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三、攻破南京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三、攻破南京李秀成却已选好了这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重新发动攻势。他亲自率领大批人马,于二月初一攻占南京之北、长江中心的九袱洲,初三攻占浦口,十三日再占巢县,十九日攻庐江,二十一日攻舒城,二十三日在桐城县的孔城镇,与捻军首领张宗禹(清方公文中的张总愚)及由陕回师的陈得才军之马融和部会师。三...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3:唐睿宗、太平公主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3:唐睿宗、太平公主唐睿宗李旦和他只哥一样,都是梅开二度的皇帝。李旦为武则天第四子,在唐高宗儿子中排行第八。他出生以及成长之时,正是武则天当政方兴未艾之际。他不仅没得到皇嫡子身份这顶保护伞的庇护,相反,比其他人更容易卷入是非的游涡中。在说话不慎就要说错、做事不慎就要做错的恐怖气氛下,他干脆不说话、...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五、慈禧的最后七年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五、慈禧的最后七年慈禧于《辛丑和约》签字后一个月,八月二十五日,带了光绪、荣禄、鹿传霖等人,离开西安回銮。十一月十五,到达北京。 十月二l,于中途驻跸开封之时,慈禧颁旨废除溥儁的“皇子”名号。在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她颁旨追升珍妃为贵妃。珍妃本是她上一年仓卒离京之时,吩咐太监推到井里去的。慈禧与光绪...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之四、穆公图霸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之四、穆公图霸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从公元前660年到公元前621年(当时周天子与诸侯,都不以即位之年为元年,而以次年为元年。秦穆公元年是公元前659年)。他是一位英明的国君,求才若渴.宽宏大量,雄才大略,有错认错。说他求才若渴.我们不妨以百里奚的故事为例。百里奚是楚国人,在虞国当大夫(虞国在今天山西...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六、把董卓引进来了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六、把董卓引进来了何进在未死以前,不该把豺狼一般的董卓引了进来。堂堂一个大将军,身为国舅,想杀若干手无寸铁的太监,有何困难?为什么他却偏要出此下策,原来何进的妹妹何皇太后,虽则与何进为兄妹,在见解上却不相同。她以为太监有坏的,也有好的。坏的可以杀,好的不可以杀。何进呢,他认为太监没有好的,应该一齐...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六、朱元璋的儿子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六、朱元璋的儿子勋臣之中的所谓六王,徐常李汤邓沐,都是死后才追封的。他们的子孙,其能承袭或公或侯的爵位。真正封王的,是朱元璋自己的二十六个儿子之中的二十四个。其余的两个,一是懿文太子朱标,一是生下了一个月便死,不曾受封的朱楠。在这二十六个儿子之中,除了朱楠以外,赵王朱杞也是死得极早,死在三岁之时。...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七、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七、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辛亥年(宣统三年)阴历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革命军四路“选锋”之一路,在广州城内起义。黄兴在当时是同盟会在香港的革命军统筹部的部长。统筹部成立于辛亥年正月中旬,办事处设在跑马地三十五号,在事实上是南方支部的继承者。副部长是赵声,共分一处七课。...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6:裴寂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6:裴寂当后世的人们想到辉煌的大唐时,总不会忘记高祖李渊开国的丰功,李世民扫平诸雄的伟业,却几乎忽视了另一个人的存在。而若非这个人,李渊敢否起兵还是个疑问,李世民能否将宏图变为现实也是个疑问。这个人没有萧何供应粮草的本事,没有张良运筹帷幄的智谋,没有韩信纵横沙场的能耐,但他确确实实是唐的第一位元勋...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二、三大案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二、三大案明末的三大案是:梃击、红丸、移宫。梃击的案子发生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有一个姓张名差的汉子,手中拿了枣木棍,闯进皇太子所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的宦官李鉴,走近大殿廊檐,被捕。巡按皇城御史刘廷元,审了他,向神宗奏报:张差“按其迹若涉疯癫,稽其貌实系黠猾”。刘延元的真正意思,是...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五〇、戾太子刘据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五〇、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刘据,是汉武帝的儿子。他是卫皇后所生,所以也称为卫太子。为什么叫做戾太子呢?刘据是一个悲剧人物。“戾”,是刘据死后的谥号。对于这里“戾”的解释,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说是有罪,有人说是犯了过失。戾太子,或许还有不听话的太子,古怪的太子,倒霉的太子的意思。汉武帝二十九岁时,刘据才出生...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二、连辽西乌桓也入于曹操掌握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二、连辽西乌桓也入于曹操掌握冀、并、青、幽四州,加上已有的兖州、豫州、徐州,与司隶校尉部,全国的十三州部之中,曹操还没有拿到手的只剩五州。这五州是刘表的荆州,刘璋的益州,马腾、韩遂所占的凉州,士燮兄弟所占的交州,以及孙策的弟弟孙权所占有的扬州。但是扬州六郡.孙权只占了五郡,九江郡(安徽寿县蚌埠一带...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五二.文宗图帖睦尔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五二.文宗图帖睦尔倘若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不按照元朝世祖以来历代皇帝的惯例,每年移驾到上都去避暑,而留在大都坐镇,也许他死后不致发生燕帖木儿窃占大都,偷迎图帖睦尔,拒天顺帝阿速吉八入京的事。泰定帝为人忠厚,注意到当年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违背对乃兄武宗海山的约定,舍武宗之子和世琼与图帖睦尔,而立他自己的儿子...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一、戊戌政变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一、戊戌政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一书中说,荣禄自从李鸿章被免掉总理衙门大臣以后便十分害怕,害怕自己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亦将不保。恰好,在七月二十六日,光绪特召荣禄的部下袁世凯晋京陛见,而并不同时召见荣禄,这就叫荣禄更加害怕。 在荣禄所统辖的三支军队之中,以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为最坚强。聂士...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5:唐昭宗与唐朝灭亡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5:唐昭宗与唐朝灭亡唐昭宗李晔。为唐懿宗第七子。唐禧宗时未立太子,至其弥留,群臣欲拥戴最有德望的皇六弟吉王李保,然宦官首领十军观军容使杨复恭,因李保难控制而全力推出皇七弟李哗,册为皇太弟,作为皇位继承人。然唐昭宗继位后,并非像杨复恭估计的那样,成为他的掌中物,而是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面貌。他好读书,...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三.与忽必烈争夺可汗大位的四个人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三.与忽必烈争夺可汗大位的四个人这四个人,是:(一)忽必烈的亲兄弟,阿里不哥。 (二)蒙哥可汗的第四个儿子,昔里青。 (三)成吉思可汗最小的儿子帖木格的玄孙,乃颜。(四)成吉思可汗的第二个儿子窝阔台的一个孙子,海都。 (一)阿里不哥。蒙哥可汗在己未年(1259年)去世,第四个弟弟忽必烈与第七个弟弟...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昭襄王削弱魏韩赵楚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昭襄王削弱魏韩赵楚秦惠文王的儿子武王,在位四年,对韩国作战一次,夺了(在河南的)宜阳,杀了韩军六万人;对魏国也作战一次,夺了(山西河津之西的)皮氏。武王没有儿子,死后王位由弟弟昭襄王继承。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对魏国用兵十五次,对韩国用兵八次,对赵国也用兵八次。他把这三国打得喘不来气,也夺占了它们...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十 北魏宣武帝和高肇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十 北魏宣武帝和高肇齐末梁初,北朝是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在位之时,外戚高肇擅权是宣武帝一朝的特点。孝文帝尽管喜欢接近中州儒士,然而他晚年最信任的却是两个宗室——任城王元澄和彭城王元勰。任城王澄支持变革旧俗,已见第三十八篇。彭城王勰是孝文帝的兄弟。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孝文帝出兵攻齐,使任城王澄...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三、夺回武昌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三、夺回武昌曾国藩无可奈何,只得鼓起勇气,带领增募的水勇、陆勇,邀约罗泽南从江西带回来的“老湘勇”与胡林翼从贵州带来的“黔勇”,江忠淑所统率的“楚勇”(湖南新宁一带的勇),李孟群带来的一千名广西水劳,陈辉龙带来的四百名广东水勇,分三路北进。中路以水师为主,由褚汝航统率,辅以塔齐布的陆师,在七月初一...
-
细说体:历史普及化之路
细说体:历史普及化之路通俗化的史学读物,以蔡东藩的演义体成绩最大。虽然个别细节还有虚诞的缺失,但总体上不失为严肃的史书。曾为民众喜闻乐见的章回体,在其手中得到了有效的改造,当时大有不胫而走的势头。就在演义体风头未衰之时,黎东方开始以细说体摸索着历史普及化之路。细说体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44年,黎东方在大后方开讲三国史事...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原出版《自序》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原出版《自序》由于读者对(细说清朝》的支持,我才敢接受新生报诸公的好意,续写了(细说明朝)。藉着发行单行本的机会,我把它校对了一次,改动得很少。有些朋友要求我补开参考书目录,甚至加进“脚注”与索引。这都是应该做的事。不过,我还想仿照(中国上古史八论)的体裁,把明清两朝的历史奸好地论一下。到了那时候,...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六、中俄密约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六、中俄密约为了答谢俄、法、德三国的干涉还辽,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与俄国合作防日,清廷派遣李鸿章以“钦差大臣”(特命全权大使)的身份去莫斯科,参加俄皇尼古拉斯二世的加冕典礼,顺道访问德、法、英、美。他在光绪二十二年正月二十(1896年3月3 日)由北京出发,到上海搭乘法围邮船,到埃及的塞依德港,遇见...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陈桥兵变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陈桥兵变清人查慎初诗云:“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要说宋太祖赵匡胤代周的陈桥兵变,还得从他在后周末年的实力地位说起。赵匡胤出身于将门,祖籍虽是涿州,却出生在洛阳夹马营,至于《宋史》本纪说他生时“赤光绕室”之类的话头,令人想起刘邦斩蛇的故事,那是后来的附会。尽管家境还优裕,他却从少年时代...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二、总论十全武功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二、总论十全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当太上皇三年(在嘉庆四年正月去世),打了不少次仗,并未次次打胜,而性好虚荣,自夸“十全武功”。其实,打缅甸、打越南,均吃了败仗。乾隆的军队与廓尔喀(尼泊尔)作战两次,第一次全败,第二次虽则长躯直入,近迫对方的国都,据野史说,也未尝不是败得很惨,败了以后才接受对方请和...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七、掳福王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七、掳福王多尔衮命令多铎由潼关转师东向,顺着黄河、淮河、运河,攻打南京。南京原是明太祖的京城。明成祖定都北京后,称南京为“留都”,“留”了若干官吏如各部尚书之类在南京,以备万一北京出了问题之时,“留都”能有一个现成的“作战政府’,主持一切。成祖以后的明朝历代皇帝,保存了这个制度。因此,当北京被李自...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六.吞并南部乃蛮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六.吞并南部乃蛮《蒙古秘史》上南部乃蛮的太阳汗,监本《元史》与屠寄《蒙兀儿史记》均写作塔阳汗;《圣武亲征录>写作“太阳可汗”。所谓“太阳"或“塔阳”都是译音,而乃蛮的突厥语中之原文,本身又是汉语“大王"二字的译音,不过是未免译得有点走样。简单言之,太阳汗便是“大王汗”,比“王汗”多一个“大”字。太阳...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六、分兵回援武昌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六、分兵回援武昌又过了五天,是阴历除夕,太平军秦日纲、陈玉成等人在湖北袭击湖广总督杨霈。杨霈逃到了蕲水,再逃到汉口,三逃到德安,四逃去枣阳。湖北巡抚陶恩培苦守武昌。武昌在咸丰五年二月十七日易手,陶恩培战死。清延着了慌,叫曾国藩回援湖北。其实,石达开早已由安徽赶来江西,占了赣东若干城市,包括广信(上...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〇、迁都北京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〇、迁都北京成祖在内政方面所作的几件大事:一是迁都北京,二是令阁臣参预机务,三是贵州设省。迁都北京,在永乐元年便已有所决定。北京被指定为“北京”,改称“顺天府”,与京师(南京)的应天府平等看待,又设了“行后军都督府”、“行部’,与“北京国子监”。所谓“行后军都督府”,便是“后军都督府”的“行署”,...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二.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个可汗得位的经过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二.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个可汗得位的经过成吉思可汗在逝世以前,未尝没有明白表示:皇位应由第三个儿子窝阔台来继承。可是,遵行他的遗志的人,依然按照传统习惯,先由“看家的小儿子"拖雷摄政,然后召集一次忽里台大会,公选窝阔台为可汗。拖雷从丁亥年(1227年)阴历七月起,监国到己丑年(1229年)阴历八月...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七、李贤、彭时、商辂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七、李贤、彭时、商辂李贤是河南邓县人,宣德八年进士,历官“验封主事”,考功郎中,兵部右侍郎,户部左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于天顺元年二月兼翰林学士,入直(值)文渊阁。宪宗即位以后,加少保,升为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位居当时三个阁员之首。其他两个阁员,是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陈文,吏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彭时...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四、李善长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四、李善长明朝的种种制度,大部分是李善长所拟定的。此人是朱元璋的萧何,而学识能力超过萧何,可惜在晚年有点糊涂,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己,死于非命。他是安徽定远人,书念得不少,于至正十三年(1353年)和朱元璋初次见面。那时候,朱元璋的年纪是二十六岁,他的年纪是四十岁。朱元璋尚在郭子兴下面当一名“镇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