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宋〕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1)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2),撷(3)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绿色的原野远望与天空相接。青色的天空笼罩水面,白茫茫的江水波光浮动,一派澄澈清净。岸边柳荫小路上空无一人,柳絮随风飘荡,地上不留一点踪影。站在船头望去,越过水中的小洲看到落日下归家的人群:妇女们束着修长衣带,衫袖轻飘,竞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其中有人步履轻盈,涉浅水而来,在春天夜晚时登上停靠于雾气笼罩的洲渚停船上。
彩绦朱索(1)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2)响双槽(3),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5)一曲,江空月静。
她们刚刚整理完身上的彩带红绳,聚合于船仓彩绘的屏障内。风停夜静时,从屏障内忽然传出两位琵琶女奏响的乐曲,饱含古往今来的失意文人和沦落天涯的歌女郁结的情思,有谁能够领悟?琵琶的乐声嘈嘈切切,犹如大小珍珠落到玉盘的声音。如同醉意上了琵琶女的面颊,她们美艳的双眉紧紧聚拢。我还是尽情地听吧:任她们演奏完一曲如泣如诉的《昭君怨》琵琶曲。此时,唯见江面空阔,月光皎洁。
小提示: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是宋代词人张先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日暮时分,游春女子纷纷回家,告别了白日的繁喧,万籁俱寂。下片写词人在舟中听琵琶女弹奏“今古幽思”之曲的情景,曲尽意犹存,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回味。该词用铺叙手法写景,描画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作者善于雕词琢句,用典精妙。
- 作品出处张子野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剪牡丹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张先四十岁时始中进士。走上壮途的张先曾在江南任嘉禾卒、吴江县令等小官,官阶品位与唐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任上的青衫相似,所以,张先有感于自身的境遇,并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写下了《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这首词。
相关诗词
-
玉漏迟·泊舟九江寻琵琶亭遗址黯然有赋
小姑江上路。暝云低抹,短亭烟树。水驿风来,催送小舟三五。一片罗裙血色,又衬出、斜阳天暮。凝望处。阑干不见,旧时歌侣。廿年梦到江州,怅玉垒云荒,乱鸦迷渡。九派潮声,未抵四弦...
-
满江红·忆崇川白壁双琵琶
贺老琵琶,还要让、白三名手。记昔日、得全堂上,三吾亭后。四烛如山人不语,一轮晶饼明如昼。听四弦、轻拨唱沉垂,珠盘走。人已没,家园...
-
临江仙·偕惺樵游社坛见女郎于牡丹丛中摄影戏作
枝上花迎人笑,镜中人与花同。倚阑心事却朦胧。故应矜绝艳,莫是惜残红。洛谱品谁高下,萝村邻有西东。牡丹花畔竞修容。白头嗤我辈,偃蹇对薰风。
-
三月九日祁阳舟中闻鹃忆去年此日到衡阳有感
急桨轻舟下碧澜,归心切切陇头鹃。人生石火光中住,又向湖南过一年。
-
鄱阳舟中闻友人消息因赠
岧峣九天门,玉署青琐闼。老我烟霞心,参商坐寥阔。十年望春云,不忍镊白发。鸿雁还塞来,频频附书札。江湖秋水浅,舟楫苦不达。不知南山阳,梅花为谁发?
-
舟中闻笛
虬须醉倚木兰舟,不识人间出塞愁。吹散碧云江上去,芳洲斜日自悠悠。
-
舟中闻贼兵陷清流北窜
吴楚苍无极,扁舟失所依。旌竿莽迢递,风水互乘违。屡陷清流险,空坚白下围。满腔悲愤意,无路达天扉。
-
夜行舟中闻笛
白露青枫夜色寒,何人吹笛向江干。风回浦溆滩声合,月落关山客梦残。金殿几时闻旧吹,画楼何处倚危栏。天涯早已难为听,况复怀人泪不乾。
-
和容他山舟中闻笛韵
谁截湘江碧玉枝,龙吟莺语响参差。孤臣去国愁闻处,思妇空房独听时。骤雨崩腾飘瓦急,流泉呜咽下滩迟。天涯亦有知音客,江上维舟晚更移。
-
舟中闻新命有作·其一
新命惊闻邸诏传,遥从鹢首拜垆烟。朝廷多难叨非分,史馆无人与备员。报国祗馀垂老笔,成名偏在播迁年。词林故事咨前辈,此日承恩绝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