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四、冲过田家镇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四、冲过田家镇为了打九江,曾国藩必须冲破太平军在田家镇所设的封锁线,这封锁线是横隔长江的两道铁索,两岸均有太平军的重兵驻守。曾国藩又定计分兵三路,以湖北提督桂明指挥北路,进攻蕲州(蕲春)、广济;以塔齐布指挥南路,进攻大冶、兴国(阳新);他自己统率水师,作为中路。到了九月间,曾国藩下令开始进攻。南路...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三、鸦片问题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三、鸦片问题这样一个义律,是林则徐在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1839年3月11日)到广州以后的交涉对手。比起他的几个前任(律劳卑、德庇时、罗宾臣),义律的作风可谓别创一格。他不像律劳卑那样倔强,也不像德庇时与罗宾臣那样妥协。他肯用禀帖对两广总督行文,但暗中却在催促英国政府使用相当武力。自从他在18...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二.受斡亦剌惕等部之降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二.受斡亦剌惕等部之降斡亦刺惕在成吉思可汗之时是贝加尔湖西岸的居民。他们其后迁到新疆北部与青海北部,被汉人称为“瓦刺"、“厄鲁特”、“卫拉特”。他们的“部长"忽都合.别乞,原先站在札木合的一边,与成吉思可汗作对;到了兔儿年(丁卯,1207年),他见到皇子术赤带兵前来,便不战而降,向先锋驸马不合(布...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3:市舶与蕃客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3:市舶与蕃客宋代对外贸易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边境上与辽、金、西夏、大理的榷场贸易,一是海外贸易。由于西夏的崛起,遮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中心的南移,支持外贸的经济中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而海外贸易恰恰是以东南沿海港口为其依托的。宋代航海技术的领先和造船业的发达,也为海上贸易的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一、三公、三孤;詹事府、翰林院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一、三公、三孤;詹事府、翰林院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官阶正一品。三孤,是少师、少傅、少保,官阶从一品。其次,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官阶为从一品,此外又有:正二品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与正三品的太子宾客。这些都是“加官”,虚衔。真正负责辅导太子的,是詹事府。府里有正三品詹事一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五三.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完】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五三.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完】燕帖木儿死了以后,妥欢帖睦尔才在六月初八日顺利即位,此人被明朝君臣称为“顺帝";元朝君臣给他的庙号是“惠宗”,谥他为“乌哈克图可汗”,汉文的谥法不详。惠宗在位有三十八年之久(从1332年至l370年),比世祖忽必烈多四年,是元朝在位最久的君主。明朝的官方史料把他形容...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8:襄樊之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8:襄樊之战忽必烈是中统元年(1260年)继位的,中统三年平定了李璮之乱,彻底铲除了南宋政权在中原腹地的牵制力量;中统五年,与其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最后归降,蒙古贵族内部的离心势力也终于消除。这样,忽必烈已无后顾之忧,具备了全力进攻南宋的政治军事条件。景定二年(1261年),刘整由宋降蒙,不久即被四...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一、活捉洪承畴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一、活捉洪承畴洪承畴是福建南安人,中过进士,当过陕西的布政使,延绥(陕北)的巡抚,三边的总督(节制榆林、宁夏、甘肃三镇),屡和高迎祥及李自成作战,在临潼俘了高迎祥,在潼关胜了李自成,李自成当时只剩下十八骑,蒋荒而走。崇祯皇帝在崇祯十四年的春天,命令洪承畴去辽东“总督蓟辽军务”。洪承畴带了在陕西的旧...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二、振武学社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二、振武学社三个月左右以后,同志们重新活跃起来。李抱良(六如)、黄驾白等在四十一标一营左队潘康时的队部开会,议决改组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加强组织的秘密性,公推杨王鹏起草社章。结果,成立大会在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举行于黄土坡“开一天”酒馆,通过社章,选举职员。社章在大体上与群治学社相同,所不同的是:...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一、吴樾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一、吴樾吴樾为革命而死,是在乙巳年八月二十六日(1905年9月24日),离开同盟会正式成立的一天仅有一个月又六天。吴樾是安徽桐城人,安徽公学的学生,光复会会员。光复会正如华兴会一样,由癸卯年的军国民教育会演变而成,原名“暗杀团”,主持人是浙江秀水籍的留日学生龚宝铨(国元),机关设在上海爱国女学...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中国大陆版自序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中国大陆版自序《细说元朝》、《细说明朝》、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位老人和一部“细说体”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位老人和一部“细说体”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继黎东方先生撰写的《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和《细说三国》之后,又推出了“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其余几部:《细说秦汉》、《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和《细说宋朝》。 “细说体”是史学著作中一种新的历史体裁,它以讲史的形式,将...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六、用文化眼光看商鞅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六、用文化眼光看商鞅商鞅是法家行政的代表人物。商鞅的新法,也是法家以严酷的政治原则行政的标本。明代学者张燧《千百年眼》曾经夸奖他:“(商)鞅一切不顾,真是有豪杰胸胆!”然而,商鞅对于文化的冷漠,也长期受到了历代文化人的批判。而儒家学者对他的批判,是不可以看作门户之见而予以轻视的。东汉史学家班固曾经说...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四、被曹操赶走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四、被曹操赶走那时候,是兴平元年的夏天,曹操正在统领大军第二次到徐州,在都城前线与刘备拼命,后方出了如此大的乱子,真是出他不意。他连忙收军,退到济宁南边的五十里地方,看见当地有一段山道,叫做亢父的,吕布不曾派兵驻守,才放下心来,说吕布果然无大作为,只知道据着濮阳,眼光看得见一城,看不见全州,把这个...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四、杀害代善的一子一孙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四、杀害代善的一子一孙多尔衮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之中,是年纪最轻的几个之一。他比皇太极小二十岁,比代善小二十九岁。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代善在清室的皇族之中,可谓元老。他在万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l616年)努尔哈赤称汗之时,已被封为四个贝勒之一,而位居首席,称“大贝勒”。努尔哈赤死后,他竭力主...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七、澳门事件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七、澳门事件澳门是广东省中山县的一个半岛,于明朝嘉靖年间被葡萄牙人用每年一千两的“地租”贿赂地方官吏,私占了去,造堡垒,搭码头,设商馆,立政府,久假不归,喧宾夺主。清朝承认既成事实,照旧收取葡萄牙的一千两地租,而且在康熙三十年,依照葡萄牙人的请求把地租减为六百两。其后不久,再减为五百两。然而,明朝...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六、虎门、望厦、黄埔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六、虎门、望厦、黄埔在《南京条约》以后,耆英与濮鼎查又签订了两种外交文件,一是所谓《五口通商章程》,一是所谓《附黏善后条款》。《五口通商章程》是在香港签的,日期是道光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1843年6月23日)。章程之中的第十三条规定:“英商控告华民,应向‘管事官’投禀。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7:天下已治蜀未治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7:天下已治蜀未治谚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到宋太宗晚年,除了燕云未复,其文治却也使社会经济文化蒸蒸日上。但就在他强调“文德治政”的时候,自太祖平蜀以来积累的种种矛盾终于交相作用,引起了总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给他的太平盛世涂抹上讽刺的油彩。自唐末五代以来,号称天府之国的川蜀因地处西...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八、丁未镇南关之役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八、丁未镇南关之役中越交界的镇南关。有四个炮台。其中的三个,于丁未年十月二十七日(1907年12月2日)被革命军占领。这一役的最早牺牲者,是广西边防统领之下的总教官易世龙,与龙州厅幕友陈晓峰。他们二人暗中参加革命。担任游说军内的任务。不幸而被广西巡抚张鸣岐派在越南的侦探所知,因此被捕就义。和他...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五、《南京条约》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五、《南京条约》签字于《南京条约》之上的,共有三人。作为“大清大皇帝”的代表的,是“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宗室耆英”与“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远房皇族)伊里布”。(牛鉴不仅未能列名于条约之上,而且不久就被革职拿问。)作为“大英伊尔兰等国君主”的代表的,是...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四、《辛丑条约》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四、《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在庚子年七月二十日进入北京,《辛丑和约》在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签字。在这一年之中,中国处于存亡绝续之交,而受苦最深的是北京、天津、保定及其邻近各县的同胞(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东南至沧州,西南至正定)。其次是,东三省的同胞。联军所屠杀的中国人,百倍千...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韩林儿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韩林儿朱元璋在安丰城郊击溃吕珍,进入城内,把韩林儿接了出来。这一天,是龙凤九年三月初一。朱元璋把韩林儿护送到滁州,自己回应天府(南京)。他本该把韩林儿一直护送到应天府,对韩林儿北面称臣的。为什么他不如此?可能是受了刘基的影响。刘基,号叫伯温,是浙江青田人,书念得很多,在元朝考中进士,当过县丞(副...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二、刘备攻取汉中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二、刘备攻取汉中刘备并不因为吴兰被杀、张飞退军,而放弃他的攻取汉中的计划。他自己也已经率领了十万左右的兵,到达前方,向着阳平关进军(当时的阳平关,在今日陕西沔县的西北,不在宁羌县的西北)。在他左右当智囊的是法正。诸葛亮必须留在成都,坐镇后方。刘备一举而占领了阳平关,在阳平关停顿了一些时候。于建安二...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七、胡惟庸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七、胡惟庸胡惟庸被杀,是在洪武十三年正月,杀得一点儿也不冤枉。 此人既非功臣,而且谋反有据。他在至正十五年投奔朱元璋,混到至正二十七年,由“元帅府奏差”而宁国县主簿,而县令,而吉安府通判,而湖广行省佥事,而内调为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卿,确是会混。传说,他之获得内调,全靠送了李善长二百两金子。洪武三年...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九、也先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九、也先在北元的一方面,阿鲁台在宣德九年被瓦剌的脱欢战败,身死。他所奉的阿岱可汗(阿台)失了依靠,窜到亦集乃路(宁夏居延),于宣德十年十二月骚扰凉州(武威)与镇番(民勤),被陈懋赶走;又在正统元年五月骚扰肃州(酒泉),被蒋贵赶走。到了正统三年四月,他被蒋贵袭击,死于脱欢之手。在他以后当可汗的,是脱...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四、成祖北征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四、成祖北征成祖对北元一共打了六次,仅有第一次是师出有名,第二次是不得不战,其余的四次均为浪费。而严格说来,这六次没有一次打了胜仗。在元顺帝北走沙漠之时,实力尚相当雄厚,而且在陕甘的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在东北的纳哈出,均有庞大军队。就明朝的立场说,威胁犹往,所以朱元璋之一再竭力想“肃清沙漠”,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三、贵州设省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三、贵州设省除了上述的“靖难”功臣以外,其后打安南与打北元的有功军官,也有若干被封为侯与伯的。因“靖难”而封的侯与伯,真正的将才并不多。其中镇远侯顾成与信安伯张辅是两个例外。顾成祖籍湘潭,生长江都,是划船的世家,力大如牛,替朱元璋掌伞,当随从,有一次小船搁浅,他背起了小船走。攻镇江的时候,他打进城...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一、余子俊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一、余子俊余子俊是四川青神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西安知府,陕西右参政、右布政使,浙江左布政使,在成化六年受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他就任以后,使上疏请求建筑“边墙”。他的前任王锐,也作过如此的建议,然而未能实现。他一再上疏,痛陈利害,而且开出一张帐单,说,以成化八年一年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六、五军都督府、兵部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六、五军都督府、兵部某一个指挥使,被升任为都指挥使或更大的官,仍旧保存他的指挥使世职,虽则“都指挥使”等等的头衔及权力,是不能传给儿子或自己终身做下去的(原则上是五年一任)。“都指挥使”是所谓“流官”(流转的官)。流官共分八等:在都指挥使之上,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在都指挥使之下,有都指...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一、常遇春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一、常遇春徐达是帅才,常遇春是将才,在所有的“将”之中,常遇春堪称第一。他是怀远人(怀远县城在淮河北岸,位于蚌埠的西北),在龙凤元年(至正十五年)带了几十个强盗到和州投奔朱元璋。那时候,他的年纪是二十六岁,当强盗已经当了三年。两个月以后,他自请担任先锋,朱元璋说:“你来,无非是为了你们山寨上粮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