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九、袁、曹之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九、袁、曹之战袁绍从初平元年主持讨伐董卓的同盟之时开始,直到建交五年在官渡被曹操击败之时,是全中国最有力量、最能号召的一个军政领袖。在官渡战败以后,他的四个州地盘依然掌握在手,比起曹操的兖、豫、徐三个州仍要大些。在名义上,他也不比曹操低:他是大将军、司隶校尉,兼冀州牧(加上他大儿子袁谭所领的青州,二...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三、汤和、邓愈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三、汤和、邓愈汤和邓愈二人,在年龄上相差很大,在事功上彼此约略相同。汤和比朱元璋年长三岁,邓愈比朱元璋年幼九岁,汤邓之间相差十二岁。他们两人均在徐达之下当过副将军,也曾各自独当一面,汤为征南将军,邓为征西将军。两人同时作过御史大夫,一左一右。两人均积功封为“国公”,汤是信国公,邓是卫国公。死后,两...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8:建炎南渡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8:建炎南渡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一日,金军北归。次日,张邦昌就听从吕好问的建议,派人寻访康王赵构。九日,他迎哲宗废后孟氏入宫,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自己退位,仍称太宰。“大楚”傀儡政权仅存三十二日。这时,赵构正在济州(今山东巨野)。他在上年十一月出使金营,中途折返相州不久,就接到钦宗任命他...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2:后唐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2:后唐建立后唐的唐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亚次,艺名李天下,西突厥别部沙陀部人。祖父朱邪赤心,以破庞勋功,被唐鳃宗赐名为李国昌。父亲李克用,以破黄巢功,被封晋王,占有以太原为中心的河东地区。出生于军人世家、唐末来到人间的李存勖自幼就跟着父亲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李克用破灭邢州割据者孟方立,凯旋回至上...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一、平原君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一、平原君平原君赵胜是赵惠文王的弟弟,赵孝成王的叔叔,也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夫。他在公元前257年国都邯郸被秦军围困之时,亲自率领毛遂等二十名随员到楚国,请求楚考烈王答应出兵来救,获准。楚考烈王本不想答应,因为在此以前的两年秦军刚刚大胜赵军于长平,屠杀了赵军几十万人(司马迁说,秦军坑了赵军四十五万...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六、周瑜死得可惜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六、周瑜死得可惜周瑜到了江陵之战的明年,亦即赤壁之战的第三年,就死于箭疮,他死,确是孙权的一大损失。他有勇气,又有眼光。并且他肚量也很大,容得住人,与《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恰好相反。就他的勇气来说,带了三五万人与曹操约二三十万人死拼,不能不叫人佩服。就他的眼光来说,他能够认得出来刘备是一个英雄,劝孙...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五、日本还辽取台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五、日本还辽取台中、日的新商约在《马关条约》签字后,不久便缔定了(闰五月二十九日),一切依照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在马关的成议。《马关条约》的互换,也一本规定于次年5月8日在烟台(芝罘)举行。然而条约之中的割让辽东半岛部分,不久便在九月二十二日由日本“自动”取消,以增加赔款三千万两作为交换条件。 这“...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7:鄂州之役引起的失着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7:鄂州之役引起的失着蒙哥汗抵达钓鱼城的那年秋天,得知南攻荆襄的塔察儿出师不利,就命忽必烈代领其军,渡江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开庆元年(1259年),忽必烈进抵鄂州的长江北岸。九月,他接到蒙哥汗的死讯,却仍命大军克日渡江,包围了鄂州。理宗急命贾似道从峡州(今湖北宜昌)驰援,并在军中拜他为右相兼枢...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三、八国联军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三、八国联军列强习惯于“嚣张”,在义和团事变期间犯了很多错误。他们于拳众尚未入京之时,向慈禧表示,根据条约上的权利,准备派兵到东交民巷来保护使馆。慈禧在五月初四日答应他们:每一个使馆可以派来“三十名”洋兵保护。当天晚上,英、俄、法、美、意、日六国的洋兵便从天津来到北京,其中除了日本一国以外,其他...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1:宋仁宗与他的名臣们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1:宋仁宗与他的名臣们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宋史》本纪说他“恭俭仁恕,出于天性”,对仁宗朝四十二年治迹的总体评价是:“吏治若媮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十 符坚和王猛,北方的短期统一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十 符坚和王猛,北方的短期统一笔者在上一篇中讲过,从公元352年底前燕迁都邺城起,大体上形成了晋、秦、燕鼎峙的形势。这形势存在了十八年,到370年底前秦灭前燕而结束。从此,直到淝水之战前的十三年间,这是北方获得短期统一的时期,也是晋、秦南北对峙的时期。燕、秦两国,在鼎峙开始的时候,燕的国力在秦之...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8:张九龄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8:张九龄张九龄这个名字,在流传后世的历史名人中,或在唐朝名人中,很难说是著名还是不著名。现代人了解他的角度仅在文学,在于他写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感伤诗句。除此之外,似乎对他就不再有更多的印象。其实(笔者在这里着重用了“其实”二字,以强调转折的语气),张九龄的人生经历及其意义,远非这么简...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6:姚祟、宋璟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6:姚祟、宋璟唐玄宗的时代,是盛唐的顶峰,而其中的“开元之治”,是这顶峰中的顶峰。而将唐朝推向这顶峰之顶峰,唐玄宗得力于两个人,具体说来,是开元初期前后的两任宰相:姚祟与宋璟。姚祟,本名元祟,为避开元年号讳,改名崇,字元之,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唐玄宗的起家,是依靠了“龙武功臣”集团。然当他...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序言(沈渭滨)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序言(沈渭滨)《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序言(沈渭滨)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征得旅美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同意,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为题,将原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先生大著《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四书,在大陆出版发行。书出之后,众...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八、筑铁路的经过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八、筑铁路的经过瓜分中国的运动,与中国筑铁路的经过有密切关系。 最早的一条铁路,是上海与吴淞之间的,称为“淞沪铁路”。公司的构成份子是上海的外国商人,他们在司治四年(1865年)开始工作,到光绪二年(1876年)6月间,造好了上海与江湾之间的一段五英里。为什么要花上十多年的时间,才造了五英里呢?...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七、华兴会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七、华兴会他们在癸卯年冬天,在长沙成立了“华兴会”,以黄兴为会长,秦毓鎏为副会长。会所设在连升街,对外称为“林公馆”,亦称“旅湘俱乐部”。这个会所吸收的,以知识分子为主体。会员有四五百人。在“华兴会”以外,他们又设立了一个“同仇会”以会党(哥老会)分子为吸收对象,黄兴自为该会的“大将”,任命刘...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 徙戎论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 徙戎论早在曹魏后期,对于少数民族大量迁入内地的情况,就已有人表示担忧,怕会发生变乱。嘉平三年(251年),邓艾就说:匈奴部落日益强盛,不可不防。又说对杂居汉人中的羌胡,应予逐步迁往塞外。司马师对他的主张很赞赏,但是并没有付诸实施。而邓艾本人,为了与蜀将姜维争夺少数民族,更不得不招抚了几万鲜卑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〇、秋瑾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〇、秋瑾陈伯平与马宗汉二人,第一次到达安庆是在丁未年(1907年)五月初三:到了以后不久,于五月十二日又去上海,表面上是买印刷机器,实际上是买手枪和子弹。他们第二次到达安庆,是在五月二十五日上午,亦即徐锡麟行刺恩铭的前一天。当他们两人尚在上海的时候,秋瑾从绍兴来,把浙江同志准备在五月二十六日起...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六、佞幸成群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六、佞幸成群康熙是清朝最好的皇帝,于老百姓有利的事,凡是他所能看到或听到的,都想竭力去做。做得不彻底,或是做而毫无实效,甚至适得其反,我们不能完全怪他,也不能完全不怪他。我们不能完全怪他,因为:(一)明朝以来,中国官场贪污鬼混的积习太深;(二)当皇帝的无法亲自料理全国各地的事,必须假手于大小官史,...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2: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2: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长安宫殿中有座三清殿,在三清殿的侧面,蚤立着一座引人注目的凌烟阁。这凌烟阁的引人注目,它的巍峨气象是个原因,然更重要的,是它的里面画有二十四功臣图像。这二十四功巨图像,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奉唐太宗之命所立的。图像的顺序依次是:赵公长孙无忌、赵郡元王李孝恭、莱成公杜如晦、...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六、武昌起义(二)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六、武昌起义(二)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经过双方主要人物多次见面密谈,终于在七月初旬实现。双方公推:文学社的社长蒋翊武为“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共进会的湖北主盟人孙武为“参谋长”,以刘尧瀓、蔡济民、吴醒汉、杜武库、蔡大辅、祝制六、王文锦、徐达明等人为参谋,丁立中、潘公复、查光佛、牟鸿勋等人为秘书...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三五.脱虎脱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三五.脱虎脱尚书省设了两次,废了两次,而每次主持尚书省的人都不得好死,这就够令后世警惕的了。然而,到了武宗海山的至大二年(1309年)八月,却仍然有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人,硬要请武宗再设尚书省,由他们来主持。尚书省大员的名单是:兼尚书令 “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兼右丞相 乞台普济左丞相 脱虎脱平章...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一、同治中兴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一、同治中兴同治皇帝一生,在慈禧太后的支配之下虚度。他六岁即位,当傀儡当到十九岁死去。他在十七岁的时候(同治十一年九月)大婚,封阿鲁特氏为后,封富察氏为慧妃。阿鲁特氏是蒙古人,举止端庄,祖父是钦差大臣赛尚阿,父亲是状元崇绮。富察氏是满洲人,容貌娇美,父亲叫做凤鸣,其后官至工部左侍郎。同治皇帝本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4:史弥远专政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4:史弥远专政在诛杀韩侂胄以后,宁宗改明年为嘉定元年(1208年),声称要革除韩侂胄的弊政,为赵宋基业“作家活”。史家把嘉定初年的政治举措称之为“嘉定更化”。“首开言路,以来忠谠”是宁宗更化的第一个措施,他再次表现出“人所难言,朕皆乐听”的诚意,但也只是听听而已。改正韩侂胄专政时期的国史记载,也是...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4:金太祖建国破辽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4:金太祖建国破辽生活在黑龙江与松花江流域的女真,其族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肃慎,但在文献上确立“女真”译名,则迟至辽朝立国以后。散处在辽阳(今属辽宁)周围的曷苏馆女真,称为熟女真,已成为辽朝的编民;居住在松花江以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南)以东的女真诸部未入辽朝编籍,还保持着本族习俗制度,称为生女真...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原出版自序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原出版自序写在《细说三国》之前主编要我把当年在重庆“开讲三国”的经过,向年轻一代读者说一说。我真有点不好意思。怕说得太多了,叫人难以相信。所以,我只想轻描淡写说一下。当年在重庆捧过我的场,而今日在台湾的,人数不在五千以下;我很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到今天还在背后捧我,见面的时候鼓励我。他们甚至“加油添醋...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一、焚书坑儒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一、焚书坑儒秦王朝的统治表现出的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高度的集权,高度的专制。秦王朝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也有同样的风格。秦王朝虽然统治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却在若于方面产生了相当探远的历史影响。“书同文”,原本是孔子提出的文化理想。孔子的孙子子思作《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八八、倭寇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八八、倭寇倭寇的入侵,在洪武年间便已开始,但到了嘉靖之时,才成为严重的祸患。太祖称帝以前.便已有方国珍、张士诚的余党领了倭人来骚扰沿海。太祖在洪武二年三年,先后派了杨载与赵秩前往日本,质问当时的世袭宰相足利良怀。良怀派了一个和尚祖来,作为使臣,向太祖称臣纳贡,送还明台二州被掳去的男女七十余名。就在这...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序言之一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序言之一《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序言之一(邓广铭)人们大概都知道,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载有“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大概也都知道,南宋诗人陆游有一首诗说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5:卢杞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5:卢杞中国传统政治对臣子的评判,历来以忠奸为准绳。然将这准绳用到极致,当以欧阳修、宋祁领修的《新唐书》为一巅峰。其典型的一例,是径渭分明地将卢弈、卢杞父子分别列人了《忠义传》与《奸臣传》。卢杞,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祖父卢怀慎,是唐玄宗开元初期的宰相,以清廉谨慎著称,时称为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