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八、对日本立约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八、对日本立约在同治年间李鸿章所经办的外交大事之中,以对日立约与结束琉球渔民被杀案为最重要。日本明治天皇在同治九年,派他的外务权大丞(署理外交部副部长)柳原前光到天津,拜会李鸿章与“三口通商大臣”成林。柳原前光托李鸿章与成林,转递一封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要求订立条约的信。总理衙门的若干位大臣认为...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八 魏孝文帝改革旧俗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八 魏孝文帝改革旧俗冯太皇太后去世时,孝文帝年二十四岁,他那有名无实的皇帝已经做到第二十年了。太后生前,不仅亲自决定一切,有时甚至还虐待皇帝。一次,她脾气发作,大冷天把皇帝关在空屋子里,三天不给饭吃。她还打算把他废掉,改立咸阳王拓跋禧(孝文帝弟)做皇帝,后因东阳王拓跋丕(宗室中辈分最长之人),大...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1:如此君臣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1:如此君臣宋徽宗即位前就喜欢书法、丹青、图书、古物、花石,在他身上有类似李后主那样的艺术天赋。他在书法上独创瘦金体,瘦劲锋利犹如屈铁断金。他的花鸟画精致逼真,体物入微,绝对一流。他懂得音乐,词也填得不错。即位以后,他对翰林图画院关注有加,让文臣编纂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宣和博古图》等书...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九、绿营立功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九、绿营立功在对付吴三桂的八年战役之中,康熙所最先重用的是代善的一个曾孙顺承郡王勒尔锦。勒尔锦以“宁南靖寇大将军”的名义,到了荆州(湖北江陵),与吴三桂隔江相望,候到吴三桂死,才渡江攻取常德。其后,康熙叫他西攻重庆,他走到半途,就掉转头回师,自请解除大将军的职务。康熙很气,免了他的职,同时把他的顺...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补篇后记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补篇后记黎东方先生的“细说体”中国史系列,有独自的特色,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学术影响。这套独具一格的史学论著,视野广阔,笔法从容,以口语体的形式说明了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的基本脉络,十分有益于史学的普及,这是大家所公认的。另一方面,作者又对于关键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阐发了自己的见解,许多认识,堪称卓识。...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五 桓玄、孙恩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五 桓玄、孙恩淝水战后不久,东晋上下内外协和的局面不幸消失了。太元八年(383年)八月,在宰相谢安命将出师的时候,又命琅邪王司马道子录尚书六条事(录尚书事什么都管,加“六条”,意为只管六条范围以内之事,内容从略)。司马道子是孝武帝的兄弟,而且是一母所出,所谓“亲贤莫二”。这个任命是否有牵制谢氏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0:吕端和李沆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0:吕端和李沆宋真宗一共用了五个年号,依次是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和乾兴。以景德元年为界,真宗朝的政治明显可以分为两截。这里先说前半段。在太宗传位真宗的过程中,吕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真宗并没有怪罪自己的同母兄长赵元佐有争位之嫌(也没有证据证明元佐有此意向),他恢复了元佐被太宗剥夺的楚王的封号...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2:唐中宗、韦后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2:唐中宗、韦后唐中宗李显是个悲剧,其生是种悲剧登位是种悲剧,死还是种悲剧,一种贯穿一生的悲剧。李显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三子,在唐高宗的儿子中排行第七,生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十一月。在这前一年,他母亲武则天用断去手脚,浸于酒瓮中的残酷方式,害死了被废的王皇后和萧良娣,取代了皇后之位。她们死后,武...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〇、党人的光荣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〇、党人的光荣在东汉中晚期,士大夫中一些正直激进的分子,采取半公开以至完全公开的形式和当权的宦官集团抗争,曾经结成了在政治生活中形成重要影响的群体。这些同道同志者,当时被称为“党人”。政府迫害“党人”而发起的政治运动,当时被称作“党事”。当权的黑暗政冶势山对“党人”的追害,有禁止他们出任官职,并且...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7:唐武宗与会昌毁佛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7:唐武宗与会昌毁佛唐武宗李炎,为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之弟。初时,唐文宗本立了唐敬宗第六子李成美为太子,在他弥留之际,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时枢密使均由宦官充任)与宰相李压以奉承密旨为名,准备推太子监国。可神策左、右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却因太子非他们拥护所立,遂以太子年纪尚幼,矫诏立李炎为皇太弟,...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四、泥塑尚书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四、泥塑尚书从成化十三年六月起,内阁仅有万安、刘珝、刘吉这三个纸糊阁老。刘珝在二十一年九月退休,过了三个月内阁补进来彭华。次年九月,又加了一个尹直。彭、尹二人也是纸糊的。 尚书,从十三年九月至二十三年九月宪宗去世,是下列的几人:吏部:尹旻、耿裕、李裕。户部:杨鼎、陈钺、翁世资、余子俊、殷谦、刘昭、...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7:后唐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7:后唐徐知浩在废吴后,改名李异‘同年登上帝位(烈祖),以大唐为国号(为有别于唐、后唐,_史称南唐),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改元升元。李异,一度名徐知诺,小名彭奴,字正伦,徐州(今属江苏)人。相传他父亲姓潘,名荣,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李异六岁时父亲亡故,成了孤儿,因当地遭兵乱,伯父将他母子带往淮南...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四、平了七国之乱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四、平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忍痛杀晁错希望能够平息叛乱,但是刘濞却并不因此罢兵。《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记载,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在抗击吴楚叛军的军队中担任指挥官,从前线归来,上书言军事,汉景帝亲自召见,问道:“你从可以接触到吴军的地方归还,知道对方最新军情,他们得知晁错已死,将要退军了吧。’’...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四 元嘉北伐 胡马窥江——宋魏势力的消长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四 元嘉北伐 胡马窥江——宋魏势力的消长刘宋建国之初,北方除北魏外,还有北凉、西凉、西秦、夏、北燕五国;此外,阴山以北,还有强大的柔然部落。其中夏和柔然都是魏的劲敌。刘宋虽只有半壁江山,对外却可专注,形势比较有利。其时,宋在河南还占有洛阳、虎牢、滑台、碻磝(今山东在平西南)四个重镇,往东包括今山...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七、北元概略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七、北元概略《明史·鞑靼传》,是一本流水账,账上所记的是某年某处有鞑靼人入寇。撰述人对于所谓鞑靼的国内政情,甚至其君主传袭世系,一慨茫然无知。我们必须参考柯绍忞《新元史》里面的“宗室世系表”,才能够约略知道“北元”的世系。但是柯绍忞把年代弄错了很多,也把君主们的名字故意写得与《明史》所记载的不同,...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老百姓怕官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老百姓怕官清朝到了晚年,太不成话。高高在上的是皇帝,压在下边的是老百姓,中间是官。皇帝是天子,老天的儿子。他受命于天,不是老百姓选出来的,用不着对老百姓嘘寒问暖。皇帝有权向老百姓抽税,没有义务替老百姓做事。官,夹在皇帝与老百姓中间,狐假虎威。用皇帝的名义刮饱了回家乡买田。讨小老婆,或是搬到上...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1:来俊巨、周兴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1:来俊巨、周兴酷吏在“二十五史”中多有专传,被录下姓名的酷吏有着相当的数量。自秦汉到明清,酷吏各有各的酷法,然最闻名的,莫过于唐朝的来俊臣与周兴。来俊臣,出生于一个赌徒之家,因受家庭的影响,打小就染得一身坏习气。长大后,更是为人残忍,常做害人之事。又不务正业,从小偷小摸,发展成了一个盗窃犯。事发...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六、司马昭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六、司马昭司马懿在杀了王凌以后不久便死,司马师也是在杀了毋丘俭以后不久才死。恶人自有恶报。司马师所执掌的大权,入于司马昭之手。司马昭也将要在杀了诸葛诞及钟会以后不久才死。司马昭在继承司马师以前,先后作过了洛阳典农中郎将,散骑常侍,征蜀将军,议郎,“安西将军、持节屯关中、节度诸军”,“安东将军、持节...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5:安史之乱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5:安史之乱血流漂柞的安史之乱,是一场万劫不复的大灾难,它拦腰折断了大唐的黄金盛世,使之从此走上了下坡路。历史之所以将这场大乱称为安史之乱,是因为先后发动领导大乱的两个首领,一个叫安禄山,一个叫史思明,还有安禄山身后的安庆绪,史思明身后的史朝义。安禄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种胡人。年轻时投靠幽...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〇、董卓之死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〇、董卓之死董卓打了败仗回朝,自知无甚颜面,于是为了遮掩起见,叫人告诉朝中诸大臣如司徒王允,卫尉张温之流,特地升自己的官,称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这太师的名义,汉朝四百多年从来不曾有过,只是周朝有过,周朝的太师,太傅,太保,号称“三太”。董卓本已做到了“相国”,也就是萧何的地位,如今他成为太...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七、董承是干什么的?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七、董承是干什么的?曹操杀了吕布,并不把徐州还给刘备,却发表一位姓车名胄的为徐州刺史。他叫刘备跟他回许昌去,在汉献帝的朝廷里当一名左将军。左将军的地位,与前将军,后将军,右将军一样,相当于九卿,以刘备的地位资望来说,他已经算不小了。在前后左右四位将军之上,另有四位将军,地位相等于二公:一是大将军,...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四、李定国支持残局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四、李定国支持残局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十二月死,孔有德在同年十一月便已进入桂林,遇到瞿式耜在城内静候逮捕,从容就义。永历皇帝(永明王,俗称桂王)这时候住在南宁。二十个月以后,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永历皇帝的大将李定国攻入桂林,孔有德自杀。这一位李定国,本是陕西延安的人,后加入张献忠的队伍;由于作...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七、诸葛亮德为人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七、诸葛亮德为人在所有的三国人物之中,最能受到当代与后世的人崇敬的,是诸葛亮。孙权与蜀汉结盟,盟书中没有提到后主,也设有提到他孙权自己,却明明白白标出了“诸葛丞相”四个字。赞扬诸葛丞相“信感阴阳,诚动天地”。被诸葛亮打得抬不起头来的司马懿,一生不曾在别人手中吃过败仗,应该是对诸葛亮“恨之入骨”了。...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〇、徐达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〇、徐达徐达死在洪武十八年,死于瘩背(疽)。传说,朱元璋赐给他蒸鹅吃,他明知害了瘩背的人一吃蒸鹅便死,而不敢不吃,于是流着眼泪和鹅吞,果然,吞了下去便死。这一种传说,极不可靠。朱元璋倘若想毒死徐达,用不着送目标显著的蒸鹅。徐达在洪武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得病,病了三个多月,到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才死。...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九、诸葛亮的神话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九、诸葛亮的神话如果列示历代政治舞台上的明星排行榜,诸葛亮必定可以位居前列。杜甫有“诸葛大名垂宇宙”的诗句,说明这位一代名相在世人心中,很早就具有了至上的地位。诸葛亮可能是中国政治史中少有的为不同政治地位、不同政治立场、不同政治风格的人们所共同称道而享有美誉的政治家。在民间,他又成为智慧的象征。诸...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八五、乞庆哈、力克、卜失兔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八五、乞庆哈、力克、卜失兔俺答在万历十年去世,他的儿子黄台吉继位,袭封为“顺义王”。“黄台吉”三个字,正如清朝顺治皇帝父亲皇太极的名字一样,是“皇太子”三个字的译音:从汉文译过去,又从蒙文译回来,走了样。黄台吉的本名,可能是“乞庆哈”。《明史·鞑靼传》说他在受封以后才改名为“乞庆哈”,可能是传闻之误...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四、同盟会以前的同盟会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四、同盟会以前的同盟会1903年《苏报》案发生。贺之才特地从武昌去上海,不顾生命危险,带了几百本《革命军》回来,使得武汉的革命潮更加高涨。到了冬天,署理两湖总督端方想出一个办法,把若干高谈革命的激烈分子遭送出洋,贺子才、胡秉柯、魏宸组、史青被派往比利时。朱和中,被派往德国。他们先到上海等船,在...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中国大陆版自序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中国大陆版自序《细说元朝》、《细说明朝》、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〇、开国规模——甲、里、州、县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〇、开国规模——甲、里、州、县朱元璋在贵州设“都指挥使司”,在云南设“承宣布政使司”,似乎是“例行公事”,实际上不但不是例行公事,而且充分显现了他本人和他的左右的政治能力与责任感。辛亥以前的中国历史,没有真正的革命,只有朝代的更换。有些新朝代比旧的好,有些新朝代与旧的如出一辙,或甚至更坏。明朝比元...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5:千古奇帝唐玄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5:千古奇帝唐玄宗光荣与耻辱集于一身,伟大和渺小熔于一炉,雄豪与软弱混于一体,英明和昏暗结于一生,千古奇帝唐玄宗,大写出了一个奇字。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的第三子,因排行缘故,宫中称他为李三郎,自称阿瞒。阿满是曹操的小名。曹操在东汉末,从无名之辈崛起一方,最后主宰中原,无论从气度、韬略、手段、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