兵数万,控骑前来。遇等且战且却,至榆林店,后面尘头大起,见辽兵无数驰至,遇语彦超道:“我等寡不敌众,但越逃越死,不如列阵待援。”彦超亦以为然,乃布一方阵,露刃相向。辽兵四面冲突,由遇督军力战,自午至未,约...
-
第十七回 房帏溺爱牝鸡司晨 酒色亡家牵羊待命
第十七回 房帏溺爱牝鸡司晨 酒色亡家牵羊待命却说唐主既册立刘后,嫡庶倒置,已成大错,更且听信刘氏,复用宦官为内诸司使,及诸道监军,嗣更命伶人陈俊、储德源为刺史。郭崇韬力谏不从,功臣多半愤惋,渐起怨声。再加租庸副使孔谦,得兼任盐铁转运副使,凡赦文所蠲赋税,仍旧征收。自是每有诏令,人多不信,百姓亦愁怨盈途。唐主尚自加尊号,...
-
第二十三回 澶州城磋商和约 承天门伪降帛书
第二十三回 澶州城磋商和约 承天门伪降帛书却说真宗下诏亲征,驾发京师,命山南东道节度李继隆,为驾前东面排阵使,武宁军节度石保吉,守信子。为驾前西面排阵使,各将帅拥驾前行,适值天气严寒,朔风凛冽,左右进貂帽毳裘,真宗摇首道:“臣下都苦寒,朕亦何得用此?”将士闻谕,各自感激,顿时勇气百倍,挟纩皆温。鼓励将士之法,莫善于此。...
-
第三十一回 逐党人各省廓清 下围城三日大掠
第三十一回 逐党人各省廓清 下围城三日大掠却说段芝贵、李纯等,既夺还湖口,即乘胜直捣南昌。适李烈钧收集败军,退守吴城,吴城系新建县乡镇,距南昌省城一百八十里,烈钧到此,即遣党人魏斯昊、曾经等,赴省城勒逼民财,输作军饷。省中商民,怨苦得了不得,统詈欧阳武勾引乱党,扰乱南昌,且因北京已传达命令,撤销欧阳武护军使,归段宣抚使...
-
第八回 河朔修和还旧俘 郑兵战败保孤城
第八回 河朔修和还旧俘 郑兵战败保孤城却说武周闻金刚败还,料唐军必攻并州,即开城遁往突厥。世民入并州城,不戮一人,再进军攻晋阳,守将杨伏念举城迎降。侍郎唐俭,前与永安王孝基,同被擒禁,俭至此得释,惟孝基已为武周所杀。孝基为世民从叔,尸骸暴露,由世民收尸殓葬,一面分兵收服余郡,于是武周所得州县,悉数归唐。宋金刚收集残众,...
-
第九十七回 逞辣手擅毙陆建章 颁电文隐斥段祺瑞
第九十七回 逞辣手擅毙陆建章 颁电文隐斥段祺瑞却说广东军政府已经组成,即借广东城外的士敏土厂,作为暂住机关,当由政务总裁唐继尧、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岑春煊联名,发出通电云:查本军政府组织大纲,以由国会非常会议选出之政务总裁七人,组织政务会议,行使其职权。现除唐少川、孙中山两总裁,因交通阻碍,未接有就职通告,经派员敦...
-
第二十一回 雒阳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献图通款
第二十一回 雒阳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献图通款却说马援讨平交址,振旅还朝,将抵都门,朝中百官,或与援素有交谊,并皆出都远迎。待援到来,彼此下马欢叙,就在驿馆中休息片时。平陵人孟冀,系援老友,亦在座中,当即起身称贺。援笑说道:“我望先生劝善规过,奈何亦作此俗谈?从前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南方七郡,见《前汉演义》。不过受封数百户...
-
第二十三回 开国会举行盛典 违约法擅签合同
第二十三回 开国会举行盛典 违约法擅签合同却说中华民国的国会,自元年冬季,由袁总统颁布正式召集令,至是国会议员,统已选出,会集京都,准于二年四月八日,行国会第一次开会礼。参议院本有房屋,仍在原所设立,众议院乃是新筑,规模颇觉宏敞,足容千人。因此参议院议员,统至新筑的众议院中,静待开会。当由筹备国会事务局员,先行报告国会...
-
第一百九回 乘俄乱徐树铮筹边 拒德约陆徵祥通电
第一百九回 乘俄乱徐树铮筹边 拒德约陆徵祥通电却说钱能训辞去总理,当由徐总统下令照准,其余阁员,亦曾连带辞职,徐总统却不加批答,且令财政总长龚心湛,代任国务总理。所有内务总长一职,本由钱能训兼职,此时钱亦辞免,因特使司法总长朱深兼署,此外俱仍旧贯。惟币制局总裁陆宗舆,既已免去,后任乃是李思浩。大学校长蔡元培,不愿回京,...
-
第四回 误椎击逃生遇异士 见图谶遣将造长城
第四回 误椎击逃生遇异士 见图谶遣将造长城却说博浪沙在今河南省阳武县境内,向系往来大道,并没有丛山峻岭,曲迳深林,况已遍设驰道,车马畅行,更有许多卫队,拥着始皇,呵道前来,远近行人,早已避开,那个敢触犯乘舆,浪掷一椎。偏始皇遇着这般怪剧,还幸命不该绝,那铁椎从御驾前擦过,投入副车。古称天子属车三十六乘,副车就是属车的别...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3:诗仙李白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3:诗仙李白李白,毋庸置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响亮的名字之一,他超过了许多富有江山的帝王,超过了许多功绩彪炳的将相,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达到了名扬四海的地步。杜甫有诗赞诸葛亮说:“诸葛大名垂宇宙”,其实,李白大名同样垂宇宙。然而,翻开煌煌的新旧两《唐书》,其中关于李白的记录之简,与其大名之赫竟成绝...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八、蓝玉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八、蓝玉蓝玉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八被捕,初十被杀。蓝玉是叶昇的亲戚。叶昇在二十五年八月因胡惟庸案的牵连而被杀。蓝玉对自己的哥哥蓝荣说:“前日靖宁侯(叶昇)为事(出了事),必是他招内有我名字。我这几时见“上位”(皇上),好生疑我。我奏几件事,都不从。只怕早晚也容我不过。不如趁早下手,做一场!”(见洪...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兄弟母子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兄弟母子辽太祖的遗孀是一位铁血皇后。她叫述律平,小字月理朵,回纥人的后裔。《辽史》本传说她“简重果断,有雄略”。在伏兵尽杀前来犒宴的七部大人的献策上,我们已领教过这种果断的雄略。她随太祖东征西讨,也谙弓马征战。她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即被太祖立为皇太子的耶律倍,次子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是...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六、清朝的最后三年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六、清朝的最后三年慈禧用光绪的名义颁了一个“遗诏”,传位给溥仪。溥仪这时候年仅三岁。溥仪的父亲,是光绪的弟弟醇亲王(小醇王)载沣,祖父是醇贤亲王(老醇王)奕譞,曾祖是道光。溥仪的母亲是荣禄的女儿,祖母是慈禧的妹妹。溥仪即位以后,尊慈禧为太皇太后,光绪的皇后为皇太后(隆裕太后),本生父载沣为“监国...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七、姜维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七、姜维姜维是(甘肃伏羌西南)天水郡冀县的人,少年丧父,被母亲抚养长大,教育成人,他对经学颇有研究,喜欢郑玄一派的注解。他在本郡的郡政府当过“上计掾”,在州政府当过“从事”,升为“中郎将、参天水郡军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郡的人民与若干官吏都响应了诸葛亮的号召。当时,姜维与功曹粱绪、主簿尹赏、...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3:贞观之治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3:贞观之治唐太宗之所以能享誉千载,关键在于他有个非同寻常的成果,即唐朝两大治之一的“贞观之治”。大治天下,是每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所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要实现这个理想,却又谈何容易。其需要君主不是停于空想、停于空谈,而是有脚踏实地不懈地追求的精神;需要一大批臣子不是安于享乐、安于现状,而是有同心同德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〇、汉口之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〇、汉口之战汉口之战,从八月二十七日(10月18日)上午七点钟开始,到九月十一日(11月1日)下午结束。革命同志于占领武昌以后,在二十一日午后六点钟的会议上,决议成立四个协(旅),以吴兆麟、何锡藩、成炳荣、张廷辅为协统。两天以后,成立敢死队四大队,以方兴、马荣、金兆龙、徐少斌为大队长。此外,有...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1:烛影斧声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1:烛影斧声宋太祖赵匡胤共有五兄弟,他是老二。老大光济和老五光赞早死。老三即赵光义,后来继位为太宗,比他小十二岁。老四赵廷美比他小二十岁,与太祖、太宗都是同母兄弟。故事就在他们三兄弟之间展开。陈桥兵变时,“市不易肆”,就是说士兵入城,秋毫无犯,这件事被理学家邵雍赞许为“唐虞而下所未有”。后来的史书...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历史说书人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历史说书人只听那人说道:“众位看官,常言道得好,‘为人切莫用欺心,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还作恶无报应,天下凶徒人吃人。’只怪我大宋官家不争气,一见到金兵到来,便远远地逃之夭夭,只剩下老百姓遭殃。诸君住在江南,当真是在天堂里了,怕只怕何日金兵到来。正是:宁作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小人张十五,今日路经贵地,服...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五.史学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五.史学元朝在史学方面的成绩,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为开端,以脱脱所主编的宋辽金三史为收尾。这四部书都是不朽之作。 《文献通考》的价值,次于唐朝杜佑的《通典》而优于宋朝郑樵的《通志》。次于《通典》,是不够精简。优于《通志》,是题外的话很少。关于宋朝的制度,这部《文献通考》又每每详于《宋史》各志。在...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五、压下豪格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五、压下豪格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有膂力,会打仗,亲手杀过札鲁特部的一个贝勒。皇太极共有十一个儿子,除了豪格及其后被多尔衮立为皇帝的小孩子福临以外,其余九个均默默无闻。皇太椒有心培植豪格,叫他担任过户部的管部大臣;又在称帝之时封他为肃亲王;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命他与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八、陈友谅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八、陈友谅刘福通、徐寿辉、陈友谅,都是失败的人,因此在明清两朝的官方历史上均被称为“寇”,被称为“贼”。然而这三人之间大有分别:刘福通是英雄,是君子;徐寿辉是浑浑噩噩的匹夫;陈友谅呢,是害友弑君、无德无能而妄自尊大的典型小人。他在害了倪文俊,弑了徐寿辉以后,直袭朱元璋所住的应天(南京)。两军相遇于汉...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二、以吏为师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二、以吏为师秦王朝文化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所谓“以吏为师”。“以吏为师”,就是由官吏承担思想文化方面的领导,代替了先前私学繁盛时代的“师”。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化。李斯在建议焚书时,曾经说道,过去诸侯并争,所以游学大盛。而现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于一,百姓应当努力投身生产,文人应当学习法令制度。...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三、杨秀清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三、杨秀清论作战的能力,太平军比湘军厉害得多。然而天京在咸丰六年八月发生了政变,杨秀清被杀,石达开抽兵东下,不久韦昌辉也死,负责守城的韦俊(韦昌辉的侄儿)无心再守,也在三个月以后撤了出去(咸丰六年十一月)。从此,太平军不再能打到武汉与其外围。就整个的局势来说,这是太平军走向下坡的开始。杨秀清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