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望岱岳
〔清〕
碧海烟归尽(1),晴峰(2)雪半残。
青天如大海一样青碧澄净,而泰山的玉皇顶还有一半被积雪所覆盖。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重重山峦之中,奔流直下的山泉凝结成冰,倒挂在山崖之上,回环的道路直上云霄。
影落(1)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泰山巨大的投影落在齐、燕广大的地域上,积雪的反光与天光连成一片,使天地一片冰沁。
秦碑(1)凌绝壁,杖策(2)好谁看?
矗立在积雪之岱岳山顶的秦碑美景,是否有谁正拄着手杖去观赏呢?
小提示:施闰章《雪中望岱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雪中望岱岳》是清代诗人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从远景落笔,写出雪后天空晴朗,烟云散尽,残雪中高高耸立的山峰更显苍翠;颔联则是从另一角度对雪中泰山加以描绘;颈联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泰山之巍峨;尾联是诗人面对如此壮观景致发出的感叹。此诗与杜甫《望岳》一样,句句写“望岱岳”,却终篇不直接点出一“望”字,而以景物本身暗示其“望岱岳”之意。全诗意境之寥阔,体势之雄浑,直可继杜甫《望岳》。
- 作品出处施愚山集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创作背景
泰山古称“东岳”,为五岳之首。唐代杜甫曾有绝唱《望岳》,描写的是泰山“齐鲁青未了”的夏秋之景,抒发的是“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胜概。历代诗人留下不少歌咏它的名篇,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雪中望岱岳》此诗作于顺治十五年(1676年)施闰章督学山东经过泰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