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一、先入关者王之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一、先入关者王之我们若是知道刘邦入关的详细经过,便不至于惊异,为什么刘邦敢于和项羽对抗,为什么他后来能够终于战胜项羽,把中国的政治重新拉到统一的道路之上。他在入关战争的过程中,表现了他的能力,养成了他的干部,奠定了以后成功的基础。他有什么能力?他并不是一个军事家,更不是一个政治家,既不能斩将搴旗,...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八、鸦片畅销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八、鸦片畅销英国人不愿意在《南京条约》及其后的《五口通商章程》与《附黏善后条款》之中,提及鸦片一词。在英国人所写的历史之中,鸦片战争不是鸦片战争,而是“贸易战争”,为了争取“贸易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在“自由”的掩护之下,鸦片不仅继续在广州进口,而且可以在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横行无阻。英国的外务...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九 东晋的文化名人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九 东晋的文化名人东晋虽偏安江左,国势不振,但在文化上却颇多成就,出现了不少值得称道的人物。笔者最先想提到的是葛洪(283~363年)。他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杨句容(今属江苏)人。我们很难说他到底是什么家,他著的《抱朴子》,内容包罗之广,实在惊人。这部书分内外二篇。内篇讲的是神仙方药、鬼怪变化...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四、《马关条约》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四、《马关条约》由于陆军、海军一再失败,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对李鸿章十分不满。他们在平壤吃紧之时,将李鸿章拨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旅顺弃守以后,将李鸿章革职留任(革去直隶总督与北洋大臣之职,而留在任上办事)。李鸿章所掌握的军事、外交大权被慈禧与光绪移交给恭亲王奕訢。这一位冷了十年的大老,忽蒙召见...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三、光熹二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三、光熹二宗光熹二宗之昏,与仁宣二宗之明,成为黑与白的对比。光宗与仁宗在位极短(光宗一个月,仁宗十个月);熹宗与宣宗也均不甚长(熹宗九年十一个月二十六天,宣宗九年六个月)。光宗朱常洛,经若干忠臣冒了生命危险予以拥护,才获得立为太子,免于被福王常洵夺去太子的地位。这些忠臣不曾料到,此人之不慧不贤,与...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5:北汉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5:北汉建立北汉的刘崇,是沙陀部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和同时代许多发迹者一样,刘崇年少时是个无赖,好赌博,嗜贪杯中物。成人后,被河东李存勖的部队拉了壮了,受到默面。以刘崇自身的能力,本并无多大的奔头,可他有个不寻常的哥哥,靠着手足同胞的提携,他的官阶一个劲儿地往上跑。哥哥当了河东节度使,他被任...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五、军民分籍、卫所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五、军民分籍、卫所军民分籍,是把老百姓分为两种。一种是“军”:每家世世代代要有一个人当兵或军官。另一种是“民”:世世代代均免除兵役(除非是志愿投军的)。政府的户籍,因此也有两套,一套是军户,一套是民户。这是来元璋所手创的奇特制度:综合了汉的屯田,唐的府兵,与宋的尺籍。他很以此种军民分籍自豪。他说:...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五、打不下九江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五、打不下九江曾国藩统率全部水师、陆军顺流而下,来打九江。他打不下九江,因为太平军名将林启荣守得很好。他去打九江东边的湖口,一时也打不下。守湖口的,是太平军另一名将赖桂英。(打到次年七月二十五日,才打下来。)曾国藩把大部分陆军屯扎在九江之南,把水师移在鄱阳湖的尖端(湖口附近)。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五 皇族大混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五 皇族大混战晋惠帝元康九年(299年),贾后与太子遹的矛盾激化了,最后终于发展到太子被废为庶人,而这一结局又导致了宗室诸王的纷争,引起了从永康二年(301年)到光熙元年(306年)的皇族大混战。贾后的母亲广城君郭槐常劝女儿善待太子。她见贾谧与太子口角争执,总是责备贾谧。她还想把外孙女(韩寿、贾午...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〇、马加理事件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〇、马加理事件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一日,载湉被带上太和殿即位,颁诏大赦,开恩科取士。群臣拜过新君,回到家中,不免向老婆、丫环夸耀一番宫中的盛典,歌颂升平,却不知大清帝国西南角上的云南,继台湾之后又出了一件杀洋人的案子。与洋人同时被杀的,有五个中国人,但中国人被杀上五百个也不要紧,洋人有...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五、外府州县之光复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五、外府州县之光复黄州(黄冈)、天门与汉川三地光复最早,是在八月二十二日(10月13日)以前。黄州的领导人为吴贡三,天门的领导人为刘英,汉川的领导人为梁辉汉(梁钟汉之弟)。其次为宜昌,在九月十八日(11月8日),领导人为唐牺支。襄阳光复在十月初十(1130日),领导人为张国荃,李秀昂。钟祥在十...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五、指鹿为马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五、指鹿为马赵高出身宦官,熟悉上层政治生括,又精于权术。他使秦二世逐渐疏远李斯,自己得以把握了政治中枢的决策大权。二十一岁的秦二世信用赵高,排斥异己,繁刑严诛,赋敛无度,于是政治危机越来越严重了。赵高用尽心机强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能够反映他当时丑恶的政治表演的,有著名的“指鹿为马”的故事。赵高有心...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0:流寇集团与农民武装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0:流寇集团与农民武装宋金战争一开始,先是金兵南下,中原失守,继而高宗渡江,金军追击,宋朝政府对中原与江南都失去了有效的控制。有序的权力失控以后,必然另有无序的权力取而代之。大约自靖康元年(1126年)起,到绍兴五年(1135年)止的十年间,中原与江南出现了两类失控的权力。其一是农民武装,据何竹淇...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9:古今独步的唐太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9:古今独步的唐太宗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一大串的君主。在这一大串的君主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不多。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君主中,雄才大略的更不多。在雄才大略的君主中,被毛泽东看得上的,只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五位,他在那阕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中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7:人如其字的颜真卿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7:人如其字的颜真卿提到颜真卿,人们大多耳熟能详,然这种耳熟能详,仅仅是熟在他的书法成就上,详在他的“颜体”上,而对于他一生的事迹,大约还是知之不多。颜真卿,字清臣,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他受封为鲁郡公,后世尊称为颜鲁公。他的五世祖颜之推,写过一本名著,叫做《颜氏家训》,说的主要是治家的事。...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五、司马师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五、司马师司马懿死时,虚岁七十三岁。魏少帝曹芳的朝廷之中,极多是司马懿的党羽,以及若干趋炎附势、甘心或不敢不效忠于司马氏的人。这些人一致主张,朝廷的大权由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继续执掌。司马师的官职,由“中护军”升为“抚军大将军”。次年(嘉平四年,公元252年)正月,司马师被再升为“大将军”,“加侍...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四、年轻的孙权竟想抵抗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四、年轻的孙权竟想抵抗那时候,局面真是紧张得很,以曹操的威力与声势,实在不难一鼓把刘琦收拾,孙权荡平。孙权在曹操的眼中,不过是一个小孩子而巳。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已经有五十四岁,孙权才有二十七岁,刚刚有他一半年龄。年轻的孙权能够有多大本事呢?无非是继承爸爸与哥哥的遗产罢了。哪里能比得上曹操白手成家...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4:佛教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4:佛教据说,开国不久,宋太祖视察大相国寺,来到佛像前,问陪同的高僧应否跪拜,那位高僧得体的答道:“现在佛不拜过去佛”,太祖会心一笑,即为定制。统治阶级最希望各种宗教都尊其为“现在佛”,利用“过去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进程,在唐代达到高潮,宋代已经波澜不惊。宋代对佛教实行利用与管...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七、苦守南昌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七、苦守南昌太平军方面,石达开亲自乘船来到武汉,一举而从清军手中夺回武昌以南的敬城,由通城翻山进入江西义宁(修水),于咸丰五年(1855年)十月十五日加以占领;又由义宁向南发展,在下一月初十日占领瑞州(高安);十一日占领临江(清江)。这时候,广东的天地会领袖葛耀明已由广东转战到湖南,由湖南转战到江...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5:后周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5:后周建立后周的周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他颈上刺有飞雀,人称“‘郭雀儿”。有人说,他本姓常,随母亲王氏改嫁郭简,才姓郭。十八岁那年,潞州割据者李继韬招募勇士,郭威应征人伍。郭威长得人高马大,性格倔强,好斗殴,嗜赌博,喜欢喝酒。有日,他去闹市游玩。当地有一屠户,以壮健蛮横出名...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一、自称皇父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一、自称皇父多尔衮在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日咯血而死。十六天以后,顺治皇帝的朝廷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他在死的时候,自称“皇父摄政王”已有两年。他以“皇父”的身份,而被追尊为皇帝,原无足怪。这就牵涉到:他有没有在皇太极死后,与皇太极的寡妇、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正式结婚有关的官方材料,早...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一、曹操收降张鲁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一、曹操收降张鲁刘备在建安十九年冬天占有益州,不仅引起了曹操的不安,也激怒了孙权。孙权之所以愤怒,是由于四年前刘备曾经阻挡他由荆州进取益州,借口刘璋是宗兄,替刘璋向孙权求情。现在,刘备自己却偷得了益州,显然是以前有心欺骗了他孙权。孙权忘记不了鲁肃所描述的,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追击了以后的穷无所归,一...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七、瓜分前奏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七、瓜分前奏俄国在中国东北窃取庞大利权,而且一度伸展它的魔爪及于朝鲜。当时朝鲜的君臣也颇想“以夷制夷”,引进俄国来抵制日本,任命了一个俄国人阿来克西埃夫充任总税务司,又聘请若干俄国人担任朝鲜军队教官,管理朝鲜兵工厂,甚至在朝鲜财政部里面也设了俄国顾问。不过,日本很警觉。它花了几个月工走,使用外交...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三、公孙渊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三、公孙渊曹操一直到死,不曾有机会将公孙氏的辽东加以吞并。公孙康在杀了二袁与苏仆延单于不久,便一命呜呼,寿终正寝。他的儿子公孙晃与公孙渊年纪均小,弟弟公孙恭,被部下拥立为“辽东太守”。公孙恭做辽东太守,做到曹丕篡了汉朝,曹丕(魏文帝)派人安抚他,拜他为车骑将军,封他为“平郭侯”(平郭是今日辽宁盖平...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八 怀、愍二帝与西晋灭亡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八 怀、愍二帝与西晋灭亡刘渊去世前,汉还一时灭不了晋,但西晋已是苟延残喘,来日不多了。刘渊去世后,在刘和、刘聪争夺帝位时,洛阳因受东、南两面合击,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变成了一座危城。永嘉四年(310年)春天,王弥的部将曹嶷从大梁东进,打破东平(今属山东),进攻琅邪(今山东临沂北);石勒在白马津...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5:大运河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5:大运河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它与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历史上由人力所构建的两大奇迹之一。它的最大特点是长,现今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以今天的地理概念而言,北起北京,穿越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南抵杭州,途经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形成,是历代...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二、武昌之守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二、武昌之守黄兴回到武昌之后,黎元洪召集会议。李廉方说:“黄于此时悲愤万分,有话亦难言之,惟自承放弃汉阳,深以为愧,当往沪与同志谋攻下南京,为武昌声援耳。其时发言者多,皆主张武昌宜固守,并谓地势亦可固守,黄惟默然无语。且其防御汉阳之任务,业因汉阳失守而不存在,留鄂无益,故次日即乘轮去。”张难先...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5:贾似道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5:贾似道开庆元年(1259年),理宗将丁大全罢相,分别拜吴潜与贾似道为左、右相兼枢密使。吴潜已是第二次任相,坐镇中央,协调各路抗蒙,军情紧急,他往往先行决断再奏明理宗。他还力主清算丁大全余党,招来忌恨。理宗没有后代,打算立弟弟与芮之子忠王赵禥为太子,吴潜忠谏说:“臣无弥远之才,忠王无陛下之福”,...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九、同盟会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九、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的日期,严格说来,是乙巳年七月二十日(1905年8月20日)。在这一天以前,有过一次“筹备会”,举行于六月二十八日(7月30日),地点是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地、日本黑龙会会所;时间是下午一点钟左右到五点钟左右。出席于筹备会的,据宋教仁的《我之历史》,有七十余人。冯...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〇、思想战(一)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〇、思想战(一)在孙中山遗留下的墨宝之中,有一封1906年10月16日写给新加坡的同志张永福的信。信中说,“海外各地,日来(革命运动)亦多进步。托东京印‘革命军’者有数处。兹将河内同志所印就者寄上一本。照此版式,每万本印费三百四十元,二千本印费九十元。前贵地同志已集款欲印,未知款已收齐否?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