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王正月
〔先秦〕
元年(2)者何?君之始年(3)也。春者何?岁之始也(4)。王者孰谓?谓文王(5)也。曷(6)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7)也。
“元年”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是指国君即位的头一年。“春”字是什么意思?是一年的开始。“王”指的是谁?是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而后说正月,这是为了说明是周王朝的正月。为什么说周王朝的正月?是为了尊重周天子的一统天下。
公何以不言即位(1)?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2),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3),国人(4)莫知。
隐公为什么不说即位?是为了成全隐公的意愿。为什么说是成全隐公的意愿?因为隐公准备治理好国家,然后还政于桓公。为什么还政于桓公?因为桓公年幼却地位尊贵,隐公年长却地位卑下;他们之间尊卑的差别是很小的,国都里的人没有知道的。
隐长又贤,诸大夫扳(1)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2),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3)。
隐公年长而有德行,众大夫攀援隐公而立他为国君。隐公在这时要是推辞即位,就不知道桓公是否一定能立为国君;如果桓公立为国君,又恐怕众大夫不能辅佐幼君。所以,总的说来,隐公的即位,正是为了桓公将来即位。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1),以长不以贤;立子(2),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3),母以子贵。
隐公年长而有德行,为什么不宜立为国君?这是因为,立嫡子,凭年长不凭德行;立庶子,凭尊贵不凭年长。桓公为什么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尊贵。母亲尊贵,儿子为什么就尊贵?母凭子贵,子凭母贵。
小提示:公羊高《春王正月》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春王正月》是战国时期文学家、思想家公羊高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采用问答的形式对“元年,春,王正月”进行逐层的剖析,阐释了经文中所蕴含的尊周大一统的思想。文章通过“隐公摄政不即位”的这一历史事实,阐明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宗法制度和正名思想。文章跌宕起伏,全无说教之沉闷。
- 作品出处公羊传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战国
创作背景
此文出自《公羊传》。《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据说它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羊高为解释《春秋》一书所作的,旨在阐发《春秋》中所包含的政治观点。它最初是师徒间口耳相传,并没有形成书面文字,直到汉景帝初年才由公羊寿和胡母生写定成书。
《春王正月》此篇则是对《春秋》经文“元年春王正月”的解释,从而阐发尊崇王道,维护社会秩序和统一局面的“大一统”思想。
相关诗词
-
渔家傲·十二月山家词和钱舍人葆酚董孝廉苍水·其一
石径春生残艳雪。山边一曲溪流活。瓶漾梅花随意折。和风拂。蓬门也写王正月。炉火拨红茅屋热。南窗杂坐透披褐。韭茁芹芽爽口物。香醪掇。村庄儿女团圆节。
-
严州迎春二首·其二
未及王正月,春光逐腊来。儿童纷戏舞,箫鼓闹相催。山色看人醉,梅花向我开。阳和遍岩谷,更上子陵台。
-
洞仙歌·宗定九寄词为家大人寿依韵赋谢
冰花乱剪,洒上元时节。带雨春灯欢乍歇。洗辛盘初试,青韭黄柑,前上寿、又早春王正月。感君传尺素,细写红笺,持向高堂二人说。但少雪儿歌,调比霓裳,不羡词坛豪杰。问才子、东原几时来,好共看楼头,早梅残雪。
-
跛法师歌
跛脚法师胡以名,良由能说不能行。我今行说两俱拙,不应无实当斯称。春王正月才过十,午间随例入浴室。失足俄沉百沸汤,不起床敷五十日。疮痍甫平筋力疲,左长右短行参差。东行夹辅二童子,西行交倚双筇枝。...
-
初春行宫侍宴
青山园远嶂,流水泻鸣弦。游豫王正月,讴歌帝万年。草香吹辇路,鸟弄杂宫悬。沾醉尧尊酒,何由报所天。
-
次韵和王虞石侍御正月十四夜宴集之作
车尘冉冉鼓阗阗,九陌花枝助笑妍。彩笔夜光先绮阁,玉壶春色映璚筵。谁占星聚银屏里,喜借霜威火树前。听罢踏歌元寡和,铁骢归去步非烟。
-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正月
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
-
河传·戏拟闺中十二月乐词正月
春半社来飞燕。丽日花朝。茜裙扑蝶过红桥。垂腰折柳条。汉宫寒食新传火。贻雕卵。耍笑郎家果。墙头马上看秋千。喧阗。争分白打钱。
-
十有一月至于正月连雪不已
气合冰天址,光连雪岭西。愁来望不极,诗罢思俱迷。澌冻江淮远,昏霾岭峤齐。饥寒春事迫,何以慰蒸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