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
〔魏晋〕
逍遥芜皋(1)上,杳然望扶木(3)。
逍遥无皋之山上,远远望见木扶桑。
洪柯(1)百万寻(2),森散(3)复旸谷(4)。
巨大树枝百万丈,纷披正把肠谷挡。
灵人(1)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羲和服侍丹池旁,天天为日沐浴忙。
神景(1)一登天,何幽不见烛(2)。
一旦太阳升上天,何方阴暗不照亮!
小提示: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读山海经·其六》此诗吟咏日出之处和太阳的光辉,借“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寄托对光明的向往,盖叹晋宋易代,盛世君臣不复存在。有一种“主流”之说认为,这首诗“表达了祝愿国家中兴的宏大主题。”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渊明对太阳这大自然神奇骄子的无限热爱,甚至崇拜之情。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相关诗词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六
师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胡为衲子归,以响答空谷。顾我尘垢身,拟向禅河浴。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二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邻家子。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三
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忍穷俱已彻,老肯不归来。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应缘聊复耳,师岂有心哉。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十一
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庸僧昧本原,岂识西归履。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
-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其八
我与师来往,岁月虽未长。相看成二老,风流亦异常。既宴坐岩上,我方为聚粮。傥师能早归,此乐犹未央。
-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其六·陈杜沈宋集
陈杜经思沈宋才,有唐诗格此胚胎。问年三百饶工律,坐见诸贤揖让来。
-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六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骛。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
南园十三首·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
齐南郊光章十三首·其六·登歌
报惟事天,祭实尊灵。史正嘉兆,神宅崇祯。五畤昭鬯,六宗彝序。介丘望尘,皇轩肃举。
-
大禘圜丘及北郊歌辞十三首·其六·皇夏乐
紫坛云暧,绀幄霞褰。我其陟止,载致其虔。百灵竦听,万国咸仰。人神咫尺,玄应肸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