鳲鸠
〔先秦〕
鸤鸠在桑,其子七(1)兮。淑人(2)君子,其仪(3)一兮。其仪(3)一兮,心如结(4)兮。
布谷筑巢桑树上,养育许多小小鸟。贤明高尚的君子,仪容始终最美好。仪容始终最美好,内心坚定有节操。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1)君子,其带(2)伊丝。其带(2)伊丝,其弁伊骐。
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嬉闹在梅枝。贤明高尚的君子,腰间大带系素丝。腰间大带系素丝,头上帽儿黑皮饰。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3)。淑人(1)君子,其仪(2)不忒。其仪(2)不忒,正(4)是四国。
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欢叫酸枣间。贤明高尚的君子,仪容如一不改变。仪容如一不改变,各国学习好标杆。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1)君子,正(2)是国人。正(2)是国人,胡(3)不万年?
布谷筑巢桑树上,小鸟欢叫榛树间。贤明高尚的君子,全国民众好长官。全国民众好长官,祝他长寿万万年。
小提示:诗经《鳲鸠》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国风·曹风·鸤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多以为这是一首赞美淑人君子德行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六句。第一、二章颂扬“仪”之体,即“淑人君子”的华贵风采;第三、四章颂扬“仪”之用,即内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对于安邦治国佑民睦邻的重要作用。各章都以鸤鸠及其子起兴,然后转入对淑人君子的颂扬,既切题旨又意味深长。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主旨及创作动机,历来有众多说法,其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说赞美,一说讽刺。赞美或讽刺对象也有多种说法。《毛诗序》云:“《鸤鸠》,刺不一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一也。”朱熹《诗集传》则云:“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平均专一。”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后人因曹君失德而追怀其先公之德之纯以刺之。”对于上二说基本同意朱熹说,而亦不废《毛诗序》说之一端,取调和态势。此诗从字面传达的信息来看,确实是颂扬“淑人君子”而无刺意。但文学作品由于欣赏理解角度不同,若说此诗反面文章正面做,那也可备一说。
相关诗词
-
和永叔鸣鸠诗
...欢求雌,雨鸠闹逐妇。天地有晴阴,嗟尔何欣复何怒。柔桑如云春暮时,吴蚕半眠紫葚肥。食不过数粒,寝不过一枝。妇子相安可以老,何用汲汲合且...
-
班班林间鸠寄内
班班林间鸠,谷谷命其匹。迨天之未雨,与汝勿相失。春原洗新霁,绿叶暗朝日。鸣声相呼和,应答如吹律。深栖柔桑暖,下啄高田实。人皆笑汝拙...
-
代鸠妇言
斑然锦翼花簇簇,雄雌相随乐不足。抱雏出卵翅羽成,岂料一朝还反目。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古来有盛必有衰,富贵莫忘贫贱时。女弃父母嫁曰归,中道舍君何所之。天生万物各有类,谁谓鸟兽为无知。虽无仁义有情爱,苟闻...
-
鸣鸠
...妇不亟归呼不已。逐之其去恨不早,呼不肯来固其理。吾老病骨知阴晴,每愁天阴闻此声。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众鸟笑鸣鸠,尔拙固无匹。不能娶巧妇,以共营家室。寄巢生子四散飞,一身有妇长相失。夫妇之恩重太山,背恩弃义须臾间。心非无情不得已,物...
-
白鸠讴
班班者鸠,爰素其质。昔翔殷邦,今为魏出。朱目丹趾,灵姿诡类。载飞载鸣,彰我皇懿。
-
鸣鸠
云阴解尽却残晖,屋上鸣鸠唤妇归。不见池塘烟雨里,鸳鸯相并湿红衣。
-
鸠
小轩夏云半,嘉荫诚清绝。疏帘隔尘嚣,翠簟含冰雪。何来鸣鸠声,得得出林樾。拂羽过春时,唤霖当夏月。物各有天性,人自生分别。何喜噪檐鹊,何愁杜鹃血。何劳布谷催,何悲乌夜咽。而我闻鸠鸣,亦复怡然悦。卜雨惬我情,稍解心中结。
-
闻鸠
岂是安排静六情,清斋自觉道心生。绿郊刚喜含烟润,又听鸣鸠唤雨声。
-
汉玉双鸠
刻玉成鸠汉制遗,双栖恒不离雄雌。那因晴雨为呼逐,可向榛桑想羽仪。京索追求虽说俗,长安变幻亦传奇。老安本是宣尼志,祝䭇扶危合廑斯。
-
元人鸠雀图
瓦雀栖花树,锦鸠傍水石。托体虽不同,意各适其适。