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七 北朝的女政治家——文明冯太后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七 北朝的女政治家——文明冯太后北魏高宗文成帝的皇后冯氏,在显祖献文帝和高祖孝文帝两朝,先后以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然在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冯太皇太后去世前,他没有真正主持过国政。历来称颂的魏孝文帝改革,其中前半段的推行均田制、确立三长法,都是在冯太后手里实...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五 苏峻、祖约的叛乱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五 苏峻、祖约的叛乱王敦的叛乱才平定了三年,东晋又发生苏峻、祖约的叛乱。苏峻由平叛功臣转变为又一次叛乱的祸首,究其原因,外戚庚亮是不能辞其咎的。庚亮字元规,颖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是明帝庚皇后之兄,明帝时做过中书监,也领兵参与过平定王敦叛乱的战争。太宁三年(325年)闰七月,明帝去世,年仅...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七 西秦和四个凉国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七 西秦和四个凉国东晋十六国时期是分裂割据的时期。从地区来说,西北是分裂得最严重的地区;从时间来说,无过于从四世纪末到五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段。秃发乌孤说:“陇右、河西本数郡之地,遭乱,分裂至十余国。”(《通鉴》卷一一一,《晋书·载记二十六》文字略有不同)他说的十余国,其中有些只是小小的部落。在十六...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二、洪秀全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二、洪秀全洪秀全姓洪,乳名火秀,学名仁坤,自号秀全,是广东花县官禄埗(铺)的客家人,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十二月初十日。父亲洪镜扬,是当地的个“堡尊”(乡长之流),家境小康,生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秀全是镜扬的第三个儿子,自幼读书,读到十八岁,开始教书,一边教书,一边准备考试。秀全在十六岁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3:开禧北伐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3:开禧北伐庆元党禁扫清了韩侂胄通向权臣之路,庆元、嘉泰的十年间,他建节、封王、拜太师,地位一路飙升,但这些都是荣衔,他的最高实权只是枢密都承旨。也许侂胄认为这样更能进退自如,既毫不妨碍大权在握,又能避免外戚干政的非议。他虽非宰相,但宰执以下,升黜在手。韩侂胄专政后期,最信用的是陈自强与苏师旦。陈...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2:庆元党禁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2:庆元党禁宁宗被赶鸭子上架,他对留正临变脱逃印象太坏,改命赵汝愚为右相。据说,太祖曾把“同姓可封王不拜相”的家法载诸太庙,以防宗室之尊与相权之重相结合,构成对君权的威胁。汝愚以前,宋朝确实还没有宗室任相的先例。若仅为身谋,汝愚应该回避,但他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认为朝中还有一批正直之士,可...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7:元祐更化与洛蜀朔党争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7:元祐更化与洛蜀朔党争元丰八年(1085年)二月,宋神宗病危,宰相王珪率宰执入见,请求立储,由皇太后同听政。神宗已说不出话,只是点头首肯。王珪他们所说的皇太后即指神宗的母亲英宗高皇后。高太后出身将门,曾祖是宋初大将高琼,外曾祖就是曹彬。他对熙丰新法一直持否定态度,但严格恪守宋朝的家法,并不出面干...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从朱元璋做和尚说起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从朱元璋做和尚说起创造明朝的,是朱元璋,朱元璋最初“反元”,毫无自创朝代的雄心,只是迫于环境而不得不投身于一个“反元复宋”的武装团体而已。他是贫农家庭的“安分守己”的子弟。在他十七岁的一年,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l344年),旱灾、蝗虫与瘟疫,先后降临到他的家乡,濠州钟离县(安徽凤阳)。父亲朱世珍...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七、陶谦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七、陶谦吕布、袁术、公孙瓒,倘若生在太平之世,便不会表现得那么糟。陶谦、刘表,倘若生在太平之世,则不仅不致失败,而且可能做出很好的治绩,留名于青史之中。陶谦是丹阳郡丹阳县人,读过书,被举为孝廉,留在中央政府为“郎”,由郎而外放为舒县(安徽舒城)的县令,在当时算是“正途”出身,他官运不错,“四转为车骑...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三、停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三、停战十月十一日黎元洪走了不久,当天,英国商人盘恩,受了英国驻汉口领事的委托,到洪山蒋翊武的总司令部,转达清军的停战要求。主动作停战的提议的,是袁世凯。中间人是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朱尔典命令英国驻汉口领事某人对革命军作停战的试探,这领事找出盘恩,任奔走之劳。袁世凯认为,拿到了汉口、汉阳,已经...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三 高欢在魏末大乱中崛起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三 高欢在魏末大乱中崛起从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怀荒镇民杀镇将于景起义开始(见上篇),到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年)止,十年之间,战乱几乎遍于北方各地,其间建号称王称帝者,可稽的在十人以上。他们造成的结局是高欢掌握了魏朝实权。如果进一步查考高欢实力的来源,又可以找到一条简单明了的线索:头一个...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五.义父信谗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五.义父信谗帖木真的义父王汗,是居住在土拉河流域(包括库伦)的客列亦惕人的君主,本名脱斡邻勒,自称为汗,受金朝之封为夷禞堇,夷禞堇俗译为“王",因此他就被当时的人称为“王汗"。他是属于景教教会的基督徒。中古西欧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把他描写成一位完人,称他为“牧师约翰”。王汗与帖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有过...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九、《苏报》案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九、《苏报》案邹容的《革命军)并没有一句一字,论及军事组织或军事行动,然而这篇文章的本身的的确确称得上是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军”。邹容于民国成立之时,被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权力追赠为“大将军”,也可谓当之无愧。在这篇《革命军》以前,虽有过兴中会的《缘起》与历次起义时的布告,然而流传均不甚广,内容...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7:海陵南侵和采石之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7:海陵南侵和采石之战在金朝历史上,除了太祖、太宗,完颜亮称得上是唯一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大志的帝王。他在夺位以前,曾对亲信高怀贞吐露志向有三:“国家大事皆自我出,一也;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二也;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第一个大志,就是自立为帝;第二个大志即攻灭南宋统一天下。正隆四年(115...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二、出兵西藏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二、出兵西藏噶尔丹少年时候曾经在西藏当过喇嘛,与一个西藏政客桑结成为朋友。其后噶尔丹回准噶尔夺得首领地位,桑结也在西藏成了达赖五世的“第巴”(掌政之官)。达赖五世在康熙二十一年圆寂,这桑结秘不发丧,假说他已“入定”,不能见客,于是一切报告均须经由桑结“代达”,一切命令均须经由桑结“转颁”。桑结在事...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四.海都对铁木耳可汗也不承认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四.海都对铁木耳可汗也不承认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去世,享年八十。皇孙铁木耳原已于至元三十年六月“受皇太子宝",却仍须召开忽里台大会一次于上都(多伦),到会的人争论了一百二十天,才由于另一皇孙(晋王甘麻刺)因被玉昔帖木儿责备而退让,铁木耳方当了选,成为可汗。海都对于铁木耳当然不肯承认。但是,在铁...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也算是一国两制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也算是一国两制作为由游牧民族的契丹族建立起来的辽朝,其建国过程与契丹民族由部落联盟晚期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几乎是同步的,其后辽朝又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开始了向封建制的过渡。参与并推进这一系列的社会巨变进程的,既有作为统治民族的契丹族,也有辽朝境内人口最多的汉族居民。作为统治阶级的契丹贵族,在维护本民族...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一 梁初与魏争夺淮南的战斗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一 梁初与魏争夺淮南的战斗在东晋、刘宋之际,也就是北魏初年,南北对抗,黄河沿岸的金墉、虎牢、滑台、碻磝四镇是必争之地。几十年后,特别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四镇都变成了北魏的内地,这时南北对抗,重点在淮河一线。从西往东,义阳(今河南信阳)、寿阳(今安徽寿县)、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淮阴(今属江苏)...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5:唐敬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5:唐敬宗唐敬宗李湛,为唐穆宗长子。在唐穆宗弥留之际,年仅十五岁的李湛以太子监国。控制朝政的宦官,不想让朝臣取得辅政大臣的身份,来分去他们的权力,遂准备推出郭太后(唐宪宗皇后,郭子仪孙女)临朝听制。郭太后却对宦官说:“昔日武则天称制,险些倾覆了社被o我家世守忠义,非武氏可比。太子年纪虽小,但得贤相...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3:绍兴和议与岳飞之死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3:绍兴和议与岳飞之死议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金朝的“诏谕江南使”张通古与宋使王伦南来,按规定,宋高宗必须跪拜金使,奉表称臣。高宗冠冕堂皇的表示:只要百姓安乐,不惜屈己就和。而群情激愤,抗议的奏章雪片般呈送上来,武将有岳飞、韩世忠、解潜与杨存中等,文臣有李纲、张九成、...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7:开天盛世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7:开天盛世开天盛世,是指以“开元之治”为基础,而以开元、天宝两个时期为时空范围的大盛世,其包括了整个唐玄宗时代。大诗人杜甫在回忆开元盛世时,通过《忆昔》一诗说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票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执鲁编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户口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之三、从非子到穆公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之三、从非子到穆公秦国从非子到穆公,有过十四个国君:非子是第一个,穆公是第十四个。他们在大体上是由父传子,只有一代是先弟后兄;另一代是兄弟三人兄终弟及。他们的世系表,是:(一)非子;(二)秦侯;(三)公伯;〔四)秦仲;(五)秦伯,亦即庄公;(六)襄公;(七)文公;(八)宁公。宁公不传位给长子,而传位...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2:窦建德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2:窦建德一身豪气,轻财好施,重然诺,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窦建德虽是普通的农民,却在乡里享有高度的威信。他做过里长,不知何事犯了法,流亡他乡,会天下大赦,才可以返归故里。流亡岁月,在外面开了眼界,也了解了天下的形势,从而在豪气中又平添了一种见识与器局。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征高丽,在...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五四、第一个十年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五四、第一个十年乾隆在位有六十年之久,比康熙少一年。但是他在禅位于嘉庆而“退居”为太上皇之时,事实上仍旧主持一切,直到嘉庆四年正月他死。合起来计算,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当中国的主宰共有六十三个年头又四个月,比康熙久。他这一“朝”的事迹也特别多,多过了康熙一...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九.宋与蒙古之间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九.宋与蒙古之间宋与蒙古发生外交接触,始于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亦即金宣宗伐宋的次一年。成吉思可汗派了木华黎的叔父者卜客到临安。宋派苟梦玉报聘。苟梦玉到和林,可汗已经出发西征。苟梦玉于是也走向西边来,在嘉定十四年才见到可汗于寻思干(撒马儿干)。《元史》在石珪传把者卜客的名字写作“葛不罕",...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黄巾之乱,是山东河北河南的农民带了黄帽子造反。汉朝人称帽子,叫“巾”。为什么要戴黄帽子呢?因为他们的领袖张氏兄弟告诉他们,说天要变颜色了,苍天要消失了,而黄色的天要出来,只有加入黄巾道,头戴黄巾,才能免于灾难。这一种借宗教以纠结民众,引上政治革命之途的办法,与洪秀全之组织拜上...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5:松赞干布、大成公主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5:松赞干布、大成公主有统一西藏高原的丰功。又有文成公主和亲的佳事,以此英雄加美人的千秋不衰的话题,松赞干布成了唐代最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松赞干布,又译为弃宗弄赞、弃苏农赞,为吐蕃国王。吐蕃风俗,称强雄为赞,称丈夫为普,从而呼国王为赞普。吐蕃源出于西羌,始居雅隆河谷(今西藏泽当、琼结地区),相传其...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八、《革命军》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八、《革命军》一个十九岁的,来自四川巴县的青年,姓邹名容,到过东京,吸收了革命思想,回至上海,写出一篇洋洋洒洒、慷慨激昂的大文章来,题目是《革命军》。开头的第一句,极长,有一百二十个字之多:“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六五、外戚与宦官之争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六五、外戚与宦官之争和帝以后,东汉一百多年的光阴消磨在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上。斗争的经过,先是外戚窦,邓,阎,梁四家太专横了,有若干宦官看不过去,帮助小皇帝去打倒他们。后来是宦官太得势了,贿赂公行,有若干正人君子看不过去,便批评朝政,恰巧有另一支窦家做了外戚。挺身为证人君子的护身符,但是不幸失败,继...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7:靖康之变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7:靖康之变灭辽以后,金朝已无后顾之忧。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便下诏伐宋。金军以完颜杲为都元帅,其下兵分两路:完颜宗翰(粘罕)为左副元帅,攻太原;完颜宗望(斡离不)为右副元帅,攻燕京,而后两路会师宋朝都城开封。其时,领枢密院事童贯以两河燕山府路宣抚使正在河东,听到金军南侵的情报,竟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