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留金山两日
〔宋〕
塔上一铃独自语(1),明日颠风(2)当断渡。
塔上的一个铃铛在自言自语:“明天有狂风不能渡过江南去。”
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
早晨风吹白浪拍击着青色山崖,又从山崖倒射船窗化作点点飞雨。
龙骧(1)万斛(2)不敢过,渔舟(3)一叶従掀舞(4)。
高大宽阔的楼船不敢航行,一叶小小的渔舟却任随风浪翻舞。
细思城市(1)有底(2)忙,却笑蛟龙为谁怒。
细思量奔往湖州又有何事可忙,倒暗笑蛟龙掀起怒涛为了什么缘故。
无事久留童仆怪(1),此风(2)聊得妻孥(3)忏。
无事久留童仆就会责怪,这场大风使妻儿同意我在此地暂住。
潜山道人(1)独何事,半夜(2)不眠听粥鼓(3)。
潜山道人独自在做些什么,半夜不睡静静地倾听寺中的木鱼梆鼓。
小提示:苏轼《大风留金山两日》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大风留金山两日》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前半篇写景,以塔铃自语报告大风消息。接着描写疾风吹浪拍打山崖,浪花又从山崖倒射船上轩窗如同飞雨;江中高大的楼船不敢行走,一叶渔舟却任随风浪掀舞无所畏惧等情景。后半篇以调侃的口吻,说自己本不必忙于奔向湖州,蛟龙掀起怒涛未免无事生非。诗人又以童仆、妻儿的态度作为陪衬,突现诗人随缘自适,一任去留的超脱的人生态度。末二句写同载的友人僧道潜不以风流为意的宁静心境。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1079年
创作背景
《大风留金山两日》这首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四月,当时苏轼由徐州改知湖州,赴任途中,经过镇江金山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