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九、德政的标本:文景之治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九、德政的标本:文景之治西汉王朝经历吕后专政的时代之后,进入了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当政的文景时期。文景两代三十九年问,政局稳定,经济得到显著的发展,历来被看作安定繁荣的盛世的典型,通常称作“文景之治”。从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总历程看,文景时代的成就,使秦以来的历史实现了一个大变化,由急峻转而宽和,...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六、公孙瓒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六、公孙瓒三国时代的人才多,蠢才也不少。吕布、袁术以外,算来要轮到公孙瓒了。这三个人,不是没有一技之长,而是缺乏眼光,缺乏修养,有野心而无志气。公孙瓒生长在幽州。幽州包括今日河北省的中部、北部,及辽宁省的南部、中部。当地汉人,有不少是慷慨悲歌之士,豪爽而尚武好义;也有许多人习惯于与少数民族共处,学会...
-
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
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时下讲史之风盛行。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以及各地强势媒体,纷纷加入;易中天、阎崇年、纪连海、毛佩琦……各种学术背景的各路高人,先后加盟;《品三国》《明朝那些事儿》《明朝十七帝》《乾隆朝三大名臣》,各地出版社的各种图书,交相辉映。当此之时,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先生。1944...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四、北伐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四、北伐元朝的宫闱、朝廷、将帅,如此内哄不已,就朱元璋看来,真是天造的机会。恰好在这时候,他早已打平了陈友谅与张士诚两个劲敌,剩下的仅有卑卑不足道的方国珍、陈友定、何真、也儿吉尼之流。所以,他一面分兵南讨,一面在“吴元年”(至正二十七年)十月甲子日,任命徐达为征北大将军,常遇春为征北副将军,率领二...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一、政坛“铜臭”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一、政坛“铜臭”汉灵帝执政的时候,宦官把持朝政,横行天下。汉灵帝曾经公开宣称:张常侍(张让)是我的父亲,赵常侍(赵忠)是我的母亲。一时宦官得志,无所顾忌。有的当权宦官,管理家事的私奴可以交通权贵,收受贿赂,在朝廷兴风作浪;其布列于地方的亲戚也往往贪棼残酷,为害一方;其担任州郡地方行政长官的宾客同样...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四、司马懿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四、司马懿司马懿在历史上的地位,比起曹操要低得多。曹操虽则是目无君上,自封魏公,自封魏王,迫害了伏皇后,造成了儿子曹丕可以顺利篡汉的环境,使得当时与后世的人都认为他与王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是篡位者,是奸臣。然而他毕竟与王莽不同,与司马懿也不同。王莽所篡的天下,是汉高帝刘邦所留下来的。曹操叫儿子所篡...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〇、孟尝君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〇、孟尝君战国时代的中国,人材济济。上自各国国王,下至市井小民,都有突出人物。于中间阶层的文臣武将、诗人与哲学家、玄学家、教育家、宗教家、艺术家、科学家,亦复数不胜数。自成一格的又有所谓四大公子,其品格作风与成就,也空前绝后,值得大书特书。关于这四大公子的传奇故事,我们应该感谢司马迁。司马迁以其神...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二、内阁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二、内阁明清两朝的内阁,是翰林院的延长。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正月废除丞相制度,直接处理六部及其他大小衙门所递上来的公文,忙了九个月,终于吃不消。于是,从各省找来了六个老儒生(王本、杜佑、龚[左学右支]、杜[左学右支]、赵民望、吴源)。创设所谓“四辅”: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王杜龚三人当了春官,杜赵...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八、白沙先生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八、白沙先生明朝由于太祖与马后注重教育,普设学校,读书的风气维持了二三百年,直至清兵入关为止。虽则留下的特别好的著作不多,却不足为病。大抵明朝的学者,努力于实践的多,致意于撰述的少。所撰述的也常常是发挥程朱的陈说,甚鲜新义,然而为学的要点本在于行。能够行,也就值得我们钦佩了。成为明朝在中国思想史上...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十二、何真、也儿吉尼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十二、何真、也儿吉尼朱元璋在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命令他的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杨璟,打广西。次年,洪武元年,二月,命令他的中书省平章政事廖永忠,打广东。这时候,元朝在广东的负责人,是广东行省左丞何真;在广西的负责人,是广西行省平章政事也儿吉尼。何真是广东东莞人,在河源县充任过九品小官(税务副使),转任为漆水...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九、冯胜、朱文正、朱亮祖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九、冯胜、朱文正、朱亮祖是冤枉,而按照“谋反者灭族”的刑法也不能算是冤枉的,是傅友德。傅友德一生帮朱元璋打天下,“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却落得如此下场!蓝案发生时,他尚在山西河南,陪着冯胜替朱元璋练兵,如何能知道蓝玉的阴谋,与蓝玉和傅友文之间打什么交道?...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2:秦桧、张浚与赵鼎的三角关系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2:秦桧、张浚与赵鼎的三角关系秦桧在靖康之变时任太学正,倒也是反对割让三镇的强硬派。金人拥立张邦昌,他在御史中丞任上,已经有点畏缩,勉强在御史台合台反对的议状上签了名。被俘北上后,他见风使舵,暗中投靠金朝当时的实权派完颜昌(挞懒)。建炎四年(1130年),挞懒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他随军南下,十...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九 江陵的陷落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九 江陵的陷落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西魏兵破江陵,梁元帝被俘遇害。城将陷时,元帝烧毁所藏图书,为文化史上一浩劫;王公百姓数万人沦为奴婢,小弱尽遭屠杀。这是台城陷落后的又一次大灾难。文学家庚信身经台城之围,江陵陷落前出使西魏,在长安目睹亲友成为俘囚的惨状,伤心刻骨,因有《哀江南赋》之作,声调...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三、文学社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三、文学社于是,大家决定了把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推詹大悲起草章程,詹大悲是蕲春人,曾经在黄州府中学读书,得罪了学监,被开除,加入宛思演所办的“证人学会”,接受革命思想,跟着宛思演到汉口,在宛所办的《商务报》担任总主笔,其后接办了《商务报》,先后参加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的成立大会,举...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九、再度垂帘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九、再度垂帘同治在十一年九月大婚,十二年正月“亲政”。亲政以后,只有三件事可记。第一件事,是:经过恭亲王的安排,准日本大使副岛种臣与各国公使在紫光阁觐见一次,受“五鞠躬礼”。洋人达到觐见中国皇帝的目的,又免行三跪九叩首的可笑礼节原很高兴,事后打听知道紫光阁不在宫城的范围以内,而且一向是接见外国使...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 白痴皇帝和黑丑的矮皇后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 白痴皇帝和黑丑的矮皇后晋惠帝司马衷生性痴呆,是个白痴皇帝。他听到人家说百姓没有饭吃,饿死了许多人,觉得很奇怪,便说:“何不吃肉糜?”这是个千古流传的大笑话。既然是个白痴,当初武帝为什么还要立他做皇太子?皇帝一般都有一群儿子,武帝也不例外,共有二十六个。“八王之乱”中的八王就有他的三个儿子在内。...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黎东方 简介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黎东方 简介【作者简介】黎东方(1907-1998)是河南正阳人,原名智廉,祖籍河南,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其父黎淦,清季举人,仕于江南。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学贯中西。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附“最荣誉记名”(为20世纪该校获得此项殊荣之第一...
-
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唐振常)
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唐振常)远在五十多年前,即已耳闻黎东方先生大名。时值抗日战争期间,黎先生执教重庆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和三台东北大学,常在四川各地讲演历史,高坛设座,讲古说今,以历史励人心而鼓抗战,名动一时。我虽未曾躬逢其盛,每于报端得读讲词,并听者受鼓舞之报道,未尝不深受感染而仰慕焉。想不到五十多年之后,忽得上海人民...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七、功臣一个个死掉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七、功臣一个个死掉中国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古话,说的是敌人消灭了,帮助自己克敌制胜的功臣,也没有用了。杀害功臣,是中国古代王朝建国之初的通病。在刘邦和吕后当政的年代,开国功臣们就一个个相继被除掉。汉王朝建立的初年,君臣之间曾经有过平易和谐的关系。据说朝堂上臣下可以...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八、都察院、十三道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八、都察院、十三道明朝在洪武十三年以前,沿袭元朝的监察制度,设御史台,有左右御史大夫各一人,官阶是从一品。御史大夫之下,有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察院”监察御史等等。 察院是宋朝的遗留。宋朝把监察权分由三个机构执掌,有所谓台院,负责人称为“权御史中丞”;有所谓殿院与察院,分别由...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〇、《民报》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〇、《民报》(缺P117)间而成为政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善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7:刘文静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7:刘文静唐高祖从举义旗到建立大唐王朝,帐下有难以计数的能人志士,而其中事迹最显著的则有二人,一个是裴寂,另一个是刘文静。刘文静,字肇仁,自称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迁居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他出身将门,一副伟丈夫相貌,举止倜傥,加上多韬略,有器局,先天的条件是十分的好。可是,他在隋末仅任...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2:澶渊之盟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2:澶渊之盟从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宋辽战争的主动权从宋朝移向了辽朝,辽军频频进扰北宋边境州县,但互有胜负,辽军未占绝对优势。真宗即位,辽朝对宋朝传达的和好意愿不予理睬,并在咸平二年(999年)深秋再次大规模攻宋。在忻州刺史柳开的鼓动下,宋真宗决定效法太祖、太宗率军亲征,岁末抵达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一.受畏吾儿之降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一.受畏吾儿之降“畏吾儿”是自动归顺成吉思可汗的一个国家。畏吾儿的人民,是今天新疆境内维吾尔族的祖先,也是唐朝回鹘人的苗裔。 回鹘人说的话属于突厥语系。他们在血统上与突厥人也很近,在政治上始则为突厥的藩属,继则为突厥的敌国。他们的领袖特健俟斤与隋炀帝同时。特健俟斤的儿子叫做菩萨。菩萨以五千骑兵,战...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〇、百日维新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〇、百日维新在海约翰宣布门户开放政策的前一年,亦即戊戌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百日维新,一是戊戌政变。百日维新,从四月二十七日开始,八月初六日结束,实际上共有一百零二天。在这一百零二天中间,光绪皇帝一共下了二百零五条谕旨与密诏,其中十分之八九均与“维新”有关。其中...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0:宋孝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0:宋孝宗宋孝宗锐意恢复,王夫之说他是“怨不可旦夕忘,时不可迁延失”,已到了心心念念的地步。隆兴和议绝不是宋孝宗期望的结果,却是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他在准备用武力恢复中原的同时,也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向金朝索取更多的东西。金世宗也从完颜亮的失败里明白,金朝没有力量灭亡南宋,他还从隆兴北伐里知道,南宋求...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四、秦二世的暴政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四、秦二世的暴政秦二世胡亥是以非法手段取得帝位的。他担心诸公子及大臣疑而不服,导致变乱,于是密谋杀害诸公子及先帝故臣。在咸阳处死了十二位公子,在杜县(今陕西长安西南)处死了十位公主。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东侧上焦村西清理的八座秦墓,有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中十八号墓没有发现人骨,其余七座墓的墓主为五男二...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9:科举考试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9:科举考试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加以发扬光大。科举是君主、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及第者构成了宫僚主要的候补队伍。这个制度,奠定了其后一千多年政治人才选拔的基础。科举就是以科目进行考试,其分常举和制举两类。常举,每年进行一次。举子有各级学校中的生徒,由校方保送推荐给尚书省登录。还有未经过学校...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四 魏分为二、东西恶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四 魏分为二、东西恶战高欢拿不到北魏全境。永熙二年(533年),他要调贺拔岳做冀州刺史。贺拔岳不肯离开关中老窝,谢绝了任命。从此,东西分裂的苗头已经出现。魏孝武帝对高欢不放心,想倚靠贺拔弟兄,使贺拔胜出任荆州刺史。他又下过一招“昏着”,想把高乾拉到自己这边,说彼此虽是君臣,却义同兄弟,要和他共立...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一 不及格的开国君臣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一 不及格的开国君臣魏元帝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嗣为相国、晋王。但只过了四个月,这位年仅二十(虚岁)的晋王,还等不及过年,就逼使与自己同龄的魏元帝曹奂“禅”位,废他做陈留王,自己登基称帝,立国为晋,改元泰始元年。又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昭为文皇帝,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