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7:唐顺宗与永贞革新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7:唐顺宗与永贞革新贞元二!‘四年(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长期卧病在床并已不能说话的太子李诵,强挣着身子,在百官的拥戴下,登上了皇位,是为唐顺宗,改元永贞。看似废人一般的唐顺宗,与他外表截然相反,有颗想做一番大业的慷慨之心。这颗心是他在东宫时,被王叔文所激起的。王叔文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八 石虎父子、冉闵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八 石虎父子、冉闵石勒于晋咸和八年(333年)去世,年六十岁。从进据襄国起算,共二十二年;从称赵王起算,在位计十五年。他虽不免有些横暴。如姐夫张越偶因言语得罪,便命力士把他先打断了腿而后杀死;谋士徐光因态度傲慢,竟连家属也被囚禁了一阵,然而总的讲来,他还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优秀领袖人物。他统一了北...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二、思想战(二)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二、思想战(二)和粱的常常改变主张,成为一个鲜明的对照的,是百折不回,始终致力于革命的孙中山。孙中山待人宽大,乐于与人为善,在主义上则首尾一贯,决不动摇或妥协。梁启超在己亥、庚子两年肯革命,孙中山对他优礼有加,倾心相待,不因他是康有为的弟子而稍存顾虑。梁拿了孙中山的信去檀香山,在檀香山窃占了孙...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六、白登的耻辱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六、白登的耻辱战国时候,匈奴人已经在北边草原地区崛起。秦始皇执政时,传言“亡秦者胡也”。据说这是预言秦二世胡亥亡秦的谶语,秦始皇却以为“胡”指匈奴,于是加强北边防务,修筑长城,以蒙恬率重兵控制了战略要地,又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国防道路“直道”。汉王朝建立之初,经济残破,民生艰辛。在这一时期,秦时已经兴...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隋初功臣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隋初功臣某一姓欲得天下,必有一大批文臣武将的追随辅弼,事业若是成功,这批人也就成了元勋功臣。对待功臣,历朝基本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刘邦、朱元璋式的,寻找理由,将视为后患的功臣予以诛灭;二是赵匡胤式的,在杯酒释兵权后,对功臣厚加优待。隋文帝对功臣的态度,大致在二者之间走出了一条道。篇幅有限,在这里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4:李渊从太原起兵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4:李渊从太原起兵和隋文帝杨坚一样,李渊也是出自北周。北周是鲜卑族的政权,汉人混杂其中,时间一久,将祖籍搞得有些混乱。一说他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他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二说中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是陇西人,他后来依靠关陇军事集团得天下,与此有关。他有着出身不凡的家世,他的七世祖是十...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〇、五寺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〇、五寺五寺不是五个寺庙,而是五个衙门。哪五寺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在这五寺之中,大理寺最重要。它是清末民初“大理院”,亦即我们今日“最高法院”的前身,但在实际上甚不相同,也不相同于唐宋两代的大理寺。唐宋两代的大理寺管“覆判”,而并不自行提犯问案。清末民初的大理院与我们今日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八、分久必合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八、分久必合蜀汉在炎兴元年(公元263年)结束;魏国在咸熙二年(公元265年)被篡于司马炎。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于司马昭死时,继承了晋王与魏国的相国之位。那时候,是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三个多月以后,魏国的最后一个少帝曹奂,便叫人把皇帝的玺绶,双手捧送给司马炎。司马炎在十二月丙寅日,集合几万名臣僚...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五、赤壁之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五、赤壁之战曹操在拿下荆州以后,写信给孙权说:“我奉了皇帝命令,吊民伐罪,一把军队向南开拔,刘表的儿子刘琮就束手请降,现在整理好八十万人水军,准备和你在吴郡打仗。”恰好刘备也派了诸葛亮做代表,在不久以前到了柴桑口(江西九江)来会孙权,劝他抵抗。孙权便召集自己的文武百官开会讨论,其中多数人均以为曹操...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六、华尔、白齐文、戈登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六、华尔、白齐文、戈登李秀成的军队,在攻下常州、无锡、苏州、松江以后,于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受到“洋枪队”的突袭,失掉松江。这洋枪队的队长,是美国冒险家华尔。队员有一百名左右,全是失业的各国水手与各国海军的逃兵,其中大多数是所谓“马尼拉人”(菲律宾人)。支持这洋枪队的,是上海租界的宁渡巨商、...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9:三大纲领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9:三大纲领建隆二年(961年)的一天,太祖与赵普有一段对话。太祖问:“天下自唐末以来,帝王换了十姓,兵戈不息,苍生涂炭,其故何在?我想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治久安之策,其道如何?”赵普说:“陛下能问到这事,真是天地神人之福。其症结就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天根治的方法,也没有什么奇巧可用,只...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五 自相残杀的刘宋帝室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五 自相残杀的刘宋帝室从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被太子刘劭杀害起,到昇明三年(479年)顺帝禅位给萧道成(齐高帝)止,二十六年间,刘宋帝室自相残杀的事迹,史不绝书。宋的国势也因之日趋衰弱,外则失去了一大片土地,内则终于重新出现权臣夺国的场面。这段历史有助于让我们认识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目。宋文...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7:唐高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7:唐高宗唐高宗李治,是李唐王朝第三代君主。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嫡子(长孙皇后所生》,总的排行第九,按说这皇位是轮不到他的。可让他自己也感到意外的是,命运偏偏眷顾了他,使他成了九五之尊。唐太宗的另外两个嫡子,是长子李承乾和四子李泰。按照嫡长制,唐太宗在登位的当年,就将李承乾册封为太子。李承乾人聪明...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九.王文统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九.王文统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阴历三月二十四日在开平即位以后,不在开平设中书省,而于四月初一日在燕京设一个“行中书省”。他之所以如此,是当时蒙古帝国的都城是和林,而不是开平或燕京。设一个行中书省在燕京,用意在于告诉蒙古人:等将来赶走阿里不哥、攻下和林以后,才设立中央的中书省。 这个“行中...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中国大陆版自序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中国大陆版自序《细说元朝》、《细说明朝》、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8:绍圣绍述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8:绍圣绍述高太后是元祐更化的核心人物,元祐旧臣都仰承她的鼻息,没把小皇帝放在眼里,甚至连他说话都爱理不理。在高太后的阴影下,宋哲宗活得很压抑,对高太后和元祐诸臣积聚着深深的怨愤。有一次,高太后问他:“那些大臣奏事,你怎么想的,为什么不说?”他回答道:“娘娘已处分,还让我说什么?”元祐八年(109...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一、也有人替董卓报仇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一、也有人替董卓报仇王允在杀了董卓以后,掌握中央政权,可惜才学不够。当前的问题,是如何安顿董卓的部下,即驻防华阴的段煨驻防渑池的董越,与驻防山西安邑的牛辅。段煨为将门之子,世为汉臣,深明大义,尚不足虑,董越后来下落不明,渑池成为吕布的朋友李肃的防地,大概是被李肃消灭了。牛辅在董卓未死以前,已经被董...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一、康粱(二)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一、康粱(二)事实上,梁启超在当时也是一个激烈的排满论者。他在丁酉年(1897年)秋冬两季办长沙时务学堂的时候,已经在对学生札记的批语中露出对清廷反抗的态度:例如:“屠城屠邑皆后世民贼之所为。读《扬州十日记》,尤令人发指眦裂”;“衣服虽末事,然切于人身最近,故变法未有不先变衣服者。此能变,无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四.经学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四.经学元朝的时间很短,在经学上的成就赶不上宋朝,更赶不上清朝,却比明朝高明。明朝在永乐年间,有胡广奉了成祖之命,编出一套《五经大全》,作为官方的标准本。其中,《诗》、《礼》、《春秋》三部大全,完全是抄袭元朝刘瑾、陈澔、汪克宽三人的遗作,《周易大全》是汇抄董楷、董真卿、胡一桂、胡炳文四人的遗作。《...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二 北魏胡太后临朝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二 北魏胡太后临朝笔者在上篇篇末说过,北魏在与梁朝争夺寿阳的斗争中,虽则保持了优势,然其自身却进入了多事之秋。这个多事之秋,前后不过十八九年,然而政争剧烈,战乱频仍,终于分裂为东、西二魏,实权分别落入高家和宇文家的手中。这段历史,该从胡太后临朝说起。胡太后是肃宗孝明帝的母亲,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3:闽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3:闽建立闽的闽王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祖上世代为农,到父亲王凭,依然是把汗水洒在田里的农夫。王审知的哥哥叫王潮,在县里当吏,兄弟俩都有才有勇,知名于当地。时黄巢起义军攻进长安,带动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寿州人王绪应着形势,自己拉了一帮人马,打进固始。他占领此地后,大力扩军,听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二、戊申河口之役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二、戊申河口之役戊申河口之役,在三月二十九日(1908年4月29日)的夜里开始,四月二十七日(5月26日)结束。驻扎在云南河口的清军,有警察一队,巡防营四营,皆归“南防副督办”王镇邦(玉藩)统辖。“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黄明堂,带领了关仁甫、王和顺,与曾经参加过镇南关之役的一百多同志在深夜由越南...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六、刺摄政王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六、刺摄政王庚戌年三月初七日(1910年4月16日),同盟会会员黄复生与汪兆铭,因谋刺摄政王被捕。摄政王的名字叫做载沣。他是宣统皇帝溥仪的父亲,光绪皇帝载湉的弟弟,醇贤亲王(老醇王)奕譞【剪文公:xuan,多言、聪明】的儿子,慈禧太后的姨侄。光绪十六年(1890年),醇贤亲王去世,他袭位为醇王...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3:雄心大欲的隋炀帝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3:雄心大欲的隋炀帝提起隋炀帝,人们总是将暴君与荒淫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他的一身,似乎是集了秦朝弊政之大成。他的暴行,毫不逊色于秦始皇;他的荒淫,又绝对超过秦二世。其让人最注目的地方,是在中国整个大一统的历史中,继秦朝之后,再一次制造了一个王朝二世而亡的纪录。说秦、隋均是二世而亡,恐怕有许多人会有异...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3:瓦子勾栏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3:瓦子勾栏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兴起,与之相适应的市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瓦子勾栏是当时市民文娱游乐的重要去处,也是宋代市民文化勃兴的一种标志。瓦子又叫做瓦舍、瓦市、瓦肆,简称瓦,是固定的娱乐中心,游人看客来往其中,川流不息。引来时如同瓦合,去时如同瓦解,易聚易散,故而以瓦称呼。北宋开封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八、孙夫人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八、孙夫人孙刘联军在建安十三年十一月胜了曹操。一年又一个月以后,建安十四年十二月,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再过一年,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刘备才前往京县(镇江)拜访孙权。这样看来,刘备与孙夫人结婚的地方,不是“演义”所说在(镇江的)甘露寺。事实是,在今天湖北省石首县的绣林山。刘备与孙夫人,一为英雄,一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〇、东山再起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〇、东山再起曾国藩在湘乡荷塘都、大界里的家中守制,守到咸丰八年六月初三,接到骆秉章转来一道咸丰的谕旨:“著骆秉章即传旨,令该侍郎迅速赴江西,督率萧启江等星夜驰赴浙境,与周天受等各军力图扫荡。”原来,大部太平军因为在江西立不住脚,已经退人浙江,使得咸丰着了慌。四天以后,六月初七,曾国藩由太界里启程...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九、转败为胜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九、转败为胜曾国藩在家守制,守到咸丰八年(1858年)六月初六。在他守制期间,从咸丰七年二月到咸丰八年六月,江西战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离开江西之时,刘腾鸿尚在攻瑞州的北城,杨载福与李续宾尚在攻九江及其对岸的小池口。换句话说,瑞州北城、九江、小池口都仍在太平军之手。此外,抚州(临川)、临江(清江)、...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三、春申君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三、春申君春申君是楚国的世家子弟,不是王室的一分子。他姓黄,名歇。楚怀王死在秦国。儿子顷囊王被楚国人民立为国王。顷襄王斗不过秦,对秦投降,把自己的太子送到秦,作为人质。黄歇以太子随从的身份也来到秦国。其后,顷襄王有病,秦国政府不让这位楚国太子回去。黄歇叫太子化装为楚国使臣的车夫偷出秦国国境,回到了...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三、多尔衮颇有嫌疑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三、多尔衮颇有嫌疑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大权独揽,不让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继位,而故意扶立了一个六岁的小孩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的福临(顺治皇帝)。因此之故,他颇有毒死或杀死皇太极的嫌疑。多尔衮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与皇太极同父而不同母。皇太极的母亲是叶赫那拉氏、叶赫国的“公主”。多尔衮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