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三、诸司、外三监、内十二监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三、诸司、外三监、内十二监诸司,指不属于各部院的司。除了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尚宝司与五城兵马司以外,我们应该说一说通政司与行人司。通政司的职务,是转递各衙门与一般人民写给皇帝的公文。它管“收”,正如“六科”是管“发”。“收”与“发”原本是唐朝门下省的工作。通政司的权,不如六科的大,但是通政司的官,比六...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细说两晋南北朝》序言(沈渭滨)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细说两晋南北朝》序言(沈渭滨)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征得旅美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同意,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为题,将原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先生大著《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四书,在大陆出版发行。书出之后,众口交誉,大量加印,不胫而走,黎先生闻之欣喜。为完...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七、六 部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七、六 部在明朝,洪武十三年以前,兵部只不过是中书省的一个“部”,上边还有中书省的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等的官。洪武十三年,左右丞相被取消,平章参政等等也被取消,中书省的名义也被取消,兵部便和其他五个部,直接在皇帝的管辖之下。其他五个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加上[位列第四的]兵...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四、在宁远遇到对手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四、在宁远遇到对手努尔哈赤吓走了王化贞及其在广宁的十几万明兵与山海关外的几百万汉族人民,却并无可以抽调的女真兵与可以移居的女真人民,来填满这一大片新获得的土地。明朝政府在逮捕了熊廷弼与王化贞以后。先派了一个王在晋当经略,其后改派了孙承宗。孙承宗接受宁前道袁崇焕的建议,在山海关东边二百里建筑一个城,...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0:郭子仪、李光弼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0:郭子仪、李光弼在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安史之乱爆发后,若无郭子仪的力挽狂澜,恐唐朝再难复苏了。这其实是传奇小说带给人们的影响,有些夸大了郭子仪的历史功绩。但也不可否认,郭子仪确实是唐朝抗叛的第一功臣。郭子仪的名与字是一样的,都叫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是标准的军人,通过武举考试而步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序言之二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序言之二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唐振常)远在五十多年前,即已耳闻黎东方先生大名。时值抗日战争期间,黎先生执教重庆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和三台东北大学,常在四川各地讲演历史,高坛设座,讲古说今,以历史励人心而鼓抗战,名动一时。我虽未曾躬逢其盛,每于报端得读讲词,并听者受鼓舞之报道,未尝不深受感染而仰慕焉。想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七、东方朔的政治幽默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七、东方朔的政治幽默东方朔,是汉武帝时代的人物。他作为汉武帝身边的臣子,却能够多次对身为天下之尊的帝王直接发表批评意见。有人曾经建议扩大皇家园林上林苑的规模。汉武帝深表赞同。东方朔却说,关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成为百姓维持生括的资本,现在取良田规划为苑囿,对国家没有益处,却使农桑之业大受侵夺。虎狼...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6:从任得敬分国到西夏灭亡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6:从任得敬分国到西夏灭亡宋金战争开始,西夏乘机进攻宋朝沿边州郡,西夏打到西安州(今宁夏海原)时,原州判任得敬以城归降,夏崇宗让他权知州事。大德三年(1137年),任得敬把女儿献给崇宗为妃。这时,曹妃已为崇宗生下了儿子李仁孝。但任得敬打点大臣和朝贵,都说无论门第和才德,任妃为最。次年,任妃被立为皇...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〇.蒙古汉军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〇.蒙古汉军为了行文的方便,我把成吉思可汗死后、迄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蒙古对金对宋的战事,一口气写完。有许多话,我还不曾来得及写。现在,先谈谈蒙古汉军的情形。在成吉思可汗逝世之时(1227年),全部蒙古军只有十二万九千蒙古人。这个数目,其后并未增加,直至忽必烈灭掉南宋之时,忽必烈所掌握的蒙...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十 刘裕做皇帝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十 刘裕做皇帝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受晋恭帝禅,即位做皇帝,国号宋,南朝从此开始。刘裕就是南朝宋的高祖武皇帝。刘裕早就想做皇帝了。笔者在第二十五篇中说过,桓玄失败后,晋朝已经成为刘裕的天下。这在当时,也是大家心中有数的事实。晋朝末代皇帝司马德文在傅亮要他写禅位诏书时,一点也不感到意...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9:李林甫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9:李林甫溯着历史长河漫游,游到盛唐河床,可发现巨大的耻辱柱最显眼处钉着一个人,此人从唐天宝末年起被钉,一钉钉了一千二百多年。此人叫李林甫,他是个奸臣,一个旷古的大奸臣,一个口蜜腹剑的大奸臣,一个无出其右的大奸臣。他还是个权巨,一个包揽朝政的权臣,一个把天子弄得高居无为的权臣,一个破天荒地行了十九...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民国的国父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他不是神。他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他是老百姓之中的一个。他的先世,自从清兵入关以来,一直务农为业。因此,他既不是贵族。也不是所谓“世家子弟”,只是一个善良的农夫之子而已。他读了书,然而并未赶考,既非秀才,更不是举人。他到过外国,却不是政府派遣的留学生。...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他们搬了家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他们搬了家这时候,斡朵里部业已由于“七姓野人”的侵逼,搬了家,搬到朝鲜境内图们江右岸的镜城。猛哥帖木儿在明宣宗宣德八年于升封为右都督以后不久,对“七姓野人”作战,阵亡。他的残部由弟弟凡察及儿子董山率领,再迁于镜城西南的东良(茂山),三迁于鸭绿江之北、佟家江之西一带。明英宗准许他们迁来,并且把建州...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五、庚戌广州新军之役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五、庚戌广州新军之役庚戌(宣统二年)正月初三(1910年2月12日),倪映典率领广东新军第一标炮兵营,起义于广州燕塘。广东的新军,一共有三个标,合成一个协。新军兵士多半来自旧日的巡防营,而赵声当过巡防营的分统。赵声是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人,在十九岁时考取为秀才,其后进了江南陆师学堂,毕业后奉派到日...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自序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自序黎东方先生所著《细说》各书,我在书店里看见过,可惜我孤陋寡闻,不知道黎先生为何许人,以为这些书不见得有什么特色,竟懒得去翻阅。2000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崔美明女士忽来电话,说黎先生已归道山,《细说》还缺几本,希望我参与续写。接着又来信,并寄来《细说三国》一册,供我参考,以便考虑。我年事已...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九、荆州问题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九、荆州问题荆州本不是孙权的,也不是刘备的,是汉朝的皇帝的。在东汉末年,灵帝既死,少帝既废,献帝初立之时,各州、各郡的长官于袁绍等人的号召之下,纷纷出兵讨伐董卓。当时,荆州的刺史是王睿,长沙的太守是孙坚。孙坚有决心与董卓一拚;王睿却扬言必须先杀掉他所不喜欢的武陵太守曹寅,然后才肯向洛阳进军。曹寅于...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〇、王越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〇、王越王越,是河南浚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历官御史,山东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在成化三年受任赞理抚宁侯朱永军务,讨伐北元君主毛里孩,兼抚宣府(宣化)。成化五年,他奉诏西行延绥,帮助当地的巡抚王锐,抵御入据河套的阿罗出等人,获胜于黎家涧、崖窑川、镇羌等处。次年,又顺利地阻挡了敌军一万多人的五路...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二、义和团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二、义和团百日维新与戊戌政变,发生在“门户开放”以前;义和团的事变,发生在门户开放以后。康、梁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之一,是得罪了李鸿章与慈禧太后。康、梁等人不该拒绝李鸿章入“强学会”,更不该于维新期间让光绪皇帝免去李鸿章的总理衙门大臣之职。尤其失策的,是历次“上书”均只以光绪皇帝为对象,而不曾尊重...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八、奈何不了鲁王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八、奈何不了鲁王福王被掳以后,潞王朱常淓在杭州受到巡抚张秉贞拥戴,于六月初六日出任监国,方国安与郑鸿逵都带了兵来。多铎派贝勒博洛,率领拜尹图、阿山等人的兵来打。方国安吃了一个败仗,逃去严州(浙江建德)。郑鸿逵劝潞王不必在杭州“建都”,应该到福建去徐图大举。潞王不听,郑鸿逵于是领了他的水军,陪唐王朱...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九、武昌起义(一)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九、武昌起义(一)在各省革命同志难以数计的屡次起义之中,惟有湖北同志在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所发动的武昌起义,一举成功。然而,这成功并非偶然。在叙述武昌起义之前,我必须先交代一个细节:虽则在事前事后参加武昌起义的同志,极大多数是湖北人,却也有若干外省人在内。其中,姓名可考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三、刘家的事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三、刘家的事比起曹、孙两家,刘家的事要简单得多了。而且,也干净得多。原因是,刘备比曹操、孙权,较为重视道德。作为刘备的辅佐兼刘禅的师傅之诸葛亮,也比司马懿、张昭等人高明。刘备在公元2世纪的中国,不可能是一个一夫一妻主义者。他有过好几位太太与姨太太,他并且颇有乃祖汉高帝刘邦之风。遇有敌兵追来,便把妻...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开场白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开场白从泰始元年十二月普武帝司马炎代魏起,到隋朝灭陈,统一南北,前后共有三百二十三年(公元266年2月到589年2月)。这是一个交织着光明和黑暗的历史时期。三百多年间,除西晋统一后的二十年外,分裂、割据、混战,迄无间断。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竟屡屡出现。长安、洛阳、邺、建康、江陵等名城都...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一、林爽文起义始末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一、林爽文起义始末在朱一贵就义以后、林爽文起义以前,台湾另有两位英雄先后发难于雍正十年及乾隆三十五年。在雍正十年(1732年)发难的,姓吴名福生,凤山人;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发难的,姓黄名教,台湾县(台南)人。两人均打下冈山;吴福生事败被杀;黄教据守台南东边的“大穆降”,其后退入山中,清军...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兴中会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兴中会兴中会成立以前,中国仅仅有过换朝代的革命组织。兴中会成立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不以换朝代为目的,而以“创建民国”为目的的革命组织。兴中会正式成立的日期,是清朝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1894年11月24日;地点,是檀香山一位姓何名宽的华侨的住宅。当天到会的,连同孙中山在内,共有二十五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四、冲过田家镇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四、冲过田家镇为了打九江,曾国藩必须冲破太平军在田家镇所设的封锁线,这封锁线是横隔长江的两道铁索,两岸均有太平军的重兵驻守。曾国藩又定计分兵三路,以湖北提督桂明指挥北路,进攻蕲州(蕲春)、广济;以塔齐布指挥南路,进攻大冶、兴国(阳新);他自己统率水师,作为中路。到了九月间,曾国藩下令开始进攻。南路...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三、鸦片问题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三、鸦片问题这样一个义律,是林则徐在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1839年3月11日)到广州以后的交涉对手。比起他的几个前任(律劳卑、德庇时、罗宾臣),义律的作风可谓别创一格。他不像律劳卑那样倔强,也不像德庇时与罗宾臣那样妥协。他肯用禀帖对两广总督行文,但暗中却在催促英国政府使用相当武力。自从他在18...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二.受斡亦剌惕等部之降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二.受斡亦剌惕等部之降斡亦刺惕在成吉思可汗之时是贝加尔湖西岸的居民。他们其后迁到新疆北部与青海北部,被汉人称为“瓦刺"、“厄鲁特”、“卫拉特”。他们的“部长"忽都合.别乞,原先站在札木合的一边,与成吉思可汗作对;到了兔儿年(丁卯,1207年),他见到皇子术赤带兵前来,便不战而降,向先锋驸马不合(布...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3:市舶与蕃客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3:市舶与蕃客宋代对外贸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边境上与辽、金、西夏、大理的榷场贸易,一是海外贸易。由于西夏的崛起,遮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中心的南移,支持外贸的经济中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而海外贸易恰恰是以东南沿海港口为其依托的。宋代航海技术的领先和造船业的发达,也为海上贸易的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一、三公、三孤;詹事府、翰林院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一、三公、三孤;詹事府、翰林院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官阶正一品。三孤,是少师、少傅、少保,官阶从一品。其次,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官阶为从一品,此外又有:正二品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与正三品的太子宾客。这些都是“加官”,虚衔。真正负责辅导太子的,是詹事府。府里有正三品詹事一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五三.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完】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五三.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完】燕帖木儿死了以后,妥欢帖睦尔才在六月初八日顺利即位,此人被明朝君臣称为“顺帝";元朝君臣给他的庙号是“惠宗”,谥他为“乌哈克图可汗”,汉文的谥法不详。惠宗在位有三十八年之久(从1332年至l370年),比世祖忽必烈多四年,是元朝在位最久的君主。明朝的官方史料把他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