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
山川之(1)美,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1)。青林翠竹(2),四时俱(3)备。晓雾将歇(4),猿鸟乱(5)鸣;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1),沉鳞竞跃(2)。实是欲界之仙都(3)。自康乐(4)以来,未复(5)有能与(6)其奇(7)者。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小提示: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 作品出处全梁文
- 文学体裁骈文
- 创作年代南朝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公元526年(梁普通七年),任中书郎在公元532年(梁中大通四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相关诗词
-
病中书怀
一春苔径绝行踪,耳目腰肢百病攻。写字读书閒白日,落花啼鸟任东风。老怀不向酕醄里,逸兴都归梦寐中。造物戏人何若此,倚栏搔首思冲冲。
-
赠某粮道联
经济只今刘计相;词华自昔谢中书。
-
嘉靖丁亥西湖草堂成五溪先生惠律次韵答谢
人间何处有仙台,转眼流年七帙来。乡社未须扶杖往,书签犹解向灯开。窗前碧嶂秋添赋,墙下黄花晚自栽。多谢先生相厚意,却因颂语见雄才。
-
寄大中丞思质王公十首·其四
名姓荣看黄帕覆,中人宣押到中书。不许寻常依样敕,分明撰出帝亲除。
-
德安道中书事
百室山中邑,观风见俗淳。土膏时雨发,田事暮春新。鸟雀鸣争食,鸡豚性近人。前驱行且缓,方此问农民。
-
春暮得陈周书书却寄
江乡烟月暂徘徊,春尽杨花几度开。白鹿山中劳别梦,仙羊城上带书来。拂衣寒色过蓬鬓,顾影离情别酒杯。一字逢人难寄汝,薜萝容易为君裁。
-
宣城书怀
...国史法,心要藏经郛。鲋活有奇术,归还真梦驱。苦心思懿老,一钵走元孚。潜隐大中主,躬行外域膜。储神天北极,系念水西隅。内屏如来地,当阳造化炉。千年犹可想,一绝定非谀。昔在中书省,亲闻大禹谟。土阶临黼座,文石上丝絇。红绕当阶药,阴留一院梧。不才持史笔,...
-
答友人
...言,低俯如有就。我乐成美者,遽以古诗叩。上言高雄张,中杂富贵斗。且将起其贪,固欲激其懋。尚谓非重邀,犹恐信不厚。挥汗谢为书,戴雨去自奏。予始喜此读,若获弦逐彀。如何答我诗,遽此与前谬。我始得则谢,实若答雉嗅。大凡欲有为,当决如蝠狖。苟进又安退,何自鼠穴...
-
文心雕龙·书记
...,象也。兵谋无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也。制者,裁也。上行于下,如匠之制器也。符者,孚也。征召防伪,事资中孚。三代玉瑞,汉世金竹,末代从省,易以书翰矣。契者,结也。上古纯质,结绳执契;今羌胡征数,负贩记缗,其遗风欤!券者,束也。明白约束,以备情伪...
-
答苏武书
...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