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宋〕
春风岭(1)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往年我到过春风岭上淮南村,残梅凄凉令人伤心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1)蜑雨(2)愁黄昏。
岂料我流落天涯,在这松风亭下又重睹它的芳容;在这愁人的黄昏里,在这蛮荒的凄风苦雨中。
长条半落荔支(1)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荔枝浦里果叶已半落,唯留长条默默沉思更寂寞。那繁茂的桄榔园中,依然树色秀丽,枝斜木卧。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她的绿叶闪烁着点点幽光,难道是想挽留这夜色诱人的微明?我只恐她花容冷艳,会慑退这南国冬天的温馨。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1)明朝暾(2)。
在这松风亭下,在荒杂的荆棘丛里,两株寒梅俏然开放,花蕊洁白如玉似冰。朝辉映耀它的艳容,显得分外明丽晶莹。
海南仙云(1)娇堕砌(2),月下缟衣来扣门。
莫不是海南娇娜神女驾着仙云,深夜降临在寂静阶庭?听,正是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轻轻敲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我酣梦已觉酒也醒,起身徘徊梅树边;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长叹,终无一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1)。
花儿说,先生还自饮美酒,不要再为我连连叹息;幸好在你清清的酒杯里还有探看你的天边落月。
小提示:苏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作者在贬谪黄州过春风岭时,见梅花开于草棘间,感而赋诗。十四年后,流落惠州,又见松花亭下荆棘里盛开梅花,对梅花的冷艳幽独心领神会,无限感慨。诗首四句忆旧见新。忆旧乃缘见新而起。以下“长条”四句写惠州荔支浦、扰榔园的梅花,为松风亭下的梅花作铺垫。以下“松风”四句写松风亭的两株玉蕊梅花。末四句由作者创造的幻境中回到现实。此诗意象优美,语言清新,感情浓至,想象飞越。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1094年11月26
创作背景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是苏轼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六十岁时在惠州贬所写的诗。这年六月,苏轼在南迁途中再次接到谪令,责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八月,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仍惠州安置。十月三日,终于到达惠州贬所。最初寓居合江楼,十八日迁居嘉祐寺(见《后集》卷五《迁居》诗序)。松风亭在嘉祐寺侧近,苏轼《松风亭记》说:“仰望亭宇,尚在木末。”又《题嘉祐寺》说:“始寓嘉祐寺松风亭,杖履所及,鸡犬皆相识。”是亭与寺都在半山坡上。这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人兴会浓厚,写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十一月二十八日雪至十二月十一日日色方暖积雪始融
日华今日始微暄,次第梅花暖更妍。只有树阴偏得意,占它残雪不还天。
-
十一月二十三日
正尔元无事,胡然不自聊。髯衰纷若雪,梅早缀如椒。太白倾残榼,方炉■柿樵。宦才成此味,隐莫待渠招。
-
十一月二十九夜大风明起书室皆败叶
木老性倔强,朔风怒明威。初更即合战,已乃声鼓鼙。大块信难测,三鼓气不衰。我屋山僧居,破陋久不治。会当晴明日,仰见河汉移。微风鼓櫜籥,虚空同奔驰。夜无芙蓉人,慌惚疑褰帷。平明满书斋,败叶方纷披。孰为呼吸者,作此怒张为。天寒不成雪,恐坐强风师。扑尘整书架,粪挶不可迟。人非陈仲举,用舍亦有宜。
-
十一月二十六夜梦与范石湖各赋梅花六言觉仅记其大意足成二绝·其一
小斋遥夜孤坐,何处香来可人。起看一窗寒月,更怜瘦影相亲。
-
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写怀三首·其二
志骄气满可怜人,乡里痴儿未足嗔。钟鼓归来成一笑,老梅檐角正含春。
-
戊午冬十一月二十八日过阆州杨氏献小桃十二月二日又献杏花
谁意严凝运化机,小桃生弩绽芳蕤。东君枉了为春主,开到杏花犹未知。
-
十一月二十八日用后山诗韵
日暮江东天一涯,孤云飞处路何赊。雪将入腊未破白,梅过先春竞著花。过眼光阴浑是客,满怀风雨政思家。何如醉里都忘却,拟向穷途问曲车。
-
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时雪方洽
近腊犹悭六出繁,忽惊盈尺及民宽。万方蒙泽人人贺,通夕无风阵阵乾。危石盖深盐虎陷,老枝擎重玉龙寒。欲知灵鹫银为界,试陟高楼一望看。
-
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写怀三首·其三
悠悠岁月去如梭,富贵人生奈汝何。过眼已应天夺魄,樽前且赋考盘阿。
-
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写怀三首·其一
离离星斗满璇霄,席上频闻犬吠骄。谩道酒杯须一醉,胸中磊磈不能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