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群山万壑赴荆门(1),生长明妃(2)尚有村。
穿过千山万壑一直奔向荆门,这是美丽的昭君生长的村庄。
一去(1)紫台(2)连朔漠(3),独留青冢向黄昏。
她离开汉宫踏入渺远的荒漠,只留下青冢空向凄凉的黄昏。
画图省(1)识春风面(2),环佩(3)空归夜月魂(4)。
糊涂的君王依据画像辨美丑,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千载琵琶作胡语(1),分明怨恨曲中论(2)。
千百年来琵琶声回荡在空中,那是昭君无穷的怨恨和诉说。
小提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三首,是诗人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766年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相关诗词
-
咏怀古迹十首·其八·梁鸿墓
阛阓荒城迹已颓,披榛下马独徘徊。清风千载樵薪断,残日孤原鸟雀哀。坏隧古钱留漠字,瓦棺秋色秘青苔。避吴何限逃名者,夜夜邻舂月下来。
-
咏怀古迹十首·其九·生公石
松寒月白夜寥寥,高座空亭藓未凋。拾果老猿随梵出,听灯山鬼避灯遥。虚堂杉桧秋阴长,古迹齐梁世次消。我已忘情共顽石,不烦磨洗问前朝。
-
易州道中咏怀古迹五首用杜工部韵·其一
凄凉百战疮痍地,亘古英雄草莽间。风韵萧萧生易水,云阴漠漠拥燕山。铜驼历劫观兴废,鸿雁忘情自往还。万壑千岩环崱屴,乱峰高耸紫荆关。
-
长沙有怀古迹五首·其二
何处屈原宅,汨罗来问津。怀沙甘此水,谋国竟何人。汉主恩非薄,贾生才绝伦。亦知藩傅远,特遣吊孤臣。
-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青冢
别后传闻葬画工,君恩如海思难穷。香魂夜夜啼胡月,草色年年似汉宫。冢畔斜连南去路,天边不断北来鸿。沙场尚有征人骨,泣雨横霜卧短蓬。
-
咏怀古迹十首·其三·昌华苑
作阵鸾旗拂海霞,荔枝湾下即昌华。刘郎一去无消息,长尽蘋花与稻花。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绿珠楼
锦障高褰集众宾,纤腰占尽一园春。红颜肯为他人好,薄命能捐报主身。花落雕栏空有影,香消幽径寂无尘。也知盛满多疑忌,不及萧萧四壁贫。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台岭
辛壬癸甲出关回,行路虽难歌莫哀。敝舍亦劳千里望,中原只透一门开。伤心逆旅通行李,屈指将军有姓梅。风度楼前融朔雪,大唐今数曲江才。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黄陵庙
遗庙凄凉越鸟悲,云山九点望中疑。肝肠雨断随虞辇,桂酒千秋奠楚词。斑竹雨来还酒泪,洞庭烟净见修眉。行人莫问愁深浅,湘水滔滔未有期。
-
咏怀古迹十首·其四·芳华苑
旧苑荒台古刹边,桃花临水尚依然。只今野鸟啼春急,半似当时闹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