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五、冯自由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五、冯自由冯自由原名懋龙,是横滨兴中会最初的会员之一,在乙未年(1895年)随同他的父亲冯镜如与叔父冯紫珊入会。其后,冯镜如于庚子年去上海,担任康、梁的广智书局经理;冯紫珊在戊戌、己亥以后作了康、梁的保皇会横滨分会会长,兼《新民丛报》经理,“康、梁倚为长城”。冯自由先后在横滨大同学校与东京高等...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2:庞勋起义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2:庞勋起义庞勋起义,又称桂林戍兵起义。这次起义,对千孔百疮的唐王朝来说,要比裘甫起义的性质严重得多,因裘甫起义还是民间起义,而这次起义则是爆发在军队中。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出问题,已证明唐国家机器发生了严重的故障。起义仍发生在唐郁宗朝,时为咸通九年(公元863年)七月。起义的原...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三、刘表被曹操吓死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三、刘表被曹操吓死刘表如果生在平时,真不愧为一名循吏。他把荆州治得很好。全境七郡投有土匪,对境外的军阀也大致能够相安。所以人民颇能够安居乐业,从各地方跑到荆州来避难的颇为不少。其中读书人很多,诸葛亮便是这些读书人之一。他若是稍有问鼎中原之心,不难乘曹操东征袁术,吕布,刘备之时,或北征袁绍、袁尚、袁...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9:后蜀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9:后蜀创立后蜀的孟知祥,字保撒,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祖父孟察、父亲孟道,相承为地方军队军官。伯父孟方立、叔父孟迁,均官至节度使。时代动荡不安,他们投靠的门庭多变,但总的说来,和河东李克用的关系最深。有这样的家庭背景,加上自己的为人,年轻的孟知祥受到了李克用的青睐,不但被任命为军官,且成...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取沈阳、收辽阳、破广宁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取沈阳、收辽阳、破广宁这一年(万历四十七年),努尔哈赤在三月间战胜杨镐以后,不费什么力气,便在六月间拿下开原。守开原的不是别人,正是他手下的败将马林。马林在开原阵亡。七月间,努尔哈赤击败喀尔喀来援叶赫的兵。八月间,努尔哈赤灭掉叶赫。明朝把杨镐换了,换来一位熊廷弼。熊廷弼很能干,来了几个月,便把...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序言之一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序言之一《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序言之一(邓广铭)人们大概都知道,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载有“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大概也都知道,南宋诗人陆游有一首诗说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六 庚氏弟兄收复中原的尝试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六 庚氏弟兄收复中原的尝试从晋成帝咸康年间(335~342年)起,中经康帝建元元年至二年,到穆帝永和元年(345年),庚亮、庚翼试图收复中原和巴蜀的十年辛劳,结果是一事无成。本篇叙述他们尝试的经过,并分析他们无所成就的原因。讲述本题,必须先交待咸和四年(329年)平定苏峻、祖约之乱以后的政局。叛...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五、思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五、思宗熹宗在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去世,享年二十三岁;生过三个儿子,都已早死。思宗朱由检,以异母弟的资格继位,改明年的年号为崇祯。可怜他,这时候年纪仅有十九岁,学识很浅,经验毫无,却不得不担起抵御外患和削平内乱的重担子,一心想做好而不知道怎样去做好。刚刚即位之时,他颇表现出一种魄力,把魏忠贤...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〇、降服祖大寿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〇、降服祖大寿皇太极对付祖大寿的经过,很值得佩服。皇太极与汉族的明朝为敌,他的度量、见识与谋略,均够得上被称为“英主”。 祖大寿的一生,不仅是可歌、可泣,而且是可悲、可悯。他是辽东人,积功升到游击,在熊延弼的麾下颇有表现。王化贞溃败之时,他带了一部分人走到觉华岛。孙承宗与袁崇焕均很赏识他,叫他负责...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8:玄武门之变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8:玄武门之变历史事件中有许多“之变”,然各种“之变”,都没有“玄武门之变”有名。因为这“玄武门之变”的结果,使唐朝产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即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唐王朝诞生后,随后的数年,在于群雄争天下的战争中,显示了不同凡响的作为。这一场连一场战争的胜利,自然得力于运筹帷幄的谋...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九、雍正之狠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九、雍正之狠在康熙的三十五个皇子之中,除了几个夭亡的、年幼的与无用的不值细说以外,在大体上分为三派。甲派是皇二子(太子)胤礽及其拥护者皇三子胤祉;乙派是皇八子胤禩及其拥护者皇长子胤禔、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珴、皇十四子胤禵。丙派是皇四子胤禛(雍正)自己及其拥护者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七子胤礼。 三派之中...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1:杨素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1:杨素和隋朝两代关系最为密切,且又在整部隋史上发挥极大作用,包括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大臣,可推杨素。杨素,字弘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北周的官员。有一部美须髯,有一副好仪表,有一手好书法,有一肚子好学问,加上有一个好门庭,杨素年纪轻轻就胸怀大志。他善思,实干,敢作敢为。北周权臣...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三、京军三大营、团营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三、京军三大营、团营曹吉祥所统率的京军三大营,是太祖遗留下来的五军营、三千营,与成祖所创立的神机营。所谓五军营,原本是“五军都督府”所统辖的全国军队之中的捍卫京师的部分,共有四十八个卫。成祖增加了二十四个卫,共为七十二卫,人数相当庞大,不仅足以捍卫京师,而且成了征讨北元的主力。宣宗讨伐汉王朱高煦与...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1:后梁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1:后梁建立后梁的梁太祖朱温,是宋州杨山(今安徽杨山)午沟里人,乳名朱三,出生于乡间儒经塾师的家庭。父亲朱诚早亡,朱温兄弟三人成了孤儿,随母亲投靠同县的刘崇,以帮佣为生。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朱温,为人狡猾,落拓无行,时常惹出一些祸来,被乡人视为无赖,多次遭到主人的责打。有日,他偷了炊釜逃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四、孛来、毛里孩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四、孛来、毛里孩也先在送还英宗以后,一心想与景帝通好。景帝对他采取爱理不理的态度。原因是,一则怕也先提出苛刻条件,二则宣府与大同有杨洪与郭登两个得力将领在镇守着,京师固若金汤。 也先自己的困难也很多。他的领土太大,不易控制;脱脱不花可汗与他并不能合作无间。脱脱不花于土木之变以前,便不主张对明用兵。...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由讲史发为著述,“细说体”史书的撰写自有其要领可循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由讲史发为著述,“细说体”史书的撰写自有其要领可循一是融会贯通。黎东方先生不仅对已逝的历史过程,有上下、前后、左右的纵横融通,而且对各家研究得失了然于胸,尤其精熟于职官、典制、地理、文化、学术之嬗蜕演变。故而开讲中能统而贯之,信手拈来;著书时能信而有征,言之成理。分之,各为一朝信史,合之,则成中国...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四、石达开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四、石达开韦昌辉之杀杨秀清,有人说是奉了洪秀全的密旨,也有人说是出于自动。韦昌辉替太平天国除了“权奸”本是好事,但不该在杀了杨秀清以后,又杀掉与杨秀清有亲戚与部属关系的人两万以上。石达开在武汉前方听到杨秀清被杀,赶紧回到天京来。他企图化大事为小事,挽救太平军阵营的分裂。他回来以后,才知道韦昌辉滥杀...
-
《细说清史》中摘取一事为例。
《细说清史》中摘取一事为例。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即位时年方六岁。他的父亲皇太极,是在1643年,年仅五十二岁的时候,无疾而终的。在顺治即位后,即由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为摄政王。当时顺治的母亲年方三十一岁,比多尔衮小一岁。从此便流传了皇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之说,而且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多年内,这一传说一直非常盛行。...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皇帝的祖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皇帝的祖宗清朝皇帝的祖宗,是一部分女真人的领袖。女真人和蒙古人同属于所谓通古斯族。通古斯这三个字,是从西洋人的书中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其实这个名词的来源本是中国古书上的“东胡”二字。在汉朝,北方的匈奴被称为“胡”,活动于匈奴之东的另一种胡人,被称为“东胡”。东胡分为两支。女真人属于东支,蒙古人属...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六、黄兴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六、黄兴黄兴是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原名轸,字廑午,号克强,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的父亲筱村,是有名的秀才。他自己幼年除了读古书以外,学了乌家拳,颇有一手功夫;到了二十四岁的时候,在武昌两湖书院读书,颇受山长梁鼎芬器重,其后,暗中参加了唐才常的“自立军运动”,未被当局发觉。当局而且...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一、康粱(一)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一、康粱(一)据冯自由说,孙中山除了请宫崎寅藏把康有为接到日本以外,也托了平山周去北京,帮助梁启超与王照二人出险,离开日本驻华公使馆,化装乘帆船逃到天津,乘轮船来日本。(另一说法,梁是日本驻津领事郑永昌陪同离开北京的。)孙中山对于康梁的变法努力,一向颇表同情,总想争取他们进一步参加革命。戊戌之...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五、孝公变法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五、孝公变法秦国真的变成一个集权的,法治的,重农的,军国主义的国家。执行变法的是来自魏国的卫人公孙鞅(商鞅).而授权给公孙鞅执行变法的是秦孝公。穆公以后,孝公以前,二百五十九个年头之间,秦国常常内乱,有过十六个国君。这十六个国君之中,只有两个较强:惠公向南发展,击败蜀国,取了南郑(今日的陕西汉中市)...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一、“群治学社”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一、“群治学社”万奇是群治学社的十个发起人之一。其他九个是:杨王鹏、钟畸、郭抚宸、邹毓琳、唐牺支、邹任猷、莫定国、章裕昆。(杨王鹏,复姓杨王,湖南湘乡人,先在湖南新军第五十标当兵,因革命嫌疑被开革,来到武昌,在四十一标三营当兵,参加过湖北军队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戊申年十一月二十日(1908午1...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0:许敬宗、李义府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0:许敬宗、李义府武则天能从一般殡妃变为皇后,并以此走上政坛,主要得了两人之力,就是许敬宗和李义府。许敬宗,字延族,是个典型的有才无德的文一l:。凭着文才,他一路顺风地就仕于隋扬帝和李密,后又被秦王李世民召为文学馆学士。在唐太宗登基后,他几经升迁,成了中书舍人。他的无德,第一次显露是在长孙毫后的葬...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七、袁绍发难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七、袁绍发难袁绍当初逃往黄河以北,寄居在勃海郡,即今日的沧州,虽则志在举兵,却苦无适当名义。管理河北的,是冀州牧韩馥,他原为宫中的尚书,是皇帝的侍从秘书(到了唐朝以后,尚书的地位才等于今天的部长)。董卓为了沽名钓誉,才把韩馥提拔为冀州牧。当时中国十二州,多数由一个刺史主持。牧是新设的制度。比刺史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死于非命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死于非命觉昌安有一个孙女婿,叫做阿太。阿太的父亲王杲,原为建州卫都指挥使(可能是李满住的苗裔)和明朝翻了脸,被海西女真哈达部的部长万汗捉住,交给辽东总兵李成梁杀掉。阿太其后勾结了海西的另一部落叶赫部,向哈达部进攻,被李成梁打败。阿太又到沈阳附近去掳掠。李成梁决心将他根本解决,准备毁灭他的根据地—...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3:杜伏威、辅公祏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3:杜伏威、辅公祏从乡里蟊贼到草泽强盗,再到江洋大盗,是隋政府对杜伏威档案的提要。杜伏威,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少时落拓无行,游手好闲,穷得丁当响,为了生计,常干些入室撬窃的勾当,是个典型的无业流氓者。虽说被乡人看不起,却以过人的胆识赢得了同郡临济(今山东章丘西北)人辅公祏的爱戴,两人结为刎颈之...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黄巾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黄巾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若干次的失败的农民革命之一。它的人数不为不多,组织不为不强,它之所以失败是由于领导人物之不学无术,既没有对于当前客观环境的正确了解,又没有对于未来的理想社会与理想政府的构想,更不曾聚集或培育军事的与政治的干部人才。作为黄巾徒众之大头目的张角,及其两位弟弟张...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4:后汉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4:后汉建立后汉的汉高祖刘知远,即位后改名为青,他是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家世贫寒。刘知远小时候,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且多病多灾,难养得很。大了之后,长成一副异相,面色紫红,眼睛多白,有凝重之态。他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到一个李姓大户人家当了L门女婿。倒插门后,他为女家牧马,有一天,马践踏了庙田,僧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三、巡抚、总督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三、巡抚、总督明朝在洪武年间没有巡抚与总督。最初的一个巡抚,发表于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委派了一个职司监察的七品官“给事中”雷填,“巡抚广西”。所谓巡抚,在当时只是中央官的一种临时工作,而并非固定的官职,更没有如同清朝一样,变成了事实上的省级最高长官。明宣宗宣德年间以后,巡抚才渐渐地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