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八、袁术做了一场皇帝梦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八、袁术做了一场皇帝梦在建安三年冬天,曹操杀了吕布,把刘备带回许昌,将吕布的左将军名义送给刘备。到了第二年,即建安四年的春天,不知为了什么缘故,曹操又把自己的车骑将军名义让给董承。在这一年三月问,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取得幽州,加上已有的冀州,青州及并州,成为四州的共主.也就是黄河以北的独霸。在群雄之...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6:唐文宗与甘露之变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6:唐文宗与甘露之变唐文宗李昂,为唐穆宗次子。自唐高祖传位唐太宗起,除了唐中宗、唐睿宗是兄终弟及之外(按史实唐中宗驾崩后,韦后曾立过少帝,然为时过短,故不得史家承认,未计人唐朝君主世系),其余全是父死子继。唐敬宗被宦官害死,他虽生有五子,然由于他自己仅十八岁,其诸子均过于幼小,难以继承大统。宦官首...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四、同盟会香港分会及其后的南方支部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四、同盟会香港分会及其后的南方支部同盟会在香港设有分会,负责港粤澳等处的活动。筹备人是冯自由与李自重,于乙巳年(1905年)八月初十奉孙中山委派,由日本启程南来。第一任的会长是陈少白。会员以兴中会的老同志为基干,但皆须重行宣誓加盟。陈少白本人及邓荫南、李纪堂、郑贯一、史古愚等等,都办了如此手续...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2:宋江、方腊与摩尼教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2:宋江、方腊与摩尼教徽宗君臣的黑暗统治,终于在政和、宣和之际激起了民众起义,其中以北方的宋江和南方的方腊规模最大。宋江起义因有《水浒传》的渲染,几乎家喻户晓。其确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记载,大约在政和末年;活动地区相当广泛,北到京东河北,南到两淮的楚州、海州、淮阳军,“州县大震,吏多避匿”。史称“宋江...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八 侯景的末日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八 侯景的末日上篇提到,台城开后,侯景进宫见了梁武帝。当时他们有段对话,其中几句如下。梁武帝问:“渡江之初有多少人?”侯景答:“一千人。”“围台城时有多少人?”答:“十万人。”“现在有多少人?”侯景傲慢地答道:“四海之内,有谁不是我的!”梁武帝初见侯景时,神色不变,讲到这里,低下头再也说不出什么...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一、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都被曹操解决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一、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外甥都被曹操解决袁绍在临死以前,把他的冀青幽并四州地盘,分别传给三个儿子一个外甥。袁谭是大儿子,得到青州;袁熙,二儿子,得到幽州;袁尚,小儿子,得到冀州。高榦,是外甥,得到并州。曹操听说袁绍已死,就进兵来打。袁谭守住黎阳的渡口,袁尚跑来助战。曹操越打越凶,袁谭、袁尚守得越紧。...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二、公孙康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二、公孙康公孙康把父亲所不要的“永宁乡侯”的印与绶,送给了弟弟公孙恭。建安十二年,袁熙与袁尚二人来投奔他,有人向曹操建议,乘此机会,以追击二袁为名,派兵将公孙康解决,曹操说:“不必,我有办法,叫公孙康把二袁的头颅送来。”曹操的办法十分简单:不派兵,也不叫人去命令公孙康如何如何。曹操知道,倘若派了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七、蕲年宫事变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七、蕲年宫事变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寻常的傍晚。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雍城考古队的几位学者在进行野外考古勘察时,在陕西省风翔县长青乡孙家南头堡子壕的一处断崖上,发现了战国秦汉建筑遗迹。土层中一件瓦当显露在考古学家面前。经过清理和刷洗,可以看到瓦当上面的四个字:“蕲年官当”。这是当年蕲年官使用的瓦当。蕲...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三、清君侧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三、清君侧吴地豫章郡(郡治在今江西南昌)有铜矿,又拥有沿海盐产等优越的经济条件,得铸钱和煮盐之利,于是国用饶足。国家不向百姓征赋,朝廷调发徭役时,吴王代百姓出钱以为偿代。又定时慰问地方有才之士,赏赐乡里有功人员。其他郡国的逃亡者来到吴国,追捕官吏要求送还,一律予以拒绝。吴王刘濞利用铜山海盐的资源优...
-
1、举人之后,梁门弟子
1、举人之后,梁门弟子易中天的走红,使近年通俗历史热达到沸点,各朝各代、鱼龙混杂的通俗历史作品重新上架,以共襄盛举。其中,与易中天最为相类的是民国历史教授黎东方。同为说书“三国”,同为“一夜走红”,同为严肃历史学家所轻。但二人又却又有不同,黎东方本人即是严肃历史学家,在英国有“中国之汤因比”之誉,历史学家的历史说书,与...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八、韩雍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八、韩雍韩雍是苏州人,正统七年进士,历官御史,广东副检察使,江西巡抚,兵部右侍郎,浙江左参政。成化元年,被兵部尚书王竑保荐,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官职,“赞理”总兵官赵辅的军务,到广西去征瑶人壮人。有若干瑶人于英宗末年对明朝造反,以桂平西北的大藤峡为根据地,蔓延及于广东。当时有人主张分兵,以一部...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0:《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0:《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宋徽宗后期,一方面,社会政治已经蕴含着深刻的危机,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经过一个半世纪的长足发展,进入了空前的繁荣。这种繁荣在东京开封表现得最为明显,《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是后人识读这种繁华的最佳图文资料。开封在唐末称汴州,是五代梁、晋、汉、周的都城。北宋统一...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七.耶律楚材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七.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是蒙古帝国的第一任中书令。传说,在耶律楚材生下之时,父亲移剌履曾经替他算命,算出他将来“当为异国用",因此而选了楚材二字作为他的名字,这名字的含意是“楚材晋用”。这传说不载于《元史》,而载于《新元史》及《蒙兀儿史记》。移剌履是否真能算得出耶律楚材会在若干年之后为蒙古所用,这是很...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却也有英雄能识英雄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却也有英雄能识英雄在都督福满一系的六房族人之中,亲如努尔哈赤所隶属的第四房(塔克世的一房),也竟然有一个叫做萨木占的(与努同父异母),甘心受三房的龙敦唆使,杀掉噶哈善哈思虎。这一位噶哈善哈思虎的妻,是努尔哈赤的胞妹(与努同父同母)。龙敦的手段真是够辣的。龙敦忘记了:自己的父亲索长阿与努尔哈赤的祖...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四、内乱重重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四、内乱重重明朝在神宗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以后,一直不曾好过。外患严重,内乱重重。这些内乱,总而言之,是昏君奸臣与贪官污吏所逼出来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如下表:万历十一年四月 广东罗定兵变。十三年正月 四川建武兵变。六月 四川松茂少数民族民变。十四年七月 河南淇县民王安反。十五年十一月 湖北郧阳“兵...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0:宋词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0:宋词词的起源与音乐有关,是可以配乐唱的,因而句式难免参差不齐,所以也称长短句。到晚唐,词已进入诗人的领域,诗人倚声填词已成为一种时髦。进入宋代,词发出夺目的光彩,成就在诗文之上。个中原因大概有二。其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有这样一种文学新体裁。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文艺活动也就会有...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五、袁术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五、袁术吕布以外,当时的风云人物很多。北方有刘虞与公孙瓒,东南方有孙策,西南方有刘表,逐鹿于中原的是曹操、袁绍、刘备。最不成材的,是袁术。袁术是司空袁逢的儿子,在血统上是袁绍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在法律上是袁绍的堂兄弟。因为,袁绍已经过继出去,当了袁术伯父袁成的嗣子。袁术为袁逢的大太太所生,袁绍为袁逢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五、西征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五、西征朱元璋吩咐徐达,改大都为北平府,留三万人成立六个“卫”,拱卫这个北平府,交给孙兴祖与华云龙二人指挥,徐达本人统率大军西征。西征的最大对象,是王保保。其次,是李思齐。又其次,是张思道及其弟张良臣,孔兴,脱烈伯。王保保这时候在太原,已于大都易手之前,被元顺帝赦免一切罪名,开复重要官爵(河南王,...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七、鳌拜弄权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七、鳌拜弄权顺治在他的“遗诏”中,指定四个“内大臣”作为辅政,而不曾托孤给任何一个像多尔衮那样的亲王。内大臣是御前侍卫之长,非“上三旗”的成员不能充任,就清朝以旗为本位的政治结构而论,是相当重要的职位。顺治所指定的四个辅政内大臣,为正黄旗的索尼,镶黄旗的遏必隆与鳌拜,正白旗的苏克萨哈。正黄、镶黄二...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9:宋太宗和他的宰相们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9:宋太宗和他的宰相们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共用过九人为相,他们是薛居正、沈伦、卢多逊、赵普、宋琪、李昉、吕蒙正、张齐贤和吕端,其中赵普、李昉和吕蒙正两次任相。薛居正与沈伦是太祖朝的旧相,太宗前期忙于巩固帝位,留用他们有利于消除舆论的非议。不过,太宗一即位还是增补了卢多逊为相,他协助太宗夺位有功,太...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0:南汉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0:南汉建立南汉的刘涉,登位后只度改名,分别为岩、龚1美 7仁蔡(今属河南)人。祖父刘安仁,迁居闽地,因往南海经商,复定居南海。父亲刘谦,唐末参加广州部队,从低级军官一直做到封州(今广东德庆)刺史,手下有兵万人,战舰百多艘。兄长刘隐继承父业,并将其发扬光大,被后梁封为南海王,成为两广地区的割据者...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七.灭金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七.灭金木华黎死于1223年,金亡于1234年。这中间的十一年,可以分作两个阶段:窝阔台可汗在庚寅年(1230年)阴历七月亲征,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在前,蒙古军陷于劣势;在后,蒙古军处于优势。俗语说:“打仗打将”。将的关系,实在太大。木华黎一死,在华北的蒙古军顿失领导。虽则有他的儿子孛鲁继位为国...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八.耶律铸、察罕、孛鲁合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八.耶律铸、察罕、孛鲁合有人说,“元朝"只有过两个中书令,第一个是耶律楚材,第二个是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其实,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铸也当过。在太子真金后,当过中书令的又有武宗之时的“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其后的仁宗),仁宗之时的硕德八剌(其后的英宗),顺帝(惠宗)之时的爱猷识理达腊(其后的昭宗)。《...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九、陈王奋起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九、陈王奋起在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推翻秦室的大革命之中,首先发难的是陈涉。他本是河南太康县农村中的一个长工,这时候夹在九百个戍卒之中,要远戍渔阳(河北密云),中途借着大雨阻滞行程的机会,便煽动了同行的戍卒,说限期已经耽误;迟到,按秦的法律是当斩的;逃亡,也是不免一死;不如索性造反。于是杀了带...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九、司马迁和《史记》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九、司马迁和《史记》西汉时期,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的奇书问世了。这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的《史记》是西汉时期最伟大的文化创造之一。《史记》全书一百三十卷,是一部上起传说时代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代的中国通史。作为史学著作,其内容之完整,结构之周密,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史记》以人物《纪》、《传...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七、乙未广州之役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七、乙未广州之役乙未(1895年)广州之役,是孙中山所亲自领导的十次起义的第一次。起义的计划相当周密。广州城内由孙中山坐镇,发号施令。香港方面,由杨衢云派遣同志,率领若干名会党(洪门兄弟),在九月初八日晚间乘坐轮船北上,预计于次晨到达广州码头,取出藏在水泥木桶中的枪械,分别进攻各衙门。这时候,埋...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一、为富安天下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一、为富安天下汉初,西汉政府比较清醒地认识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对征发兵役和徭役有所自制,又曾经多次对农民减免田租。汉文帝时代,曾经多次下诏劝课农桑,还在农村乡里设“力田”之职。“力田”作为最基层的农官,经常和“三老”、“孝悌”同样得到政府的赏赐。西汉王朝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〇、项羽在巨鹿大显威风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〇、项羽在巨鹿大显威风刘邦、项羽二人在陈留听到项梁的凶耗,立即会同项梁的另一部将吕臣,回师东向,在徐州与砀山的一条线上,排成抵御定陶、保卫盱眙的阵势:“吕臣军彭城西,项羽军彭城东,沛公军砀”。极度恐怖中的楚怀王,这时也来到彭城,与吕臣、刘邦、项羽相会。他虽然是一个极平庸的人,但在危急的时候,也常能...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4:大变法与新旧党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4:大变法与新旧党在对熙宁新法内容作静态描述以后,现在该按时间顺序对这场大变法来一番动态的追踪。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神宗命王安石参知政事,变法开始。在安石建议下,新设了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决策变法的中枢机构,由知枢密院陈升之和王安石领衔,实际主其事的是变法派副帅吕惠卿。变法派骨干章惇成为编...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7:地方官制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7:地方官制唐朝的地方行政系统,是州(郡)、县两级制。州(郡)按户口多少分上、中、下三类,满四万户为上州,满二万五千户为中州,二万户以下为下州。开元期间,特设四辅州(京徽之地)、六雄州、十望州、十紧州(以上三种州均在军政要地),加于上、中、下三州之上,形成七等。州长官为刺史,下属有别驾、长史、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