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三首
〔清〕
【其一】
泸州三首·其一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
在泸州,泊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俨然又是一道高大的城墙,拱卫泸州。城内城外,一座接连一座的酒楼上,烛火通明,碧绿、照耀透澈的江水,与灯火相映生辉,如同白昼。
衔杯(1)却爱泸州好(2),十指(3)寒香(4)给客橙(5)。
在酒楼饮下泸州酒,还有美女在一旁剥柑橘,好不惬意。
【其二】
泸州三首·其二
旃檀(1)风过一船香,处处楼台架石梁(2)。
飒飒江风阵阵飘来香气,在船舱里遥望岸上,一幢幢高矮大小不一的条石立柱支撑起来的吊脚楼别有地方风韵。
小李将军金碧画(1),零星摹出古江阳(2)。
刚刚飘来的其实并不是檀香,是沁人心脾的泸州酒之香,随着轻轻吹拂的江风,在夜空中缓缓飘荡,沉浸于只有国手画师小李将军金碧山水图画法才能零星摹写出的人间胜迹古江阳。
【其三】
泸州三首·其三
滩平(1)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
在这样的画意诗情里日子里,细细品尝美酒,感受这当地潇洒之意。城内城外,烛火、江水、灯火相映生辉。平远江山四望开,酒绿灯红水蔚蓝。
只少风帆三五叠(1),更余何处让江南。
泸州之风光可与江南水乡比美,只缺少船上风帆。好一派神仙风景。风流潇洒的泸州人,尽情地享受生活。
小提示:张问陶《泸州三首》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泸州三首》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组七言诗。第一首,诗人将古城泸州美景、美酒、美女描绘得淋漓尽致。第二首,写出泸州的兴盛、美丽和迷人之处。第三首,点出泸州是让人流连忘返,是终身依恋之地。整组诗意盎然,豪放而秀逸、恣肆而有书卷气,可谓百看不厌、韵味无穷。
- 作品出处船山诗草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因为婚宦,因为生计,张问陶常游历于大江南北,或遂宁、或成都、或京师,或川江、或栈道,来往无常。自古以来,泸州一直是锁钥滇黔的关隘要地,有铁打泸州之谓,为川滇黔通衢之所。宋神熙宁十年(1077),泸州课征酒税6432贯,约占泸州当年商税三分之二。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休假期满,张问陶与妻女及兄亥白偕行,从成都启程,取岷江水道返京。经眉山、乐山,于宜宾汇入长江,顺江而下,经泸州、重庆,过三峡至湖北荆州乘车,历襄樊、河南、河北,于次年二月抵京城。在泸州所见所闻,激发了诗人性灵,饮泸州酒时写下组诗。有着鱼米之乡、美酒之城的泸州,可爱之处举不胜举,经诗人淡笔勾勒,泸州风物人情跃然诗里行间,景色如画,使人读来爽心惬意,美不胜收。张问陶在船上把酒远眺,在城中徜徉有感,写出作品。
相关诗词
-
送石使君之泸州二首·其一
喜闻皂盖新传命,休记明珠旧暗投。未得鸣珂还帝里,且看建节出炎州。行边露冕春盈野,公暇裁诗月满楼。知有文章能谕蜀,依稀乘传赋西游。
-
送周思道再知汉州三首·其二
使君昔日抚疲羸,曾奏囊封有直词。一卧家山今白首,重来犹拥旧旌旗。
-
湘南杂咏三首·其三
于阗几载洮阳上,临难方图籍寇兵。但说调鹰饥可食,宁知养虎患非轻。涂穷反噬三湘地,风靡长驱八桂城。常武不歌天亦老,琵琶又作过船声。
-
寓蜀送泸州守亲家何君德言秩升致政东还五首·其三
曾领鱼符牧两州,万家灯火十年忧。虚声羞拜王成爵,老计甘投范蠡舟。自古庙堂遗肮脏,至今岩壑属幽求。知公不是亡君者,时顾腰金忆冕旒。
-
寓蜀送泸州守亲家何君德言秩升致政东还五首·其一
乞归翻荷圣恩深,四品名衔带转金。白首解完和氏璧,青天应信赵公琴。人人鲍老张长袖,个个渔郎笑直针。摆谢诗流浑不顾,远从三径盍朋簪。
-
送顾侍御出守马湖五首·其三
五月泸州蕉叶黄,武侯祠下水如汤。行人莫恶南中热,自有参天古柏长。
-
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其三
前旌一幅粉书名,行路知君亦涕零。遂失词人空甫里,谩留悲鹤老华亭。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归处仙龛终不远,新坟东见海山青。
-
寄友人三首·其三
一别三年各一方,此身漂荡只殊乡。看沙更觉蓬莱浅,数日空惊霹雳忙。渺渺水波低赤岸,濛濛云气淡扶桑。登临旧兴无多在,但有浮槎意未忘。
-
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其三
邂逅君子堂,一杯相与持。便应取酩酊,万事不足惟。平明蔡河风,回首成差池。独我漫浪者,尚得行相追。磨刀鲙严冬,宿昔少陵诗。还当捕鲈鱼,载酒与我期。甫里松菊盛,洞庭柑橘垂。文章为我唱,不数...
-
杂咏三首·其三
商阳杀三人,每辄不忍视。亦云食君食,报礼当如此。波澜吹九州,金石安得止。永怀南山阿,慷慨中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