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三 拓跋氏建立北魏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三 拓跋氏建立北魏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统一北方,结束了西晋八王混战以来战乱扰攘的局面,为胡汉各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建立这个朝代的鲜卑拓跋氏在历史上的贡献是不能低估的。让我从它的根说起。《魏书》卷一《序纪》说,拓跋氏原来住在大鲜卑山,经过六十七代,传到首领毛,统国(部落)三十六,大...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七、东干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七、东干陕西、甘肃两省的回教同胞,俗称“东干”,与新疆的所谓“缠回”颇有分别。“缠回”二字,是清朝人惯用的名词,到民国初年还有人用。它含义笼统,兼带轻蔑,反映清朝官吏对边胞情形的无知与自大。“东干”一词的来源,尚待考定。陕甘两省的回胞,在种族上并非维吾尔人或阿拉伯人,虽则带有些微的维、阿两族的成...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六、深入沙漠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六、深入沙漠当徐达在沈儿峪和王保保对垒的时候,正是李文忠以另一支精兵深入抄漠,希望捕捉元顺帝的时候。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年轻胆壮,战功颇多。北伐期间,他以偏将军的名义,隶属副将军常遇春的麾下。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六月打下开平(元朝的上都),却不曾捉住元顺帝。次月,常遇春在回师的中途,暴卒于柳河川,常...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6:张巡、许远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6:张巡、许远笔者读武人诗词,总觉得最接近岳飞那闽《满江红》的,是天宝末年张巡的一首《守唯阳作》。其诗如下: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伴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阵。忠心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笔者在拙著《盛世魂一一大唐玄宗时代冲,曾如此评...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二、节制四省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二、节制四省三天以后,鲍超再胜李秀成于抚州,解了抚州之围。李秀成无心恋战,向浙江的方面撤军。鲍超追他,追到贵溪之东的双港,又胜;最后,在二十三日,追到上饶西南铅山,大胜。清廷在九月间发生政变。辅政的大臣载垣、端华、肃顺先后被捕;慈安太后钮祜禄氏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两宫垂帘听政”;咸丰的同母弟恭...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8:宋夏和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8:宋夏和战元昊立国以后,军事与外交两手并举,一面出兵攻掠宋朝鄜延路地区(今陕西北部),一面遣使宋朝要求承认既成事实,“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宋朝当然不能容忍藩属成为敌国,宝元二年(1039年),削去元昊的赐姓和官爵,断绝互市,张榜沿边,有能将元昊俘获或斩首者即授以定难军节度使。当时的君臣...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6:太平兴国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6:太平兴国中国皇帝的年号是大有讲究的,这里难以细说,但宋代许多年号,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这个皇帝在这一时期的施政纲领。宋太宗即位当年,就迫不及待的把太祖开宝年号改为太平兴国,就有发表施政演说的味道。完成统一,收复燕云,是太平兴国的武功方面,可谓是成败参半,这里再说说其文治的内容。先说科举取士。科举制...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十、方国珍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十、方国珍在打平了陈友谅与张士诚以后,朱元璋本可长驱北伐,扫荡元朝。南方所剩下的方国珍、陈友定、何真、也儿吉尼,虽则分别占据着浙江的庆元(宁波)、台州、温州,与福建、广东、广西的若干地点,皆非朱元璋的敌手,似乎不足为患。然而朱元璋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一面叫徐达向北推进,作大举北伐以前的“试攻”,一面...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从董允到樊建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从董允到樊建蜀汉的这一本账,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便没有什么“进项”,只是姜维在今日的甘肃青海略有作为而已。比起魏、吴两方,蜀汉却也有它的优于魏、吴之处;没有权臣之肆意废立,没有宗室之內的骨肉相残。后主虽则十分平庸,却也不曾糊涂得像孙权晚年一样。后主也很幸运,有一连串的文臣,从董允到樊建,忠心办事,...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九 殷浩、桓温北伐的失败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九 殷浩、桓温北伐的失败后赵灭亡,中原大乱,是东晋立国江东以来没有碰到过的复国良机。然而,朝廷与桓温互相猜疑,殷浩、桓温北伐又相继失败,最终未能扭转偏安的局面。这是读史者一直引以为憾的事情。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在石虎死后,北方乱事初起之时(参见第十八篇),后赵寿春守将降晋,大量北方士民南迁...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大索貌阅、输籍法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大索貌阅、输籍法在隋代各种经济制度中,以输籍法及大索貌阅最为特殊,且最为闻名。中国古代政治观念及其派生的经济政策,历来崇尚土地广阔,崇尚人口兴盛。土地的大小,决定着国家的规模;人民的多少,决定着国力的强弱。故古谚云:“王者有二宝,土地与人民。”隋朝承袭北朝的经济制度,以人头与土地相结合,推行均...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寡妇孤儿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寡妇孤儿也速该勇士在儿子帖木真九岁之时,把他带到呼伦泊之东的翁吉剌惕部,想去斡勒忽讷兀惕族那里替他找一个媳妇。这斡勒忽讷兀惕族正是也速该的夫人诃额仑的娘家。也速该勇士在中途遇到翁吉剌惕部婆速火族的首领德薛禅。德薛禅爱帖木真“眼中有火,脸上有光”,不让也速该勇士再到斡勒忽讷兀惕族去找媳妇,而坚持把...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3:海内一家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3:海内一家宋太宗在烛影斧声中继位,内心总不踏实。以他的特殊身份和多年经验,虽然还不至于有公开指责他合法性的臣民,但飞短流长似乎难免。尽管找不到官私史书的正面记载,但即位次年有两道诏书泄漏出个中的消息。十月,太宗下令全国禁止天文、阴阳、卜相之书,有私习者斩首。十二月,他命令对全国送到京城来的三百多...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三三.桑哥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三三.桑哥桑哥是畏吾儿人,信过佛教,拜西藏人胆巴为师,可能也当过和尚。桑哥两字也很像是“僧伽”一词的讹写。此人很有点小聪明,会说好几国的话,不知怎样见到了忽必烈,和忽必烈谈弄钱,获得了忽必烈的宠信,先叫他作管理佛教事务与西藏的总制院使,其后渐渐把他看成了非正式的高等顾问兼人事处处长。“朝廷有所建置或...
-
《细说秦汉》内容介绍
《细说秦汉》内容介绍《黎东方讲史:细说秦汉》内容介绍本书以讲史形式阐述了自秦朝统一六国至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涉及的重要人物有秦始皇、李斯、刘邦、项羽、汉武帝等;重要事件有焚书坑儒、指鹿为马、垓下之战、吴楚七国之乱等。“细说体”为黎东方独创的讲史形式。以通俗生动的文笔叙述严肃的历史故事,让读者以看《三国演义》的轻松心情,...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八、中华民国军政府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八、中华民国军政府共进会的十八星旗(象征长城以南的十八省),在八月二十日(10月11日)黎明被孙鸿斌、蔡济民等同志,升在黄鹤楼。这一面旗帜与兴中会的青天白日旗,在民国元年被分别制定为陆军与海军的军旗。中和门外,陆军中学的学生整队入城,参加革命。混成协马队第十一营管带张正基,第八镇马标第八标标统...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七、革命潮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七、革命潮在辛丑壬寅(1901与1902)两年,只有谢缵泰等人的“大明天顺国”事件算得上是一种军事性的革命行动。孙中山住在日本,致力于启发留日学生的革命思想。要等到乙巳年(1905年)同盟会成立以后,才跟着发生了 1906年的萍醴浏之役、孙中山所亲自指挥的丁未年(1907年)黄冈之役与同一年七...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加入了反元复宋的队伍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加入了反元复宋的队伍朱元璋兜了这么一十大圈子,总算不曾饿死,而且增加了不少见识,交了不少朋友,也参加了一个秘密的革命团体。这个革命团体的真正名称是什么,今已难考。在外表上,它只是半公开的一种宗教有时候被称为“明教”,有时候被称为“白莲教”,有时候被称为“弥勒教”。它的主要的口号是:“弥勒佛下凡转...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3:唐僖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3:唐僖宗唐僖宗李慑,为唐懿宗第五子。他排行第五,按照顺序本无资格继承皇位,然控制政局的宦官神策左、右军中尉刘行深、韩文约,考虑立长君不利于他们专权,遂杀了他的几个兄长,立当时仅十二岁的他为帝。到唐僖宗登位,大唐帝国的景状已是日薄西山。整个国家充满了矛盾,无法缓解的矛盾,无法消除的矛盾。君主与朝臣...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四、都指挥使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四、都指挥使洪武年间,各省既无巡抚,亦无总督,最高的军事负责人是“都指挥使”。都指挥使的衙门及其辖区,均称为“都指挥使司”。这都指挥使司与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并称为“三司”,分别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与监察。都指挥使的辖区,与布政使的辖区并不吻合。例如,在洪武八年,十三个都指挥使司之中,有一...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张士诚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张士诚和陈友谅比较起来,张士诚略高一等:他既未害友,亦未弑君。他之从未存“复宋”之心,与“反元”之后而又降元,降了元之后再度反元,也并不足怪:因为,他不曾参加过弥勒教或香军,无所谓叛教或变节。并且,他对老百姓尚属宽厚,待读书人也很客气。然而,他不是英雄,不是君子,也不是良民。他的出身是一个兼卖私...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9:牛李党争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9:牛李党争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四月,按例举行了一场以君主名义主持的制举,其具体的科目是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参加考试的举人牛僧孺、李宗阂、皇甫提等人,在对策中直刺时政,语言无所遮掩,极为激烈,直呼要求改革。时唐宪宗正锐意改革积弊,这些举人的言辞很是与时势相吻合,因此实际主持考试的吏部侍郎...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七、三分天下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七、三分天下周瑜死前,遗书保荐鲁肃。孙权就命令鲁肃代领周瑜的兵,驻扎陆口(湖北嘉鱼西南),又调江夏太守程普,继承周瑜为南郡太守。那时候,建安十五年,刘备驻扎公安,亦即南郡首县江陵的对岸。湖南全省的地盘属于刘备。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的资格兼督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武陵郡的居民多半为“蛮夷”,刘备对他们...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三 石勒建立后赵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三 石勒建立后赵后赵的建立者石勒是十六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笔者在前面几篇中已经讲到,他于晋建兴二年(314年)攻杀幽州王浚,但由于各篇主题的关系,对石勒崛起之初的一些事件有所省略,不得不在此作些补充。建立“君子营”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措施。匈奴刘氏的其他诸将都没有采取过类似的措施。晋永嘉三年(30...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9:会子危机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9:会子危机由于城市、商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货币制度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货币的品种与流通的区域也比较复杂。宋代也有以金银为货币的,但比重不大,占主导地位的流通货币仍是铜钱。铸有年号的铜钱虽非宋代才有,但太宗即位,改元太平兴国,即铸“太平通宝”,改元淳化时,他还以行、草、楷三种书体亲书“淳化元...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四、鸦片战争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四、鸦片战争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有七天毫无行动。他在暗中积极准备,调查烟贩的姓名、住址,与鸦片黑市的一般情况。第八天,阴历二月初四日(3月18日),他传见公行行商,责备他们掩耳盗铃,帮助洋商私贩鸦片。叫他们转告洋商,限三天以内把趸船上的鸦片全部缴出销毁,同时出具甘结,声明以后如被查出私运鸦片,“人即...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一、围攻安庆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一、围攻安庆他说,萧启江既不能来,张运兰及其官兵也需要三个月的休息。但是胡林翼与李续宜二人愿来帮忙,四路进兵的计划可以不变。第一路,曾国藩自己负责,由九江斜对岸的宿松县,经石牌镇直捣安庆。第二路,多隆阿与鲍超负责,由太湖县,经潜山攻取桐城。第三路,胡林翼负责,由湖北的英山,经霍山,攻取舒城。第四...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三、偷曹操的兖州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三、偷曹操的兖州吕布慌慌忙忙,逃出冀州的首城邺县,想再回河内郡去找张扬,又怕张扬的部下高级军官依然想活捉他,送到长安李傕那里去领赏。他不知不觉奔到黄河以南,开封附近的陈留郡,却有此郡的太守张邈,硬要留他,还要捧他做自己的上司,送一个兖州牧给他做。这张邈是山东人(东平郡寿张县),生平最重义气,大家讨...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〇、补记朱一贵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〇、补记朱一贵在与廓尔喀的战争中立过功的索伦猛将海兰察,曾经在台湾也立功。他在台湾的对手,是天地会首领林爽文。林爽文起义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林爽文以前,另一位天地会的首领朱一贵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起义,占领了全部台湾三个月,不幸被奸人出卖牺牲。朱一贵在清朝的官方历史上,被描写成一...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七 匈奴刘渊的汉朝(前赵)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七 匈奴刘渊的汉朝(前赵)匈奴族的部分南迁,在东汉初年就已经开始了。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汉因南单于与北匈奴交战失利,便将他移居西河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汉末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於扶罗做了南单于。次年,他乘天下大乱之机,攻略河东(今山西西南部)郡县,就此便驻屯平阳(今临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