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二 北方的重新分裂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二 北方的重新分裂我们只要翻开任何一张《十六国兴亡表》(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版的《中国历史纪年表》所载的表),就可以知道,淝水之战后的三四年间,在中国历史版图上又相继出现了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四国,它们占了十六国的四分之一。但是,除此以外,还需要加上不在十六国之内的西燕,而且前秦尚未灭亡,所以与此...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九 陈敏和杜弢,长江流域的动乱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九 陈敏和杜弢,长江流域的动乱西晋亡后,东晋偏安江左,居然还维持了一百零四年,国祚比西晋长多了。然而,在西晋末年,陈敏、杜弢曾先后起兵,要再造一个吴国,断绝司马氏在江东的统治。后来,他们虽然相继失败,仍不失为一时之雄。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兴亡历程吧。西晋末期,在长江中游地区,头一个起兵的是张昌...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六四、短命的皇帝一串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六四、短命的皇帝一串班超之死,在他奉诏回洛阳不久,他回洛阳,在公元102年,即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和帝是章帝的大儿子,在位共十七年,死时仅二十七岁。继承他的,是他的儿子殇帝,是个生下仅有三个多月的婴孩,活到第二年的八月就死了。和帝的太太邓皇后,便把侄儿安帝迎来即位,这安帝,是章帝第三个儿子所生,年纪也...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8:散文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8:散文唐代文学的灿烂辉煌,使得宋代文学有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于是在成长过程中就走偏锋,出新招,找寻自己的出路,体现自己的特色,赢得自己的地位。不过,宋代疆域没有唐代大,武功没有唐代盛,文学的总体风格缺少唐代那种雄浑与阔大。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建立的国家政权,相继在北方与西北构成一种始终存在的强大...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六、大明天顺国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六、大明天顺国谢缵泰与李纪堂、洪全福等人,一直到了壬寅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阴历十二月,一切准备近乎完成之时,才把他们的计划写信告诉孙中山。那时,孙中山已经到了越南的河内。而且,他们在筹备的期间,也把陈少白瞒得紧紧的。为什么?可能是谢缵泰由于受杨衢云之死的刺激太深,不免趋向于一意孤行;...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9:大定之治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9: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颜雍,女真名乌禄,与完颜亮为从兄弟,其父亲辅也是太祖庶子。完颜亮即位后对他颇为猜疑,他始终隐忍韬晦,连完颜亮召其妻入宫,他也忍了。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亮南侵,他在东京留守任上,副留守高存福就是完颜亮派来监视他的。突然传来完颜亮杀害徒单太后的消息,流言传说他正派人前来加害...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0:房玄龄、杜如晦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0:房玄龄、杜如晦古典小说中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比喻一个君主事业兴旺:文臣如云,武将似雨。这句非常朴素的话,透彻的揭示了君主事业与人才的关系。唐太宗能成就一番大业,与他的文臣武将大有关系。唐太宗的文臣,是第一流的文臣。唐太宗的文臣中,以房玄龄、杜如晦最为闻名。房玄龄,名乔,然以字行,齐州临淄(今山东淄...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自序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自序黎东方先生在《细说元朝·自序》的结尾,欣悦地说:“我又得暂时放下元朝,准备我的次一工作:《细说宋朝》了”。但黎先生立愿结撰的说史系列,终因他的去世而未成全璧。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崔美明女士有心将黎先生未及完成的几部说史配齐,以构成一部完整的《细说中国历史丛书》贡献给读书界,蒙她的厚意,约我作《细说宋...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6:征高丽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6:征高丽隋朝的国威是巨大的,在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君主的经营下,在外交和民族关系上,曾有过万国来朝的辉煌。然而,在辉煌之车下,历来滚动着战争与和平两轮。在战争与和平两者中轮番交替的,莫过于对朝鲜半岛诸国的关系。朝鲜半岛有三国,高丽、新罗与百济。在这三国中,南端的新罗、百济,始终与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三六.六部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三六.六部在正常之时隶属于中书省、而曾经三次改属尚书的六部,前后在编制上也有过相当的变化。在忽必烈中统年间,所谓六部,只有两部,称为“左三部”与“右三部”。左三部是,吏部、礼部、户部的合并。右三部是兵部、刑部、工部的合并。左三部与右三部均各设尚书二人,侍郎二人。这似乎是省钱的办法。如果六部分设为六,...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洋人怕老百姓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洋人怕老百姓洋人不怕清朝的政府,对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老百姓却不敢小看。在道光年间与咸丰年间,广东的老百姓曾经一再用事实表现出不甘屈服的精神。到了中法战争期间,那纯粹由广西老百姓组成的黑旗军又竟然击败法国正规军,而且斩杀了法军的将领。于是,老百姓的自信心逐渐升高,虽有甲午年对日战争之败,却依然升...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4:诗圣杜甫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4:诗圣杜甫盛唐时代,出了两个成千古绝响的大诗人,一个是“诗仙”李白,另一个是“诗圣”杜甫。两人并称,人号’‘李、杜”。、“李、杜”虽并称,然对他们的评价时有起伏。在李白横空出世后,他以气吞宇宙的诗篇,征服了所有的文人墨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杜甫相对遭到了冷落,他的诗被讥为俗不可耐。直过了半个世纪...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九、鄂军都督府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九、鄂军都督府武昌革命同志捧出黎元洪当都督,在安定当地民心、收用军事干部与号召各省响应这三方面,的确获得便利。不过,黎究竟不是革命分子,其后向袁世凯投靠,摧残革命势力,屠杀革命同志,破坏二次革命,依违于北洋军阀段祺瑞、冯国璋之间,使得民国的法治基础根本动摇。因此之故,就远处大处而言,蔡济民等先...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五、汉吴同盟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五、汉吴同盟孙权、刘备二人,毕竟是非凡的人物。孙权能在战胜以后,反而向被他打败的刘备求和;刘备于报仇报不成功以后,慨然面对现实,接受孙权的言归于好的建议。这两位均可以称为“知过能改”,值得我们赞叹。双方互相派遣的使者,孙权所派的郑泉与刘备所派的宗玮、费伟,也都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外交人才,非...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四.消灭花剌子模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四.消灭花剌子模哲别在戊寅年(1218年)灭了屈出律所篡占的西辽;成吉思可汗在次年,己卯年,御驾亲征,征“回回国”。所谓“回回国”,便是花刺子模。花剌子模原为中古波斯的一省,其中心城市为兀笼格赤,就是今天乌孜别克共和国的乌儿干奇,在咸海东南、阿母河的南岸。花剌子模自成一国,是在公元第ll世纪之末、...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五、北元内情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五、北元内情直至第五个君主额勒伯克去世之时,北元虽则颇已丧败,但王室(博尔济锦氏)的声威犹足以笼罩蒙古。那时候,热河东南的大宁三卫(朵颜、泰宁、福余)仍在明朝中央的控制之下,固不足以为患于明,也不够资格与北元相颉颃。松花江之西的科尔沁,尚未发展壮大,也决无对北元挑衅之意。西边,所谓瓦剌,仍自居为博...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九、千古一帝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九、千古一帝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历来多有争议。有人说他是天下第一暴君,有人说他是开创了中国政治史的新纪元的伟大的帝王。有意思的是,对于秦始皇给予肯定的评价的人,往往在历史上也是多有争议的人。比如明代的李贽,在他的名著《藏书》中,就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的说法。李贽的言论,曾经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九、门户开放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九、门户开放列强瓜分中国的运动,可以说是从日本向中国勒索台湾与辽东半岛开始。而接二连三地给予中国以打击的,是德国之强占胶州湾,俄国之强占旅顺、大连,英、法两国之分别“租借”威海卫与广州湾。再加上,这四国与日本硬把中国领一片一片地分作它们的所谓“势力范围”。弱小而狂妄的意大利,也竟然想染指。它在光...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〇.路、府、州、县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〇.路、府、州、县世祖忽必烈可汗在至元二年二月规定,全国各路一概以蒙古人为达鲁花赤,汉人为总管,回回人为同知。这个原则,在大体上是被遵行的,虽则例外也很多。忽必烈对于一般的“例外"很不同意,先在至元五年三月下诏“罢诸路女真、契丹、汉人为达鲁花赤者,回回、畏兀、乃蛮、唐兀人仍旧”;接着又在至元十六年...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之二、秦的来源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之二、秦的来源秦的第一代国君是非子,住在犬丘(今天陕西兴平县)。他替周孝王养马,牧马场的马增加了很多;周孝王很喜欢他,把他封在秦邑。(秦邑在今天甘肃的天水县。)非子所住的犬丘,可能是犬戎人所住过的丘墟,或仍为一部分犬戎人所居住的山丘。因此,有若干学者,例如蒙文通,以为非子可能也是一位犬戎人。黄文弼认...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原初版《自序》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原初版《自序》今日之人,人人皆可以细说民国的历史,而不会有一个人说得完全客观。我何尝能移例外?我所不同于大家的,只是略有自知“不能完全客观”之明而已。过去,以现代的人写现代的历史而写得足以聊供后人参考,甚至视作相当可靠的史料的,却也未尝没有。希腊的修昔底德,中国的司马迁,是最有名的两个例子。进一...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2:唐德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2:唐德宗唐德宗李适,是唐代宗的长子。前为雍王时,出任天下兵马元帅,有破史朝义与收复洛阳之功。在唐德宗登位后,虽安史之乱结束已有些年头,然大乱给唐王朝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遗症,许多藩镇以半独立的形态,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统一只是流于表面,分裂的因素深深地布满了大地。作为一个负有将国家真正实现统一使命...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九、成祖功罪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九、成祖功罪燕王朱棣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己巳日自称皇帝,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庚寅日病故,享寿六十五岁,被明仁宗谥为“体天弘运,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简称为“太宗文皇帝”。其后,到了嘉靖十七年,明世宗把他的谥法之中的“体”字改为“启”字,“广”字改为“肇”字,庙号...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6:陆贽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6:陆贽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心今浙江嘉兴)人。唐朝的科举重进士,轻明经,陆贽在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复参加制举中了博学宏词科:按理说,少年得志的陆贽铺在他面前的该是一条锦绣大道,可他执拗的性格,使他在当县尉后,就遭到了一次大挫折,被罢了官。被罢官的陆贽时还无名,在回乡的途中,去拜渴了有重名的寿州(...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 合久必分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 合久必分西洋人谈西洋史,常常有某一民族衰亡,另一民族继起的说法,或是某一文化崩溃,另一文化诞生的说法。汤因比(A.Toynbee)与前人不同的地方,是改用“社会”一词,代替“民族”或“文化”,并且补充了一点:某一社会崩溃之后,其构成要素可能被次一社会所局部保存。汤因比喜欢说,“中国社会”在佛教...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七、对秘鲁建交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七、对秘鲁建交秘鲁之所以于拉丁美洲各国之中特受重视,是因为当时贩运华工的船多半是秘鲁所有。华工被运去秘鲁开矿的,人数也极多。对秘鲁建交,是李鸿章经手的。秘鲁的专使葛尔西亚在同治十二年到天津,拜访李鸿章。李鸿章告诉他:根据粤海关税务司报告:同治九年有秘鲁船一只,在澳门“贩载”华工三百一十三人;同治...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8:李全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8:李全金宣宗即位时,山东、河北的红袄军起义已成燎原之势。义军初起,着红袄为标记,以益都杨安儿、潍州李全、泰安刘二祖和兖州郝定等势力最强。金宣宗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后,曾派仆散安贞率精锐花帽军前往镇压,杨安儿、刘二祖和郝定相继战殁。杨安儿数万余部由其妹杨妙真收拾,她的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不久,李...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3:从辽圣宗到天祚帝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3:从辽圣宗到天祚帝辽圣宗亲政以后,在外交上,对宋执行坐收岁币、和平相处的方针,对西夏采取怀柔政策以牵制宋朝,从而促成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为辽朝持续发展争取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外部环境。在内政上,继续推进承天太后开始的封建化改革,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辽朝进入了鼎盛期。《辽史》称赞道:...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六、诸葛亮北伐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六、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是在帮助刘备拿下了成都以后,才在刘备下面获得了将军级的官职。以前,于取得荆州南部之时,他只不过是一个“中郎将”,地位在将军与校尉之间,而职务是专管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的赋税与军粮。办公的地点是在衡阳,不在公安城。刘备带了庞统、黄忠等人去益州,把公安城的后方事务,交给了赵云,叫...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2:韩愈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2:韩愈当唐代承六朝之遗风,将文章推向绮丽却又空洞的极致时,从青萍之末逐渐卷起了一股针锋相对的狂飘—古文运动。这古文运动的主将,就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韩愈借用汉代以前的散文体,冲击已趋没落的骄文,他高叫:“愈之为一占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