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湖归出楼中望月
〔南北朝〕
日落泛澄瀛(1),星罗(2)游轻桡(3)。
夜泛舟湖中,船桨荡起了一片片的月光。
憩(1)榭(2)面曲汜(3),临流对回潮(4)。
游湖之后在水榭休息,面对曲汜坐看江潮回涌。
辍(1)策(2)共骈筵(3),并坐相招要(4)。
楼上的座位彼此相联,大家放下拐杖。互相都邀约一番后,一起坐下来。
哀鸿鸣沙渚(1),悲猿响山椒(2)。
鸿雁在沙州上哀鸣,猿猴在山顶悲呼。
亭亭(1)映江月,浏浏(2)出谷飚(3)。
高高的月几倒映在江中,疾风又从谷中吹来。
斐斐(1)气幂(2)岫(3),泫泫(4)露盈条(5)。
薄雾笼翠着峰峦,露珠挂满了枝头。
近瞩(1)祛(2)幽蕴(3),远视荡(4)喧嚣(5)。
近看月光驱散了阴暗,远望一片宁静,荡涤尽白天的喧闹。
晤言(1)不知罢(2),从夕至清朝。
众人边谈边赏月,毫不知倦,从夜直至第二日清晨。
小提示: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望月》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是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作者泛游巫湖夜归登楼望月之作。首四句,游湖归憩。中八句,楼望见闻。末四句,心情感受。这首诗以清凄的景象衬现诗人孤高的心境,是中华民族“境胜可以澡濯心灵”的传统审美意识的生动体现。另外,这首诗在叠字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不仅语言上有音乐美,而且使月、风显得有声有色,气象阔大。
- 作品出处昭明文选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南朝宋
创作背景
《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这首诗创作的具体年代已不详。元嘉五年(428年),谢灵运因为冒犯朝廷,再次回到了始宁。于是他和谢惠连及著名文士何长瑜、羊濬之、荀雍组成了一个小型的文学集团,尽情遨游山川,饮酒赋诗。共为山泽之游时谢惠连作下这首《泛湖归出楼中望月》。这首诗中所说的湖,《文选》李善注说是谢灵运始宁墅的大小巫湖,因此,此诗应是谢惠连在始宁时所作的。
相关诗词
-
望少林寺
半天楼上开窗户,万笏丛中望少林。云际梵音常缥缈,松梢塔影自森沈。欣于所遇何空色,乐在其间足古今。笑我閒愁经半岁,何妨一晌空尘心。
-
荆州明月楼
楼中望明月,清光白如昼。寒江回远天,冥鸿掠高宿。对之逸兴飞,翻然振长袖。岂无一樽酒,良友不可遘。缅怀庾征南,风流绝前后。
-
梅花初月楼歌
...见月蛾眉初。梅花千树雪,不如飞觞醉月弄花影,炯然身堕白玉壶。侍郎结发读父书,十年闭楼山不看,一朝征起青云衢,佩玉日向君门趍。楼前梅花自开落,楼头明月还盈虚。南窗孤烛照归梦,觉来枕席非吾庐。且当致身佐唐虞,夔龙岂容混樵渔。长干美酒熟可沽,梅花如雪覆绿芜...
-
自山中泛湖归
登践穷幽深,下山日已晚。余照留青蘋,归云度苍巘。对此生远心,返棹意自缓。川涂风浪平,沿流弄清浅。
-
寄季华弟读书石湖草堂
青山遥入梦,诗寄别愁生。雨过添秋色,云开验晚晴。藤花铺地满,涧水入池平。转忆湖边好,中宵月倍明。
-
关山月
...一夜戍角鸣,大帅平明大纛行,寒沙万里晓光白,斥堠千山烽火青。昨从都尉下三山,复逐轻车出汉关。三边积雪埋头白,五夜胡风彻甲寒。月色营前凝望久,重窥记自葱岭首。多情不舍出塞骑,犹为离人照刁斗。关山月,愿分一半清皎光,为照闺中望月常如此。塞上征人行未已,醒时惆怅...
-
和胡观光登酒楼
李白夜登孙楚楼,楼中玩月苦淹留。定知公等非凡客,要是人间第一流。玉勒穿花回曲径,银槽泻酒注深瓯。遥观翠幕张灯处,小妇鸣筝在上头。
-
秋夜邓未孩冯上仙曹愚公招饮淮河楼上看演黄粱传奇
秦淮河上低杨柳,歌舞楼中小月明。异地谁教宾作主,同襟方见弟和兄。已从戏局还看梦,纵使诙谈总自清。一曲游仙催漏短,贪欢怕是听鸡声。
-
济宁舟中望月忆家
野旷天连水,登舻四望宽。家逾千里隔,月讶两回看。客里光相对,闺中影自寒。邮签计程速,定已梦长安。
-
湖上居为余德甫赋
丈人结屋寄幽情,绮槛倒影湖水明。夜悬石镜青天出,晓望香炉紫雾生。鸥鹭閒来争坐席,薜萝聊复代簪缨。浩歌击楫杳然去,一曲沧浪万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