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宋〕
三年(1)枕上(2)吴中路。遣黄耳(3)、随君去。若到松江(4)呼小渡(5)。莫惊鸥鹭,四桥(6)尽是,老子(7)经行处。
三年来我做梦都想回吴中,如今让黄犬代我传书随你去。当你走到松江渡口叫渡时,千万莫惊动水中鸳鸯白鹭。苏州四桥全都是我当年经行游览去处。
辋川图(1)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2)句。作个归期天已许(3)。春衫犹是,小蛮(4)针线,曾湿西湖雨。
在《辋川图》上观看暮春景物,我常记得高人王维的诗句。暗定归期老天必定会准许。身上的春衣还是小蛮一针一线缝制,那上面还淋着西湖的雨水。
小提示: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一般认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借写送友归乡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下阕抒发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全词深微婉曲,含蓄深沉,构思奇巧,别具特色。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青玉案
- 创作年代1093年3月
创作背景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此词当为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八月在扬州时所作。此前三年,即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苏轼在杭州担任太守,苏坚是他的属官,监杭州商税,两人交往颇密。此时因苏轼被召还京,苏坚告别苏轼回吴中故居,苏轼为之送行而作此词。
相关诗词
-
青玉案·和阗玉似梅花白
和阗玉似梅花白,便琢作、梅花式。一朵特肥余朵弱。其容一掬,其周一尺,插个匙儿得。进华秋露亲斟酌,冰雪肌肤沁香墨。净几明窗端砚侧。用来一滴,看来一色,神物天然合。
-
再酬雪湖见过仍前韵五首·其三
收拾鱼竿且泊船,归来一犬枕阶眠。画栏影转帘垂地,仙笛声高鹤在天。投赠未酬青玉案,从游还傍紫芝田。静中真趣忘言久,坐对云山两嗒然。
-
送医士凌伯川归吴中
浮世生涯药笼中,佩声飞渡碧云重。沙河水暖龙遗骨,山苑风晴鹿有茸。九转尽传丹灶诀,万言宁待皂囊封。吴江归去春如海,满眼莺花锦绣浓。
-
送伯常归郢中
穰邓相看少壮时,中间薄宦阻亲依。幸君西洛休官早,值我东齐谢病归。春色满城游骑纵,月光照席酒觥飞。遥知汉上幽栖乐,饱暖全家卧翠微。
-
和笪端凯韵送其弟归老
清时解组鬓毛皤,归去华阳路几何。心旆晓悬天阙迥,宦情秋逐莫云多。红亭绿酒人初醉,落日青山鸟自歌。惆怅都门从此别,瑶阶谁复共鸣珂。
-
青玉案·和尹默韵
相如消渴恹恹病。又屈指、秋光近。可是文君情绪冷。画楼尘满,玉徽瑶轸。琴意都成静。素娥也恨凉宵迥。碧海青天弄明镜。缥缈云罗鸿去尽。音书难寄,梦魂相趁。何日归期准。
-
送元上人游仰山归泐潭
两刹崚嶒隐翠岑,却担拄杖出烟林。来时饱吃东禅饭,归去泥添古佛金。绝岭松篁青玉瘦,上方渔鼓白云深。是中不可著言句,且听半山鸾凤音。
-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青玉案·画图别样开生面
画图别样开生面,恰快似并州剪。如此江村能几见。美人何处,青山不老,一片烟波远。拆枝花倚东风软,更活色生香满。何日翠樽湖上款。故乡山水,劳君点笔,写入鹅溪绢。
-
和王潜斋韵送闻人松庵·其二
子之为术我为官,以易占之火在山。同在双湖湖上住,大家携手故乡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